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燕也是猜到了王翦以靜製動,以拖待變的想法,也是想盡辦法調動楚軍前去秦軍軍營陣前辱罵羞辱秦軍,王翦一看楚軍這是要幹擾軍心,敢忙也是下了軍令,膽敢擅自出戰者,立斬不赦。


    楚軍每日遠遠地看著秦軍吃喝玩樂,氣就不打一處來,可秦軍任你楚軍如何羞辱謾罵,隻是堅守不出,任你楚軍在大營外叫陣。


    楚王負芻的日子不好過,楚軍主將項燕的日子不好過,可遠在千裏之外,秦國都城鹹陽裏的嬴政,日子也是艱難無比。


    禦史隔三差五就上書彈劾王翦,說王翦手握六十萬秦軍,卻畏戰不出,每日白白消耗從秦國各地運送過去的糧草。


    秦軍此次攻楚,路途遙遠,這就導致糧草補給極是耗費人力物力,好在巴蜀之地已屬秦國,可以就近接濟六十萬秦軍一部分糧草,加上其餘靠近楚國的秦國各郡,都被告知要承擔相應糧草供給。


    攻楚的六十萬秦軍裏,有二十餘萬每日奔波在運送糧草的路上,路途艱險不說,還要提心吊膽處處留意楚軍半路搶劫糧草。


    楚軍雖然每日消耗糧草數目也是驚人,可楚軍畢竟是在楚國作戰,路途消耗和糧草供給所需人力比之秦軍要少很多。


    這也是王翦為何坐擁六十萬秦軍,卻對大營前叫陣的四十萬楚軍不敢出營迎戰的原因之一。


    楚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外加楚軍乃是守土抗敵,楚軍將士從將軍到士卒,各個眼裏皆是顯露出慷慨赴死之情,那便是兵法中常常言及的哀兵必勝。


    王翦也試探過楚軍的戰力,水路陸路兩路也皆有出擊偷襲楚軍,王翦這一試也是心驚不已,幸虧自己謹記李信慘敗教訓,沒有因為兵力占優就冒然出兵。


    王翦於是打定主意,此次秦軍與楚軍交戰,還真得耐得住性子,不到時機成熟之時,任誰都無法讓他倉促出兵。


    秦王嬴政除隔幾日就接到禦史彈劾王翦的奏報,還每隔一兩個月就接到王翦差人前來催要糧草和勞軍之物,數目一次比一次驚人。


    嬴政初始也是體諒王翦,統率六十萬秦軍出征楚國,都不敢冒然


    出營迎戰楚軍,王翦也自有他的顧慮。可架不住朝中不時上奏,明裏暗裏示意嬴政,也該對王翦有所催促,六十萬秦軍這樣耗在楚國,糧草補給已是難以為繼。


    嬴政也是被群臣進諫弄得心神不寧,既想無視朝中非議,可這些諫言又言之有理,嬴政也不知是誰對誰錯了。


    右丞相馮去疾進言道,大王,以微臣之見,大王切不可因朝中群臣對王翦將軍非議而動心,秦國受糧草補給所困,那楚國更是度日如年。


    秦軍此次遠征攻楚,務必要大勝,不要說與楚軍對峙一年兩載,便是三年五載,秦國也要堅守,直至攻滅楚國。


    嬴政對右丞相馮去疾之言也是心生讚許,隻是馮去疾為何堅定支持王翦用兵之策,嬴政很是想知曉其中之意。


    嬴政對著馮去疾問道,右丞相如此看好王翦將軍用兵之策,可是看出王翦將軍用心良苦之處。


    右丞相馮去疾說道,微臣諫言,隻敢說是微臣對我軍攻楚之見。微臣對王翦將軍所思所想,不敢妄加猜測。


    嬴政眼見馮去疾神情裏有欲言又止之意,也是有些生氣,對著馮去疾嗬斥道,右丞相一向敢於直言,寡人這會問你,也是因我軍攻楚正是緊要關頭,這才問右丞相有何高見,你卻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是何道理。你身兼右丞相之職,不是應直抒己見。


