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冊封二王
大明:我,朱雄英,歸來上位 作者:炸魚薯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允熥一聽大哥的話,很是高興,笑著說道:“大哥對我真是太好了。”
朱雄英一臉慈愛地摸摸朱允熥的腦袋,笑著說道:“熥弟,你可是我的唯一弟弟啊,大哥不對你好,誰對你好啊。”
(道士:“好cp,不過另一個時空的朱允熥,就是那個吳晟熥附身的朱允熥,我救了他,他居然想殺我?真是太可怕了。”
……
謹身殿。
朱元璋還在那裏,心裏有點慌張,畢竟自己的妹子都拿擀麵杖來找咱算帳,並不是什麽怕老妻,隻是很愛老妻而已了。
(道士:“你是妻管嚴嗎?”)
朱元璋想起朱雄英已經十六歲了,應該冊封皇太孫,冊封為王。
不過,之前咱給雄英冊封了虞王,不過那是給死去的雄英封的,如今雄英還活著,這個不能作數。
對了,那位道士曾經說過,如果雄英在未來的某天要是沒死的話,那該怎麽辦?
不過咱聽到了之後的補救方法,就是雄英活著迴來,就改封為宸王。
但是咱問他為什麽不是吳王,他說了,如果雄英在的話,一定會讓允熥做吳王的。
咱聽了就覺得這道士瘋了,要不是他救了妹子和標兒,早就想殺掉他了。
(道士:“不好意思,去的是分身而已,就算分身被殺了沒有關係,反正分身超過一天時限就會消失。”)
朱元璋想到雄英已經迴來了,加上那位道士說的話,心中對道士的殺意一下子灰飛煙滅了。
(道士:“諒你不敢,要不然我就朝你扔一塊二向箔就跑路。”)
不知道標兒到底有沒有辦好公布於眾的消息?還是把中書舍人劉三吾叫過來再說吧。
朱元璋開口說道:“宣劉三吾見咱!”
手下的人跑去宣了,四個時辰後,劉三吾總算來到了謹身殿。
劉三吾三行二步走著,恭敬地行了臣子禮,拱手說道:“臣劉三吾拜見聖上,聖躬金安。”
朱元璋急忙地罷手說道:“免禮平身,劉三吾,你覺得如今皇太孫可有人選?”
劉三吾一聽,讓自己議論皇太孫的人選,但是聖上讓自己說就說。
劉三吾硬著頭皮地開口說道:“聖上,如果皇長孫還在的話,自然是皇太孫,隻是如今隻能是皇二孫殿下。”
朱元璋笑著說道:“哈哈,不一定是允炆。”
不是朱允炆,難道是?
劉三吾開口說道:“難道是皇三孫殿下?”
朱元璋搖搖頭說道:“誰說是他了?咱就帶你見那個人,你就會知道了。”
什麽?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允熥,那麽是誰?
劉三吾應聲說道:“是,臣與聖上同去見見那個人。”
不知道聖上讓自己見哪個人,不過一定是要當皇太孫的人選,難怪聖上要帶自己前去。
朱元璋帶著劉三吾來到了坤寧宮。
劉三吾開口說道:“聖上,這可是後宮,臣不能進去。”
聖上為何帶自己去坤寧宮?
朱元璋一聽,開口說道:“那個,咱的坤寧宮裏還住著兩位孫子。”
劉三吾一下子愣住了,但是坤寧宮住的是皇三孫殿下,怎麽還住著另一位皇孫?就開口說道:“還有一個皇孫,這就是聖上讓我見的那個人?”
朱元璋點點頭地說道:“正是如此,帶你前去見見,咱允許你可以進去。”
劉三吾開口說道:“臣聽命。”
朱元璋帶著劉三吾進了坤寧宮裏。
此時此刻的馬秀英拿著擀麵杖在這裏等著朱元璋過來。
馬秀英看到了朱元璋帶著劉三吾過來了,開口說道:“重八,你來做什麽?還帶著人過來?”
