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被魏淵點名的自然是南京兵部尚書錢謙益,此刻的這位錢尚書早已被嚇破了膽,如今的形式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那錢國利的所作所為以及與他錢謙益私下裏通信的憑證,可都在魏淵的手裏握著呢。隻要魏淵願意,一紙奏疏上去,他錢謙益的官運就算是到頭了。
眼下形勢如此,他哪裏還敢有討價還價的心思。咬著牙在上麵寫下了白銀二十萬兩。錢雖說多了點,可這卻是買他頭上烏紗帽的銀子,錢謙益隻能忍了。
有了錢謙益的帶頭示範效果,滿座的大小官員以及富商們自然也不敢哭窮了。首先響應的是楊培蘇與朱國弼,他二人本就有心支持魏淵,見秦家與錢家,一個被殺,一個被拿捏,兩人自然要立刻表明態度。
楊培蘇與朱國弼都認捐白銀十萬兩,於是眾人紛紛解囊相贈。不多時,認繳單子被填寫完畢,一共募集了白銀三百多萬兩。當然,這些數目是不對外公布的。畢竟魏淵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需要在保證用白銀換取崇禎皇帝信任的前提下,不斷積攢自身的實力。
就在眾位富商一個個因為被薅了羊毛而抑鬱消沉之時,魏淵說道:
“今天請大家夥來呢,認繳隻是小插曲而已。接下來要同大家商議的才是重頭戲。”
眾人以為魏淵又要變著法子的要錢,一個個不由得頓時頭大起來。
可他們聽到的卻是魏淵拋出了第一顆甜棗。
“我想設置以州府為單位的瓷器生產作坊,不知各位可有興趣參與?”
魏淵的提議過後,迎接他的是一片集體的沉默。這倒不出乎魏淵的意料,畢竟每年官窯燒製的瓷器都會有富餘,而且民間普遍對瓷器的需求量不大。以州府為單位成立如此大機構的瓷器作坊,隻怕連家底都會賠個精光。
可魏淵卻有自信在下一句話說出後,徹底扭轉這一局麵。
“以後這些瓷器作坊將會持有江南稅務衙門的外貿運輸憑證,到時候水師會將這些瓷器統一運往海外,用於同外邦互通有無。”
魏淵這話就說的很巧妙了。首先大明朝實行的是禁海製度,明令禁止海外貿易。
可魏淵卻說是用水師的船舶將物品拉到外邦進行互通有無,這就從本質上改變了貿易的實事,將買賣行為變成了外交行為。
有明一代,以鄭和下西洋為契機,明朝官方的外貿行為並不屬於個例。魏淵這麽做也是有曆史依據的。
以前之所以沒有人用這個辦法,主要原因還是大明朝骨子裏的重農抑商思想。沒有哪個官員能拉下臉麵來為商人們爭取權益,更別說用水師的船來販運個人商戶的物品了。以前即便是有,隻怕商戶也會被扒一層皮。
眾商戶聽完魏淵的話,並沒有表示出很強烈的意願。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水師運貨的成本過高,就算掙到了錢,也隻怕難以進賬到自己手中。
魏淵仿佛是看穿了眾人的疑慮一般,隻見他用手指了指鄭芝龍。
“而負責運輸貨物的任務,將由鄭芝龍鄭將軍擔任。收益按照三七分,三分為運輸貨物的押運費用,七分是大家夥的收益。如何啊?”
魏淵此話一出,眾多商人立刻變得躍躍欲試起來。要知道,以往官商分成比例能達到五五開就已經實屬不易了,更多的時候則是絕大多數的利益都被軍官們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而且負責運輸的可是那位南海霸主鄭芝龍,不論黑白兩道的海上勢力,都要仰仗他的臉色才能混口飯吃。有了鄭芝龍的保駕護航,貨物安全自不必說。
如此一來,整個會場的氣氛頓時變得活躍起來,眾商人紛紛表達了願意承建州府瓷器作坊的意願。而這些事情的具體細則魏淵是不會過問的,他將魏明的遠東商會推了出來,各個商戶要統一與遠東商會訂立合作契約。
眾商戶也是樂在其中,畢竟有了遠東商會做靠山,貨物安全以及結賬都有了保障,畢竟誰敢賴國公爺家的賬呢?
