第1章 命運的起點
大唐工業革命從流亡開始 作者:四葉六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風淒淒落葉歸,時代的一滴灰塵落在個人肩頭就是一座大山,就在今日這粒灰塵落在李智雲的肩頭。
大業十三年的五月正是楊柳依依,春暖花開的時節,這時的河東郡卻毫無春色,大片的耕地被撂荒,路上行人匆匆一隊一隊的人馬向著北方而去。
河東郡內一處空蕩蕩的宅院內一名少年正坐在榻上發呆。
“看來大哥和四哥真的走了,那人的記憶是真的!”
此人正是被自己大哥李建成和四哥李元吉丟下的李家老五李智雲。
李智雲麵色如常並沒有被遺棄的憤慨,也沒有不怨,隻是嘴角淡淡的苦澀和嘲弄難掩內心的悲涼。
七日前李智雲生了一場怪病,醒來後腦子裏就多了一段記憶,那段記憶很長他花了三天才理順清楚。
原來那段記憶的主人來自未來,不知什麽原因穿越到了他的體內,本想奪取他身軀卻失敗了隻留下了這段未來的記憶。
通過記憶他得知了記得父親會奪得天下建立一個輝煌的朝代名為大唐,還知道丟下自己的大哥會死在二哥李世民手裏,史稱玄武門之變,但是這些都不算什麽。
當李智雲看到了未來科技的那一瞬間他便瘋狂的迷戀上了那個世界,那個科技昌明的時代。
於是李智雲根據記憶暗中謀劃,他不想死,尤其是在得知自己是被大哥故意丟下的。
現在記憶成真了,李智雲也徹底相信了那段陌生的記憶,他默默歎了口氣:“這就是皇權的威力嗎,大哥就因為我不是你一奶同胞便隻帶著元吉走!”
李智雲已經將大哥李建成自動代入為了太子。
雖然李智雲今年隻有十四歲可是自從有了那人的記憶之後,他便變了老成了許多,或許是因為被親人的背叛吧。
李智雲並沒有過多沉浸在傷感的情緒中,他開始快速行動,因為知道一旦隋朝的官員們發現了他大哥消失了,他也算是跑不掉了。
畢竟現在的河東郡不少人都盯著他們李家這幾個兄弟。
隨後李智雲開始快速換裝從一個溫文爾雅的少年變成了一個鄉下黔首,接著背上一個破包袱從後門溜出了城。
此時正值清晨,他大哥和四哥正是昨夜離開的,現在李智雲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了,但是為了不被發現,也為了保命他選擇了北上,不管怎麽樣還是要投靠父親。
就在李智雲剛出城門,一隊隋兵便闖入了他家的宅院,此時的宅院內哪還有什麽人了,望著空蕩蕩的宅院,領頭的軍士冷汗直流,此人乃是河東郡鎮守堯君素的手下。
“不好,李淵的兒子都逃了!快去稟報大人!”
