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迴到半個時辰之前。
夜色下的成都被戰火照的透亮,孫可望得意的看著守軍不斷的被消耗,勝利唾手可得。攻城戰仍在繼續,喊殺聲卻日益減弱,孫可望知道破城迫在眉睫了。一想到城內數不盡的珠寶和美人兒,他就興奮的難以自製。
夜幕之下,一人一騎悄然來到,孫可望的軍營中似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麵對守衛嚴厲的盤問,來人並沒有答話,而是直接遞出了一件信物。
“把這個給你們孫大帥。”
手下不知來者底細,可一瞧這信物卻不敢耽擱,立刻前去報信。孫可望看了看信物,那是一枚刻有白蓮花的玉佩。雕工甚是精湛。一見此物,孫可望不禁直皺眉頭。
“他奶奶的!早不來晚不來,這個節骨眼兒來幹什麽。”
可來者的身份特殊,孫可望不敢怠慢,他先將攻城的事放了放,準備迎接來者。不多時,在大帳之內,孫可望單獨接待了來者。此刻的他全沒了之前跋扈將軍的氣勢,恭敬的說道:
“來使辛苦,尊主一切安好?”
孫可望邊說著邊虛假的笑了笑,來者也不客氣,直接走到了上首位。
“客套的話孫大帥就不必說了,傳尊主令!”
孫可望聞言很不情願的單膝跪地,聲音慵懶的迴答道:
“孫可望接令。”
“賀人龍已率步騎兵馳援成都,爾速撤圍東進重慶,不可與之爭鋒。”
孫可望頓時就站了起來。
“這成都眼瞅著就要破城了,哪裏有現在撤退的道理!”
來使冷冷的盯著孫可望的反應,用毫無感情的語調說:
“這可是尊主令,孫大帥是在質疑尊主嗎?”
孫可望強壓著心頭的怨氣。
“屬下不敢,可、可就這麽放棄成都,實在是不甘心啊!連續三天,損兵折將,就這麽放棄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來使冷笑了兩聲。
“兵是尊主的兵,城是尊主的城。你隻管安心辦事,其他的不用你操心。”
“話雖如此,可。。。”
來使抬手打斷了孫可望。
“尊主之令已經傳到,孫大帥你應該知道不遵令的後果。告辭!”
孫可望心裏暗罵一聲,極不情願的拱手稱是。
“上使辛苦,可望遵令便是。”
孫可望恭敬的送走來使,可心中卻想將那使者與尊主給千刀萬剮了。可當下他卻隻能從命,人在矮簷下,怎敢不低頭。
他孫可望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從接手張獻忠那不足千人的殘兵敗將,發展到如今坐擁幾萬兵精,良馬千匹。靠的全是那位“尊主大人”。不僅僅是兵源和物資,在那位尊主大人的幫助下,孫可望獲得了大量明軍動向的情報,以使他能夠在明軍的重重包圍下攻城略地,屢次脫險逃生,同時那位尊主大人源源不斷的資金,也使得他的兵馬實力不斷發展壯大。
可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受了尊主如此大的恩惠,代價就是孫可望必須無條件的尊令而為。這倒不是因為孫可望是個講誠信的人,而是在他的軍中,那位尊主大人安插了多名武官,而且他賴以發家的軍隊也是那位尊主援助的,不遵令的後果可想而知。
沒辦法,孫可望隻能先壓製一下心中的欲望。一麵對那位尊主虛與委蛇,一麵暗中同艾能奇積攢實力,以期將來能夠擺脫那位尊主而自立。
黎明時分,巨大的爆炸聲從城牆方向傳來。孫可望知道城破了,他壓抑著想要掠城的衝動,在理智的作用下,強迫自己下達了退兵的命令。
李國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著已經被炸塌的城牆,又望著如潮水般退卻的賊兵,他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城上的守軍同李國平一樣,起初看到賊兵退卻,他們還在擔心那是孫可望又在耍什麽把戲,可等了半晌,直到發現賊兵開始拔營撤退了,他們這才發出了山唿海嘯般的慶祝聲,勝利來的太不容易了。
這一天的午後,成都城外又出現了一支大軍,看旗幟很明顯是官軍。不久之後,賀人龍率領著兩萬步軍和五千騎兵,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成都城。他們以解成都之圍功臣的身份耀武揚威的進了城,而後賀人龍直接越過李國平接管了城防。由於他們人多,成都巡撫也不敢多說什麽。
成都之內,不少官員都在為李國平鳴不平,可這位老將卻顯得不以為然。
“老朽能以枯木之軀守衛成都,擊退賊兵,已是上天的眷顧。這賀瘋子倒也是個猛將,有他在,成都無憂矣。老朽也好去陪我那大孫子,以享天年了。”
幾日後,一份加急的捷報送到了崇禎皇帝的龍書案之上。
“崇禎十五年春五月十三,流寇孫可望圍成都,臣楊穀星夜馳援入川,坐鎮重慶,命賀人龍解成都之圍。十六日,解圍破敵兵兩千,二十日於重慶設伏,大破之。特奏請,吾皇聖安。”
崇禎滿意的點點頭。
“楊穀倒著實是個可用之人,這中原亂局,也就他的軍報能令朕寬寬心啊!”
