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情報局雖然不是米國唯一的情報部門,但絕對是體量最大,權力也最強悍的部門,最巔峰時期甚至擁有隨時顛覆那屆米國政府的能力,不過“幸好”當時的負責人死得很是時候,那屆米國政府也及時限製了其權力,才沒有讓其變成一個寄生在政府背後的影子政府。
饒是如此,對外情報局所擁有的各種不可公開的文件數量依然是天文數字級別的。
原本這些東西應該是放在一個防護級別極高的地方,即便建個金庫有也不為過,事實上在大樓西南角的地下確實就有一個。
但是當初建造那個金庫時一方麵是經費有限,一方麵是技術的發展,讓設計者的預計嚴重不足,原本設計者認為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同時所帶來的存儲手段的不斷發展,可以讓信息被不斷的壓縮,即便對外情報局需要存放的資料越來越多,隻要存儲手段繼續發展,那個金庫的空間就是完全夠用的。
但是僅僅過了十幾年,當時被賦予厚望的軟盤就遭到了技術領域的淘汰,如果不放棄這些東西,那麽對外情報局就要保留可以使用它們的設備,而這意味著對外情報局的辦事效率將近不斷落後於同行,之後發生的事情更是讓全世界的情報部門都決定了重要信息,特別是那些動不動就幾年十幾年不用,但又隨時會用到的信息一點要用“紙質”的方式儲存的原則。
意識到必須將金庫中的軟盤裏所存儲的信息全部轉換到新的存儲設備裏後,當時的對外情報局高層也算果決,專門額外批了一筆經費,更換存儲設備。
原本一切進行得都很順利,隻需要用電腦將軟盤中的信息直接複製到去就行,但是當這一工作進行了大約一周後,意外發生了。
一次針對米國的恐怖襲擊後,為了進行報複,需要找到一份多年前的信息,而那份信息的軟盤已經銷毀,負責尋找這份資料雇員自然找到了新的存儲設備,但讀取時卻出了意外,文件打開後,裏麵隻有一大堆混亂的字符。
事情自然引起了重視,所有更新儲藏手段的信息都被檢查了一遍,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內容都變成了亂碼,連一點能看懂的信息都沒有。
而還沒換的軟盤,其中一小部分也已經無法讀取。
事情到了這裏,對外情報局也隻能放棄對技術的迷信,開始轉為“紙質”存儲,不過相關信息還是遭到了泄露並讓對外情報局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成了全世界同行的笑柄,甚至有幾個其他米國情報部門的負責人想要趁此機會取代對外情報局的地位,不過都被反應過來的對外情報局撲滅了。
原本這樣的事情應該是不會發生的,至少對軟盤的定期檢查和更換存儲手段是可以避免這一情況的,但話就要說迴來了,再大的組織,再官方的機構都無法避免在規章執行過程中的疏漏。
畢竟整個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比同行優秀,往往不是因為你比他們做得好,而是因為他們比你更爛。
重新采用“紙質”儲存的對外情報局在轉換過來後,麵對的最大麻煩不是“抄寫”人員的不足,而是金庫很快就被塞滿了,原本軟盤僅僅能將一半的櫃子擺滿,而塞滿整個金庫的紙質文件隻記錄了還能讀取的信息中不到一半的數量。
剩餘的一大半以及今後越來越多,增速也在逐年甚至逐月上升的信息該放到哪兒呢?
再建一個金庫?
大量信息的丟失讓美國政府對對外情報局相當不滿,同時一些原本有把柄在對外情報局手裏的米國政府高層也覺得這或許是一個鉗製對外情報局的機會,所以不光申請用來建造新金庫的錢沒有批下來,就連建造新金庫的提案也被否決了。
米國政府的否決理由也很正當,今後信息增速越來越大,難道要一直擴建嗎,把納稅人的錢用在存儲一些不知道會不會用到的信息上。
雖然對外情報局也可以私底下偷偷造,經費來源也不是問題,對外情報局每年幹髒活得來的都能養活一個小國了。
莫裏森此刻所處的安全屋就是一個例子,雖然建造計劃是在政府項目中的,但其規模和內部的裝修卻超出了計劃起碼百分之一百,但金庫不一樣,安全屋建一次就夠了,隻要相關人員管住嘴就行。
可金庫一旦開了頭,就不是擴建一次兩次了,畢竟每次裝修,高層都是有好處拿的,一旦次數多了,對外情報局私自建造金庫的事情暴露在其他部門眼裏就隻是時間問題了,而一旦被發現,對外情報局就會麵臨巨大的麻煩,所以最終也隻能放棄了。
可不能不管這些東西吧,胡亂堆放後如果出了問題,對外情報局還是會被找麻煩。
最終他們隻能把本就沒什麽人使用的頂層打通成幾個近千平方米的大房間,裝修一番後,把所有放不下的紙質資料都放了進去,但在裝修期間,對外情報局依然發揮了自己欺上瞞下的傳統藝能,在這些房間中放了一個不在計劃內的小房間。
薑誓進入頂樓後,既沒有去強行闖入那些大房間,也沒有往遠在另一頭的莫裏森的辦公室走去,而是走向了反方向的一間雜物間,這正是讓莫裏森激動的原因,那間雜物間裏麵除了一些打掃的工具,同時還藏著一間暗門。
監控畫麵中,薑誓打開雜物間的門後,直接對著裏麵的牆壁開了幾槍,確認了位置之後,薑誓沒有尋找開啟暗門的機關,直接用槍眼在牆上畫了一個門框,隨後一個助跑,直接連人帶門撞進了暗門背後的房間。
看到這一幕,原本還抱有僥幸心理的莫裏森終於發出了一聲大吼,隻是聽上去更像是一聲尖叫,“阻止他,那裏麵的東西絕不能讓他拿到,不然就都等著坐電椅吧!”