隨著一隊人馬快速出城,李智雲很快就遭到了一隊隋兵的盤查。
他隻好假扮成旅人要去武安郡投親。他不敢說是去太原,害怕被發現。
恰好因為李智雲從小習武,加上擅長射箭,身上皮膚黝黑手上還有老繭,倒是像個鄉野少年,便蒙混過了隋兵。
望著絕塵而去的隋兵李智雲深唿出一口氣,摸著破包袱他的手心裏全是汗。
其實為了逃亡李智雲做了很多準備,他自從他得知大哥他們要丟下自己之後他便留心觀察了一陣,果然他發覺大哥李建成和四哥李元吉有些不對勁,從那天起他便早早開始計劃逃亡了。
為此他將自己心愛的寶弓拆成了兩份,為了方便攜帶將弓弦係在腰上一旦遭遇不測還有反抗之力。
不過為了安全到達太原李智雲決定在找一個身份作掩護,畢竟現在兵荒馬亂到處都是山賊和亂兵,他一個人想要走到太原簡直比頂天還難。
當然了這也是李智雲計劃裏重要的一環,於是在一處大樹後李智雲搖身一變將自己裝扮成了一名野道士,說是野道士但是李智雲渾身的氣度倒是有點以假亂真的意思。
畢竟是高門子弟再加上後世的記憶,李智雲先是披上一身舊色青袍裹身,發髻鎖發。腳踏棉布鞋,接著渾身“仙氣”極足愣是一步三搖晃走出了絲絲仙風道骨的味道。
隨後李智雲便開始大步向前,他倒要看看自己去了太原郡來到父前麵前他那大哥該有什麽話說。
七日的時間,李智雲終於按照計劃走出了河東郡來到了他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絳郡(今新絳縣),這裏處於汾水河畔,隻要坐船便可直達太原。
來到絳郡的李智雲並沒有懈怠,現在的他算是如履薄冰,因為他在城門前的告示欄上看到了自家哥哥還有自己的畫像。
望著上麵的懸賞令,李智雲知道距離自己老爹舉兵的日子沒多遠了。
他胸中那股子怨氣反而熄滅了不少,不是因為知道大哥李建成日後的悲慘結局,而是他知道自己老爹絕不會因為自己這個庶子而對嫡出的大哥做些什麽,與其自找不痛快不如就此積蓄力量。
連日的趕路將李智雲的腳下磨出了幾個血泡,雖然有道士身份加持,但是守城的官兵依舊磨跡了好一會才放他進去,說是墨跡其實就是為了從他這刮下點油水。
要知道隋朝時期道人僧侶的地位大幅提高,尤其是到了唐朝李家人自稱自己是老子的後裔,揚道排佛的意思不言而喻。
而李智雲哪裏不知道財不外露的道理,他在之前就把破包袱都丟了,懷裏除了坐船的錢,基本沒錢了,這些天風餐露宿,他也算是受盡了苦頭。
好不容易進了城後,李智雲並沒有閑逛而是直奔渡口而去。
汾水寬闊,在岸上看來流水不算湍急,渡口雖大現在卻顯得特別空曠,隻有不少運糧的河槽在渡口忙碌著。
為了挑選前往太原的舟船,李智雲在渡口走了許久了。
半晌後李智雲終於在一片樹林旁角落發現了一艘孤零零的舟船停在岸邊,便上前問道:“船家,船家可是要遠渡啊!”
此時一名漁舟老漢從船上探出頭來望著李智雲:“小道長這是要去哪裏啊!”
這老漢有些好奇的打量著李智雲。
李智雲坦然一笑:“貧道要去太原訪友不知船家可否方便啊!”
聽完李智雲的話後老漢有些花白的胡子一翹,臉色不善道:“不去!”
說完便徑直走進船艙。
這令李智雲一愣,他還真沒想到坐不到船這件事。
“船家!我有錢!”
“有錢也不去!小道長我勸你去別處看看吧,這裏的渡口早就沒有去太原的船了!”
李智雲皺了皺眉。
這樣的情況是他沒想到的,不過李智雲轉念一想又問道:“老伯那去臨汾呢?”
碧波上舟船隨水波搖晃著,剛剛進入船艙的老伯轉過頭來看了看李智雲:“臨汾?不去太原了?”
李智雲故意裝出急促的樣子:“貧道才想起來自己在臨汾也有友人,去哪裏也可!”
老伯看著局促的李智雲猶豫片刻後點點頭:“好吧!不過要等一等,光載你一個人肯定不行!”
李智雲點點頭雖然他不常坐船,亦或者說這是他第一次坐船出遊,但是他知道像這種遠遊舟船必然要多載上三五人船家才夠本。
老伯見李智雲答應便讓出身子叫他上來船,舟船其實不大,船艙內有一個小爐子是專門生火做飯用的,船艙下有個暗格老伯從中拿出漁網和魚竿便要打漁做飯。
此時正值晌午,李智雲望著老伯熟練的拋網他也有些按捺不住想要試試魚竿。
老伯也不吝嗇將暗綠色的魚竿遞給李智雲:“小道長還有如此雅興,現在這亂世訪友恐怕不是個好選擇吧!”