正在麵聖的魏藻徳聞言道:
“陛下聖明,楊穀的確是難得的將才。可他如今僅是個剿匪總兵,沒了經略使一職,隻怕跨省作戰將多有掣肘。”
崇禎想了想,是這麽個道理。
“首輔大人此言甚是,這樣吧,命楊穀督鄂湘川三省軍務,專門對付孫可望,命他務於三個月內剿滅之。而後配合孫傳庭於中原圍剿李自成。”
“吾皇聖明!”
千裏之外的重慶,皇帝嘉獎的聖旨還未送到,楊穀就已經得知了京中的消息。此刻他正在謀劃自己的新軍,之前楊穀的軍隊以乞活軍為班底,但隨著軍隊人數的不斷擴大,原有的構架明顯不夠用了。
他的軍中乞活軍與後來收歸帳下的軍隊混雜,擺在楊穀麵前的問題同多數軍閥一樣,軍隊數量的上升直接導致了軍隊素質的下滑。這讓追求完美的楊穀甚是不滿。利用這次圍剿孫可望的間隙,楊穀決心一改軍製。
校場之上,一身白衣的楊穀正在觀看操練,而正在操練的,乃是楊穀手下的王牌部隊“鐵甲軍”。這支部隊由最初的兩百人,發展到現在的三千人。楊穀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其中,這三千將士是他從全軍幾萬人當中經過層層選拔而出,身體素質和格鬥技巧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而後楊穀又花重金為他們量身打造了一身裝備,青色的鎖子甲、武裝到牙齒的各種護具,鐵手套、護膝以及頭盔都是由上好的鱗甲鑄成。而操練之法則是魏淵留下的那本練兵紀要,如今楊穀有意識的在全軍推廣這種練兵之法,已經頗見成效。
“如果我能有此等甲士上萬人,何愁不縱橫四海。”
每當楊穀觀看鐵甲軍操練,便會由衷的發出這一聲感歎。
在楊穀身旁是表情陰冷的徐少謙,他的體形消瘦,盡管三十出頭的年歲,鬢角已經有些花白了。朝廷的消息正是他向楊穀稟報的,聽了消息的楊穀迴頭看了看他。
“朝廷命三個月內剿滅孫可望,你怎麽看?”
“剿而不滅,上策也。”
“我也是這麽想的。可朝廷既然已經嚴令,該如何應對?”
“將軍放心,交給我來辦就是了。”
重慶城內華岩寺,鬱鬱蔥蔥的樹木將紅牆金瓦的寺廟重重的包裹起來。一身道袍的張顯德在僧人的指引下來到了後殿。徐少謙正在敲擊著木魚,靜靜的坐於佛像前。
“尊主什麽時候信上佛了?”
徐少謙並未迴頭,而是將一段心經念完。而後他才起身道:
“念佛可不一定信佛;天天穿著道袍就一定信道嗎?”
“哈哈,尊主說笑了。我這道可是心誠道,脫了道袍也是道士。”
“那我就是無心佛,口中念佛心中無佛。”
如果是旁人的話,當著佛祖敢如此說話,隻怕要擔心因果報應了。可徐少謙不同,他是白蓮教的尊主,佛道在他看來不過是控製眾生的手段,如果這世道真有神的話,那他就是自己的神。
“不愧是尊主,此等胸襟非我輩可及啊!”
徐少謙擺了擺手。
“這次還請麻煩道長一趟。”
“不知尊主要貧道辦什麽事?”
“給那孫可望傳令。”
“哈哈,這可是個苦差事。孫可望上次遵照尊主的安排,被打了次伏擊,損兵折將,隻怕他到現在還在埋怨尊主呢。”
“上次為了將軍,犧牲是必要的。而且他也應該感受的出來,將軍僅僅的擊退了他,並未痛下殺手。”
張顯德捋捋胡須。
“那道也是,隻是不知這次尊主要傳何令呢?”
“命他務必於三個月內整頓兵馬,準備轉戰,切不可再次出現於川鄂湘三省境內。”
“那他就隻能入陝了。”
“哈哈,道長與我想到一起去了。我就是要孫可望進入陝西,把西北攪亂。”
“治亂天下,尊主這才叫以天下為棋局,以蒼生為棋子啊!”