    右丞相馮去疾沒想到嬴政會對自己發怒,也是趕忙站出來辯解道,大王息怒,非是微臣欲言又止,實在是微臣對王翦將軍攻楚用兵之戰術不敢妄加點評。


    微臣隻敢言說對攻楚之見,有些拙見,還請大王斟酌。


    嬴政一聽右丞相果然還是有想法,也是麵色大悅,對著馮去疾說道,愛卿盡管直言,寡人絕不怪罪。


    馮去疾說道,大王,以微臣之見,這攻楚之勝敗,已非單論兩軍勝負之事,還事關大王一統天下之雄心。


    秦軍此次若是攻滅楚國,大王一統天下之大誌,便已完成十之八九,征伐百越南越隻需假以時日。


    可若是我軍攻楚失利,不隻是楚國會乘勝反擊秦國,原先歸屬秦國的屬地之民,難保也會借機作亂。這些顧慮才是微臣全力支持王翦將軍之因,隻要王翦將軍能率軍擊敗楚軍,糧草勞軍之求,還是懇請大王盡力接濟。


    微臣想起秦趙兩國長平之戰,前後耗時三年,秦趙兩國也是耗盡財力物力人力。那時秦趙兩軍糧草也都是苦苦支撐,秦趙兩國也都是征召國內可征召之民,最後以我秦國大勝告終。


    故而言之,大王萬不可催促王翦將軍用兵,朝中群臣對前方戰事不明,隻是憑一己之見,便對王翦將軍指手畫腳,幹擾軍心。


    嬴政聽完馮去疾說出對攻楚勝敗的顧慮,嬴政心裏對自己也是一陣審視。王翦出征之時,便看似玩笑地說道,大王,末將出征之後,還請大王勿要顧念朝中群臣之議,全力支持末將即可。末將定會大勝楚軍,將楚國之地變為秦國一郡。


    楚軍因秦軍堅守不出,軍心也是有所慌亂,尤其是楚軍見秦軍吃喝不愁,不時還能見秦軍宰羊吃牛,這更是讓楚軍將士上上下下都心生絕望之心。


    六十萬秦軍千裏攻楚,每日尚能吃好喝好,這讓集楚國舉國之力拚湊的四十萬楚軍無比失望,這樣下去,楚軍何時才能擊敗秦軍。


    張良一日心煩喝醉,猛然想起荊軻燕公子丹,突然心生一計,前幾日在秦王宮意外聽到贏政身邊近侍說起跟隨秦王出巡,沿路所經之地。


    張良初聽也是沒有思想,可迴轉家中,大口飲酒之後,想起了那秦王嬴政近侍不經意說的每句話。


    張良有意借機接近那近侍,張良出手大方,將所攜之物盡數交由近侍挑選。那近侍見張良為人如此豪爽,也是很快便與張良相識相識相熟。


    張良將近侍請至家中,以美酒美食待之。那近侍是秦王宮裏專職服侍秦王出行的,也是喜歡張良為人豪爽,酒到中旬,便與張良不分彼此。


    近侍也是酒後逞能,大聲吹噓起秦王計劃的夏日巡視,一會說起秦王最新的黑衣衛士,一會說起秦王的巡視路線,一會說起秦王的出行喜好。


    張良對這個近侍出現的全然沒有準備,更沒想到這個近侍會知道如此多秦王的秘事。


    張良在秦都已兩年有餘,各種辦法的打聽收集,也才知道秦王的一點實實虛虛的傳聞。今天一晚上時間,隻是一次簡單的邀請,就知曉了秦王的各種內情,怎不叫人欣喜。


    特別是近侍說到的秦王計劃的出遊時間,路線,護衛,習慣等內情,讓張良略顯消沉的複仇欲望瞬間點燃。


    張良仔細迴憶著秦王內侍提到的路線,心裏盤算著從秦都出發的地形風貌,想象著每一個可能實施行刺的絕佳地點。


    張良心裏慶幸這幾年的闖蕩各國的行商之旅沒有白走,讓他對各個進出秦國的道路了然於心。如果內侍說的都是真的,那這絕對是一次不可再有的行刺機會了。


    張良在秦都是深有體會,就秦王宮的戒備,想要行刺秦王幾乎沒有可能。


    稍有不慎,還會引起都城裏秦人的懷疑。即便是這樣的謹言慎行,還都有都尉們不時的詢問。要不是張良打著給秦王送長生不老之藥,買通太醫官,就他這樣一個非秦國人士,天天都會有人詢問。


    張良偶然從嬴政近侍那裏獲知嬴政巡遊路線,他連忙不遠千裏在巡遊路線上四處觀察,想象著巡遊路線遇到嬴政車輦伏如何才能貼近。


    就在張良四處勘察巡遊路線的時候,嬴政的巡遊車輦已經從鹹陽出發了。張良一聽,急得跳腳,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想要以自己目前的實力,想要攻擊嬴政車輦,還要能對嬴政造成殺傷,那可非用奇謀奇策才可。張良沒日沒夜的盯著沙盤,心裏思索著破解嬴政車輦的辦法。