船頭老伯和李智雲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嗬嗬,說是訪友不也是為了避難,老伯這世道艱辛我看渡口都沒了船隻,為何您還在這等待船客!”
老伯摸了摸花白的胡子臉上的皺紋開始聚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這麽個老頭子在這汾水過了半輩子有哪有去處,不像小道長逍遙自在想去哪就去哪!”
李智雲微微一笑不再說話,畢竟這天下為何變成這樣他心裏還是蠻清楚的!
這老伯則歎了口氣:“小道長不是我不想載你去太原,隻是這春汛快到了,我年紀大了沒法送你去太原那麽遠的地方!”
李智雲一愣接著腦中忽然想起了後世的帆船,他忽然站起來四處打量起這舟船。
“小道長這是作甚!”
老伯有些不解,李智雲靈機一動:“老伯若是我能讓你這船跑的更快更遠,你就載我去太原如何!”
老伯明顯有些不相信道:“小道長莫要拿我尋開心了,我在這汾水河上吃了一輩子飯,若是有辦法也要去找大工匠花錢改造,我可沒那麽多錢!”
李智雲搖搖頭:“放心吧不用花錢,我自己就能幫你改造!”
見李智雲如此自信,這老伯完全不信,不過礙於李智雲的身份再加上他一再堅持,便勉強答應下來:“若是小道長真能讓我這船跑的更快,我載你去太原又何妨!可是若是...”
李智雲立馬搶先道:“老伯放心吧,我這方法很簡單絕不會損壞船體的!若是真壞了了我便賠你!”
老伯默默搖搖頭他對於李智雲的話是一點也不相信,畢竟想要改造船隻必須找大工匠才行,他一個小道士如何能成!
李智雲咧嘴一笑,他將老伯懷疑的表情盡收眼底,不過他並沒有著急證明自己,因為他心裏也沒底,帆船這玩意他其實沒見過,但是在那段未來記憶中船已經成為了重要的交通方式。
鋼鐵般的巨輪映著夕陽,慢慢行駛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仿佛行駛在世界的盡頭。這樣的畫麵不止一次的出現在他的腦中,雖然李智雲做不出鋼鐵巨輪,但是為沙舟加個帆他還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了這也是他驗證後世記憶的關鍵,不過天色已晚今日肯定不行了,等到明天他便去城裏買些材料。
隨後老伯便不吱聲了,這一老一小坐在船上靜靜等待鮮魚上鉤。
日頭西斜,將碧水染成紅色,老伯站起身準備收網,看他表情就知道今日收獲滿滿。
而李智雲這邊就有些慘淡了,或許是因為他能平安逃出來將運氣用完了,反正是一條也沒釣上來。
就在他在為晚飯發愁時,忽然手中一沉,一股巨力往下一扯,頓時李智雲麵露喜色兩眼放光。
在這舟船上有著不成文的規定坐船是不包夥食的,要是包夥食就要加錢,而李智雲為了後麵的行程自然是能省則省。
就在李智雲與鮮魚大戰幾百迴合即將上魚時,背後忽然傳來一聲響亮的唿聲:“船家遠渡走不走!”
或許是長久奔波令他成為了驚弓之鳥,亦或者是身後人嗓門實在是響亮,李智雲手一抖這條鮮美的大魚就這麽白白的溜走了。
就在李智雲含含怒轉身準備和人講道理的瞬間,他卻看到了一個令他意想不到的人。
此人風塵仆仆,遠遠看去此人身形高大,神態有些倦怠,就是沒看清楚臉。
待到李智雲細細端詳後,他便認出了此人,居然是僅比他大一歲的四哥李元吉,隻是他是獨自一人,身後卻並沒有大哥李建成的身影。
兩兄弟就這樣奇妙的在一個陌生河畔見麵了,四目相對瞬間二人竟都沒了聲音。
大業十三年的五月正是楊柳依依,春暖花開的時節,這時的河東郡卻毫無春色,大片的耕地被撂荒,路上行人匆匆一隊一隊的人馬向著北方而去。
河東郡內一處空蕩蕩的宅院內一名少年正坐在榻上發呆。
“看來大哥和四哥真的走了,那人的記憶是真的!”
