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用的是那種大鍋,用鍋中的餘溫悶一夜沒什麽問題,但是她這種天然氣做不到那樣。
她隻能退而求其次,讓它在鍋中悶上兩個小時。
隨後趁著它的熱乎氣將它碾碎,她喜歡帶豆瓣的,所以保留了一些,並沒有把所有的豆瓣全都碾碎。
下一步就是要做醬塊子,也可以叫做醬轉。將碾碎的豆子們堆成磚塊的樣子,不停的摔打、拍,讓它變得光滑、緊實,不會一碰就碎了。
等醬塊子的溫度涼下來以後,隨她找出一些白紙將醬塊子包起來。
有些地方會將醬塊子當上一兩天,等它表皮幹吧了才會用報紙包起來。
因為報紙上有油墨和鉛,對身體不好,所以她們後來都用白色的紙包了,不敢用報紙了。
將辦好的醬塊子放到陰涼通風幹燥的地方,讓它自然發酵兩個月左右才能進行下一步。
一看時間,已經十一點半了。
白阮阮趕忙將東西都扔進自動清洗機中清洗,然後又泡了二十斤的豆子,才趕忙去睡覺。
第二天一大早,盆中的豆子都已經泡的鼓脹起來。
白阮阮取出一台破壁機,將黃豆倒進去,再加入清水,打成汁後倒進大盆中。
等到二十斤的豆子全部打完,她得到了十盆混合溶液。下一步就是過濾,將液體倒進一個紗布過濾袋中,稍微用力擠幹紗布過濾袋裏麵的液體,將裏麵的豆渣和豆漿分離。
然後就是要煮豆漿了,她用的是大號的悶罐,一次能裝下三盆的豆漿。
兩個灶台同時煮,她也能照顧的過來。
大火煮熱以後要不停的攪拌防止它糊底,還要將上麵漂浮著的沫子打掉。
豆漿煮開以後就要轉成小火慢煮,若是轉成最小火,兩三分鍾後表麵就會出現一層膜,等過一會兒再挑起來,就是常吃的腐竹、油豆皮了。
白阮阮隻挑了頭一張就沒有再弄了,等豆漿徹底的煮熟以後,她留了一小盆自己喝。
剩下的讓它稍微冷卻一會兒,差不多三四分鍾的樣子,將豆漿全都倒進她準備好的另外兩個大悶罐中,裏麵有她提前放好的食用鹽、水、五度的白醋的混合物,大致比例是1:10:10。
這一步叫做衝漿,白阮阮將兩悶罐的豆漿倒完以後,它就已經出現了很多的豆花。
再等待個五六分鍾以後,就可以將裏麵的豆花舀出放到鋪了用冷水泡過的紗布的模具中去,隨後將蓋子蓋上、壓水定型。
壓的太輕,就成了嫩豆腐,壓的太過,就成了老豆腐。
要不輕不重才最好吃,差不多十五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一斤豆子差不多能做出三斤大豆腐,她今天一共做了六十多斤。留了四塊兒自己吃,剩下的分別送到了大食堂、福利院的食堂和療養院裏麵的食堂。
準備的菜譜是麻婆豆腐,福利院那邊則準備的是小白菜醬豆腐。
反響非常不錯,福利院的孩子們都說吃出了肉的味道,比肉還要好吃!
而大食堂和療養院食堂那邊,第一次吃到這種麻麻辣辣、又滑又嫩的菜,一個個被辣的“嘶嘶哈哈”的的依舊停不下筷子。
全都說沒吃夠,明天還要吃!
但是白阮阮可沒有再給他們做一次大豆腐的打算了,一個個的念叨了好幾天依舊再也沒有吃到。
白阮阮後麵還試著弄了兩鍋豆漿挑豆皮,第一張的最厚,隨後剩下的一張比一張薄。
還有一種市麵上常見的豆皮,是用黃豆磨成粉以後再用機器加工而成的。這期間可以先將豆粉榨油,但是不要榨的過於幹淨了,這樣弄出來的豆皮不香。
這種機器白阮阮的空間裏麵也有,不過是插電款和柴油款的。
插電是沒有地方插了,她隻能用柴油款弄了一些出來。順便研究了一遍這台機器還有那台插電款的機器。
再結合書籍資料,大致了解了八分,剩下的部分交給那位常和作的老板一點問題也沒有!