劉三吾恭敬地拱手說道:“臣劉三吾參見皇後娘娘,千歲千千歲。”
朱元璋還看到馬秀英手裏拿著擀麵杖,笑著說道:“妹子,你拿著擀麵杖是不是去做大餅?”
朱元璋已經知道此事,但是故意這麽說的。
馬秀英沒好氣地說道:“重八,你為什麽要揪雄英的耳朵?”
劉三吾麵色大震,什麽?皇後娘娘說的是皇長孫嗎?不是已經早夭了,難道皇長孫沒死?
朱元璋一聽,開口說道:“咱帶著劉三吾找雄英有事情,我們先進去了。”
馬秀英看著朱元璋這樣子,加上還有外人在,不好下手,隻能看著朱元璋帶著劉三吾進去了。
朱元璋帶著劉三吾來到了朱雄英那裏。
劉三吾看到一個少年,相貌很像當今太子殿下,這就是皇長孫啊,原來當時沒死,還活著。
朱雄英看著爺爺還帶著一個老人,開口說道:“爺爺,你又來幹什麽?怎麽還帶了人來?”
朱允熥看到爺爺帶著人來,乖乖地站在朱雄英的身邊。
劉三吾一聽,原來是這樣,果斷恭敬地拱手說道:“臣劉三吾參見皇長孫殿下,還有皇三孫殿下。”
朱雄英笑著說道:“原來是劉先生啊。”
朱允熥跟著說道:“劉先生好。”
朱元璋開口說道:“劉三吾啊,你看,這就是咱的大孫,當時根本沒死。”
“而是假死,被那位道士撫養,為的是逆天改命,結果你看到了吧。”
劉三吾一聽,開口說道:“恭喜聖上,重新迎迴皇長孫。”
朱元璋說道:“所以,咱問你,雄英如今迴歸,那麽自然就是皇太孫的人選了。”
劉三吾開口說道:“聖上果言其是,皇長孫殿下作為太子殿下的嫡長子,自然可以成為皇太孫殿下。”
朱雄英一聽,不錯,看來位置很穩了,將來可以坐上那個位置了。
朱允熥在其身旁,為大哥心裏很高興,大哥迴來了,還當上皇太孫的位置,已經知道皇長孫和皇太孫的差別。
朱元璋點點頭:“不僅如此,咱還想著為雄英封為宸王,封允熥為吳王如何?”
朱雄英和朱允熥麵麵相覷,看來要被封王了,隻是朱允熥心裏有點不高興,因為一旦被封王,就要離開大哥,該怎麽辦?
朱雄英一臉看著朱允熥不太開心的樣子,開口說道:“熥弟,你是不是擔心你被封王之後就要離開我?”