就在大家熱烈的討論陶瓷作坊相關事宜的時候,魏淵又拋出了第二顆甜棗。
“接下來要設置茶葉、香料、藥品和鹽巴的販售許可證,將由我江南稅務衙門發放。”
魏淵這一席話可不得了,眾人的議論聲戛然而止。茶葉、香料、藥品、鹽巴,這四類物件在當世可都是絕對的違禁品。以鹽為例,春秋時期的齊國宰相管仲是第一個創立鹽政的人。他主張以民間產鹽為主,輔以官府產鹽。民間產的鹽先賣給官府,由國家統一定價買賣,鹽稅就包含其中。
到了漢代,由於技術的進步,私自采鹽的情況變的普遍起來。國家開始明令禁止百姓製鹽,改由官府派人專門負責鹽的生產、運輸和銷售的各個環節。唐朝中後期,鹽政完全成熟了起來。官府收購百姓製的鹽,再賣給鹽商收取鹽稅,鹽商再將買來的鹽根據需求賣到各地,其餘官府不再征稅。
根據記載,中唐時期,鹽稅收入占國家稅收的一半之多;宋朝時又增至三分之二;元代更是達到了十分之八,令人瞠目結舌。
鹽稅對國家如此重要,古代對私鹽買賣的刑罰之重也就不言而喻了。一般情況下,販賣很少的私鹽就會處以重刑。刑罰最重的五代十國時期,一經發現,無論數量多少,一律斬首。
明朝雖說延續了前朝的鹽政,可這些違禁品的交易一直由大內派出的鎮守太監們掌握。後來崇禎上台,將魏忠賢一派的宦官勢力全部打倒,並裁撤了不少鎮守太監。由此產生了極大的權力真空,比如鹽政這塊,就由鎮守太監交到了布政使的手中。可布政使不同於太監,太監即便是專權,但受限於生理缺陷,他們一般對朝廷特別是對皇帝還是忠心的。而布政使就不同了,千裏做官隻為錢,手裏握著鹽政這麽個聚寶盆,任憑誰都會有私心的。
於是表明看起來完美的製度開始出現了漏洞。鹽業巨額的暴利使得一些人為了私鹽甘願鋌而走險。有些私鹽販甚至組織武裝力量對抗官兵橫行一方。再加上許多地方官商勾結聯合倒賣,使得私鹽販賣屢禁不止。
魏淵也正是看到了這其中的利害,與其讓私鹽販子們無法無天的野蠻生長,倒不如頒發合法的經營憑證,有意扶植起幾方勢力。如此一來,既能保證社會的穩定,同時也等於變相控製了這一方強有力的民間勢力。
由於想要販售這些違禁品需要很強的財力,很快魏淵便初步選定了幾方勢力作為備選。
首先是茶葉,盡管魏淵斬了秦楚龍。但秦家畢竟是江南世家大戶,很多事還是需要依靠秦家的支持。於是魏淵有意做了調查,選擇了一個秦家的小字輩秦玉龍。這個秦玉龍乃是庶出,雖說與秦楚龍同輩,但年歲尚小。
他自幼在秦家並不受待見,去年才剛剛中了秀才。而且他的父親當年被秦楚龍壓的抬不起頭來,後來鬱鬱寡歡英年早逝,這秦玉龍與秦楚龍雖說是一家,可卻矛盾重重,正好可以為魏淵所用。
當秦玉龍被帶到魏淵麵前,得知自己獲得了茶葉的特許販售資格時,那簡直對魏淵感激的是一個五體投地。恨不能將心掏出來給魏淵來看,以表自己的忠心。
當然,秦家內部仍然有不少的反對之聲。可秦楚龍新死,秦家正是群龍無首。再加上秦玉龍手中這張茶葉的黃金通行證,秦家內部一時間也分裂搖擺了起來。
為了能更好的控製秦玉龍,魏淵大筆一揮。將王保財派去了秦家參與茶葉買賣。王保財作為魏淵製定的合夥經辦人,屬於帶薪入股。他全權負責秦家和遠東商會之間關於特許經營證的協調跑辦工作。
當然,魏淵也不是活菩薩。給了秦家這麽一塊香餑餑。自然也要秦家拿出來一些誠意的。而秦家的投名狀就是原來被秦楚龍把控的江南生絲生意。
就這樣魏淵通過一張茶葉的特許經營證,一招釜底抽薪將秦楚龍壟斷了數十年之久的生絲采買權,悄無聲息的換到了自己手中。
而魏淵也不貪圖這些蠅頭小利,他轉手將整個生絲采買的權力再度交迴到江南製造局手裏。這一做法令楊培蘇大為感動。
“國公如此心胸,凡是以國事為本。咱家實在佩服的打緊,咱家必將此利好消息快馬稟奏京師,報與主子萬歲爺。”
這也是魏淵的目的之一,崇禎多疑,隻有他信任的這些宦官的話,才能為魏淵爭取更大的支持與信任。