    一番研判,張良已確定唯有火攻才能成事。火攻之法所用人員較少,引火之物也較易籌備,且一旦火攻實施,即便秦王嬴政的黑衣衛也難救援。


    然火攻若想為之,需選好能堆放引燃物料之地,還要能在火攻發起之時,讓嬴政車輦無路可退。可張良思索幾日,沿巡遊路線上,沒有適宜火攻之處。


    幾個適宜火攻之處,都遠離巡遊路線,這讓張良徹夜難眠,必須盡快在嬴政巡遊路線上選好火攻之地。


    嬴政巡遊之處早已選定,張良突然想起嬴政極是想得世外仙地的神藥仙果,以求長生不老。隻要在巡遊路線近處,找尋一處仙境,嬴政大有可能會轉道求仙。


    張良為自己能想到這,欣喜萬分,可轉念一想,又心灰意冷了半天。巡遊沿路雖有景致極佳之地,可若說宛如仙境,那可就相去甚遠。


    張良踱步在小徑,看到蜂農正在收蜜,於是走過去拱手一揖對著蜂農說道,老者,這附近可有人跡罕至,如同險境之地。蜂農說道,公子說笑了,老農在這方圓百裏之地放蜂,還從未見過公子所說之地。


    張良耗費巨資收購桐油,以囤積待漲的名義把這些桐油運到邊城。


    為了掩人耳目,他不得不挑選一批與秦國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死士來完成轉運埋伏刺殺的用品。就在張良實施準備火攻行刺計劃的時候,一個家中親人被秦軍趕去服苦勞的死士,私自下山去營救親人了。


    張良被這個死士的私自行動給搞緊張了,要是這個死士被秦軍抓到,那他的火攻行刺計劃就會暴露,所有的努力就前功盡棄了,這些追隨他的三十多懷抱複仇的死士,都會陷入險境之中。


    張良一邊籌措刺殺秦王車輦的物資準備,一邊想著怎樣找到符合要求的人員。相比物資準備,他更發愁人員問題。因為從山上砍伐大量原木就需要很多民夫,還不能讓這些民夫看出來這些圓木的用途,這可不是一個好處理的事。


    張良最後挑選了很多中老年民夫,說是可以節省工錢,這樣做還不會引起當地官衙的注意,要是找很多青壯年在山上挖滑道,開采大石,難免會讓引人注意。即便這樣,他還是必須要招募一批真正想去刺殺秦王的誌士,靠他一個人是完不成這麽大的任務的,他讓庖丁給他推薦一些對秦國有切骨之恨不共戴天的刺客,讓他們偽裝成民夫完成致命一擊。


    張良一路仔細審視著秦王車輦的必經之路,發現真正能適宜刺殺的地方也就兩三處,而且必須要確定秦王車輦隻走這條路才有可能實施。


    張良清楚的知道,如果隻是靠人力去刺殺秦王車輦,那無異於飛蛾撲火以卵擊石。別說能找上幾百個不怕死的劍客,即便是找上,這麽長的時間準備,幾百號手拿兵刃的各色刺客匯聚於一地,肯定會走漏風聲。就算是幾百號人隱藏得法,但是麵對秦王車輦的千人精銳衛隊,也未必就能有必殺的把握,那些衛隊勇士可都是效力沙場身經百戰,絕非一般刺客就能應付的。


    從刺殺的原則來說,一旦被秦王衛隊察覺,並開始實施保護措施,那基本就沒有什麽成功的可能了。除非找到一種能徹底摧毀衛隊的辦法,讓衛隊在短時間內遭受毀滅打擊。還有一點,就是必須要準確擊毀秦王的車輦,讓秦王在瞬間喪命。


    如果不能打成這樣的戰果,一旦秦王被護衛保護起來,靠人力根本沒有可能近身。所以,刺殺秦王車輦必須要找到一個準確伏擊秦王車輦的地方,讓秦王的車輦在瞬間被毀滅,絕無半點生還可能。


    這一切需要精準度,要有準確的情報,精密的籌劃,還要不為人所知。張良想到先去確定秦王車輦必經之路的信息,選擇可以借助外力的地方,從山頂滾落圓木石頭準確砸中秦王車輦,毀滅和隔離秦王衛隊。他已經放棄近身刺殺秦王的想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強弓勁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做的骨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做的骨肉並收藏強弓勁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