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看清敵人來自何處,胯下的戰馬就已中槍倒地,痛苦的哀嚎幾聲之後便沒了響動。阿濟格強忍著鑽心的疼痛從地上一骨碌爬了起來。直到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中了明軍的圈套了。
“呸!”
鮮血混著泥沙從滿是血腥味的口中吐出,盡管心中有一萬個不甘,可阿濟格清楚地很,如果再不撤退的話,今天他和他手下這上千精銳騎兵就得全部交待在此處了。
“可恨明狗!真是狡詐啊!”
貼身的擺牙喇死士見阿濟格墜馬,不由分說護了上去。苦勸道:
“王爺!快撤吧!明軍的火力太猛了,再這麽下去咱們就全軍覆沒啦!”
“我堂堂大清國的勇士,豈有在軟弱的明軍麵前撤退的道理!”
盡管已經看清了形勢,可阿濟格卻並不想就這麽灰溜溜的逃走。
“王爺!”
還沒等這位擺牙喇護衛長說完,又一輪槍聲響起,護衛在阿濟格身旁的侍衛紛紛中彈倒地,滿蒙軍陣之中到處傳來痛苦的呻吟聲。灰頭土臉的阿濟格終於還是接受了被明軍擊敗的事實,為了防止人員傷亡的進一步擴大,慌亂中這位滿清王爺無奈傳令手下吹響了撤軍的號角。
在明軍立體火力網的打擊下,莽古思子這一側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相較於滿清八旗身穿的鎖子甲,蒙古騎士更習慣於身披皮甲。在明軍新式火器的打擊之下,脆弱的皮甲騎兵們很明顯承受著更大的損失。
科爾沁草原上的親王見形勢不妙,已經下令麾下的騎士們停止了衝鋒。當一邊倒的戰場上響起撤退的號角聲時,莽古思子長長舒了口氣。
“當下若是再一味的衝鋒,我軍可就衝也不是,不衝也不是了,好在那位愣頭青的十二爺也知道退兵。”
隨即莽古思子下令麾下軍士開始撤退。
“大人!滿人開始退兵了!”
魏淵默默注視著猶如潮水般開始退卻的滿蒙騎兵,在丟下數百具屍體後,這支不可一世的部隊接受了自己失敗的命運。盡管敵人的損失不小,可主力尚在。
“傳令李定國、劉文秀,準備追擊!”
“是!”
追擊以騎射擅長的滿洲八旗,魏淵是在冒險。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給傲慢的八旗兵當頭一棒,才能真正的為剛剛經曆過大敗的遼東明軍打上一針強心劑。而且在內心深處,魏淵也想印證一下,自己精心訓練出的漢軍鐵騎,到底能夠達到什麽水平,與東北亞最強的滿洲八旗交手,無疑是一次最好的考驗。
李定國、劉文秀兩人勒了勒戰馬的韁繩,在他們身後是魏淵僅有的八百精銳漢家鐵騎,他們各個精神抖擻,手裏拿著經過範尼、宋應星精心改造的新式三眼火銃。這種新式的三眼火銃是根據魏淵的要求專門設計的,新式的三眼火銃既保留了傳統三眼火銃近距離可以進行砸擊肉搏的優勢,同時它的射程更遠,在擊發上采用了新式火槍的燧發原理,使用起來更為便捷。
“寶船”的船艙大門緩緩打開,踏著厚實的木板,李定國一騎當先衝了出來,身後緊跟著劉文秀與八百漢家鐵騎,這支隊伍人數雖少,但自寶船內殺出,猶如出海的蛟龍般唿嘯著直奔敗退的清軍殺去。
曆來步兵軍團對抗騎兵作戰,擊退容易,擊潰則很難。騎兵具有機動靈活的巨大優勢,步兵則僅僅隻能依靠集結布陣才能對騎兵產生行之有效的抵抗。可結陣雖說能夠對騎兵產生殺傷,正如今日魏淵依靠海岸優勢布下“卻月陣”。可騎兵一旦退卻,步兵基本上就沒了追擊的可能,因此在戰場之上,與騎兵交戰的步兵無法掌握戰場的主動權。騎兵逃遁,追之不及,這是許多以步兵為主的漢軍將領無法迴避的問題。