饒是如此,對外情報局所擁有的各種不可公開的文件數量依然是天文數字級別的。
原本這些東西應該是放在一個防護級別極高的地方,即便建個金庫有也不為過,事實上在大樓西南角的地下確實就有一個。
但是當初建造那個金庫時一方麵是經費有限,一方麵是技術的發展,讓設計者的預計嚴重不足,原本設計者認為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同時所帶來的存儲手段的不斷發展,可以讓信息被不斷的壓縮,即便對外情報局需要存放的資料越來越多,隻要存儲手段繼續發展,那個金庫的空間就是完全夠用的。
但是僅僅過了十幾年,當時被賦予厚望的軟盤就遭到了技術領域的淘汰,如果不放棄這些東西,那麽對外情報局就要保留可以使用它們的設備,而這意味著對外情報局的辦事效率將近不斷落後於同行,之後發生的事情更是讓全世界的情報部門都決定了重要信息,特別是那些動不動就幾年十幾年不用,但又隨時會用到的信息一點要用“紙質”的方式儲存的原則。
意識到必須將金庫中的軟盤裏所存儲的信息全部轉換到新的存儲設備裏後,當時的對外情報局高層也算果決,專門額外批了一筆經費,更換存儲設備。
原本一切進行得都很順利,隻需要用電腦將軟盤中的信息直接複製到去就行,但是當這一工作進行了大約一周後,意外發生了。
一次針對米國的恐怖襲擊後,為了進行報複,需要找到一份多年前的信息,而那份信息的軟盤已經銷毀,負責尋找這份資料雇員自然找到了新的存儲設備,但讀取時卻出了意外,文件打開後,裏麵隻有一大堆混亂的字符。
事情自然引起了重視,所有更新儲藏手段的信息都被檢查了一遍,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內容都變成了亂碼,連一點能看懂的信息都沒有。
而還沒換的軟盤,其中一小部分也已經無法讀取。
事情到了這裏,對外情報局也隻能放棄對技術的迷信,開始轉為“紙質”存儲,不過相關信息還是遭到了泄露並讓對外情報局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成了全世界同行的笑柄,甚至有幾個其他米國情報部門的負責人想要趁此機會取代對外情報局的地位,不過都被反應過來的對外情報局撲滅了。
原本這樣的事情應該是不會發生的,至少對軟盤的定期檢查和更換存儲手段是可以避免這一情況的,但話就要說迴來了,再大的組織,再官方的機構都無法避免在規章執行過程中的疏漏。
畢竟整個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比同行優秀,往往不是因為你比他們做得好,而是因為他們比你更爛。
重新采用“紙質”儲存的對外情報局在轉換過來後,麵對的最大麻煩不是“抄寫”人員的不足,而是金庫很快就被塞滿了,原本軟盤僅僅能將一半的櫃子擺滿,而塞滿整個金庫的紙質文件隻記錄了還能讀取的信息中不到一半的數量。
剩餘的一大半以及今後越來越多,增速也在逐年甚至逐月上升的信息該放到哪兒呢?
再建一個金庫?
大量信息的丟失讓美國政府對對外情報局相當不滿,同時一些原本有把柄在對外情報局手裏的米國政府高層也覺得這或許是一個鉗製對外情報局的機會,所以不光申請用來建造新金庫的錢沒有批下來,就連建造新金庫的提案也被否決了。
米國政府的否決理由也很正當,今後信息增速越來越大,難道要一直擴建嗎,把納稅人的錢用在存儲一些不知道會不會用到的信息上。
雖然對外情報局也可以私底下偷偷造,經費來源也不是問題,對外情報局每年幹髒活得來的都能養活一個小國了。
莫裏森此刻所處的安全屋就是一個例子,雖然建造計劃是在政府項目中的,但其規模和內部的裝修卻超出了計劃起碼百分之一百,但金庫不一樣,安全屋建一次就夠了,隻要相關人員管住嘴就行。
可金庫一旦開了頭,就不是擴建一次兩次了,畢竟每次裝修,高層都是有好處拿的,一旦次數多了,對外情報局私自建造金庫的事情暴露在其他部門眼裏就隻是時間問題了,而一旦被發現,對外情報局就會麵臨巨大的麻煩,所以最終也隻能放棄了。
可不能不管這些東西吧,胡亂堆放後如果出了問題,對外情報局還是會被找麻煩。
最終他們隻能把本就沒什麽人使用的頂層打通成幾個近千平方米的大房間,裝修一番後,把所有放不下的紙質資料都放了進去,但在裝修期間,對外情報局依然發揮了自己欺上瞞下的傳統藝能,在這些房間中放了一個不在計劃內的小房間。
薑誓進入頂樓後,既沒有去強行闖入那些大房間,也沒有往遠在另一頭的莫裏森的辦公室走去,而是走向了反方向的一間雜物間,這正是讓莫裏森激動的原因,那間雜物間裏麵除了一些打掃的工具,同時還藏著一間暗門。
監控畫麵中,薑誓打開雜物間的門後,直接對著裏麵的牆壁開了幾槍,確認了位置之後,薑誓沒有尋找開啟暗門的機關,直接用槍眼在牆上畫了一個門框,隨後一個助跑,直接連人帶門撞進了暗門背後的房間。
看到這一幕,原本還抱有僥幸心理的莫裏森終於發出了一聲大吼,隻是聽上去更像是一聲尖叫,“阻止他,那裏麵的東西絕不能讓他拿到,不然就都等著坐電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