說罷,二人相視大笑了起來。
不同於這二人的灑脫,乘船南下金陵的魏淵一行人,在顛簸的船艦之上狼狽到了極點。。。
夜色下的成都被戰火照的透亮,孫可望得意的看著守軍不斷的被消耗,勝利唾手可得。攻城戰仍在繼續,喊殺聲卻日益減弱,孫可望知道破城迫在眉睫了。一想到城內數不盡的珠寶和美人兒,他就興奮的難以自製。
夜幕之下,一人一騎悄然來到,孫可望的軍營中似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麵對守衛嚴厲的盤問,來人並沒有答話,而是直接遞出了一件信物。
“把這個給你們孫大帥。”
手下不知來者底細,可一瞧這信物卻不敢耽擱,立刻前去報信。孫可望看了看信物,那是一枚刻有白蓮花的玉佩。雕工甚是精湛。一見此物,孫可望不禁直皺眉頭。
“他奶奶的!早不來晚不來,這個節骨眼兒來幹什麽。”
可來者的身份特殊,孫可望不敢怠慢,他先將攻城的事放了放,準備迎接來者。不多時,在大帳之內,孫可望單獨接待了來者。此刻的他全沒了之前跋扈將軍的氣勢,恭敬的說道:
“來使辛苦,尊主一切安好?”
孫可望邊說著邊虛假的笑了笑,來者也不客氣,直接走到了上首位。
“客套的話孫大帥就不必說了,傳尊主令!”
孫可望聞言很不情願的單膝跪地,聲音慵懶的迴答道:
“孫可望接令。”
“賀人龍已率步騎兵馳援成都,爾速撤圍東進重慶,不可與之爭鋒。”
孫可望頓時就站了起來。
“這成都眼瞅著就要破城了,哪裏有現在撤退的道理!”
來使冷冷的盯著孫可望的反應,用毫無感情的語調說:
“這可是尊主令,孫大帥是在質疑尊主嗎?”
孫可望強壓著心頭的怨氣。
“屬下不敢,可、可就這麽放棄成都,實在是不甘心啊!連續三天,損兵折將,就這麽放棄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來使冷笑了兩聲。
“兵是尊主的兵,城是尊主的城。你隻管安心辦事,其他的不用你操心。”
“話雖如此,可。。。”
來使抬手打斷了孫可望。
“尊主之令已經傳到,孫大帥你應該知道不遵令的後果。告辭!”
孫可望心裏暗罵一聲,極不情願的拱手稱是。
“上使辛苦,可望遵令便是。”
孫可望恭敬的送走來使,可心中卻想將那使者與尊主給千刀萬剮了。可當下他卻隻能從命,人在矮簷下,怎敢不低頭。
他孫可望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從接手張獻忠那不足千人的殘兵敗將,發展到如今坐擁幾萬兵精,良馬千匹。靠的全是那位“尊主大人”。不僅僅是兵源和物資,在那位尊主大人的幫助下,孫可望獲得了大量明軍動向的情報,以使他能夠在明軍的重重包圍下攻城略地,屢次脫險逃生,同時那位尊主大人源源不斷的資金,也使得他的兵馬實力不斷發展壯大。
可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受了尊主如此大的恩惠,代價就是孫可望必須無條件的尊令而為。這倒不是因為孫可望是個講誠信的人,而是在他的軍中,那位尊主大人安插了多名武官,而且他賴以發家的軍隊也是那位尊主援助的,不遵令的後果可想而知。
沒辦法,孫可望隻能先壓製一下心中的欲望。一麵對那位尊主虛與委蛇,一麵暗中同艾能奇積攢實力,以期將來能夠擺脫那位尊主而自立。
黎明時分,巨大的爆炸聲從城牆方向傳來。孫可望知道城破了,他壓抑著想要掠城的衝動,在理智的作用下,強迫自己下達了退兵的命令。
李國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著已經被炸塌的城牆,又望著如潮水般退卻的賊兵,他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城上的守軍同李國平一樣,起初看到賊兵退卻,他們還在擔心那是孫可望又在耍什麽把戲,可等了半晌,直到發現賊兵開始拔營撤退了,他們這才發出了山唿海嘯般的慶祝聲,勝利來的太不容易了。
這一天的午後,成都城外又出現了一支大軍,看旗幟很明顯是官軍。不久之後,賀人龍率領著兩萬步軍和五千騎兵,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成都城。他們以解成都之圍功臣的身份耀武揚威的進了城,而後賀人龍直接越過李國平接管了城防。由於他們人多,成都巡撫也不敢多說什麽。
成都之內,不少官員都在為李國平鳴不平,可這位老將卻顯得不以為然。
“老朽能以枯木之軀守衛成都,擊退賊兵,已是上天的眷顧。這賀瘋子倒也是個猛將,有他在,成都無憂矣。老朽也好去陪我那大孫子,以享天年了。”
幾日後,一份加急的捷報送到了崇禎皇帝的龍書案之上。
“崇禎十五年春五月十三,流寇孫可望圍成都,臣楊穀星夜馳援入川,坐鎮重慶,命賀人龍解成都之圍。十六日,解圍破敵兵兩千,二十日於重慶設伏,大破之。特奏請,吾皇聖安。”
崇禎滿意的點點頭。
“楊穀倒著實是個可用之人,這中原亂局,也就他的軍報能令朕寬寬心啊!”
