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在地上的“黑漢子”“矮冬瓜”等人一聽,原來自己剛剛用木棍痛打的“落水狗”竟然就是大將軍孫可望。不由得一個個都把頭深深的紮了下去,生怕會被認出來打擊報複一番。
孫可望冰冷而警覺的盯著眼前之人,嘴角掛著一絲嘲弄的微笑。李定國則是眉頭緊鎖,不苟言笑的臉上滿是肅殺。李定國的手不自覺的滑向了腰間的佩劍,孫可望察覺到了這一細微的動作,立刻變的機警起來,他抬手按劍,時刻準備出鞘迎擊。
恰在此時,大帳的軍簾一挑,張獻忠邁步走了出來,正好撞見了這兩兄弟久別重逢的一幕。八大王是何許精明的人物,打眼一看這架勢就知道大事不好了。他立刻大笑著邁步橫到了兩人中間。
“哎呀!吾兒可望迴來啦!老子可是擔心死了你了!你二弟定國也安然無恙的迴來了,以後有了你們兩兄弟在。俺老張就啥也不怕了!哈哈哈!”
說著張獻忠一手一個,將孫可望與李定國拽到了自己的身邊。兩兄弟也隻能貌合神離的再次聚到了一起,臉上勉強擠出了一絲笑意。
張獻忠心裏盤算的很清楚,如今襄陽慘敗、元氣大傷,可不能在此時禍起蕭牆,自己人窩裏鬥了。趁著還沒撕破臉動手,雙方都各退一步還有緩和的餘地。他盡可能的擺出一種姿態,想讓孫可望、李定國這兩兄弟相安無事的相處下去。
“孩兒見過父帥!”
孫可望撩衣服就拜,就在倒地施禮的瞬間。透過縫隙,他那鷹眼般銳利的目光冷冰冰的瞥了一眼李定國,其中含義自然不言而喻。
剛剛起身,孫可望就一臉堆笑的拉著李定國的手噓寒問暖了起來。
“這些日子我可是一直在派人打聽二弟你的下落,你可是讓哥哥我好找啊!”
不得不說,孫可望變臉的速度是夠快的。在張獻忠的麵前,他也盡量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大哥的胸襟與氣度。李定國自然也知道此時不便同孫可望鬧得太僵,然而他性情耿直,口蜜腹劍的事情終究是做不來的。麵對大哥的問候,李定國並沒有答話,他朝著張獻忠請示道:
“營區內有幾處布放孩兒實在不放心,先行告辭前去巡視一下。”
張獻忠見狀也隻得點頭同意,而後李定國又衝著孫可望拱了拱手,權當是行禮告辭了。望著李定國大步流星離去的身影,張獻忠知道二兒子心中的憤懣,盡管麵子上過的去了,心裏的坎卻並非那麽容易就能邁過去。同時孫可望也在注視著李定國的離去,他考慮的則是如何盡快的除掉這個已然威脅到自己的二弟。
大帳之內,孫可望將自己墜馬之後發生的林林總總,仔細的向張獻忠講述了一遍。對於那位神秘的白胡子老道,張獻忠顯得很有興趣。對於那老道的建議,張獻忠更是有些心動了。
“你是說,龜兒子楊嗣昌如今不在襄陽城?”
“不錯,那老道言之鑿鑿的稱老賊楊嗣昌如今仍在四川。”
張獻忠轉了轉眼珠問道:
“可望,定國建議我暫時駐紮在此地靜觀其變,你的意思呢?”
這滿山之內盡是李定國的手下,孫可望當然不想久居此地。他向張獻忠建議說:
“父帥,我們在當陽還有一千多弟兄。孩兒以為,應該先同他們兵合一處,壯大聲勢之後再做打算。”
張獻忠點了點頭說:
“這點咱們爺倆想一塊去了,我已經派人前往當陽,命他們前來此地會師了。我關心的不是這個,下一步我們是該戰還是該降呢?”