此番前往遼東作戰,為了能夠對滿人造成真正的打擊,使明軍不隻能夠擊退,還要能夠擊潰滿洲八旗。魏淵專門將挑選出的八百精銳騎兵交給擅長騎兵作戰的李定國、劉文秀二人來率領。而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魏淵的交往,李定國、劉文秀的思維中也漸漸有了中華民族這個概念,魏淵所提出來的抵禦外虜的口號是他們二人極為認同和佩服的。
今天終於能跟滿人一戰,李定國是極為亢奮的,他渴望能夠快意揮刀斬殺敵酋,取得如霍去病般封狼居胥的壯麗偉業。不僅僅是他,劉文秀以及那八百鐵騎每個人都渴望著能夠抵禦外敵,殺盡滿人,李定國率領的八百騎兵此刻宛如一把尖刀般直刺入敗退的滿蒙亂軍之中。
正在敗退中的莽古思子猛然間聽到身後傳來了令人膽寒的火槍射擊之聲,迴過頭來他發現有一支明軍鐵騎正尾隨在自己隊伍的身後,有條不紊的展開著騎射射擊,前麵四散奔逃的蒙古騎兵好似被圍捕的獵物般一個個被射下馬來。
見此情景莽古思子不由得心中大怒,他趕緊勒住馬韁轉身嗬道:
“漢人實在是欺我太甚!區區這麽點人也敢進行追擊,成吉思汗的子孫豈能容得他們如此欺淩?!”
麵對隻有區區八百人的明軍騎兵,莽古思子當即傳令1000蒙古騎兵對前來追擊的明軍展開反擊。1000蒙古騎兵分成左右兩隊,從兩翼準備向著追擊而來的明軍進行包抄打擊。
劉文秀見狀對李定國說道:
“二哥,滿人要兩翼包抄了!”
李定國用眼睛的餘光掃了掃敵軍的動向,語氣堅定的說:
“不要管他們,前方帥旗之下才是咱們的目標!擒賊先擒王,隻要幹掉了滿人首領,他們便會不戰自潰了。”
說罷李定國高聲喊道:
“弟兄們,占我山河,殺我子民的兇手就在麵前了!大家隨我一起殺啊!”
喊罷李定國快馬加鞭,全速的朝著莽古思子帥旗所在衝去,全然不顧兩側蒙古騎兵的威脅。八百將士聞言各個無不深受鼓舞,整支隊伍向著莽古思子急速的衝殺過來。
莽古思子派出的1000騎兵原本想打李定國個伏擊,可沒想到明軍壓根就沒有理會他們的意思,徑直從兩翼騎兵中間的空隙衝了過去。被無視了的蒙古軍隊先是一愣,而後他們氣急敗壞的從後麵開始包抄明軍,夾裹著蒙古騎兵們一團怒火的箭雨頃刻間向著高速移動的漢軍鐵騎射去。由於周身上下都穿了密實的鎖子甲,再加上明軍馭馬疾奔,蒙古軍隊的這一輪箭雨從後側射向來,並沒有對明軍造成多少實質性的傷害。
迎風飄揚的蘇魯錠,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矛”,象征著蒙古草原上攻無不克的戰神。而此時這麵象征著蒙古尊嚴的蘇魯錠卻在亂軍中來迴的搖晃著。在快速穿過蒙古騎兵的兩翼包抄後,冒著被敵軍合圍風險的李定國部,已經殺到了莽古思子中軍近前。
對於李定國這種近乎搏命的打飯,莽古思子完全沒有防備。在他身旁除了少數貼身死士之外,並沒有多少蒙古戰士護衛在他身邊。
李定國匹馬當先,勇不可當,攔在他麵前倉皇應戰的蒙古騎兵被李定國揮刀斬於馬下。在明軍鐵騎近距離三眼火銃的掄擊之下,蒙古騎兵各個驚慌失措,有的進行著毫無組織的抵抗,有的大唿奔跑,有的則拚命奔向莽古思子所在的帥旗下進行護衛。
李定國統率的八百騎兵攻勢相當猛烈,莽古思子手下的死士雖然拚死抵抗,但卻傷亡慘重。而從四周趕來救援的蒙古軍隊,則被明軍使用火銃統統擊潰了。
莽古思子的貼身護衛眼看明軍就要突破防線,紛紛保護著自己的親王且戰且退。一片慌亂之中,莽古思子身旁的護衛胸膛突然被人紮了個透心涼。莽古思子愣神間,隻見一名渾身是血的明軍將士已經衝到了他的近前,大唿著向他殺來!