她也問了關於製作豆腐的機器,兩人探討了一會兒一會就大致設計出來了一個,隻等著老板那邊產出來、白阮阮查看效果。
差不多等了十天,兩台機器就都到了白阮阮的手中。
製作豆腐的機器很大,它分成了六個部分:磨漿、過濾、加熱、衝漿、壓製、切塊兒。
清洗豆子和加入點豆腐鹵水的步驟都需要人工造成,加熱的地方也不需要白阮阮再去不停的攪拌,這個材質有很好的導熱性和扛粘性,即使她不攪拌也絕對不會糊鍋。
這個機器每次可以做五十斤的大豆腐,比白阮阮費勁巴拉的要快太多了!
白阮阮收到以後就讓清潔機器人給它進行了大清洗,隨後立馬用了起來。
這個機器當然是用能源石當做能量來源的,它是白阮阮見過的少見的能用黑色能源石當做能量來源的,當然了,高等級的能源石它也能使用。
機器打出來的豆漿更加的細膩,過濾豆漿的時候壓的很幹,利用率非常的高!
等到白阮阮看到成品,那一個個賣相極佳的大豆腐,她立馬找到那個老板又定了五台這個機器,不過產量上還是要調整一下,五十斤有點太少了。
新的機器要更高、更大了,但是同樣的,它的產量也提了上去,每次能產兩百斤的大豆腐!
做豆皮的機器是分成了四個部分:打粉、榨油、豆皮和一個一米長的平台,方便出來了的豆皮有地方放。
白阮阮同樣試著運行了一下,各方麵都很流暢,但是白阮阮覺得榨油那裏還可以再精進一些,與她期望的榨油程度還是有了一些偏差。
“那你把這台機器給我郵迴來吧,等我改完了再給你郵迴去。”
兩天後她再次收到機器,這次的榨油率明顯提高了很多。
白阮阮非常滿意,又同賣家訂購了三台。
它不像是做豆腐的機器,每次隻能產那麽多,雖然產量也是上下浮動的,但是差值並不是很大。
她隻能退而求其次,讓它在鍋中悶上兩個小時。
隨後趁著它的熱乎氣將它碾碎,她喜歡帶豆瓣的,所以保留了一些,並沒有把所有的豆瓣全都碾碎。
下一步就是要做醬塊子,也可以叫做醬轉。將碾碎的豆子們堆成磚塊的樣子,不停的摔打、拍,讓它變得光滑、緊實,不會一碰就碎了。
等醬塊子的溫度涼下來以後,隨她找出一些白紙將醬塊子包起來。
有些地方會將醬塊子當上一兩天,等它表皮幹吧了才會用報紙包起來。
因為報紙上有油墨和鉛,對身體不好,所以她們後來都用白色的紙包了,不敢用報紙了。
將辦好的醬塊子放到陰涼通風幹燥的地方,讓它自然發酵兩個月左右才能進行下一步。
一看時間,已經十一點半了。
白阮阮趕忙將東西都扔進自動清洗機中清洗,然後又泡了二十斤的豆子,才趕忙去睡覺。
第二天一大早,盆中的豆子都已經泡的鼓脹起來。
白阮阮取出一台破壁機,將黃豆倒進去,再加入清水,打成汁後倒進大盆中。
等到二十斤的豆子全部打完,她得到了十盆混合溶液。下一步就是過濾,將液體倒進一個紗布過濾袋中,稍微用力擠幹紗布過濾袋裏麵的液體,將裏麵的豆渣和豆漿分離。
然後就是要煮豆漿了,她用的是大號的悶罐,一次能裝下三盆的豆漿。
兩個灶台同時煮,她也能照顧的過來。
大火煮熱以後要不停的攪拌防止它糊底,還要將上麵漂浮著的沫子打掉。
豆漿煮開以後就要轉成小火慢煮,若是轉成最小火,兩三分鍾後表麵就會出現一層膜,等過一會兒再挑起來,就是常吃的腐竹、油豆皮了。
白阮阮隻挑了頭一張就沒有再弄了,等豆漿徹底的煮熟以後,她留了一小盆自己喝。
剩下的讓它稍微冷卻一會兒,差不多三四分鍾的樣子,將豆漿全都倒進她準備好的另外兩個大悶罐中,裏麵有她提前放好的食用鹽、水、五度的白醋的混合物,大致比例是1:10:10。
這一步叫做衝漿,白阮阮將兩悶罐的豆漿倒完以後,它就已經出現了很多的豆花。
再等待個五六分鍾以後,就可以將裏麵的豆花舀出放到鋪了用冷水泡過的紗布的模具中去,隨後將蓋子蓋上、壓水定型。
壓的太輕,就成了嫩豆腐,壓的太過,就成了老豆腐。
要不輕不重才最好吃,差不多十五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一斤豆子差不多能做出三斤大豆腐,她今天一共做了六十多斤。留了四塊兒自己吃,剩下的分別送到了大食堂、福利院的食堂和療養院裏麵的食堂。
準備的菜譜是麻婆豆腐,福利院那邊則準備的是小白菜醬豆腐。
反響非常不錯,福利院的孩子們都說吃出了肉的味道,比肉還要好吃!