其次是香料,魏淵選中了原來經營桑葉的韋三全,這韋家也算的上是南直隸一帶的大戶人家。鑒於韋三全為人守信本分,做生意的口碑頗佳,魏淵這才將香料生意交到他的手上。同時魏淵還安排了董富貴參與到韋家的生意中去,作為遠東商會的全權代表,配合韋三全一同經營香料買賣。
而接下來要分配的藥品和鹽巴,才是魏淵今日宴請諸位的重頭戲。
那錢國利的所作所為以及與他錢謙益私下裏通信的憑證,可都在魏淵的手裏握著呢。隻要魏淵願意,一紙奏疏上去,他錢謙益的官運就算是到頭了。
眼下形勢如此,他哪裏還敢有討價還價的心思。咬著牙在上麵寫下了白銀二十萬兩。錢雖說多了點,可這卻是買他頭上烏紗帽的銀子,錢謙益隻能忍了。
有了錢謙益的帶頭示範效果,滿座的大小官員以及富商們自然也不敢哭窮了。首先響應的是楊培蘇與朱國弼,他二人本就有心支持魏淵,見秦家與錢家,一個被殺,一個被拿捏,兩人自然要立刻表明態度。
楊培蘇與朱國弼都認捐白銀十萬兩,於是眾人紛紛解囊相贈。不多時,認繳單子被填寫完畢,一共募集了白銀三百多萬兩。當然,這些數目是不對外公布的。畢竟魏淵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需要在保證用白銀換取崇禎皇帝信任的前提下,不斷積攢自身的實力。
就在眾位富商一個個因為被薅了羊毛而抑鬱消沉之時,魏淵說道:
“今天請大家夥來呢,認繳隻是小插曲而已。接下來要同大家商議的才是重頭戲。”
眾人以為魏淵又要變著法子的要錢,一個個不由得頓時頭大起來。
可他們聽到的卻是魏淵拋出了第一顆甜棗。
“我想設置以州府為單位的瓷器生產作坊,不知各位可有興趣參與?”
魏淵的提議過後,迎接他的是一片集體的沉默。這倒不出乎魏淵的意料,畢竟每年官窯燒製的瓷器都會有富餘,而且民間普遍對瓷器的需求量不大。以州府為單位成立如此大機構的瓷器作坊,隻怕連家底都會賠個精光。
可魏淵卻有自信在下一句話說出後,徹底扭轉這一局麵。
“以後這些瓷器作坊將會持有江南稅務衙門的外貿運輸憑證,到時候水師會將這些瓷器統一運往海外,用於同外邦互通有無。”
魏淵這話就說的很巧妙了。首先大明朝實行的是禁海製度,明令禁止海外貿易。
可魏淵卻說是用水師的船舶將物品拉到外邦進行互通有無,這就從本質上改變了貿易的實事,將買賣行為變成了外交行為。
有明一代,以鄭和下西洋為契機,明朝官方的外貿行為並不屬於個例。魏淵這麽做也是有曆史依據的。
以前之所以沒有人用這個辦法,主要原因還是大明朝骨子裏的重農抑商思想。沒有哪個官員能拉下臉麵來為商人們爭取權益,更別說用水師的船來販運個人商戶的物品了。以前即便是有,隻怕商戶也會被扒一層皮。
眾商戶聽完魏淵的話,並沒有表示出很強烈的意願。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水師運貨的成本過高,就算掙到了錢,也隻怕難以進賬到自己手中。
魏淵仿佛是看穿了眾人的疑慮一般,隻見他用手指了指鄭芝龍。
“而負責運輸貨物的任務,將由鄭芝龍鄭將軍擔任。收益按照三七分,三分為運輸貨物的押運費用,七分是大家夥的收益。如何啊?”
魏淵此話一出,眾多商人立刻變得躍躍欲試起來。要知道,以往官商分成比例能達到五五開就已經實屬不易了,更多的時候則是絕大多數的利益都被軍官們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而且負責運輸的可是那位南海霸主鄭芝龍,不論黑白兩道的海上勢力,都要仰仗他的臉色才能混口飯吃。有了鄭芝龍的保駕護航,貨物安全自不必說。
如此一來,整個會場的氣氛頓時變得活躍起來,眾商人紛紛表達了願意承建州府瓷器作坊的意願。而這些事情的具體細則魏淵是不會過問的,他將魏明的遠東商會推了出來,各個商戶要統一與遠東商會訂立合作契約。
眾商戶也是樂在其中,畢竟有了遠東商會做靠山,貨物安全以及結賬都有了保障,畢竟誰敢賴國公爺家的賬呢?
