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丹的替身覺著一直和衣而臥地躺著不是辦法,夜已深,正陽公主已來在臥房,自己身份怎麽都是瞞不住的。
公子丹石不當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正陽公主會隻在王宮住了一個晚上。萬幸的是,正陽公主自己坐馬車迴的家,要是與公子丹的替身共乘一架馬車,隻怕是公子丹替身身份早就被識破。
替身心裏盤算著,這會已是深夜,按公子丹石不當的逃出日程來算,也快到秦燕邊關,嬴政即便今晚得知公子丹逃出鹹陽,大不了就是自己被嬴政抓去。
公子丹替身想好之後,突然從床榻之上翻身坐起,看著在床榻一角坐著的正陽公主。
正陽公主嚇了一跳,看著床榻之上翻身坐起的替身,細看半天,總覺著眼前之人有些異樣。
因是半夜,屋裏隻點了一柱燈台,正陽公主看著不是很清晰,但正陽公主與公子丹也有數月夫妻之情,替身與公子丹身材舉止上的微小差異,正陽公主還是能有所感。
隻是正陽公主一時也不敢確認,懷疑在臥榻之人不是夫君,這要是讓公子丹知曉,還不得讓公子丹笑話一生。
正陽公主關切地問道,夫君是哪裏不適,妾身去給夫君熬煮一碗羹湯如何。正陽公主說完就要起身去往後廚。
公子丹替身已是知道再難相瞞,雙手一撲,長跪在正陽公主麵前,低聲說道,不勞公主費心了,小的並非公子丹,還請公主勿要驚詫。小的受公子相請,特意前來充當公子替身,掩護公子逃迴燕國。
正陽公主一聽公子丹已出逃,立時癱坐在地,剛欲開口哭泣,替身趕緊上前低聲製止道,公主萬萬不可聲張,公子此刻該是還未逃出秦國,萬一被秦王知曉,攔阻於邊城,公子此生再難迴轉燕國。
正陽公主心裏此刻氣得渾身發抖,好你個公子丹,編出燕國習俗,誆騙本公主進宮小住,借機用替身代為示人,以瞞天過海偷梁換柱,逃出秦國。
正陽公主心想,公子丹你已是我正陽公主之夫,若是想迴轉燕國,隻管開口便是,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替身看出了正陽公主心思,連忙借用從公子丹石不當那裏聽來話語說道,公子也是萬般無奈,才出此下策,還望公主勿要怪罪。公子與石不當也曾試探秦王口風,秦王雖未當麵拒之,然公子已深知秦王已無放他迴轉之意,這才與石不當謀劃這脫身之計。
正陽公主聽完替身說完,頓時心生委屈之情,忍不住低聲哭泣道,公子一走了之,自是痛快了。這讓正陽如何是好,今後難道要獨守空房,夫妻兩地相隔到老否。
正陽公主越想越委屈,還不敢大聲,要是被隔壁侍女聽到,那今晚這家可就熱鬧了。正陽公主對公子丹一走了之,很是氣憤,但她也知,自己此刻前去宮中報稟王兄嬴政,萬一公子丹還未逃出秦國,被抓迴來,那今後公子丹的日子可就難熬了。
替身對著正陽公主勸慰道,公主該為公子困龍入海高興才是,公子迴返燕國,才是真正一國公子。公子若是一直在秦國為質,在異國孤老終生,公主真想如此乎。
正陽公主雖然知道替身之言也確有一定道理,可公子丹一走了之,自己這秦國公主明日如何示人,怕是要被整個鹹陽之人笑話。興許過不了幾日,怕是全國秦人都會嘲笑自己,一個被燕國公子拋棄地秦國公主。