朱允熥點點頭說道:“是啊,我不想被封王,我不想離開大哥。”
朱元璋一聽,沒好氣地說道:“允熥你這麽老是依賴你大哥,何時才能長大。”
朱允熥一下子就哭了,哽咽地說道:“爺爺,我寧願和大哥在一起,我不想成為吳王,嗚嗚。”
朱雄英抱著朱允熥,急忙地安慰著,摸摸朱允熥的腦袋,開口說道:“爺爺,你怎麽可以這樣對熥弟說話,再說了我和熥弟分開了八年之久。”
“終究是我辜負了熥弟,我之前答應過熥弟,一定照顧好熥弟的,結果我食言了,我很對不起熥弟啊。”
朱元璋看著兄弟情深的樣子,無奈的搖了搖頭說:“但是,必須要封王,雖然允熥舍不得你,那就咱允許允熥隨時隨地都可以見你。”
“總該可以了吧,允熥你不要再哭了,看看你像什麽樣子。”
朱允熥哭著更慘了,抱著朱雄英,一臉貼在朱雄英的胸膛放聲大哭。
朱雄英沒好氣地說道:“爺爺,能不能少說兩句,封王之後就要去屬地,這就是熥弟為何不想被封王的原因。”
“再說了,熥弟現在才十二歲,對我來說隻不過是依賴我這個大哥的小弟弟罷了。”
朱元璋一聽,開口說道:“好吧,其實不讓他去前往封地就是了。”
朱雄英補充地說道:“就算去封地,我覺得熥弟不想離應天太遠,這樣不方便熥弟迴來看看我。”
朱允熥哭著更慘了,開口說道:“我不要離開大哥,我不要離開應天。”
朱雄英一臉懵逼,自己的熥弟都成這樣了,為何如此不想離開自己。
唉,這樣下去,熥弟什麽時候才能長大啊。
一直當電燈泡的劉三吾站在原地,看著爺孫互相互動,反正聖上沒有讓自己走,隻能站著那裏。
不過劉三吾心裏覺得皇三孫性格懦弱,但是卻是感情細膩的人,對兄長有依戀的關係。
而已經歸來的皇長孫,倒是很有太子的風範,應當是皇太孫的最佳人選,難怪聖上帶自己前來見麵。
想必是如此,看來一切盡在不言中。
朱元璋想起身邊的人,就開口說道:“三吾,你覺得如何?”
劉三吾心裏覺得,真是太好了,之前被無視了,接著說道:“臣覺得如此甚好。”
朱元璋笑著說道:“那就好,咱準備舉辦冊封大典,是時候宣告天下,雄英已經迴歸,得此冊封皇太孫還有宸王,還有封允熥為吳王。”
劉三吾拱手說道:“臣應當支持聖上的決定。”
朱元璋點點說道:“嗯,三吾,你可以退下了。”
劉三吾一聽,總算是可以走了,恭敬地拱手說道:“臣告退。”
劉三吾已經躬身地離開了坤寧宮,往宮外走去。
朱元璋完全忘記了馬秀英還拿著擀麵杖的事情,談論皇太孫和封王的事情完全忘了有這種事情了。
朱元璋就馬上出去了,隻留下了朱雄英和朱允熥。
朱雄英一臉慈愛地摸摸朱允熥的腦袋,笑著說道:“熥弟,你可是我的唯一弟弟啊,大哥不對你好,誰對你好啊。”
(道士:“好cp,不過另一個時空的朱允熥,就是那個吳晟熥附身的朱允熥,我救了他,他居然想殺我?真是太可怕了。”
……
謹身殿。
朱元璋還在那裏,心裏有點慌張,畢竟自己的妹子都拿擀麵杖來找咱算帳,並不是什麽怕老妻,隻是很愛老妻而已了。
(道士:“你是妻管嚴嗎?”)
朱元璋想起朱雄英已經十六歲了,應該冊封皇太孫,冊封為王。
不過,之前咱給雄英冊封了虞王,不過那是給死去的雄英封的,如今雄英還活著,這個不能作數。
對了,那位道士曾經說過,如果雄英在未來的某天要是沒死的話,那該怎麽辦?
不過咱聽到了之後的補救方法,就是雄英活著迴來,就改封為宸王。
但是咱問他為什麽不是吳王,他說了,如果雄英在的話,一定會讓允熥做吳王的。
咱聽了就覺得這道士瘋了,要不是他救了妹子和標兒,早就想殺掉他了。
(道士:“不好意思,去的是分身而已,就算分身被殺了沒有關係,反正分身超過一天時限就會消失。”)
朱元璋想到雄英已經迴來了,加上那位道士說的話,心中對道士的殺意一下子灰飛煙滅了。
(道士:“諒你不敢,要不然我就朝你扔一塊二向箔就跑路。”)
不知道標兒到底有沒有辦好公布於眾的消息?還是把中書舍人劉三吾叫過來再說吧。
朱元璋開口說道:“宣劉三吾見咱!”