此人正是被自己大哥李建成和四哥李元吉丟下的李家老五李智雲。
李智雲麵色如常並沒有被遺棄的憤慨,也沒有不怨,隻是嘴角淡淡的苦澀和嘲弄難掩內心的悲涼。
七日前李智雲生了一場怪病,醒來後腦子裏就多了一段記憶,那段記憶很長他花了三天才理順清楚。
原來那段記憶的主人來自未來,不知什麽原因穿越到了他的體內,本想奪取他身軀卻失敗了隻留下了這段未來的記憶。
通過記憶他得知了記得父親會奪得天下建立一個輝煌的朝代名為大唐,還知道丟下自己的大哥會死在二哥李世民手裏,史稱玄武門之變,但是這些都不算什麽。
當李智雲看到了未來科技的那一瞬間他便瘋狂的迷戀上了那個世界,那個科技昌明的時代。
於是李智雲根據記憶暗中謀劃,他不想死,尤其是在得知自己是被大哥故意丟下的。
現在記憶成真了,李智雲也徹底相信了那段陌生的記憶,他默默歎了口氣:“這就是皇權的威力嗎,大哥就因為我不是你一奶同胞便隻帶著元吉走!”
李智雲已經將大哥李建成自動代入為了太子。
雖然李智雲今年隻有十四歲可是自從有了那人的記憶之後,他便變了老成了許多,或許是因為被親人的背叛吧。
李智雲並沒有過多沉浸在傷感的情緒中,他開始快速行動,因為知道一旦隋朝的官員們發現了他大哥消失了,他也算是跑不掉了。
畢竟現在的河東郡不少人都盯著他們李家這幾個兄弟。
隨後李智雲開始快速換裝從一個溫文爾雅的少年變成了一個鄉下黔首,接著背上一個破包袱從後門溜出了城。
此時正值清晨,他大哥和四哥正是昨夜離開的,現在李智雲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了,但是為了不被發現,也為了保命他選擇了北上,不管怎麽樣還是要投靠父親。
就在李智雲剛出城門,一隊隋兵便闖入了他家的宅院,此時的宅院內哪還有什麽人了,望著空蕩蕩的宅院,領頭的軍士冷汗直流,此人乃是河東郡鎮守堯君素的手下。
“不好,李淵的兒子都逃了!快去稟報大人!”