替身安慰道,公主大可寬心,以公子之為人,斷不會有拋棄公主之心。小的敢篤定,公子不出數月時日,定當差人來秦國接公主去燕國。
正陽公主一聽替身說的情真意切,被惹得破涕為笑,有些不放心地問道,公子真會來接本公主前去燕國。替身正色地說道,小的願留秦國,坐等公子前來接公主。
正陽公主一聽替身這話,這才想起明日公子丹出逃事發,這替身哪還有活路可言。
正陽公主一見替身也是忠義之士,心中也是欽佩有加,連忙勸說道,俠士不必意氣用事,明日天一放晴,還是早早逃出鹹陽,自行脫身才是。
公子丹與石不當雙腳踏入燕國國境之時,公子丹一時淚奔不止,抱著石不當嚎啕大哭。
石不當安排接應之人早早等候此地,就在公子丹抱著石不當大聲哭泣之時,接應石不當的人中,一人用手刀給石不當做了一個砍劈動作,這是那人與石不當約定之手勢,意思是事已辦妥。
公子丹興高采烈的往燕都前行,突然接到父王差人來報,說是太子奇外出狩獵,不幸墜崖而亡,命他盡快趕迴燕都。
嬴政早朝之時,接到報稟,說是公子丹前日用替身掩人耳目,以偷梁換柱之法潛逃出鹹陽,此時該是已迴到燕國。
嬴政聽完似乎並不意外,淡然一笑,隻是傳召看管軍尉進宮,讓看管軍尉前來偏殿,親口將公子丹用何種脫逃之法一一道來。
嬴政聽看管軍尉講述完公子丹這一番細致周密之法,也是大聲感歎道,公子丹真是煞費苦心,才是來秦為質,便早早找尋替身,以期伺機出逃,屬實是圖謀已久。
若寡人猜想不錯,這偷梁換柱之法,像是石不當謀劃而為。
嬴政感歎完,又自嘲道,寡人也是被公子丹刻意示好之舉所騙,未加嚴防。公子丹則借助寡人信賴,招搖過市,哄騙看管軍尉放鬆警惕,這才得逞。
看管軍尉已是嚇得跪地不起,一個勁告罪道,大王,都是職下看管失職,讓公子丹得以潛逃迴燕國。公子丹出逃乃是職下失職所致,職下甘願領受責罰。
嬴政想著公子丹的各種步驟,想一出笑一陣,突然,嬴政想到正陽公主這會該是何等傷悲,趕忙把正陽公主叫來,好一陣苦勸,讓正陽公主勿在將公子丹放在心上,改日再與正陽公主另選佳婿。
正陽公主對王兄嬴政的勸慰之言,倒也不是太在意,可聽到王兄嬴政又口出另選佳婿之言,頓時立眉怒目而視,對著嬴政冷冷地說道,這另選佳婿就不勞王兄費心了,正陽一日未接到公子丹休書,正陽便依舊是公子丹明媒正娶之妻。
正陽公主說完,撇下一臉茫然的嬴政轉身而去,把一片熱心的嬴政晾在那裏。
公子丹一踏進燕國王宮,就見父王哭的紅腫的眼眶,看著蒼老之極。燕王見到公子丹,也是欣喜萬分,拉著公子丹的雙手,左看右看,不舍鬆開。
公子丹剛迴到府邸,石不當前來拜見,公子丹怒目而對,石不當則無視公子丹怒視,該吃吃,該喝喝,一副與他無幹之色。
公子丹正想與石不當理論,燕王派人前來府內傳召,封太子丹為燕國新太子。
公子丹接到王命,轉身看了看石不當,剛欲張嘴就又把想說之言強咽了下去。公子丹看著手中的冊封書簡,感慨良多,一時莫名淚如雨下。
石不當該是見怪不驚,一言不發,偷瞄了一眼公子丹後,依舊是飲酒吃肉。
趙高排在一眾王宮內官的後麵,靜靜地站在那裏。不知道啥時候,一個王宮內官主仆看到趙高,大聲調侃道,這是新任中車府令趙高否,何時而來,騎馬還是乘車。
吾也好生奇怪,王宮各院主事商議大王設宴慶功之事,你一個養馬的官,認得馬匹公母就行,王宮議事設宴這樣的事,與你中車府令有何相幹,你湊的什麽熱鬧?