就在大家熱烈的討論陶瓷作坊相關事宜的時候,魏淵又拋出了第二顆甜棗。
“接下來要設置茶葉、香料、藥品和鹽巴的販售許可證,將由我江南稅務衙門發放。”
魏淵這一席話可不得了,眾人的議論聲戛然而止。茶葉、香料、藥品、鹽巴,這四類物件在當世可都是絕對的違禁品。以鹽為例,春秋時期的齊國宰相管仲是第一個創立鹽政的人。他主張以民間產鹽為主,輔以官府產鹽。民間產的鹽先賣給官府,由國家統一定價買賣,鹽稅就包含其中。
到了漢代,由於技術的進步,私自采鹽的情況變的普遍起來。國家開始明令禁止百姓製鹽,改由官府派人專門負責鹽的生產、運輸和銷售的各個環節。唐朝中後期,鹽政完全成熟了起來。官府收購百姓製的鹽,再賣給鹽商收取鹽稅,鹽商再將買來的鹽根據需求賣到各地,其餘官府不再征稅。
根據記載,中唐時期,鹽稅收入占國家稅收的一半之多;宋朝時又增至三分之二;元代更是達到了十分之八,令人瞠目結舌。
鹽稅對國家如此重要,古代對私鹽買賣的刑罰之重也就不言而喻了。一般情況下,販賣很少的私鹽就會處以重刑。刑罰最重的五代十國時期,一經發現,無論數量多少,一律斬首。
明朝雖說延續了前朝的鹽政,可這些違禁品的交易一直由大內派出的鎮守太監們掌握。後來崇禎上台,將魏忠賢一派的宦官勢力全部打倒,並裁撤了不少鎮守太監。由此產生了極大的權力真空,比如鹽政這塊,就由鎮守太監交到了布政使的手中。可布政使不同於太監,太監即便是專權,但受限於生理缺陷,他們一般對朝廷特別是對皇帝還是忠心的。而布政使就不同了,千裏做官隻為錢,手裏握著鹽政這麽個聚寶盆,任憑誰都會有私心的。
於是表明看起來完美的製度開始出現了漏洞。鹽業巨額的暴利使得一些人為了私鹽甘願鋌而走險。有些私鹽販甚至組織武裝力量對抗官兵橫行一方。再加上許多地方官商勾結聯合倒賣,使得私鹽販賣屢禁不止。
魏淵也正是看到了這其中的利害,與其讓私鹽販子們無法無天的野蠻生長,倒不如頒發合法的經營憑證,有意扶植起幾方勢力。如此一來,既能保證社會的穩定,同時也等於變相控製了這一方強有力的民間勢力。
由於想要販售這些違禁品需要很強的財力,很快魏淵便初步選定了幾方勢力作為備選。
首先是茶葉,盡管魏淵斬了秦楚龍。但秦家畢竟是江南世家大戶,很多事還是需要依靠秦家的支持。於是魏淵有意做了調查,選擇了一個秦家的小字輩秦玉龍。這個秦玉龍乃是庶出,雖說與秦楚龍同輩,但年歲尚小。
他自幼在秦家並不受待見,去年才剛剛中了秀才。而且他的父親當年被秦楚龍壓的抬不起頭來,後來鬱鬱寡歡英年早逝,這秦玉龍與秦楚龍雖說是一家,可卻矛盾重重,正好可以為魏淵所用。
當秦玉龍被帶到魏淵麵前,得知自己獲得了茶葉的特許販售資格時,那簡直對魏淵感激的是一個五體投地。恨不能將心掏出來給魏淵來看,以表自己的忠心。
當然,秦家內部仍然有不少的反對之聲。可秦楚龍新死,秦家正是群龍無首。再加上秦玉龍手中這張茶葉的黃金通行證,秦家內部一時間也分裂搖擺了起來。
為了能更好的控製秦玉龍,魏淵大筆一揮。將王保財派去了秦家參與茶葉買賣。王保財作為魏淵製定的合夥經辦人,屬於帶薪入股。他全權負責秦家和遠東商會之間關於特許經營證的協調跑辦工作。
當然,魏淵也不是活菩薩。給了秦家這麽一塊香餑餑。自然也要秦家拿出來一些誠意的。而秦家的投名狀就是原來被秦楚龍把控的江南生絲生意。
就這樣魏淵通過一張茶葉的特許經營證,一招釜底抽薪將秦楚龍壟斷了數十年之久的生絲采買權,悄無聲息的換到了自己手中。
而魏淵也不貪圖這些蠅頭小利,他轉手將整個生絲采買的權力再度交迴到江南製造局手裏。這一做法令楊培蘇大為感動。
“國公如此心胸,凡是以國事為本。咱家實在佩服的打緊,咱家必將此利好消息快馬稟奏京師,報與主子萬歲爺。”
這也是魏淵的目的之一,崇禎多疑,隻有他信任的這些宦官的話,才能為魏淵爭取更大的支持與信任。
其次是香料,魏淵選中了原來經營桑葉的韋三全,這韋家也算的上是南直隸一帶的大戶人家。鑒於韋三全為人守信本分,做生意的口碑頗佳,魏淵這才將香料生意交到他的手上。同時魏淵還安排了董富貴參與到韋家的生意中去,作為遠東商會的全權代表,配合韋三全一同經營香料買賣。
而接下來要分配的藥品和鹽巴,才是魏淵今日宴請諸位的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