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淵穿戴整齊後急趕到了府門口,之間數十幾名身穿五城兵馬司服裝的衙役圍著一輛馬車,馬車的旁邊有幾名魏府的家丁守護。但這些衙役們也僅僅是圍著,並未有其它動作。
“那不是魏明的馬車嗎?”
魏淵一眼就認了出來。
“這些衙役又是怎麽迴事?”
一名家丁忙迴答道:
“小老爺趕早市迴來,不知道怎麽的後麵追著官差,快到府們前時被這些官差給追上了。咱們府上的人見狀便上前阻攔,其它的事小人就不知道了。”
魏淵一聽不禁皺了皺眉,自己這個弟弟平日裏調皮搗蛋倒是真的,但要是說他犯了官司,魏淵還真是不信,於是他邁步上前。
“一大早的,你們這是唱哪出啊?”
五城兵馬司的衙役一看是魏淵,趕忙齊刷刷的跪下行禮。
“小的們見過國公爺!”
緊接著,不等魏淵詢問。帶隊的衙役便說起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這天一大早有人報官,稱京城外城之內有人醫死了人。於是這群衙役就過去拿人,疑犯是個自稱醫者的老頭,雙方各執一詞,隻能帶迴衙門處理。
可正當幾名衙役押著那醫者迴衙門時,突然來了一輛馬車,車上下來了一個身手了得的男子,不由分說搶走了那醫者。衙役們這才召集人來追,追著追著沒想到就追到晉國公府門前了。
就是這時,馬車的簾子被掀了起來,魏明嬉皮笑臉的探出頭。
“三哥,你可算來了。”
魏淵擺出一副嚴厲的表情。
“簡直胡鬧!你給我下來!”
魏明最怕的就是自己這個三哥生氣,他吐了吐舌頭,趕忙下了馬車。跟他在身後的是沈煉,不用說,肯定就是他動手搶的人。而緊跟著沈煉下車的是一名胡子花白的精瘦老者,魏淵隻覺得此人眼熟。
“吳先生!”
突然魏淵想了起來,這人竟是當初在瑪瑙山之戰後醫治了自己的吳又可。他可是魏淵的救命恩人,當初在醫好了魏淵之後,雖說追隨了魏淵一段時間。可這位吳醫生天性喜好雲遊四方,行醫救人。不多久之後便留下一封信離開了。
魏明湊上去說道:
“本來我是要去逛早市的,可路過城門時我瞧見幾個衙役押著吳先生。這才讓沈大哥出手救人的。“
事情的大致情況魏淵已經掌握了,於是他叫來了衙役的頭目。
“這位吳先生乃是我的救命恩人,他醫術高明,是萬萬不會醫死人的。”
那頭目倒也不傻,魏淵是何許人也他可是清楚的很。而且五城兵馬司的衙役都對魏淵之前為了給他們出頭而得罪周國丈一事感動不已。這頭目聽了魏淵的話,立刻拱手道:
“請國公爺放心,小的知道該怎麽做!”
說罷他朝手下打了個手勢,一行人便準備離開。魏淵又叫住了他們。
“等等,這個拿著。”
說著他朝頭目扔出了兩錠銀子。
“一個給你們的,一個給死者家屬安排後事。”
那頭目接過銀子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這這,這不合適啊國公爺。”
一旁的沈煉說道:
“國公讓你拿著你就拿著便是,還有,之前的事對不住了。”
衙役們於是千恩萬謝的離開了。
魏淵將吳又可迎到了屋內,趕忙吩咐下人沏茶備飯。剛剛坐定,吳又可便朝魏淵拱了拱手。
“老朽慚愧啊!讓魏大人您見笑了。”
“吳先生,你到了京城為何不告訴我一聲啊。”
吳又可長歎一聲。
“哎,吳某一介草民,又哪裏敢驚動大人您呢。”
“吳先生哪裏的話,我魏淵這條命都是您救的,有什麽需要幫助的您盡管吩咐就是。”
接著兩人聊起了今早發生的事。
“哎,本來那人是可以不死的。可他的家人沒有按老朽的方子抓藥,待到我再去之時已經是迴天乏術了。可惜了...”
魏淵深知這老頭的性格,懸壺濟世,妙手仁心。在他眼中病人最大,什麽事都不如人命重要。
“先生也不要太過於難過,畢竟生死有命。”
吳又可輕輕搖了搖頭。
“大人,此次疫情不同以往。老朽這一年多來行醫於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從未見過有如此厲害之戾氣,起初患者的身體肢節出會忽然生出個小瘰子來,接著便難以飲食,而後會目眩發熱,不停的嘔吐出一種血水。一人感染,全家難逃,幾個時辰內便會要人性命。這一路上闔門皆歿,全家死絕的情況老朽不止一次看到過。有些地方死者的親屬都不敢上門吊孝。老朽在米脂之時剛好遇上疫情初發,日出萬棺啊,出殯的棺材甚至都把城門給堵住了。白天大街上都看不見一個人影,到了晚上猶如一座死人之城,群鬼夜嚎,處處是鬼影啊!”