一眾王宮內官個個笑出聲來。
趙高知道這個王宮主仆為何如此發言,隻因前任中車府令是其娘家兄弟,他把前任去職算在了趙高身上,方才嘲諷之語,明顯就有為娘家兄弟出氣之意。
趙高躬身一揖,朗聲迴道,迴主仆的話,大秦立國之前就是為周王養馬,一步步開疆拓土,才有今日之秦國。主仆適才這般言語,怕是忘了我秦國先祖為周王養馬建功之後,才有的後來封侯建國之事了。
主仆看不上我這養馬之職,小吏權當戲言一笑了之,可主仆之言,若是被人說成是有嘲諷貶低秦國先祖養馬,主仆隻怕是不好解釋。
今日大王王宮設宴,這眾多賓客需迎來送往,不讓我這養馬管馬的小吏議事,敢問主仆,你看諸位哪個可以代趙高處之,趙高這就迴去喂馬,換成他人就是。
趙高說完,那內官主仆臉色頓時臊的通紅,嚇得一句也不敢多說,趕緊轉身去了別處。
蒙毅散朝時,正好碰到王翦一道出來,有意無意地湊了過去,聊起內史騰任攻韓主將的事。
王翦謹慎的看著蒙毅,試探性的問道,蒙將軍對大王欲任命內史騰為攻韓主將一事,該是有些不解。
蒙毅看著王翦,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嘴裏敷衍著,老將軍何出此問,大王也與老將軍談起此事。
王翦見蒙毅想讓他先說。他也就順著話說道,蒙將軍,非是老夫不想說內史騰出任攻韓主將一事,實在是不知從何說起。
蒙毅見王翦一改往日和他有話直說的習慣,話到嘴邊就是不說自己的想法。蒙毅想了一下,心知看來自己不挑明想法,王翦是不敢先說。
蒙毅說道,大王任命內史騰為攻韓主將,之前該是未與朝中大夫將軍有過商議,眼看出征在即,大王才召群臣進宮,告知委以內史騰任攻韓主將,所率騎兵由王翦所部和他所轄部眾裏各出一萬人馬,湊齊六萬兵馬。
蒙毅應該是萬萬沒想到秦王會任用內史騰為攻韓主將,心中一萬個不解,隨即又追問道,將軍,大王為何讓內史騰擔當攻韓主將,這內史騰乃韓國降將,之前領兵也並未有傲人戰績。
而此次攻韓若是得手,秦軍東出六國之路便開。而今韓軍雖弱,卻也並非不堪一擊,若攻韓不利,趙魏楚三國出兵馳援韓國,那戰局定然混亂複雜。末將擔心內史將軍到時能否應付,想再請大王斟酌,選用能征善戰之將擔當此任。
王翦見蒙毅一萬個不解,也是不好再說,這原本就是自己給大王嬴政出的主意,自己怎敢把緣由與蒙毅說清。
早朝之時,蒙毅站出來奏報,懇請大王,改換攻韓主將之人,秦軍戰將如雲,用一韓國降將擔當攻韓主將,顯得秦軍無將可派。
嬴政聽聞蒙毅奏報,隻是一笑而過,輕描淡寫的說道,寡人自有安排,將軍安心調兵給內史騰便可。
蒙毅出宮後,對秦王拜將之事依舊耿耿於懷,決意再去王翦府邸,看看王翦能否破解心中疑團。
蒙毅與王翦已是秦軍裏品階最高的將軍,一向相交甚好,秉性也相投,彼此說話無多顧忌,蒙毅說道,今日在朝堂上,大王不改初心,執意讓內史騰出任攻韓主將,蒙毅猜測半天,也是想不出大王心裏是何想法。
秦軍若是攻韓,可任主將領兵的將軍眾多,為何偏要任用韓國降將內史騰領兵攻韓,大王此番用人,著實讓人費解。
王翦不好說破起因,隻能旁敲側擊提點蒙毅,語氣平淡地說道,大王早已有意派軍東出,開疆拓土,韓國乃必經之路,大王選任內史騰出任攻韓主將,老夫想來,大王該是有考量趙魏楚三國出兵,這才讓熟知韓國國情國力的內史騰將軍出任攻韓主將。
此次攻韓,大王心裏早有熟慮,將軍隻管依大王王命從事便可。
內史騰出任攻韓主將之事,傳至韓國,韓國國內議論紛紛。