張獻忠口中的降,當然不會是真的投降,無非就是接受朝廷的詔安,等待機會再度起事罷了。自打他造反以來,這種假投降的勾當他已經不記得幹過多少次了,投降然後反叛、反叛之後再降,反反複複他張獻忠玩的也是不亦樂乎。
“孩兒以為,如果對方不是楊嗣昌的話。投降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孫可望此言剛罷,張獻忠便得意的大笑了起來。
“哈哈哈!吾兒這麽說,老子心裏就有數了。”
孫可望被張獻忠突如其來的大笑搞得有些不明所以。
“這、父帥是什麽意思?”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襄陽城裏的那幫龜兒子們以為老子我走投無路,隻剩下投降一個選擇了,那狗鼻子老道也定是他們派來的說客。而且就連你也想當然的認為這時候我們是該投降了。在世人看來,我張獻忠投降隻怕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了。”
孫可望倒吸了一口冷氣,自己這個父帥的性格他是再熟悉不過了。
“父帥您該不是想…”
張獻忠看著孫可望皎潔一笑道:
“不錯,老子就是要詐降!那襄陽城中的珠寶和美人老子可還沒享受過癮呢。”
聽了這個大膽的想法,孫可望也慌了。
“可、可是父帥,如今我們滿打滿算也就隻剩下兩千人了,如此做是不是有些太冒險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再說了,楊嗣昌那老兒不在襄陽,我料定襄陽城的守軍也並不會太多。咱們先假意投降,騙開城門之後再殺他們個措手不及,如此大計可成!”
“…”
張獻忠的計劃雖說大膽,但卻勝在一個奇字。此時不論是襄陽城內的官軍、還是自己的部眾,都已經想當然的將張獻忠投降列為了最大的可能選項。此時張獻忠詐降,敵人必然不會有所懷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鹿死誰手尤為可知也。
拿定主意的張獻忠當即下令:
“來啊!叫定國來見我!對了,還有文秀。”
不一會兒,李定國、劉文秀兩兄弟就來到了張獻忠的大帳之內。劉文秀見到孫可望先是一驚,緊跟著趕忙行禮問候道:
“文秀見過大哥!”
所謂長兄為父,再加上孫可望在軍中一向傲慢,除了李定國因為年歲和能力的原因使他不能輕視之外,其餘任何人他根本都不放在眼中。麵對三弟劉文秀的問安,孫可望僅僅點了點頭以示迴應。
“定國、文秀,你們兩兄弟帶上十幾個精幹的弟兄前往襄陽城走一趟。”
“襄陽城?”
“不錯,你們此去的身份是我張獻忠的投降使者。”
“投降?可是父帥,那襄陽城裏的可是楊嗣昌啊!咱們向他投降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劉文秀張口便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顧慮,然而一旁的李定國卻是不動聲色。通過父帥張獻忠的語氣和神態,李定國料定事情遠非僅僅是投降那麽簡單。
果然,一聽劉文秀的話。張獻忠立刻就拉下了臉來,他怒斥道:
“媽的!讓你龜兒子幹啥你就幹啥!哪來的這麽多廢話!”
劉文秀一見父帥發火了,趕緊縮了下脖子,低著頭不再多說話了。張獻忠繼續說:
“你們此去襄陽,首要任務是探一探城中的虛實,看看城內布放如何,守軍多少。其次嘛,就是打探一下朝廷方麵有沒有什麽風吹草動。”
“是!孩兒領命!”
雖然嘴上沒說,但張獻忠心裏卻早已打好了算盤。如果襄陽城內守軍眾多,戰力強悍,那李定國等人此去就是為自己的投降做好鋪墊。如若城內兵士不多,守備有機可乘的話,那李定國等人正好可以刺探出自己所需的情報。派出投降使者,可謂是一石二鳥。
就在李定國和劉文秀準備轉身離開之時,張獻忠又喊住了他們。
“哎!多帶些銀兩去,記住!多花錢多辦事,不花錢難成事!”
