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公主在屋裏越想越氣,越想越委屈,自己因對公子丹一見傾心,這才主動向公子丹示好,願以身相許,結為伉儷。而且正陽公主對公子丹格外看重,放棄原先固守條件,不再糾結公子丹隻是公子,不是儲君的身份,心甘情願追隨這個還在秦國為質的燕國公子。
正陽公主心有怨氣,對著身邊侍女找茬撒氣。一個侍女一看正陽公主要是這樣一直撒氣,一會也就輪到自己了。這侍女也是有些閱曆,早經世事,看到正陽公主一個人在屋內發悶氣,想了一下,也就湊了過去。
那侍女對著正陽公主說道,公主平日裏也是敢作敢為之人,今日為何隻敢在自己屋裏生悶氣,拿出往日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去把公子丹找來,當麵質問一下,問他為何不願結下這段姻緣。
正陽公主聽侍女這般規勸,心想也是,隻聽王兄嬴政一麵之詞,自己終歸是不了解公子丹是何考量,才不願與自己結這段姻緣。若是把公子丹叫來,當麵一問,親耳聽公子丹說出緣由,自己何去何從,心裏也就坦然了。
正陽公主也想著去叫公子丹,可自己畢竟是待字閨中的公主,差人去叫意中人前來,實在有些不好意思。
況且,自己一個秦國公主,並無傳召燕國公子丹前來問話的規矩,這可把正陽公主給難住了。侍女見正陽公主顧慮重重,連忙獻計道,公主,你先去大王大殿裏借機與大王攀談,稍後一人獨自走出大殿,出了大殿,公主隻管偷偷對著大殿外近侍大聲言說,大王有令,傳召質子燕國公子丹前來王宮後花園內等候。
正陽公主一聽,這是假傳王命,王兄知道會怪罪自己。正陽公主對侍女出的這個主意有些遲疑,這假傳王命,可不是開玩笑。
侍女一臉不屑,對著正陽公主就一通言語,這點小事,公主有何心虛。公主雖是假傳王命,可也隻是把公子丹傳至後花園,當麵一問公子丹是何心思而已。大王即便知曉,他能把公主如何怪罪。公主這姻緣能否成事,必要有此一問。公主此刻無須顧忌這許多,隻管傳召公子丹前來就是。
正陽公主被侍女一陣鼓動,心中也是堅定起來,於是立下決心,決意把意中人公子丹叫來一問,當麵問詢其為何婉拒這門兩國聯姻,能成與否便是天意。
正陽公主依計而行,果然沒多久,公子丹身著燕國禮服,一路小跑來到秦王宮後花園裏站定,舉目四望,想看看嬴政在哪裏。
正陽公主看著公子丹左顧右盼地找尋嬴政身影,也是覺著好笑,然後故作鎮定,從一旁假山後走出,對著公子丹說道,公子不用四下找尋王兄了,今日叫公子前來,並非是王兄召見於你。
公子丹一聽這女子說,不是嬴政傳召自己,心裏怒火中燒不已,就準備出言嗬斥,可看眼前這個頭戴瑕冠,身披錦衣之人,也該是內宮裏身份不凡之人,話到嘴邊,沒敢太過發作。
公子丹克製住心中怒火,對著女子深恭一揖,朗聲問道,敢問貴人,方才傳召丹前來王宮,卻是大王近侍,這近侍奉大王之命,傳召丹前來已有多次,為何貴人說此次傳召,並非大王。
正陽公主看著公子丹落落大方,英氣十足的樣子,越看越喜歡,見公子丹一心要問個究竟,自己也就不想再瞞他,正想著從何說起。
一旁侍女也是眼亮之人,看正陽公主麵帶羞澀,眼中盡是好感,嘴張了半天,不知如何開口,連忙對著公子丹介紹道,公子無需再多猜測,實不相瞞,此次傳召公子前來,正是我秦國正陽公主。
侍女說完,用手一指眼前的正陽公主,公子丹這才又把正陽公主細細打量了一番。