隨著一隊人馬快速出城,李智雲很快就遭到了一隊隋兵的盤查。
他隻好假扮成旅人要去武安郡投親。他不敢說是去太原,害怕被發現。
恰好因為李智雲從小習武,加上擅長射箭,身上皮膚黝黑手上還有老繭,倒是像個鄉野少年,便蒙混過了隋兵。
望著絕塵而去的隋兵李智雲深唿出一口氣,摸著破包袱他的手心裏全是汗。
其實為了逃亡李智雲做了很多準備,他自從他得知大哥他們要丟下自己之後他便留心觀察了一陣,果然他發覺大哥李建成和四哥李元吉有些不對勁,從那天起他便早早開始計劃逃亡了。
為此他將自己心愛的寶弓拆成了兩份,為了方便攜帶將弓弦係在腰上一旦遭遇不測還有反抗之力。
不過為了安全到達太原李智雲決定在找一個身份作掩護,畢竟現在兵荒馬亂到處都是山賊和亂兵,他一個人想要走到太原簡直比頂天還難。
當然了這也是李智雲計劃裏重要的一環,於是在一處大樹後李智雲搖身一變將自己裝扮成了一名野道士,說是野道士但是李智雲渾身的氣度倒是有點以假亂真的意思。
畢竟是高門子弟再加上後世的記憶,李智雲先是披上一身舊色青袍裹身,發髻鎖發。腳踏棉布鞋,接著渾身“仙氣”極足愣是一步三搖晃走出了絲絲仙風道骨的味道。
隨後李智雲便開始大步向前,他倒要看看自己去了太原郡來到父前麵前他那大哥該有什麽話說。
七日的時間,李智雲終於按照計劃走出了河東郡來到了他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絳郡(今新絳縣),這裏處於汾水河畔,隻要坐船便可直達太原。
來到絳郡的李智雲並沒有懈怠,現在的他算是如履薄冰,因為他在城門前的告示欄上看到了自家哥哥還有自己的畫像。
望著上麵的懸賞令,李智雲知道距離自己老爹舉兵的日子沒多遠了。
他胸中那股子怨氣反而熄滅了不少,不是因為知道大哥李建成日後的悲慘結局,而是他知道自己老爹絕不會因為自己這個庶子而對嫡出的大哥做些什麽,與其自找不痛快不如就此積蓄力量。
連日的趕路將李智雲的腳下磨出了幾個血泡,雖然有道士身份加持,但是守城的官兵依舊磨跡了好一會才放他進去,說是墨跡其實就是為了從他這刮下點油水。
要知道隋朝時期道人僧侶的地位大幅提高,尤其是到了唐朝李家人自稱自己是老子的後裔,揚道排佛的意思不言而喻。
而李智雲哪裏不知道財不外露的道理,他在之前就把破包袱都丟了,懷裏除了坐船的錢,基本沒錢了,這些天風餐露宿,他也算是受盡了苦頭。
好不容易進了城後,李智雲並沒有閑逛而是直奔渡口而去。
汾水寬闊,在岸上看來流水不算湍急,渡口雖大現在卻顯得特別空曠,隻有不少運糧的河槽在渡口忙碌著。
為了挑選前往太原的舟船,李智雲在渡口走了許久了。
半晌後李智雲終於在一片樹林旁角落發現了一艘孤零零的舟船停在岸邊,便上前問道:“船家,船家可是要遠渡啊!”
此時一名漁舟老漢從船上探出頭來望著李智雲:“小道長這是要去哪裏啊!”
這老漢有些好奇的打量著李智雲。
李智雲坦然一笑:“貧道要去太原訪友不知船家可否方便啊!”
聽完李智雲的話後老漢有些花白的胡子一翹,臉色不善道:“不去!”
說完便徑直走進船艙。
這令李智雲一愣,他還真沒想到坐不到船這件事。
“船家!我有錢!”
“有錢也不去!小道長我勸你去別處看看吧,這裏的渡口早就沒有去太原的船了!”
李智雲皺了皺眉。
這樣的情況是他沒想到的,不過李智雲轉念一想又問道:“老伯那去臨汾呢?”
碧波上舟船隨水波搖晃著,剛剛進入船艙的老伯轉過頭來看了看李智雲:“臨汾?不去太原了?”
李智雲故意裝出急促的樣子:“貧道才想起來自己在臨汾也有友人,去哪裏也可!”
老伯看著局促的李智雲猶豫片刻後點點頭:“好吧!不過要等一等,光載你一個人肯定不行!”
李智雲點點頭雖然他不常坐船,亦或者說這是他第一次坐船出遊,但是他知道像這種遠遊舟船必然要多載上三五人船家才夠本。
老伯見李智雲答應便讓出身子叫他上來船,舟船其實不大,船艙內有一個小爐子是專門生火做飯用的,船艙下有個暗格老伯從中拿出漁網和魚竿便要打漁做飯。
此時正值晌午,李智雲望著老伯熟練的拋網他也有些按捺不住想要試試魚竿。
老伯也不吝嗇將暗綠色的魚竿遞給李智雲:“小道長還有如此雅興,現在這亂世訪友恐怕不是個好選擇吧!”