這句話張獻忠是專門對李定國講的,他知道自己這個二兒子盡管能力出眾,但為人處世卻過於正直,對於迎來送往的人情世故很是不屑。因此他這才安排了做人相對圓滑一些的劉文秀配合他擔任此次投降使者。
連續兩次遭遇奇襲,襄陽城內百姓的驚恐程度可想而知。可是不管怎樣,黑夜總會過去,在經曆了一夜的殺戮與死亡之後。城內公雞的啼叫聲,喚出了東方天空的魚肚白,也喚出了一片難得的安寧。
天亮時分,城中各處原本熊熊燃燒的大火已經基本被官軍撲滅了。街道集市以及城門口等重要場所都貼出了楊穀的安民告示:百姓需各司其職,城中凡奸淫擄掠者一律就地正法。一隊又一隊的官軍,列隊整齊的在城內各處進行著巡邏。城中百姓見狀這才敢出門,街上的店鋪也紛紛開市營業了。襄陽城內秩序井然,百姓安居如常。可見楊穀軍令如山,乞活營軍紀之嚴。
天還沒亮之時,楊穀就帶著人來到了督師行轅處。在這裏有楊嗣昌積存的軍資,這些軍資堆放在大大大倉庫之內,如同小山一般。督師行轅與襄王府,楊穀都在第一時間親自進行了查看,同時全部將這些地方的倉庫進行了封存,另派重兵看守。楊嗣昌沒有倒台之前,麵子上的秀楊穀是必須要做的。另外發給朝廷的奏疏也已經由徐少謙草擬完畢了,接下來就是交給南陽知府來替楊穀報捷請功了。
正當楊穀端坐於督師行轅內與手下心腹商討下一步計劃之時。突然有親兵來報:
“啟稟將軍!城外來了十幾個散兵,他們自稱是張獻忠的使者,是前來準備投降的。”
“張獻忠?投降?”
楊穀轉過臉來看了看在一旁悠然自得正品茶的徐少謙。聽說張獻忠的使者前來投降,徐少謙的眉毛微微挑了挑,他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說道:
“這是徐某人安排的,將軍你就等著看好戲吧。”
孫可望冰冷而警覺的盯著眼前之人,嘴角掛著一絲嘲弄的微笑。李定國則是眉頭緊鎖,不苟言笑的臉上滿是肅殺。李定國的手不自覺的滑向了腰間的佩劍,孫可望察覺到了這一細微的動作,立刻變的機警起來,他抬手按劍,時刻準備出鞘迎擊。
恰在此時,大帳的軍簾一挑,張獻忠邁步走了出來,正好撞見了這兩兄弟久別重逢的一幕。八大王是何許精明的人物,打眼一看這架勢就知道大事不好了。他立刻大笑著邁步橫到了兩人中間。
“哎呀!吾兒可望迴來啦!老子可是擔心死了你了!你二弟定國也安然無恙的迴來了,以後有了你們兩兄弟在。俺老張就啥也不怕了!哈哈哈!”
說著張獻忠一手一個,將孫可望與李定國拽到了自己的身邊。兩兄弟也隻能貌合神離的再次聚到了一起,臉上勉強擠出了一絲笑意。
張獻忠心裏盤算的很清楚,如今襄陽慘敗、元氣大傷,可不能在此時禍起蕭牆,自己人窩裏鬥了。趁著還沒撕破臉動手,雙方都各退一步還有緩和的餘地。他盡可能的擺出一種姿態,想讓孫可望、李定國這兩兄弟相安無事的相處下去。
“孩兒見過父帥!”
孫可望撩衣服就拜,就在倒地施禮的瞬間。透過縫隙,他那鷹眼般銳利的目光冷冰冰的瞥了一眼李定國,其中含義自然不言而喻。
剛剛起身,孫可望就一臉堆笑的拉著李定國的手噓寒問暖了起來。
“這些日子我可是一直在派人打聽二弟你的下落,你可是讓哥哥我好找啊!”