而大食堂和療養院食堂那邊,第一次吃到這種麻麻辣辣、又滑又嫩的菜,一個個被辣的“嘶嘶哈哈”的的依舊停不下筷子。
全都說沒吃夠,明天還要吃!
但是白阮阮可沒有再給他們做一次大豆腐的打算了,一個個的念叨了好幾天依舊再也沒有吃到。
白阮阮後麵還試著弄了兩鍋豆漿挑豆皮,第一張的最厚,隨後剩下的一張比一張薄。
還有一種市麵上常見的豆皮,是用黃豆磨成粉以後再用機器加工而成的。這期間可以先將豆粉榨油,但是不要榨的過於幹淨了,這樣弄出來的豆皮不香。
這種機器白阮阮的空間裏麵也有,不過是插電款和柴油款的。
插電是沒有地方插了,她隻能用柴油款弄了一些出來。順便研究了一遍這台機器還有那台插電款的機器。
再結合書籍資料,大致了解了八分,剩下的部分交給那位常和作的老板一點問題也沒有!
她也問了關於製作豆腐的機器,兩人探討了一會兒一會就大致設計出來了一個,隻等著老板那邊產出來、白阮阮查看效果。
差不多等了十天,兩台機器就都到了白阮阮的手中。
製作豆腐的機器很大,它分成了六個部分:磨漿、過濾、加熱、衝漿、壓製、切塊兒。
清洗豆子和加入點豆腐鹵水的步驟都需要人工造成,加熱的地方也不需要白阮阮再去不停的攪拌,這個材質有很好的導熱性和扛粘性,即使她不攪拌也絕對不會糊鍋。
這個機器每次可以做五十斤的大豆腐,比白阮阮費勁巴拉的要快太多了!
白阮阮收到以後就讓清潔機器人給它進行了大清洗,隨後立馬用了起來。
這個機器當然是用能源石當做能量來源的,它是白阮阮見過的少見的能用黑色能源石當做能量來源的,當然了,高等級的能源石它也能使用。
機器打出來的豆漿更加的細膩,過濾豆漿的時候壓的很幹,利用率非常的高!
等到白阮阮看到成品,那一個個賣相極佳的大豆腐,她立馬找到那個老板又定了五台這個機器,不過產量上還是要調整一下,五十斤有點太少了。
新的機器要更高、更大了,但是同樣的,它的產量也提了上去,每次能產兩百斤的大豆腐!
做豆皮的機器是分成了四個部分:打粉、榨油、豆皮和一個一米長的平台,方便出來了的豆皮有地方放。
白阮阮同樣試著運行了一下,各方麵都很流暢,但是白阮阮覺得榨油那裏還可以再精進一些,與她期望的榨油程度還是有了一些偏差。
“那你把這台機器給我郵迴來吧,等我改完了再給你郵迴去。”
兩天後她再次收到機器,這次的榨油率明顯提高了很多。
白阮阮非常滿意,又同賣家訂購了三台。
它不像是做豆腐的機器,每次隻能產那麽多,雖然產量也是上下浮動的,但是差值並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