張放聽聞是內史騰為攻韓主將,長啐一聲,喊罵道,內史騰這個降將,竟然會被秦王任用為攻韓主將,已是讓人詫異。更為詫異的是,這內史騰出兵之時,竟派人送信給韓王,信中言稱秦王已將新鄭作為他的封地,讓韓王另選他處為都。
韓王正在與群臣商議,想著派誰去與內史騰商議,能否讓他在韓國另選個地方做封地。秦軍此次興師動眾的攻韓,原來是想給內史騰搶一塊封地,以報韓王殺其族人之仇。
張平思慮半刻,一臉愁容的說道,秦王如此這般興兵攻韓,隻怕韓國危矣。秦王命內史騰領兵攻韓,怎會隻為搶一塊封地而來。
據細作來信,秦軍此次攻韓兵力雖隻有六萬,然其中有五萬騎兵精銳,皆是王翦蒙毅所部秦軍銳士抽調而來。如此看來,內史騰率兵攻韓,絕非隻是內史騰所言,為報韓王殺其族人之仇,韓國隻需割地補償便可。
秦國戰將眾多,秦王偏偏讓內史騰率兵攻韓,還將秦軍銳士交由內史騰指揮,這更是事出反常。
老夫猜想秦王此次派兵攻韓,定是為了滅韓而來,特意任用韓國降將內史騰為主將,就是為了掩人耳目,而隻派少量精銳騎兵攻韓,廣散謠言隻是來搶奪封地,怕是有意麻痹韓王,哄騙趙魏楚三國不予出兵相助,然後出其不意一舉攻下新鄭。
張放聽父親這麽一說,趕緊問道,這可如何是好,父親既知秦王心思,可有破解之法。
張平說道,如今靠韓軍已難自保,唯有堅守待援,再派使者說服魏趙楚三國出兵相救,才可救韓國。
張放說道,魏國趙國都是秦國死敵,韓國滅亡,對魏國趙國最為不利,唇亡齒寒,魏國趙國定會派兵相救。
張平臉色蒼白,言語悲涼的說道,我等想到之事,秦王怕是早已算計。我想秦國早已派使者前往魏國趙國楚國試探過了,這三國極有可能不會出兵救韓。
張放不解的問道,父親太過悲觀,秦軍才剛攻韓,以韓軍駐守新鄭兵力來說,對付秦軍的六萬兵馬,勝負尚難預料。
張平歎了口氣,說道,老夫近年前往各處韓軍運送兵器輜重,眼見各處韓軍實情,如今韓軍哪還能應付秦軍六萬銳士,你隻是看到新鄭韓軍尚有些戰力,其他各地韓軍早已缺兵少將,戰力堪憂。
公子丹石不當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正陽公主會隻在王宮住了一個晚上。萬幸的是,正陽公主自己坐馬車迴的家,要是與公子丹的替身共乘一架馬車,隻怕是公子丹替身身份早就被識破。
替身心裏盤算著,這會已是深夜,按公子丹石不當的逃出日程來算,也快到秦燕邊關,嬴政即便今晚得知公子丹逃出鹹陽,大不了就是自己被嬴政抓去。
公子丹替身想好之後,突然從床榻之上翻身坐起,看著在床榻一角坐著的正陽公主。
正陽公主嚇了一跳,看著床榻之上翻身坐起的替身,細看半天,總覺著眼前之人有些異樣。
因是半夜,屋裏隻點了一柱燈台,正陽公主看著不是很清晰,但正陽公主與公子丹也有數月夫妻之情,替身與公子丹身材舉止上的微小差異,正陽公主還是能有所感。
隻是正陽公主一時也不敢確認,懷疑在臥榻之人不是夫君,這要是讓公子丹知曉,還不得讓公子丹笑話一生。
正陽公主關切地問道,夫君是哪裏不適,妾身去給夫君熬煮一碗羹湯如何。正陽公主說完就要起身去往後廚。
公子丹替身已是知道再難相瞞,雙手一撲,長跪在正陽公主麵前,低聲說道,不勞公主費心了,小的並非公子丹,還請公主勿要驚詫。小的受公子相請,特意前來充當公子替身,掩護公子逃迴燕國。
正陽公主一聽公子丹已出逃,立時癱坐在地,剛欲開口哭泣,替身趕緊上前低聲製止道,公主萬萬不可聲張,公子此刻該是還未逃出秦國,萬一被秦王知曉,攔阻於邊城,公子此生再難迴轉燕國。