說到這吳又可打了個寒戰,仿佛他的意識十分抗拒這段迴憶。
魏淵在後世聽說過吳又可口中的這場瘟疫,準確的將,後世將它定性為鼠疫。由於天氣的原因和戰爭,天災和人禍促使了這場鼠疫在大同爆發,大批流亡的百姓以老鼠充饑,加速了疫情的傳播,而連續的幹旱使得百姓無糧可吃。魏淵記得後世介紹這場鼠疫時,常常提起大名府百姓因為無以為食,為了填飽肚子,他們一旦看到死人,活著的人就會撲上去分食屍體。從某種意義上說,明朝的滅亡同這次鼠疫有著直接的關係。
“吳先生,那這疫情可有辦法防治?”
“目前老朽正在研究對策,通過刺血之法也醫治好過一些。可其它醫師均以為此次疫情原因與一般傷寒無異,官府也多是聽之任之。隻歎老朽之法無人願信,也無人推廣啊!”
“吳先生莫急,魏淵自當助先生一臂之力。以救更多百姓於水火。”
吳又可此生最大的心願莫過於救天下人之性命,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他心中的理想無人理解,他救人的醫術無人願信。一生漂泊隻為救人,可一生努力卻受盡白眼。今日聽了魏淵的話,有種相見恨晚之感,他感動的雙眼通紅,聲音顫抖的說道:
“若是魏大人願推廣此救人之法,吳某人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著便要對魏淵行大禮,魏淵趕忙上前,一把拉住了他。
“吳先生不可,救人救世,乃大丈夫本分之事。”
吳又可的話令魏淵深以為然,甲申之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與這場席卷全國的瘟疫有著莫大的關係,自己應當早做打算才是。
安頓好吳又可之後,魏淵立刻命人準備醫館供吳又可行醫之用,同時他還讓黑衣司的手下盡可能多的召集京城之內的散醫,將這些人集中起來之後跟吳又可學習治療“戾氣”以及克製疫情的方法。
待到這一切都安排停當,也到了皇帝規定的出發日期。鑒於李自成大軍縱橫於河南腹地,中原混亂的局勢使得魏淵不得不放棄路上南下的方案。經過部署,魏淵離京之後向東出發,由天津衛乘船南下南京。
蔚藍的天空下,一艘艘大型戰艦駛出港口。巨大的雲帆乘風破浪,向著大明的經濟核心江南而去。魏淵立於船頭,盤算著此次金陵之行,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返京城。盡管已經對可能出現的甲申之變做了十足的準備,他的心裏依舊擔憂著家人的安危。視線的盡頭,天與海連城一片,海鳥盤旋在船隊四周,江南稅務總督的大旗迎風搖擺。
就在魏淵出發的當天,天府之國腹地的成都城頭。守將李國平麵色凝重的注視著城外黑壓壓的敵兵。他早已年過花甲,臉色皺紋縱橫,其實李國平本已經卸任歸田,若不是孫可望突然率大軍出現在成都郊外,巡撫求他出山,此刻的他應該正抱著孫子盡享天倫之樂呢。
憑借多年經驗,李國平登上城樓一看,便大致推測出了敵兵的規模。
“賊兵至少在五萬以上。”
巡撫一聽頓時就慌了。
“這、這可如何是好啊!城中守軍尚不足3000。”
李國平捋了捋花白的胡須。
“大人莫慌,賊兵雖多,但多為烏合之眾。”
“李將軍,這城中的百姓就全仰仗將軍你了。”
李國平十六歲從軍,初戰便參加了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平定播州之亂,直接參與了對海龍屯的圍攻,隨後的薩爾滸以及西南叛亂也都有參與。如此他可以算得上蜀地為數不多的老將了,資曆僅次於巾幗傳奇英雄秦良玉。
“傳令,將城內物資悉數囤積於南城之上。同時命城中壯丁都給老夫登城來守,告訴城中百姓孫可望比八大王張獻忠更甚,若城破,城內男女老幼通通不可幸免。另外速派小旗往重慶求援。”
忙碌的傳令之後,李國平凝視著城外賊兵大營,他和張獻忠交過手,可這個孫可望還是第一次對戰,隻聽說過此人險惡不遜於張獻忠,手段殘忍程度更甚。
正當他思索之時,城頭上突然傳來了一陣騷亂之聲。
“那不是魏明的馬車嗎?”