公子丹也是有些氣惱,這正陽公主真是膽大妄為,竟然敢假傳王命,把自己一人叫來王宮,看來嬴政的這個妹妹也是個異類。
正陽公主一心求解公子丹拒婚之因,也就不再客套,對著公子丹直直問道,前幾日,王兄召見於你,提及秦燕兩國聯姻之事,公子言說國內早已定有婚約,無法達成秦燕兩國聯姻之事。不知公子是確有婚約,還是另有隱情。
公子丹這會看出眼前這正陽公主,正是那日被撞倒侍女,心裏一陣愧疚,連忙賠禮道,丹這才認出那日撞倒之人,正是公主,失禮失禮。
公子丹見正陽公主說話直來直去,也就不再繞圈子,直言迴道,蒙公主抬愛,意欲與丹結秦燕之好。隻是丹乃燕國公子,此次來秦為質,意為與秦國交好,一道對抗趙國。他日燕國若需丹迴轉,丹必定即刻迴轉。
公主雖身貴,可若是嫁與丹後,便要與丹生死共進退,一生相隨。丹若是迴轉燕國,公主便也要隨丹去往那苦寒之地,公主可否真有想好去留。
公子丹想要用實話實說,來勸說正陽公主放棄秦燕兩國聯姻之事。可正陽公主再見公子丹,比之上次初見後還要決意,正陽公主與公子丹這次相見,正陽公主已將公子丹視為此生必選之人,非他不嫁。
公子丹對正陽公主不甚了解,想著她乃是秦國公主,大王嬴政之妹,燕國遠在秦國千裏之外,又是苦寒之地,自己又隻是一個燕國公子,並非是燕國儲君,正陽公主聽完自己的說法,肯定會打消聯姻之事。
沒曾想,正陽公主聽完公子丹所言,心想公子丹原來隻是擔心自己受不了那遠嫁他國之苦,受不了那苦寒之地之苦。公子丹如此貼心為正陽公主所想,讓正陽公主心底直泛漣漪,好一個知冷知熱之人,正陽公主此刻更是認定自己非公子丹不嫁。
正陽公主說道,公子為正陽思慮良多,讓正陽很是感動。公子這些顧慮,正陽心中早有準備,公子無須多慮。正陽若是能與公子聯姻,正陽自會借助秦國公主之身,為公子為燕國盡一份力所能及之力。
正陽公主這一坦白之極的表述,讓公子丹很是不解,自己方才言語已是將再次婉拒之意,說的已近直白,可這正陽公主怎會還是如此執念,公子丹也是詞窮了,不知該如何再勸告正陽公主。
公子丹其實是顧慮正陽公主嫁與自己後,自己與石不當的瞞天過海偷梁換柱之計,能否瞞過正陽公主,一旦被正陽公主識破,告知嬴政,自己可能要在秦國孤老一生。
公子丹此刻沒有心思理會正陽公主的兒女情長,並非自己對正陽公主有何偏見,隻是正陽公主乃嬴政之妹,為秦為燕皆在兩可之間。可對於自己而言,盡快逃離秦地,才是最為緊要之事。
公子丹見正陽公主也是一番情真意切,不好在當麵說出不願聯姻之事,隻好先繞開話題,想著先哄騙一下正陽公主,待自己迴轉燕國後,再相機行事。
到那時,正陽公主再言秦燕兩國聯姻之事,自己就沒有現在這般顧慮。
公子丹想把此事推給嬴政,讓嬴政去向正陽公主解說,公子丹認定,上次嬴政願意出頭為妹妹正陽公主保媒,未必出於其真心,隻是正陽公主催促得緊,才有出麵保媒之舉,自己當著嬴政婉拒之時,嬴政並未有何異常,反倒是平靜如水。
公子丹想到這些,便有意將此事交由嬴政處置,於是對著正陽公主說道,公主,丹如今還是為質之身,公主不妨再去尋大王,看看大王是何打算,若是大王與公主依舊不嫌丹之困境,丹願與公主結天地之緣。
正陽公主一聽公子丹突然吐口,可以與自己結緣,臉上頓起羞紅,不知如何接話。一旁侍女拍手說道,公子所想皆是多慮,公主鍾意於公子,願將身家托付,日後定會為公子全力而為,公子這是天大的福氣。
公子丹也是奇怪,自己說的意思是讓嬴政去決斷,這正陽公主言語好像已說服嬴政一樣,一國公主的姻緣,怎會由公主個人喜好而成,再是被嬴政寵溺的公主,涉及兩個聯姻之事,也絕不會意氣用事。