正陽公主心裏此刻氣得渾身發抖,好你個公子丹,編出燕國習俗,誆騙本公主進宮小住,借機用替身代為示人,以瞞天過海偷梁換柱,逃出秦國。
正陽公主心想,公子丹你已是我正陽公主之夫,若是想迴轉燕國,隻管開口便是,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替身看出了正陽公主心思,連忙借用從公子丹石不當那裏聽來話語說道,公子也是萬般無奈,才出此下策,還望公主勿要怪罪。公子與石不當也曾試探秦王口風,秦王雖未當麵拒之,然公子已深知秦王已無放他迴轉之意,這才與石不當謀劃這脫身之計。
正陽公主聽完替身說完,頓時心生委屈之情,忍不住低聲哭泣道,公子一走了之,自是痛快了。這讓正陽如何是好,今後難道要獨守空房,夫妻兩地相隔到老否。
正陽公主越想越委屈,還不敢大聲,要是被隔壁侍女聽到,那今晚這家可就熱鬧了。正陽公主對公子丹一走了之,很是氣憤,但她也知,自己此刻前去宮中報稟王兄嬴政,萬一公子丹還未逃出秦國,被抓迴來,那今後公子丹的日子可就難熬了。
替身對著正陽公主勸慰道,公主該為公子困龍入海高興才是,公子迴返燕國,才是真正一國公子。公子若是一直在秦國為質,在異國孤老終生,公主真想如此乎。
正陽公主雖然知道替身之言也確有一定道理,可公子丹一走了之,自己這秦國公主明日如何示人,怕是要被整個鹹陽之人笑話。興許過不了幾日,怕是全國秦人都會嘲笑自己,一個被燕國公子拋棄地秦國公主。
替身安慰道,公主大可寬心,以公子之為人,斷不會有拋棄公主之心。小的敢篤定,公子不出數月時日,定當差人來秦國接公主去燕國。
正陽公主一聽替身說的情真意切,被惹得破涕為笑,有些不放心地問道,公子真會來接本公主前去燕國。替身正色地說道,小的願留秦國,坐等公子前來接公主。
正陽公主一聽替身這話,這才想起明日公子丹出逃事發,這替身哪還有活路可言。
正陽公主一見替身也是忠義之士,心中也是欽佩有加,連忙勸說道,俠士不必意氣用事,明日天一放晴,還是早早逃出鹹陽,自行脫身才是。
公子丹與石不當雙腳踏入燕國國境之時,公子丹一時淚奔不止,抱著石不當嚎啕大哭。
石不當安排接應之人早早等候此地,就在公子丹抱著石不當大聲哭泣之時,接應石不當的人中,一人用手刀給石不當做了一個砍劈動作,這是那人與石不當約定之手勢,意思是事已辦妥。
公子丹興高采烈的往燕都前行,突然接到父王差人來報,說是太子奇外出狩獵,不幸墜崖而亡,命他盡快趕迴燕都。
嬴政早朝之時,接到報稟,說是公子丹前日用替身掩人耳目,以偷梁換柱之法潛逃出鹹陽,此時該是已迴到燕國。
嬴政聽完似乎並不意外,淡然一笑,隻是傳召看管軍尉進宮,讓看管軍尉前來偏殿,親口將公子丹用何種脫逃之法一一道來。
嬴政聽看管軍尉講述完公子丹這一番細致周密之法,也是大聲感歎道,公子丹真是煞費苦心,才是來秦為質,便早早找尋替身,以期伺機出逃,屬實是圖謀已久。
若寡人猜想不錯,這偷梁換柱之法,像是石不當謀劃而為。
嬴政感歎完,又自嘲道,寡人也是被公子丹刻意示好之舉所騙,未加嚴防。公子丹則借助寡人信賴,招搖過市,哄騙看管軍尉放鬆警惕,這才得逞。
看管軍尉已是嚇得跪地不起,一個勁告罪道,大王,都是職下看管失職,讓公子丹得以潛逃迴燕國。公子丹出逃乃是職下失職所致,職下甘願領受責罰。
嬴政想著公子丹的各種步驟,想一出笑一陣,突然,嬴政想到正陽公主這會該是何等傷悲,趕忙把正陽公主叫來,好一陣苦勸,讓正陽公主勿在將公子丹放在心上,改日再與正陽公主另選佳婿。