不得不說,孫可望變臉的速度是夠快的。在張獻忠的麵前,他也盡量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大哥的胸襟與氣度。李定國自然也知道此時不便同孫可望鬧得太僵,然而他性情耿直,口蜜腹劍的事情終究是做不來的。麵對大哥的問候,李定國並沒有答話,他朝著張獻忠請示道:
“營區內有幾處布放孩兒實在不放心,先行告辭前去巡視一下。”
張獻忠見狀也隻得點頭同意,而後李定國又衝著孫可望拱了拱手,權當是行禮告辭了。望著李定國大步流星離去的身影,張獻忠知道二兒子心中的憤懣,盡管麵子上過的去了,心裏的坎卻並非那麽容易就能邁過去。同時孫可望也在注視著李定國的離去,他考慮的則是如何盡快的除掉這個已然威脅到自己的二弟。
大帳之內,孫可望將自己墜馬之後發生的林林總總,仔細的向張獻忠講述了一遍。對於那位神秘的白胡子老道,張獻忠顯得很有興趣。對於那老道的建議,張獻忠更是有些心動了。
“你是說,龜兒子楊嗣昌如今不在襄陽城?”
“不錯,那老道言之鑿鑿的稱老賊楊嗣昌如今仍在四川。”
張獻忠轉了轉眼珠問道:
“可望,定國建議我暫時駐紮在此地靜觀其變,你的意思呢?”
這滿山之內盡是李定國的手下,孫可望當然不想久居此地。他向張獻忠建議說:
“父帥,我們在當陽還有一千多弟兄。孩兒以為,應該先同他們兵合一處,壯大聲勢之後再做打算。”
張獻忠點了點頭說:
“這點咱們爺倆想一塊去了,我已經派人前往當陽,命他們前來此地會師了。我關心的不是這個,下一步我們是該戰還是該降呢?”
張獻忠口中的降,當然不會是真的投降,無非就是接受朝廷的詔安,等待機會再度起事罷了。自打他造反以來,這種假投降的勾當他已經不記得幹過多少次了,投降然後反叛、反叛之後再降,反反複複他張獻忠玩的也是不亦樂乎。
“孩兒以為,如果對方不是楊嗣昌的話。投降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孫可望此言剛罷,張獻忠便得意的大笑了起來。
“哈哈哈!吾兒這麽說,老子心裏就有數了。”
孫可望被張獻忠突如其來的大笑搞得有些不明所以。
“這、父帥是什麽意思?”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襄陽城裏的那幫龜兒子們以為老子我走投無路,隻剩下投降一個選擇了,那狗鼻子老道也定是他們派來的說客。而且就連你也想當然的認為這時候我們是該投降了。在世人看來,我張獻忠投降隻怕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了。”
孫可望倒吸了一口冷氣,自己這個父帥的性格他是再熟悉不過了。
“父帥您該不是想…”
張獻忠看著孫可望皎潔一笑道:
“不錯,老子就是要詐降!那襄陽城中的珠寶和美人老子可還沒享受過癮呢。”
聽了這個大膽的想法,孫可望也慌了。
“可、可是父帥,如今我們滿打滿算也就隻剩下兩千人了,如此做是不是有些太冒險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再說了,楊嗣昌那老兒不在襄陽,我料定襄陽城的守軍也並不會太多。咱們先假意投降,騙開城門之後再殺他們個措手不及,如此大計可成!”
“…”
張獻忠的計劃雖說大膽,但卻勝在一個奇字。此時不論是襄陽城內的官軍、還是自己的部眾,都已經想當然的將張獻忠投降列為了最大的可能選項。此時張獻忠詐降,敵人必然不會有所懷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鹿死誰手尤為可知也。
拿定主意的張獻忠當即下令:
“來啊!叫定國來見我!對了,還有文秀。”
不一會兒,李定國、劉文秀兩兄弟就來到了張獻忠的大帳之內。劉文秀見到孫可望先是一驚,緊跟著趕忙行禮問候道:
“文秀見過大哥!”