正在麵聖的魏藻徳聞言道:
“陛下聖明,楊穀的確是難得的將才。可他如今僅是個剿匪總兵,沒了經略使一職,隻怕跨省作戰將多有掣肘。”
崇禎想了想,是這麽個道理。
“首輔大人此言甚是,這樣吧,命楊穀督鄂湘川三省軍務,專門對付孫可望,命他務於三個月內剿滅之。而後配合孫傳庭於中原圍剿李自成。”
“吾皇聖明!”
千裏之外的重慶,皇帝嘉獎的聖旨還未送到,楊穀就已經得知了京中的消息。此刻他正在謀劃自己的新軍,之前楊穀的軍隊以乞活軍為班底,但隨著軍隊人數的不斷擴大,原有的構架明顯不夠用了。
他的軍中乞活軍與後來收歸帳下的軍隊混雜,擺在楊穀麵前的問題同多數軍閥一樣,軍隊數量的上升直接導致了軍隊素質的下滑。這讓追求完美的楊穀甚是不滿。利用這次圍剿孫可望的間隙,楊穀決心一改軍製。
校場之上,一身白衣的楊穀正在觀看操練,而正在操練的,乃是楊穀手下的王牌部隊“鐵甲軍”。這支部隊由最初的兩百人,發展到現在的三千人。楊穀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其中,這三千將士是他從全軍幾萬人當中經過層層選拔而出,身體素質和格鬥技巧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而後楊穀又花重金為他們量身打造了一身裝備,青色的鎖子甲、武裝到牙齒的各種護具,鐵手套、護膝以及頭盔都是由上好的鱗甲鑄成。而操練之法則是魏淵留下的那本練兵紀要,如今楊穀有意識的在全軍推廣這種練兵之法,已經頗見成效。
“如果我能有此等甲士上萬人,何愁不縱橫四海。”
每當楊穀觀看鐵甲軍操練,便會由衷的發出這一聲感歎。
在楊穀身旁是表情陰冷的徐少謙,他的體形消瘦,盡管三十出頭的年歲,鬢角已經有些花白了。朝廷的消息正是他向楊穀稟報的,聽了消息的楊穀迴頭看了看他。
“朝廷命三個月內剿滅孫可望,你怎麽看?”
“剿而不滅,上策也。”
“我也是這麽想的。可朝廷既然已經嚴令,該如何應對?”
“將軍放心,交給我來辦就是了。”
重慶城內華岩寺,鬱鬱蔥蔥的樹木將紅牆金瓦的寺廟重重的包裹起來。一身道袍的張顯德在僧人的指引下來到了後殿。徐少謙正在敲擊著木魚,靜靜的坐於佛像前。
“尊主什麽時候信上佛了?”
徐少謙並未迴頭,而是將一段心經念完。而後他才起身道:
“念佛可不一定信佛;天天穿著道袍就一定信道嗎?”
“哈哈,尊主說笑了。我這道可是心誠道,脫了道袍也是道士。”
“那我就是無心佛,口中念佛心中無佛。”
如果是旁人的話,當著佛祖敢如此說話,隻怕要擔心因果報應了。可徐少謙不同,他是白蓮教的尊主,佛道在他看來不過是控製眾生的手段,如果這世道真有神的話,那他就是自己的神。
“不愧是尊主,此等胸襟非我輩可及啊!”
徐少謙擺了擺手。
“這次還請麻煩道長一趟。”
“不知尊主要貧道辦什麽事?”
“給那孫可望傳令。”
“哈哈,這可是個苦差事。孫可望上次遵照尊主的安排,被打了次伏擊,損兵折將,隻怕他到現在還在埋怨尊主呢。”
“上次為了將軍,犧牲是必要的。而且他也應該感受的出來,將軍僅僅的擊退了他,並未痛下殺手。”
張顯德捋捋胡須。
“那道也是,隻是不知這次尊主要傳何令呢?”
“命他務必於三個月內整頓兵馬,準備轉戰,切不可再次出現於川鄂湘三省境內。”
“那他就隻能入陝了。”
“哈哈,道長與我想到一起去了。我就是要孫可望進入陝西,把西北攪亂。”
“治亂天下,尊主這才叫以天下為棋局,以蒼生為棋子啊!”
說罷,二人相視大笑了起來。
不同於這二人的灑脫,乘船南下金陵的魏淵一行人,在顛簸的船艦之上狼狽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