正陽公主對王兄嬴政的勸慰之言,倒也不是太在意,可聽到王兄嬴政又口出另選佳婿之言,頓時立眉怒目而視,對著嬴政冷冷地說道,這另選佳婿就不勞王兄費心了,正陽一日未接到公子丹休書,正陽便依舊是公子丹明媒正娶之妻。
正陽公主說完,撇下一臉茫然的嬴政轉身而去,把一片熱心的嬴政晾在那裏。
公子丹一踏進燕國王宮,就見父王哭的紅腫的眼眶,看著蒼老之極。燕王見到公子丹,也是欣喜萬分,拉著公子丹的雙手,左看右看,不舍鬆開。
公子丹剛迴到府邸,石不當前來拜見,公子丹怒目而對,石不當則無視公子丹怒視,該吃吃,該喝喝,一副與他無幹之色。
公子丹正想與石不當理論,燕王派人前來府內傳召,封太子丹為燕國新太子。
公子丹接到王命,轉身看了看石不當,剛欲張嘴就又把想說之言強咽了下去。公子丹看著手中的冊封書簡,感慨良多,一時莫名淚如雨下。
石不當該是見怪不驚,一言不發,偷瞄了一眼公子丹後,依舊是飲酒吃肉。
趙高排在一眾王宮內官的後麵,靜靜地站在那裏。不知道啥時候,一個王宮內官主仆看到趙高,大聲調侃道,這是新任中車府令趙高否,何時而來,騎馬還是乘車。
吾也好生奇怪,王宮各院主事商議大王設宴慶功之事,你一個養馬的官,認得馬匹公母就行,王宮議事設宴這樣的事,與你中車府令有何相幹,你湊的什麽熱鬧?
一眾王宮內官個個笑出聲來。
趙高知道這個王宮主仆為何如此發言,隻因前任中車府令是其娘家兄弟,他把前任去職算在了趙高身上,方才嘲諷之語,明顯就有為娘家兄弟出氣之意。
趙高躬身一揖,朗聲迴道,迴主仆的話,大秦立國之前就是為周王養馬,一步步開疆拓土,才有今日之秦國。主仆適才這般言語,怕是忘了我秦國先祖為周王養馬建功之後,才有的後來封侯建國之事了。
主仆看不上我這養馬之職,小吏權當戲言一笑了之,可主仆之言,若是被人說成是有嘲諷貶低秦國先祖養馬,主仆隻怕是不好解釋。
今日大王王宮設宴,這眾多賓客需迎來送往,不讓我這養馬管馬的小吏議事,敢問主仆,你看諸位哪個可以代趙高處之,趙高這就迴去喂馬,換成他人就是。
趙高說完,那內官主仆臉色頓時臊的通紅,嚇得一句也不敢多說,趕緊轉身去了別處。
蒙毅散朝時,正好碰到王翦一道出來,有意無意地湊了過去,聊起內史騰任攻韓主將的事。
王翦謹慎的看著蒙毅,試探性的問道,蒙將軍對大王欲任命內史騰為攻韓主將一事,該是有些不解。
蒙毅看著王翦,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嘴裏敷衍著,老將軍何出此問,大王也與老將軍談起此事。
王翦見蒙毅想讓他先說。他也就順著話說道,蒙將軍,非是老夫不想說內史騰出任攻韓主將一事,實在是不知從何說起。
蒙毅見王翦一改往日和他有話直說的習慣,話到嘴邊就是不說自己的想法。蒙毅想了一下,心知看來自己不挑明想法,王翦是不敢先說。
蒙毅說道,大王任命內史騰為攻韓主將,之前該是未與朝中大夫將軍有過商議,眼看出征在即,大王才召群臣進宮,告知委以內史騰任攻韓主將,所率騎兵由王翦所部和他所轄部眾裏各出一萬人馬,湊齊六萬兵馬。
蒙毅應該是萬萬沒想到秦王會任用內史騰為攻韓主將,心中一萬個不解,隨即又追問道,將軍,大王為何讓內史騰擔當攻韓主將,這內史騰乃韓國降將,之前領兵也並未有傲人戰績。
而此次攻韓若是得手,秦軍東出六國之路便開。而今韓軍雖弱,卻也並非不堪一擊,若攻韓不利,趙魏楚三國出兵馳援韓國,那戰局定然混亂複雜。末將擔心內史將軍到時能否應付,想再請大王斟酌,選用能征善戰之將擔當此任。