手下的人跑去宣了,四個時辰後,劉三吾總算來到了謹身殿。
劉三吾三行二步走著,恭敬地行了臣子禮,拱手說道:“臣劉三吾拜見聖上,聖躬金安。”
朱元璋急忙地罷手說道:“免禮平身,劉三吾,你覺得如今皇太孫可有人選?”
劉三吾一聽,讓自己議論皇太孫的人選,但是聖上讓自己說就說。
劉三吾硬著頭皮地開口說道:“聖上,如果皇長孫還在的話,自然是皇太孫,隻是如今隻能是皇二孫殿下。”
朱元璋笑著說道:“哈哈,不一定是允炆。”
不是朱允炆,難道是?
劉三吾開口說道:“難道是皇三孫殿下?”
朱元璋搖搖頭說道:“誰說是他了?咱就帶你見那個人,你就會知道了。”
什麽?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允熥,那麽是誰?
劉三吾應聲說道:“是,臣與聖上同去見見那個人。”
不知道聖上讓自己見哪個人,不過一定是要當皇太孫的人選,難怪聖上要帶自己前去。
朱元璋帶著劉三吾來到了坤寧宮。
劉三吾開口說道:“聖上,這可是後宮,臣不能進去。”
聖上為何帶自己去坤寧宮?
朱元璋一聽,開口說道:“那個,咱的坤寧宮裏還住著兩位孫子。”
劉三吾一下子愣住了,但是坤寧宮住的是皇三孫殿下,怎麽還住著另一位皇孫?就開口說道:“還有一個皇孫,這就是聖上讓我見的那個人?”
朱元璋點點頭地說道:“正是如此,帶你前去見見,咱允許你可以進去。”
劉三吾開口說道:“臣聽命。”
朱元璋帶著劉三吾進了坤寧宮裏。
此時此刻的馬秀英拿著擀麵杖在這裏等著朱元璋過來。
馬秀英看到了朱元璋帶著劉三吾過來了,開口說道:“重八,你來做什麽?還帶著人過來?”
劉三吾恭敬地拱手說道:“臣劉三吾參見皇後娘娘,千歲千千歲。”
朱元璋還看到馬秀英手裏拿著擀麵杖,笑著說道:“妹子,你拿著擀麵杖是不是去做大餅?”
朱元璋已經知道此事,但是故意這麽說的。
馬秀英沒好氣地說道:“重八,你為什麽要揪雄英的耳朵?”
劉三吾麵色大震,什麽?皇後娘娘說的是皇長孫嗎?不是已經早夭了,難道皇長孫沒死?
朱元璋一聽,開口說道:“咱帶著劉三吾找雄英有事情,我們先進去了。”
馬秀英看著朱元璋這樣子,加上還有外人在,不好下手,隻能看著朱元璋帶著劉三吾進去了。
朱元璋帶著劉三吾來到了朱雄英那裏。
劉三吾看到一個少年,相貌很像當今太子殿下,這就是皇長孫啊,原來當時沒死,還活著。
朱雄英看著爺爺還帶著一個老人,開口說道:“爺爺,你又來幹什麽?怎麽還帶了人來?”
朱允熥看到爺爺帶著人來,乖乖地站在朱雄英的身邊。
劉三吾一聽,原來是這樣,果斷恭敬地拱手說道:“臣劉三吾參見皇長孫殿下,還有皇三孫殿下。”
朱雄英笑著說道:“原來是劉先生啊。”
朱允熥跟著說道:“劉先生好。”
朱元璋開口說道:“劉三吾啊,你看,這就是咱的大孫,當時根本沒死。”
“而是假死,被那位道士撫養,為的是逆天改命,結果你看到了吧。”
劉三吾一聽,開口說道:“恭喜聖上,重新迎迴皇長孫。”
朱元璋說道:“所以,咱問你,雄英如今迴歸,那麽自然就是皇太孫的人選了。”
劉三吾開口說道:“聖上果言其是,皇長孫殿下作為太子殿下的嫡長子,自然可以成為皇太孫殿下。”
朱雄英一聽,不錯,看來位置很穩了,將來可以坐上那個位置了。
朱允熥在其身旁,為大哥心裏很高興,大哥迴來了,還當上皇太孫的位置,已經知道皇長孫和皇太孫的差別。
朱元璋點點頭:“不僅如此,咱還想著為雄英封為宸王,封允熥為吳王如何?”