莽古思子倉皇間舉刀來擋,殺到他近前的李定國一杆長槍上下舞動壓得他透不過氣來。李定國的武藝在他之上,這點莽古思子並不感到意外,畢竟作為科爾沁部的親王,莽古思子很少需要自己親自揮刀上陣。可眼前這名漢軍將士的騎術如此之精湛,卻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想依靠嫻熟的馭馬技術甩開李定國的追擊,可李定國總是如同鬼魅般無法擺脫。在勉強支撐了幾個迴合之後,莽古思子漸漸有些力不能支了。
西北出身的李定國可以說自幼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所以在騎術上他有著非常的自信,攻守之間他看準機會,一槍直接刺進了莽古思子的肩頭。一陣鑽心的疼痛襲來,莽古思子險些跌落馬下。危急時刻多虧了幾名侍衛衝殺過來拚死相救,莽古思子這才總算是保住了一條性命,可象征蒙古領袖旗幟的蘇魯錠卻在慌亂中落入敵軍之手。
莽古思子的敗走直接動搖了蒙古士卒的軍心,看著象征蒙古尊嚴的蘇魯錠被明軍主將如同戰利品般拿在手中,2000多蒙古騎兵再也無心戀戰,在明軍猛烈的衝擊下他們丟盔棄甲,四散奔逃,晃晃間潰不成軍。
敗退的滿蒙聯軍如潮水般漸漸遠離了海岸,魏淵使用單筒望遠鏡仔細的計算著距離。過了片刻,魏淵緩緩放下望遠鏡,平靜的下令說:
“舉令旗,火炮準備。”
“呸!”
鮮血混著泥沙從滿是血腥味的口中吐出,盡管心中有一萬個不甘,可阿濟格清楚地很,如果再不撤退的話,今天他和他手下這上千精銳騎兵就得全部交待在此處了。
“可恨明狗!真是狡詐啊!”
貼身的擺牙喇死士見阿濟格墜馬,不由分說護了上去。苦勸道:
“王爺!快撤吧!明軍的火力太猛了,再這麽下去咱們就全軍覆沒啦!”
“我堂堂大清國的勇士,豈有在軟弱的明軍麵前撤退的道理!”
盡管已經看清了形勢,可阿濟格卻並不想就這麽灰溜溜的逃走。
“王爺!”
還沒等這位擺牙喇護衛長說完,又一輪槍聲響起,護衛在阿濟格身旁的侍衛紛紛中彈倒地,滿蒙軍陣之中到處傳來痛苦的呻吟聲。灰頭土臉的阿濟格終於還是接受了被明軍擊敗的事實,為了防止人員傷亡的進一步擴大,慌亂中這位滿清王爺無奈傳令手下吹響了撤軍的號角。
在明軍立體火力網的打擊下,莽古思子這一側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相較於滿清八旗身穿的鎖子甲,蒙古騎士更習慣於身披皮甲。在明軍新式火器的打擊之下,脆弱的皮甲騎兵們很明顯承受著更大的損失。
科爾沁草原上的親王見形勢不妙,已經下令麾下的騎士們停止了衝鋒。當一邊倒的戰場上響起撤退的號角聲時,莽古思子長長舒了口氣。
“當下若是再一味的衝鋒,我軍可就衝也不是,不衝也不是了,好在那位愣頭青的十二爺也知道退兵。”
隨即莽古思子下令麾下軍士開始撤退。
“大人!滿人開始退兵了!”