公子丹對正陽公主說服嬴政不報希望,自己從各處思慮,嬴政並無將正陽公主嫁與自己的理由,若是一無所圖,嬴政又怎會嫁妹。
公子丹和石不當被嬴政傳召到王宮大殿,嬴政當著兩人的麵,說是樂見公子丹與正陽公主結緣,讓公子丹早些選定良辰吉日,與正陽公主在鹹陽完婚。
趙高穿著中車府令的官服在自家院子裏走了十幾遍,臉上一直硬憋著那得意之情。
趙高父親看著趙高身穿官服,想起了趙高當時預知嫪毐會大禍臨身,也是心有餘悸,感慨道,虧得高兒那時未受眼前之利所誘,決然棄嫪毐而去,當時若有遲疑,隻怕此時吾等一家早已在邊關興修長城。
趙高想起那時果斷舍棄與嫪毐之交,何等英明。再加上,自己在車馬坊裏,看破大王借物識人,趙高很是為自己這兩番操持得意。
看破大王借物識人之後,嬴政隨便找了一個時機,便把車馬坊主事中車府令換成了趙高。
趙高從這件事上有所領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要不是自己看過類似的書簡,又怎會揣摩到大王借物識人的心思,而能揣摩到大王心思,這中車府令的官服不就從天而降。
趙高當上中車府令,做事更是上心,時不時在車馬坊裏各處走動,車馬坊裏大事小情,趙高都是心知肚明。
那日,趙高正在車馬坊馬棚裏與眾馬頭言論馬匹,就看見王宮內尉帶著十餘名近侍,趕著幾輛馬車來至車馬坊院中。
趙高一看是王宮內尉帶人前來,趕忙迎了上去,一臉媚笑地招唿道,內尉今日有何事吩咐。
王宮內尉隨意瞟了一眼,都沒仔細看清趙高,一手指著那幾架馬車上的書簡說道,這些書簡,上麵的麻繩已朽,已無法翻閱,在大殿內又無處堆放。趙高,吾有言在先,這些書簡看著殘破,可這都是大王的書簡,不能丟棄。你在這車馬坊內收拾出一間幹淨些的屋子,將這些書簡先堆放起來,改日叫竹簡匠人過來,重新替換掉這些書簡上的麻繩,便會拉走。
趙高一聽是大王的書簡,怪不得是王宮內尉前來交辦。趙高趕忙應承下來,對著王宮內尉朗聲說道,內尉盡管放心,小吏一定在車馬坊裏,找一間最是幹爽的房間放置大王書簡,絕不讓大王書簡受損。
趙高為防大王書簡有失,還特意在那間堆放書簡的房門上加了一把鎖。趙高還時不時進去看看,查看嬴政的那些個書簡,有沒有蟲蛀發黴。
趙高翻看書簡之時,一開始隻是查看書簡蟲蛀發黴,後來也就順眼看看書簡上所寫之字。
趙高一開始以為這些書簡是大王嬴政的,他不敢隨意翻看,他也知道自己一個管馬的小吏,是不能隨意翻看大王書簡的。
日久天長,趙高並未見王宮內尉遣書簡匠人前來修複書簡。趙高還專為此事前去向王宮內尉報稟。王宮內尉隻是敷衍應付幾聲,知道了,過幾日自會有書簡匠人前去修複大王書簡,你隻管把那些書簡堆放好便是。
趙高見王宮內尉對那些個大王書簡並不上心,自己也就不再那麽顧忌。
之後,趙高翻看那些大王書簡,看得比原來仔細多了。趙高看那些書簡之上,所寫之字有端莊有飄逸有內斂有厚重,越看越愛看。
趙高在少年進學之時,曾對書寫字體有所要求,自那以後,再無有過用心書寫字體之時。
趙高看著書簡上那些筆法各異的字體,頓時萌生臨摹學習之心,趙高一有時間,便會溜進那間屋子,對著書簡,一字一句的臨摹書寫。
趙高這一字一句臨摹書寫,初始也是一個字一個字臨摹,可一句一句念著寫著,遇到幾根相連書簡,那整策書簡所書之事,也就略知一二了。
趙高這才隱約知道這些書簡來自何處,這些書簡乃是秦國各處奏報大王嬴政的書簡。這裏有些書簡是報稟各地郡縣錢糧之事,有些書簡是報稟勞役稅賦之事,還有報稟鄉裏鄉親之事。