魏淵一眼就認了出來。
“這些衙役又是怎麽迴事?”
一名家丁忙迴答道:
“小老爺趕早市迴來,不知道怎麽的後麵追著官差,快到府們前時被這些官差給追上了。咱們府上的人見狀便上前阻攔,其它的事小人就不知道了。”
魏淵一聽不禁皺了皺眉,自己這個弟弟平日裏調皮搗蛋倒是真的,但要是說他犯了官司,魏淵還真是不信,於是他邁步上前。
“一大早的,你們這是唱哪出啊?”
五城兵馬司的衙役一看是魏淵,趕忙齊刷刷的跪下行禮。
“小的們見過國公爺!”
緊接著,不等魏淵詢問。帶隊的衙役便說起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這天一大早有人報官,稱京城外城之內有人醫死了人。於是這群衙役就過去拿人,疑犯是個自稱醫者的老頭,雙方各執一詞,隻能帶迴衙門處理。
可正當幾名衙役押著那醫者迴衙門時,突然來了一輛馬車,車上下來了一個身手了得的男子,不由分說搶走了那醫者。衙役們這才召集人來追,追著追著沒想到就追到晉國公府門前了。
就是這時,馬車的簾子被掀了起來,魏明嬉皮笑臉的探出頭。
“三哥,你可算來了。”
魏淵擺出一副嚴厲的表情。
“簡直胡鬧!你給我下來!”
魏明最怕的就是自己這個三哥生氣,他吐了吐舌頭,趕忙下了馬車。跟他在身後的是沈煉,不用說,肯定就是他動手搶的人。而緊跟著沈煉下車的是一名胡子花白的精瘦老者,魏淵隻覺得此人眼熟。
“吳先生!”
突然魏淵想了起來,這人竟是當初在瑪瑙山之戰後醫治了自己的吳又可。他可是魏淵的救命恩人,當初在醫好了魏淵之後,雖說追隨了魏淵一段時間。可這位吳醫生天性喜好雲遊四方,行醫救人。不多久之後便留下一封信離開了。
魏明湊上去說道:
“本來我是要去逛早市的,可路過城門時我瞧見幾個衙役押著吳先生。這才讓沈大哥出手救人的。“
事情的大致情況魏淵已經掌握了,於是他叫來了衙役的頭目。
“這位吳先生乃是我的救命恩人,他醫術高明,是萬萬不會醫死人的。”
那頭目倒也不傻,魏淵是何許人也他可是清楚的很。而且五城兵馬司的衙役都對魏淵之前為了給他們出頭而得罪周國丈一事感動不已。這頭目聽了魏淵的話,立刻拱手道:
“請國公爺放心,小的知道該怎麽做!”
說罷他朝手下打了個手勢,一行人便準備離開。魏淵又叫住了他們。
“等等,這個拿著。”
說著他朝頭目扔出了兩錠銀子。
“一個給你們的,一個給死者家屬安排後事。”
那頭目接過銀子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這這,這不合適啊國公爺。”
一旁的沈煉說道:
“國公讓你拿著你就拿著便是,還有,之前的事對不住了。”
衙役們於是千恩萬謝的離開了。
魏淵將吳又可迎到了屋內,趕忙吩咐下人沏茶備飯。剛剛坐定,吳又可便朝魏淵拱了拱手。
“老朽慚愧啊!讓魏大人您見笑了。”
“吳先生,你到了京城為何不告訴我一聲啊。”
吳又可長歎一聲。
“哎,吳某一介草民,又哪裏敢驚動大人您呢。”
“吳先生哪裏的話,我魏淵這條命都是您救的,有什麽需要幫助的您盡管吩咐就是。”
接著兩人聊起了今早發生的事。
“哎,本來那人是可以不死的。可他的家人沒有按老朽的方子抓藥,待到我再去之時已經是迴天乏術了。可惜了...”
魏淵深知這老頭的性格,懸壺濟世,妙手仁心。在他眼中病人最大,什麽事都不如人命重要。
“先生也不要太過於難過,畢竟生死有命。”
吳又可輕輕搖了搖頭。
“大人,此次疫情不同以往。老朽這一年多來行醫於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從未見過有如此厲害之戾氣,起初患者的身體肢節出會忽然生出個小瘰子來,接著便難以飲食,而後會目眩發熱,不停的嘔吐出一種血水。一人感染,全家難逃,幾個時辰內便會要人性命。這一路上闔門皆歿,全家死絕的情況老朽不止一次看到過。有些地方死者的親屬都不敢上門吊孝。老朽在米脂之時剛好遇上疫情初發,日出萬棺啊,出殯的棺材甚至都把城門給堵住了。白天大街上都看不見一個人影,到了晚上猶如一座死人之城,群鬼夜嚎,處處是鬼影啊!”