魏淵默默注視著猶如潮水般開始退卻的滿蒙騎兵,在丟下數百具屍體後,這支不可一世的部隊接受了自己失敗的命運。盡管敵人的損失不小,可主力尚在。
“傳令李定國、劉文秀,準備追擊!”
“是!”
追擊以騎射擅長的滿洲八旗,魏淵是在冒險。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給傲慢的八旗兵當頭一棒,才能真正的為剛剛經曆過大敗的遼東明軍打上一針強心劑。而且在內心深處,魏淵也想印證一下,自己精心訓練出的漢軍鐵騎,到底能夠達到什麽水平,與東北亞最強的滿洲八旗交手,無疑是一次最好的考驗。
李定國、劉文秀兩人勒了勒戰馬的韁繩,在他們身後是魏淵僅有的八百精銳漢家鐵騎,他們各個精神抖擻,手裏拿著經過範尼、宋應星精心改造的新式三眼火銃。這種新式的三眼火銃是根據魏淵的要求專門設計的,新式的三眼火銃既保留了傳統三眼火銃近距離可以進行砸擊肉搏的優勢,同時它的射程更遠,在擊發上采用了新式火槍的燧發原理,使用起來更為便捷。
“寶船”的船艙大門緩緩打開,踏著厚實的木板,李定國一騎當先衝了出來,身後緊跟著劉文秀與八百漢家鐵騎,這支隊伍人數雖少,但自寶船內殺出,猶如出海的蛟龍般唿嘯著直奔敗退的清軍殺去。
曆來步兵軍團對抗騎兵作戰,擊退容易,擊潰則很難。騎兵具有機動靈活的巨大優勢,步兵則僅僅隻能依靠集結布陣才能對騎兵產生行之有效的抵抗。可結陣雖說能夠對騎兵產生殺傷,正如今日魏淵依靠海岸優勢布下“卻月陣”。可騎兵一旦退卻,步兵基本上就沒了追擊的可能,因此在戰場之上,與騎兵交戰的步兵無法掌握戰場的主動權。騎兵逃遁,追之不及,這是許多以步兵為主的漢軍將領無法迴避的問題。
此番前往遼東作戰,為了能夠對滿人造成真正的打擊,使明軍不隻能夠擊退,還要能夠擊潰滿洲八旗。魏淵專門將挑選出的八百精銳騎兵交給擅長騎兵作戰的李定國、劉文秀二人來率領。而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魏淵的交往,李定國、劉文秀的思維中也漸漸有了中華民族這個概念,魏淵所提出來的抵禦外虜的口號是他們二人極為認同和佩服的。
今天終於能跟滿人一戰,李定國是極為亢奮的,他渴望能夠快意揮刀斬殺敵酋,取得如霍去病般封狼居胥的壯麗偉業。不僅僅是他,劉文秀以及那八百鐵騎每個人都渴望著能夠抵禦外敵,殺盡滿人,李定國率領的八百騎兵此刻宛如一把尖刀般直刺入敗退的滿蒙亂軍之中。
正在敗退中的莽古思子猛然間聽到身後傳來了令人膽寒的火槍射擊之聲,迴過頭來他發現有一支明軍鐵騎正尾隨在自己隊伍的身後,有條不紊的展開著騎射射擊,前麵四散奔逃的蒙古騎兵好似被圍捕的獵物般一個個被射下馬來。
見此情景莽古思子不由得心中大怒,他趕緊勒住馬韁轉身嗬道:
“漢人實在是欺我太甚!區區這麽點人也敢進行追擊,成吉思汗的子孫豈能容得他們如此欺淩?!”
麵對隻有區區八百人的明軍騎兵,莽古思子當即傳令1000蒙古騎兵對前來追擊的明軍展開反擊。1000蒙古騎兵分成左右兩隊,從兩翼準備向著追擊而來的明軍進行包抄打擊。
劉文秀見狀對李定國說道:
“二哥,滿人要兩翼包抄了!”
李定國用眼睛的餘光掃了掃敵軍的動向,語氣堅定的說:
“不要管他們,前方帥旗之下才是咱們的目標!擒賊先擒王,隻要幹掉了滿人首領,他們便會不戰自潰了。”
說罷李定國高聲喊道:
“弟兄們,占我山河,殺我子民的兇手就在麵前了!大家隨我一起殺啊!”