趙高看完這些個書簡,便也知曉了秦國各地大致情形。
正陽公主心有怨氣,對著身邊侍女找茬撒氣。一個侍女一看正陽公主要是這樣一直撒氣,一會也就輪到自己了。這侍女也是有些閱曆,早經世事,看到正陽公主一個人在屋內發悶氣,想了一下,也就湊了過去。
那侍女對著正陽公主說道,公主平日裏也是敢作敢為之人,今日為何隻敢在自己屋裏生悶氣,拿出往日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去把公子丹找來,當麵質問一下,問他為何不願結下這段姻緣。
正陽公主聽侍女這般規勸,心想也是,隻聽王兄嬴政一麵之詞,自己終歸是不了解公子丹是何考量,才不願與自己結這段姻緣。若是把公子丹叫來,當麵一問,親耳聽公子丹說出緣由,自己何去何從,心裏也就坦然了。
正陽公主也想著去叫公子丹,可自己畢竟是待字閨中的公主,差人去叫意中人前來,實在有些不好意思。
況且,自己一個秦國公主,並無傳召燕國公子丹前來問話的規矩,這可把正陽公主給難住了。侍女見正陽公主顧慮重重,連忙獻計道,公主,你先去大王大殿裏借機與大王攀談,稍後一人獨自走出大殿,出了大殿,公主隻管偷偷對著大殿外近侍大聲言說,大王有令,傳召質子燕國公子丹前來王宮後花園內等候。
正陽公主一聽,這是假傳王命,王兄知道會怪罪自己。正陽公主對侍女出的這個主意有些遲疑,這假傳王命,可不是開玩笑。
侍女一臉不屑,對著正陽公主就一通言語,這點小事,公主有何心虛。公主雖是假傳王命,可也隻是把公子丹傳至後花園,當麵一問公子丹是何心思而已。大王即便知曉,他能把公主如何怪罪。公主這姻緣能否成事,必要有此一問。公主此刻無須顧忌這許多,隻管傳召公子丹前來就是。
正陽公主被侍女一陣鼓動,心中也是堅定起來,於是立下決心,決意把意中人公子丹叫來一問,當麵問詢其為何婉拒這門兩國聯姻,能成與否便是天意。
正陽公主依計而行,果然沒多久,公子丹身著燕國禮服,一路小跑來到秦王宮後花園裏站定,舉目四望,想看看嬴政在哪裏。
正陽公主看著公子丹左顧右盼地找尋嬴政身影,也是覺著好笑,然後故作鎮定,從一旁假山後走出,對著公子丹說道,公子不用四下找尋王兄了,今日叫公子前來,並非是王兄召見於你。
公子丹一聽這女子說,不是嬴政傳召自己,心裏怒火中燒不已,就準備出言嗬斥,可看眼前這個頭戴瑕冠,身披錦衣之人,也該是內宮裏身份不凡之人,話到嘴邊,沒敢太過發作。
公子丹克製住心中怒火,對著女子深恭一揖,朗聲問道,敢問貴人,方才傳召丹前來王宮,卻是大王近侍,這近侍奉大王之命,傳召丹前來已有多次,為何貴人說此次傳召,並非大王。
正陽公主看著公子丹落落大方,英氣十足的樣子,越看越喜歡,見公子丹一心要問個究竟,自己也就不想再瞞他,正想著從何說起。
一旁侍女也是眼亮之人,看正陽公主麵帶羞澀,眼中盡是好感,嘴張了半天,不知如何開口,連忙對著公子丹介紹道,公子無需再多猜測,實不相瞞,此次傳召公子前來,正是我秦國正陽公主。
侍女說完,用手一指眼前的正陽公主,公子丹這才又把正陽公主細細打量了一番。
公子丹也是有些氣惱,這正陽公主真是膽大妄為,竟然敢假傳王命,把自己一人叫來王宮,看來嬴政的這個妹妹也是個異類。
正陽公主一心求解公子丹拒婚之因,也就不再客套,對著公子丹直直問道,前幾日,王兄召見於你,提及秦燕兩國聯姻之事,公子言說國內早已定有婚約,無法達成秦燕兩國聯姻之事。不知公子是確有婚約,還是另有隱情。