所謂長兄為父,再加上孫可望在軍中一向傲慢,除了李定國因為年歲和能力的原因使他不能輕視之外,其餘任何人他根本都不放在眼中。麵對三弟劉文秀的問安,孫可望僅僅點了點頭以示迴應。
“定國、文秀,你們兩兄弟帶上十幾個精幹的弟兄前往襄陽城走一趟。”
“襄陽城?”
“不錯,你們此去的身份是我張獻忠的投降使者。”
“投降?可是父帥,那襄陽城裏的可是楊嗣昌啊!咱們向他投降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劉文秀張口便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顧慮,然而一旁的李定國卻是不動聲色。通過父帥張獻忠的語氣和神態,李定國料定事情遠非僅僅是投降那麽簡單。
果然,一聽劉文秀的話。張獻忠立刻就拉下了臉來,他怒斥道:
“媽的!讓你龜兒子幹啥你就幹啥!哪來的這麽多廢話!”
劉文秀一見父帥發火了,趕緊縮了下脖子,低著頭不再多說話了。張獻忠繼續說:
“你們此去襄陽,首要任務是探一探城中的虛實,看看城內布放如何,守軍多少。其次嘛,就是打探一下朝廷方麵有沒有什麽風吹草動。”
“是!孩兒領命!”
雖然嘴上沒說,但張獻忠心裏卻早已打好了算盤。如果襄陽城內守軍眾多,戰力強悍,那李定國等人此去就是為自己的投降做好鋪墊。如若城內兵士不多,守備有機可乘的話,那李定國等人正好可以刺探出自己所需的情報。派出投降使者,可謂是一石二鳥。
就在李定國和劉文秀準備轉身離開之時,張獻忠又喊住了他們。
“哎!多帶些銀兩去,記住!多花錢多辦事,不花錢難成事!”
這句話張獻忠是專門對李定國講的,他知道自己這個二兒子盡管能力出眾,但為人處世卻過於正直,對於迎來送往的人情世故很是不屑。因此他這才安排了做人相對圓滑一些的劉文秀配合他擔任此次投降使者。
連續兩次遭遇奇襲,襄陽城內百姓的驚恐程度可想而知。可是不管怎樣,黑夜總會過去,在經曆了一夜的殺戮與死亡之後。城內公雞的啼叫聲,喚出了東方天空的魚肚白,也喚出了一片難得的安寧。
天亮時分,城中各處原本熊熊燃燒的大火已經基本被官軍撲滅了。街道集市以及城門口等重要場所都貼出了楊穀的安民告示:百姓需各司其職,城中凡奸淫擄掠者一律就地正法。一隊又一隊的官軍,列隊整齊的在城內各處進行著巡邏。城中百姓見狀這才敢出門,街上的店鋪也紛紛開市營業了。襄陽城內秩序井然,百姓安居如常。可見楊穀軍令如山,乞活營軍紀之嚴。
天還沒亮之時,楊穀就帶著人來到了督師行轅處。在這裏有楊嗣昌積存的軍資,這些軍資堆放在大大大倉庫之內,如同小山一般。督師行轅與襄王府,楊穀都在第一時間親自進行了查看,同時全部將這些地方的倉庫進行了封存,另派重兵看守。楊嗣昌沒有倒台之前,麵子上的秀楊穀是必須要做的。另外發給朝廷的奏疏也已經由徐少謙草擬完畢了,接下來就是交給南陽知府來替楊穀報捷請功了。
正當楊穀端坐於督師行轅內與手下心腹商討下一步計劃之時。突然有親兵來報:
“啟稟將軍!城外來了十幾個散兵,他們自稱是張獻忠的使者,是前來準備投降的。”
“張獻忠?投降?”
楊穀轉過臉來看了看在一旁悠然自得正品茶的徐少謙。聽說張獻忠的使者前來投降,徐少謙的眉毛微微挑了挑,他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說道:
“這是徐某人安排的,將軍你就等著看好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