王翦見蒙毅一萬個不解,也是不好再說,這原本就是自己給大王嬴政出的主意,自己怎敢把緣由與蒙毅說清。
早朝之時,蒙毅站出來奏報,懇請大王,改換攻韓主將之人,秦軍戰將如雲,用一韓國降將擔當攻韓主將,顯得秦軍無將可派。
嬴政聽聞蒙毅奏報,隻是一笑而過,輕描淡寫的說道,寡人自有安排,將軍安心調兵給內史騰便可。
蒙毅出宮後,對秦王拜將之事依舊耿耿於懷,決意再去王翦府邸,看看王翦能否破解心中疑團。
蒙毅與王翦已是秦軍裏品階最高的將軍,一向相交甚好,秉性也相投,彼此說話無多顧忌,蒙毅說道,今日在朝堂上,大王不改初心,執意讓內史騰出任攻韓主將,蒙毅猜測半天,也是想不出大王心裏是何想法。
秦軍若是攻韓,可任主將領兵的將軍眾多,為何偏要任用韓國降將內史騰領兵攻韓,大王此番用人,著實讓人費解。
王翦不好說破起因,隻能旁敲側擊提點蒙毅,語氣平淡地說道,大王早已有意派軍東出,開疆拓土,韓國乃必經之路,大王選任內史騰出任攻韓主將,老夫想來,大王該是有考量趙魏楚三國出兵,這才讓熟知韓國國情國力的內史騰將軍出任攻韓主將。
此次攻韓,大王心裏早有熟慮,將軍隻管依大王王命從事便可。
內史騰出任攻韓主將之事,傳至韓國,韓國國內議論紛紛。
張放聽聞是內史騰為攻韓主將,長啐一聲,喊罵道,內史騰這個降將,竟然會被秦王任用為攻韓主將,已是讓人詫異。更為詫異的是,這內史騰出兵之時,竟派人送信給韓王,信中言稱秦王已將新鄭作為他的封地,讓韓王另選他處為都。
韓王正在與群臣商議,想著派誰去與內史騰商議,能否讓他在韓國另選個地方做封地。秦軍此次興師動眾的攻韓,原來是想給內史騰搶一塊封地,以報韓王殺其族人之仇。
張平思慮半刻,一臉愁容的說道,秦王如此這般興兵攻韓,隻怕韓國危矣。秦王命內史騰領兵攻韓,怎會隻為搶一塊封地而來。
據細作來信,秦軍此次攻韓兵力雖隻有六萬,然其中有五萬騎兵精銳,皆是王翦蒙毅所部秦軍銳士抽調而來。如此看來,內史騰率兵攻韓,絕非隻是內史騰所言,為報韓王殺其族人之仇,韓國隻需割地補償便可。
秦國戰將眾多,秦王偏偏讓內史騰率兵攻韓,還將秦軍銳士交由內史騰指揮,這更是事出反常。
老夫猜想秦王此次派兵攻韓,定是為了滅韓而來,特意任用韓國降將內史騰為主將,就是為了掩人耳目,而隻派少量精銳騎兵攻韓,廣散謠言隻是來搶奪封地,怕是有意麻痹韓王,哄騙趙魏楚三國不予出兵相助,然後出其不意一舉攻下新鄭。
張放聽父親這麽一說,趕緊問道,這可如何是好,父親既知秦王心思,可有破解之法。
張平說道,如今靠韓軍已難自保,唯有堅守待援,再派使者說服魏趙楚三國出兵相救,才可救韓國。
張放說道,魏國趙國都是秦國死敵,韓國滅亡,對魏國趙國最為不利,唇亡齒寒,魏國趙國定會派兵相救。
張平臉色蒼白,言語悲涼的說道,我等想到之事,秦王怕是早已算計。我想秦國早已派使者前往魏國趙國楚國試探過了,這三國極有可能不會出兵救韓。
張放不解的問道,父親太過悲觀,秦軍才剛攻韓,以韓軍駐守新鄭兵力來說,對付秦軍的六萬兵馬,勝負尚難預料。
張平歎了口氣,說道,老夫近年前往各處韓軍運送兵器輜重,眼見各處韓軍實情,如今韓軍哪還能應付秦軍六萬銳士,你隻是看到新鄭韓軍尚有些戰力,其他各地韓軍早已缺兵少將,戰力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