公子丹這會看出眼前這正陽公主,正是那日被撞倒侍女,心裏一陣愧疚,連忙賠禮道,丹這才認出那日撞倒之人,正是公主,失禮失禮。
公子丹見正陽公主說話直來直去,也就不再繞圈子,直言迴道,蒙公主抬愛,意欲與丹結秦燕之好。隻是丹乃燕國公子,此次來秦為質,意為與秦國交好,一道對抗趙國。他日燕國若需丹迴轉,丹必定即刻迴轉。
公主雖身貴,可若是嫁與丹後,便要與丹生死共進退,一生相隨。丹若是迴轉燕國,公主便也要隨丹去往那苦寒之地,公主可否真有想好去留。
公子丹想要用實話實說,來勸說正陽公主放棄秦燕兩國聯姻之事。可正陽公主再見公子丹,比之上次初見後還要決意,正陽公主與公子丹這次相見,正陽公主已將公子丹視為此生必選之人,非他不嫁。
公子丹對正陽公主不甚了解,想著她乃是秦國公主,大王嬴政之妹,燕國遠在秦國千裏之外,又是苦寒之地,自己又隻是一個燕國公子,並非是燕國儲君,正陽公主聽完自己的說法,肯定會打消聯姻之事。
沒曾想,正陽公主聽完公子丹所言,心想公子丹原來隻是擔心自己受不了那遠嫁他國之苦,受不了那苦寒之地之苦。公子丹如此貼心為正陽公主所想,讓正陽公主心底直泛漣漪,好一個知冷知熱之人,正陽公主此刻更是認定自己非公子丹不嫁。
正陽公主說道,公子為正陽思慮良多,讓正陽很是感動。公子這些顧慮,正陽心中早有準備,公子無須多慮。正陽若是能與公子聯姻,正陽自會借助秦國公主之身,為公子為燕國盡一份力所能及之力。
正陽公主這一坦白之極的表述,讓公子丹很是不解,自己方才言語已是將再次婉拒之意,說的已近直白,可這正陽公主怎會還是如此執念,公子丹也是詞窮了,不知該如何再勸告正陽公主。
公子丹其實是顧慮正陽公主嫁與自己後,自己與石不當的瞞天過海偷梁換柱之計,能否瞞過正陽公主,一旦被正陽公主識破,告知嬴政,自己可能要在秦國孤老一生。
公子丹此刻沒有心思理會正陽公主的兒女情長,並非自己對正陽公主有何偏見,隻是正陽公主乃嬴政之妹,為秦為燕皆在兩可之間。可對於自己而言,盡快逃離秦地,才是最為緊要之事。
公子丹見正陽公主也是一番情真意切,不好在當麵說出不願聯姻之事,隻好先繞開話題,想著先哄騙一下正陽公主,待自己迴轉燕國後,再相機行事。
到那時,正陽公主再言秦燕兩國聯姻之事,自己就沒有現在這般顧慮。
公子丹想把此事推給嬴政,讓嬴政去向正陽公主解說,公子丹認定,上次嬴政願意出頭為妹妹正陽公主保媒,未必出於其真心,隻是正陽公主催促得緊,才有出麵保媒之舉,自己當著嬴政婉拒之時,嬴政並未有何異常,反倒是平靜如水。
公子丹想到這些,便有意將此事交由嬴政處置,於是對著正陽公主說道,公主,丹如今還是為質之身,公主不妨再去尋大王,看看大王是何打算,若是大王與公主依舊不嫌丹之困境,丹願與公主結天地之緣。
正陽公主一聽公子丹突然吐口,可以與自己結緣,臉上頓起羞紅,不知如何接話。一旁侍女拍手說道,公子所想皆是多慮,公主鍾意於公子,願將身家托付,日後定會為公子全力而為,公子這是天大的福氣。
公子丹也是奇怪,自己說的意思是讓嬴政去決斷,這正陽公主言語好像已說服嬴政一樣,一國公主的姻緣,怎會由公主個人喜好而成,再是被嬴政寵溺的公主,涉及兩個聯姻之事,也絕不會意氣用事。
公子丹對正陽公主說服嬴政不報希望,自己從各處思慮,嬴政並無將正陽公主嫁與自己的理由,若是一無所圖,嬴政又怎會嫁妹。