朱雄英和朱允熥麵麵相覷,看來要被封王了,隻是朱允熥心裏有點不高興,因為一旦被封王,就要離開大哥,該怎麽辦?
朱雄英一臉看著朱允熥不太開心的樣子,開口說道:“熥弟,你是不是擔心你被封王之後就要離開我?”
朱允熥點點頭說道:“是啊,我不想被封王,我不想離開大哥。”
朱元璋一聽,沒好氣地說道:“允熥你這麽老是依賴你大哥,何時才能長大。”
朱允熥一下子就哭了,哽咽地說道:“爺爺,我寧願和大哥在一起,我不想成為吳王,嗚嗚。”
朱雄英抱著朱允熥,急忙地安慰著,摸摸朱允熥的腦袋,開口說道:“爺爺,你怎麽可以這樣對熥弟說話,再說了我和熥弟分開了八年之久。”
“終究是我辜負了熥弟,我之前答應過熥弟,一定照顧好熥弟的,結果我食言了,我很對不起熥弟啊。”
朱元璋看著兄弟情深的樣子,無奈的搖了搖頭說:“但是,必須要封王,雖然允熥舍不得你,那就咱允許允熥隨時隨地都可以見你。”
“總該可以了吧,允熥你不要再哭了,看看你像什麽樣子。”
朱允熥哭著更慘了,抱著朱雄英,一臉貼在朱雄英的胸膛放聲大哭。
朱雄英沒好氣地說道:“爺爺,能不能少說兩句,封王之後就要去屬地,這就是熥弟為何不想被封王的原因。”
“再說了,熥弟現在才十二歲,對我來說隻不過是依賴我這個大哥的小弟弟罷了。”
朱元璋一聽,開口說道:“好吧,其實不讓他去前往封地就是了。”
朱雄英補充地說道:“就算去封地,我覺得熥弟不想離應天太遠,這樣不方便熥弟迴來看看我。”
朱允熥哭著更慘了,開口說道:“我不要離開大哥,我不要離開應天。”
朱雄英一臉懵逼,自己的熥弟都成這樣了,為何如此不想離開自己。
唉,這樣下去,熥弟什麽時候才能長大啊。
一直當電燈泡的劉三吾站在原地,看著爺孫互相互動,反正聖上沒有讓自己走,隻能站著那裏。
不過劉三吾心裏覺得皇三孫性格懦弱,但是卻是感情細膩的人,對兄長有依戀的關係。
而已經歸來的皇長孫,倒是很有太子的風範,應當是皇太孫的最佳人選,難怪聖上帶自己前來見麵。
想必是如此,看來一切盡在不言中。
朱元璋想起身邊的人,就開口說道:“三吾,你覺得如何?”
劉三吾心裏覺得,真是太好了,之前被無視了,接著說道:“臣覺得如此甚好。”
朱元璋笑著說道:“那就好,咱準備舉辦冊封大典,是時候宣告天下,雄英已經迴歸,得此冊封皇太孫還有宸王,還有封允熥為吳王。”
劉三吾拱手說道:“臣應當支持聖上的決定。”
朱元璋點點說道:“嗯,三吾,你可以退下了。”
劉三吾一聽,總算是可以走了,恭敬地拱手說道:“臣告退。”
劉三吾已經躬身地離開了坤寧宮,往宮外走去。
朱元璋完全忘記了馬秀英還拿著擀麵杖的事情,談論皇太孫和封王的事情完全忘了有這種事情了。
朱元璋就馬上出去了,隻留下了朱雄英和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