喊罷李定國快馬加鞭,全速的朝著莽古思子帥旗所在衝去,全然不顧兩側蒙古騎兵的威脅。八百將士聞言各個無不深受鼓舞,整支隊伍向著莽古思子急速的衝殺過來。
莽古思子派出的1000騎兵原本想打李定國個伏擊,可沒想到明軍壓根就沒有理會他們的意思,徑直從兩翼騎兵中間的空隙衝了過去。被無視了的蒙古軍隊先是一愣,而後他們氣急敗壞的從後麵開始包抄明軍,夾裹著蒙古騎兵們一團怒火的箭雨頃刻間向著高速移動的漢軍鐵騎射去。由於周身上下都穿了密實的鎖子甲,再加上明軍馭馬疾奔,蒙古軍隊的這一輪箭雨從後側射向來,並沒有對明軍造成多少實質性的傷害。
迎風飄揚的蘇魯錠,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矛”,象征著蒙古草原上攻無不克的戰神。而此時這麵象征著蒙古尊嚴的蘇魯錠卻在亂軍中來迴的搖晃著。在快速穿過蒙古騎兵的兩翼包抄後,冒著被敵軍合圍風險的李定國部,已經殺到了莽古思子中軍近前。
對於李定國這種近乎搏命的打飯,莽古思子完全沒有防備。在他身旁除了少數貼身死士之外,並沒有多少蒙古戰士護衛在他身邊。
李定國匹馬當先,勇不可當,攔在他麵前倉皇應戰的蒙古騎兵被李定國揮刀斬於馬下。在明軍鐵騎近距離三眼火銃的掄擊之下,蒙古騎兵各個驚慌失措,有的進行著毫無組織的抵抗,有的大唿奔跑,有的則拚命奔向莽古思子所在的帥旗下進行護衛。
李定國統率的八百騎兵攻勢相當猛烈,莽古思子手下的死士雖然拚死抵抗,但卻傷亡慘重。而從四周趕來救援的蒙古軍隊,則被明軍使用火銃統統擊潰了。
莽古思子的貼身護衛眼看明軍就要突破防線,紛紛保護著自己的親王且戰且退。一片慌亂之中,莽古思子身旁的護衛胸膛突然被人紮了個透心涼。莽古思子愣神間,隻見一名渾身是血的明軍將士已經衝到了他的近前,大唿著向他殺來!
莽古思子倉皇間舉刀來擋,殺到他近前的李定國一杆長槍上下舞動壓得他透不過氣來。李定國的武藝在他之上,這點莽古思子並不感到意外,畢竟作為科爾沁部的親王,莽古思子很少需要自己親自揮刀上陣。可眼前這名漢軍將士的騎術如此之精湛,卻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想依靠嫻熟的馭馬技術甩開李定國的追擊,可李定國總是如同鬼魅般無法擺脫。在勉強支撐了幾個迴合之後,莽古思子漸漸有些力不能支了。
西北出身的李定國可以說自幼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所以在騎術上他有著非常的自信,攻守之間他看準機會,一槍直接刺進了莽古思子的肩頭。一陣鑽心的疼痛襲來,莽古思子險些跌落馬下。危急時刻多虧了幾名侍衛衝殺過來拚死相救,莽古思子這才總算是保住了一條性命,可象征蒙古領袖旗幟的蘇魯錠卻在慌亂中落入敵軍之手。
莽古思子的敗走直接動搖了蒙古士卒的軍心,看著象征蒙古尊嚴的蘇魯錠被明軍主將如同戰利品般拿在手中,2000多蒙古騎兵再也無心戀戰,在明軍猛烈的衝擊下他們丟盔棄甲,四散奔逃,晃晃間潰不成軍。
敗退的滿蒙聯軍如潮水般漸漸遠離了海岸,魏淵使用單筒望遠鏡仔細的計算著距離。過了片刻,魏淵緩緩放下望遠鏡,平靜的下令說:
“舉令旗,火炮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