說到這吳又可打了個寒戰,仿佛他的意識十分抗拒這段迴憶。
魏淵在後世聽說過吳又可口中的這場瘟疫,準確的將,後世將它定性為鼠疫。由於天氣的原因和戰爭,天災和人禍促使了這場鼠疫在大同爆發,大批流亡的百姓以老鼠充饑,加速了疫情的傳播,而連續的幹旱使得百姓無糧可吃。魏淵記得後世介紹這場鼠疫時,常常提起大名府百姓因為無以為食,為了填飽肚子,他們一旦看到死人,活著的人就會撲上去分食屍體。從某種意義上說,明朝的滅亡同這次鼠疫有著直接的關係。
“吳先生,那這疫情可有辦法防治?”
“目前老朽正在研究對策,通過刺血之法也醫治好過一些。可其它醫師均以為此次疫情原因與一般傷寒無異,官府也多是聽之任之。隻歎老朽之法無人願信,也無人推廣啊!”
“吳先生莫急,魏淵自當助先生一臂之力。以救更多百姓於水火。”
吳又可此生最大的心願莫過於救天下人之性命,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他心中的理想無人理解,他救人的醫術無人願信。一生漂泊隻為救人,可一生努力卻受盡白眼。今日聽了魏淵的話,有種相見恨晚之感,他感動的雙眼通紅,聲音顫抖的說道:
“若是魏大人願推廣此救人之法,吳某人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著便要對魏淵行大禮,魏淵趕忙上前,一把拉住了他。
“吳先生不可,救人救世,乃大丈夫本分之事。”
吳又可的話令魏淵深以為然,甲申之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與這場席卷全國的瘟疫有著莫大的關係,自己應當早做打算才是。
安頓好吳又可之後,魏淵立刻命人準備醫館供吳又可行醫之用,同時他還讓黑衣司的手下盡可能多的召集京城之內的散醫,將這些人集中起來之後跟吳又可學習治療“戾氣”以及克製疫情的方法。
待到這一切都安排停當,也到了皇帝規定的出發日期。鑒於李自成大軍縱橫於河南腹地,中原混亂的局勢使得魏淵不得不放棄路上南下的方案。經過部署,魏淵離京之後向東出發,由天津衛乘船南下南京。
蔚藍的天空下,一艘艘大型戰艦駛出港口。巨大的雲帆乘風破浪,向著大明的經濟核心江南而去。魏淵立於船頭,盤算著此次金陵之行,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返京城。盡管已經對可能出現的甲申之變做了十足的準備,他的心裏依舊擔憂著家人的安危。視線的盡頭,天與海連城一片,海鳥盤旋在船隊四周,江南稅務總督的大旗迎風搖擺。
就在魏淵出發的當天,天府之國腹地的成都城頭。守將李國平麵色凝重的注視著城外黑壓壓的敵兵。他早已年過花甲,臉色皺紋縱橫,其實李國平本已經卸任歸田,若不是孫可望突然率大軍出現在成都郊外,巡撫求他出山,此刻的他應該正抱著孫子盡享天倫之樂呢。
憑借多年經驗,李國平登上城樓一看,便大致推測出了敵兵的規模。
“賊兵至少在五萬以上。”
巡撫一聽頓時就慌了。
“這、這可如何是好啊!城中守軍尚不足3000。”
李國平捋了捋花白的胡須。
“大人莫慌,賊兵雖多,但多為烏合之眾。”
“李將軍,這城中的百姓就全仰仗將軍你了。”
李國平十六歲從軍,初戰便參加了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平定播州之亂,直接參與了對海龍屯的圍攻,隨後的薩爾滸以及西南叛亂也都有參與。如此他可以算得上蜀地為數不多的老將了,資曆僅次於巾幗傳奇英雄秦良玉。
“傳令,將城內物資悉數囤積於南城之上。同時命城中壯丁都給老夫登城來守,告訴城中百姓孫可望比八大王張獻忠更甚,若城破,城內男女老幼通通不可幸免。另外速派小旗往重慶求援。”
忙碌的傳令之後,李國平凝視著城外賊兵大營,他和張獻忠交過手,可這個孫可望還是第一次對戰,隻聽說過此人險惡不遜於張獻忠,手段殘忍程度更甚。
正當他思索之時,城頭上突然傳來了一陣騷亂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