船頭老伯和李智雲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嗬嗬,說是訪友不也是為了避難,老伯這世道艱辛我看渡口都沒了船隻,為何您還在這等待船客!”
老伯摸了摸花白的胡子臉上的皺紋開始聚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這麽個老頭子在這汾水過了半輩子有哪有去處,不像小道長逍遙自在想去哪就去哪!”
李智雲微微一笑不再說話,畢竟這天下為何變成這樣他心裏還是蠻清楚的!
這老伯則歎了口氣:“小道長不是我不想載你去太原,隻是這春汛快到了,我年紀大了沒法送你去太原那麽遠的地方!”
李智雲一愣接著腦中忽然想起了後世的帆船,他忽然站起來四處打量起這舟船。
“小道長這是作甚!”
老伯有些不解,李智雲靈機一動:“老伯若是我能讓你這船跑的更快更遠,你就載我去太原如何!”
老伯明顯有些不相信道:“小道長莫要拿我尋開心了,我在這汾水河上吃了一輩子飯,若是有辦法也要去找大工匠花錢改造,我可沒那麽多錢!”
李智雲搖搖頭:“放心吧不用花錢,我自己就能幫你改造!”
見李智雲如此自信,這老伯完全不信,不過礙於李智雲的身份再加上他一再堅持,便勉強答應下來:“若是小道長真能讓我這船跑的更快,我載你去太原又何妨!可是若是...”
李智雲立馬搶先道:“老伯放心吧,我這方法很簡單絕不會損壞船體的!若是真壞了了我便賠你!”
老伯默默搖搖頭他對於李智雲的話是一點也不相信,畢竟想要改造船隻必須找大工匠才行,他一個小道士如何能成!
李智雲咧嘴一笑,他將老伯懷疑的表情盡收眼底,不過他並沒有著急證明自己,因為他心裏也沒底,帆船這玩意他其實沒見過,但是在那段未來記憶中船已經成為了重要的交通方式。
鋼鐵般的巨輪映著夕陽,慢慢行駛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仿佛行駛在世界的盡頭。這樣的畫麵不止一次的出現在他的腦中,雖然李智雲做不出鋼鐵巨輪,但是為沙舟加個帆他還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了這也是他驗證後世記憶的關鍵,不過天色已晚今日肯定不行了,等到明天他便去城裏買些材料。
隨後老伯便不吱聲了,這一老一小坐在船上靜靜等待鮮魚上鉤。
日頭西斜,將碧水染成紅色,老伯站起身準備收網,看他表情就知道今日收獲滿滿。
而李智雲這邊就有些慘淡了,或許是因為他能平安逃出來將運氣用完了,反正是一條也沒釣上來。
就在他在為晚飯發愁時,忽然手中一沉,一股巨力往下一扯,頓時李智雲麵露喜色兩眼放光。
在這舟船上有著不成文的規定坐船是不包夥食的,要是包夥食就要加錢,而李智雲為了後麵的行程自然是能省則省。
就在李智雲與鮮魚大戰幾百迴合即將上魚時,背後忽然傳來一聲響亮的唿聲:“船家遠渡走不走!”
或許是長久奔波令他成為了驚弓之鳥,亦或者是身後人嗓門實在是響亮,李智雲手一抖這條鮮美的大魚就這麽白白的溜走了。
就在李智雲含含怒轉身準備和人講道理的瞬間,他卻看到了一個令他意想不到的人。
此人風塵仆仆,遠遠看去此人身形高大,神態有些倦怠,就是沒看清楚臉。
待到李智雲細細端詳後,他便認出了此人,居然是僅比他大一歲的四哥李元吉,隻是他是獨自一人,身後卻並沒有大哥李建成的身影。
兩兄弟就這樣奇妙的在一個陌生河畔見麵了,四目相對瞬間二人竟都沒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