公子丹和石不當被嬴政傳召到王宮大殿,嬴政當著兩人的麵,說是樂見公子丹與正陽公主結緣,讓公子丹早些選定良辰吉日,與正陽公主在鹹陽完婚。
趙高穿著中車府令的官服在自家院子裏走了十幾遍,臉上一直硬憋著那得意之情。
趙高父親看著趙高身穿官服,想起了趙高當時預知嫪毐會大禍臨身,也是心有餘悸,感慨道,虧得高兒那時未受眼前之利所誘,決然棄嫪毐而去,當時若有遲疑,隻怕此時吾等一家早已在邊關興修長城。
趙高想起那時果斷舍棄與嫪毐之交,何等英明。再加上,自己在車馬坊裏,看破大王借物識人,趙高很是為自己這兩番操持得意。
看破大王借物識人之後,嬴政隨便找了一個時機,便把車馬坊主事中車府令換成了趙高。
趙高從這件事上有所領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要不是自己看過類似的書簡,又怎會揣摩到大王借物識人的心思,而能揣摩到大王心思,這中車府令的官服不就從天而降。
趙高當上中車府令,做事更是上心,時不時在車馬坊裏各處走動,車馬坊裏大事小情,趙高都是心知肚明。
那日,趙高正在車馬坊馬棚裏與眾馬頭言論馬匹,就看見王宮內尉帶著十餘名近侍,趕著幾輛馬車來至車馬坊院中。
趙高一看是王宮內尉帶人前來,趕忙迎了上去,一臉媚笑地招唿道,內尉今日有何事吩咐。
王宮內尉隨意瞟了一眼,都沒仔細看清趙高,一手指著那幾架馬車上的書簡說道,這些書簡,上麵的麻繩已朽,已無法翻閱,在大殿內又無處堆放。趙高,吾有言在先,這些書簡看著殘破,可這都是大王的書簡,不能丟棄。你在這車馬坊內收拾出一間幹淨些的屋子,將這些書簡先堆放起來,改日叫竹簡匠人過來,重新替換掉這些書簡上的麻繩,便會拉走。
趙高一聽是大王的書簡,怪不得是王宮內尉前來交辦。趙高趕忙應承下來,對著王宮內尉朗聲說道,內尉盡管放心,小吏一定在車馬坊裏,找一間最是幹爽的房間放置大王書簡,絕不讓大王書簡受損。
趙高為防大王書簡有失,還特意在那間堆放書簡的房門上加了一把鎖。趙高還時不時進去看看,查看嬴政的那些個書簡,有沒有蟲蛀發黴。
趙高翻看書簡之時,一開始隻是查看書簡蟲蛀發黴,後來也就順眼看看書簡上所寫之字。
趙高一開始以為這些書簡是大王嬴政的,他不敢隨意翻看,他也知道自己一個管馬的小吏,是不能隨意翻看大王書簡的。
日久天長,趙高並未見王宮內尉遣書簡匠人前來修複書簡。趙高還專為此事前去向王宮內尉報稟。王宮內尉隻是敷衍應付幾聲,知道了,過幾日自會有書簡匠人前去修複大王書簡,你隻管把那些書簡堆放好便是。
趙高見王宮內尉對那些個大王書簡並不上心,自己也就不再那麽顧忌。
之後,趙高翻看那些大王書簡,看得比原來仔細多了。趙高看那些書簡之上,所寫之字有端莊有飄逸有內斂有厚重,越看越愛看。
趙高在少年進學之時,曾對書寫字體有所要求,自那以後,再無有過用心書寫字體之時。
趙高看著書簡上那些筆法各異的字體,頓時萌生臨摹學習之心,趙高一有時間,便會溜進那間屋子,對著書簡,一字一句的臨摹書寫。
趙高這一字一句臨摹書寫,初始也是一個字一個字臨摹,可一句一句念著寫著,遇到幾根相連書簡,那整策書簡所書之事,也就略知一二了。
趙高這才隱約知道這些書簡來自何處,這些書簡乃是秦國各處奏報大王嬴政的書簡。這裏有些書簡是報稟各地郡縣錢糧之事,有些書簡是報稟勞役稅賦之事,還有報稟鄉裏鄉親之事。
趙高看完這些個書簡,便也知曉了秦國各地大致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