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款>:


    外骨骼裝甲 b 型運用生物能共鳴與智能感應連接技術。


    使用者需穿戴配備生物能采集器的輕便戰鬥服,戰鬥服材質采用特殊的生物適應性材料,能夠與人體皮膚自然貼合,采集器可收集使用者身體散發的生物能波動。


    當使用者靠近 b 型裝甲時,裝甲會自動感應到戰鬥服發出的生物能信號,肩部的連接裝置展開並與戰鬥服上的對接點進行連接,建立起生物能與電信號混合傳輸通道。


    連接過程中,裝甲係統會對使用者進行生物特征識別與戰鬥服適配性檢測,確認無誤後,根據使用者的身體數據對關節活動範圍、武器操控靈敏度等進行個性化設置,實現與使用者動作的高度協調,反應延遲控製在 0.05 - 0.1 秒,確保使用者在戰鬥中能靈活駕馭裝甲,發揮其靈活作戰的優勢。


    【a型和b型混搭微型導彈的區別】


    〖1. 用途側重〗


    <a型微型導彈>:


    更側重於重型打擊和戰略用途。


    由於外骨骼裝甲a裝備本身較為龐大且具有強大的火力輸出能力,其微型導彈主要用於對付大型目標、堅固的防禦工事或者遠距離的戰略目標。


    例如,在麵對敵方的大型軍事基地、重型機甲部隊或者超大型變異生物時,a型微型導彈能夠發揮強大的穿透、爆破能力,對目標造成毀滅性打擊。


    <b型微型導彈>:


    側重於靈活作戰和多功能應用。


    外骨骼裝甲b相對更靈活小巧,其微型導彈也相應地更注重在不同場景下的適應性。主要用於應對中近距離的各種威脅,包括敵方的輕型裝甲部隊、步兵集群、小型飛行器以及各種複雜的戰場環境。


    例如,在城市巷戰或者山地作戰中,b型微型導彈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迅速切換穿甲、高爆或者追蹤模式,對不同類型的目標進行有效打擊。


    〖2. 威力與射程差異〗


    威力:


    <a型微型導彈>:


    威力較大,通常戰鬥部裝藥量更多。


    以穿甲型為例,a型微型導彈可能攜帶20 - 30公斤的高爆聚能裝藥,其穿甲深度可達0.5 - 0.8米的均質裝甲,爆炸後的衝擊波和高溫能對大型目標內部造成巨大破壞。


    <b型微型導彈>:


    威力相對較小,b型微型導彈的戰鬥部裝藥量一般在5 - 15公斤左右。


    像b型的高爆彈,主要是針對敵方的輕型目標和集群目標,爆炸半徑在8 - 10米左右,通過集束或高爆方式對敵方有生力量和輕型裝備造成傷害。


    〖射程〗:


    <a型微型導彈>:


    射程較遠,有效射程一般在5 - 30公裏之間,部分特殊型號(如防空或戰略打擊用途)的射程可能更遠,鑒於目前沒有衛星定位係統,隻能依靠小愛同學已探查的地圖為標記。


    這使得裝備外骨骼裝甲a的使用者可以在相對安全的距離外發動攻擊,發揮其重型裝備的遠程打擊優勢。


    <b型微型導彈>:


    射程相對較近,有效射程大多在2 - 15公裏。


    因為外骨骼裝甲b更注重靈活的近距離作戰,所以其微型導彈射程也適配這種作戰場景,在近距離內能夠快速、精準地打擊目標。


    〖3. 導彈尺寸與搭載數量〗


    尺寸:


    <a型微型導彈>:


    尺寸通常較大,長度約1 - 1.5米,彈徑0.2- 0.23米,翼展0.32 - 0.36米。


    這是由於其需要容納更多的裝藥、更複雜的製導係統(如用於遠距離打擊的高精度製導)和更強的動力裝置,以實現較遠的射程和較大的威力。


    <b型微型導彈>:


    尺寸較小,長度約0.8 - 1.2米,彈徑0.1- 0.15米,翼展0.2 - 0.3米。


    較小的尺寸使得b型微型導彈更適合外骨骼裝甲b的緊湊設計,同時也便於在肩部等位置的微型導彈發射器中裝載更多數量的導彈。


    〖搭載數量〗:


    <a型外骨骼裝甲>:


    由於其多管導彈發射係統空間較大且主要考慮重型打擊,每個發射單元可能搭載較少數量的微型導彈,例如每個發射管搭載1 - 3枚大型或重型微型導彈,整個係統的微型導彈搭載總量可能在20枚左右。


    <b型外骨骼裝甲>:


    肩部的小型多管導彈發射係統可以搭載更多的微型導彈,數量可能達到30枚。


    這使得外骨骼裝甲b在微型導彈的火力持續性上有一定優勢,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多個目標進行打擊。


    〖4. 製導與特殊功能〗


    製導係統:


    <a型微型導彈>:


    製導係統更注重遠距離高精度打擊和對特定目標的追蹤能力。


    後期可能會采用複合製導方式,如慣性製導 + 衛星定位製導 + 末端紅外成像製導,需要讓藍星的專家研究並成功發射衛星。


    這種製導方式使得a型微型導彈在遠距離飛行後,仍能精確命中目標,尤其適用於打擊移動速度較慢的大型目標或固定的戰略目標。


    <b型微型導彈>:製導係統更側重於快速反應和靈活性。


    多采用紅外製導或激光半主動製導,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鎖定並跟蹤目標。


    例如,在麵對突然出現的敵方飛行器或快速移動的輕型車輛時,b型微型導彈可以迅速做出反應並進行追蹤打擊。


    〖特殊功能〗:


    <a型微型導彈>:


    部分a型微型導彈可能具備特殊的戰略功能,如電磁脈衝攻擊、鑽地攻擊等。用於破壞敵方的電子防禦係統、指揮中心的地下設施等重要戰略目標。


    <b型微型導彈>:


    b型微型導彈可能會有一些更適合近距離作戰的特殊功能,如在近距離爆炸後釋放煙霧或閃光,用於幹擾敵人視線或使敵人短暫失明,為自己創造近距離逃脫或攻擊的機會。


    【注:生物晶核以直徑5厘米約等於500千瓦為例。生物晶核的能量傳輸率的公式如下。


    即p = kw(千瓦),也就是p=kx1\/6xπxd3。球的計算公式是v=4\/3xπxr3。r為半徑,d=2r,即v=1\/6xπxd3。


    能量傳輸功率p和體積成正比計算,即p=kw,也就是p=kx1\/6xπxd3。


    根據已知條件確定係數k。已知當d=5cm,p=500kw,將其帶入p=kx1\/6xπxd3可得。500=kx1\/6xπxd3,先計算?xπx53≈1\/6x3.14x125≈65.42。


    則k=500\/65.42≈7.64,所以p≈7.64x1\/6xπxd3。】


    這些用變異野獸屍體骨骼精心打造而成的裝備,以它們的生物晶核為動力源,不僅是科技與生物力量的完美結合,更是在這個殘酷世界中生存和戰鬥的關鍵。


    以上是兩款外骨骼裝甲具體的參數和區別。並且艾莉亞還告訴了大意一個好消息,根據運輸機設計出來的圖紙,模擬出來的數據實驗來看,所有的數據都達到了預期的標準,而且改裝已經進入了尾聲了,預計靈宵節之前可以做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塵寰司令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柔的雛田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柔的雛田醬並收藏塵寰司令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