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魏淵聽說到了集市,心裏一下子興奮了起來。正當兩人撩開車簾朝外張望之時,魏淵的肚子不爭氣的咕嚕嚕作響起來。
“嘿嘿,一早就沒有吃飯。兄台見笑了。”魏淵撓著頭不好意思的笑道
李信朝魏淵迴應著笑了笑並沒有答話,魏淵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疏忽。這李信的隨身行囊都被賊人搶了去,自然是沒有錢吃飯的。自己光顧著聊天說話卻忘了人家也沒有吃飯。古代的讀書人並不像現代人一般能厚著臉皮要人請客。正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要讓熟讀禮儀詩書的李信開口求著魏淵請客吃飯那可比餓死他還難受。
“兄台咱們找一處酒樓吃點東西吧。”魏淵提議。
李信拱了拱手“謹遵賢弟安排了。”
說著話馬車便到了一處酒樓前停了下來,酒樓的門前進進出出的食客絡繹不絕。門庭上高懸著黑漆匾額,金色的“會仙樓“三個大字在陽光下顯得流光溢彩。魏淵給了馬夫一些碎銀子去安排休息後便同李信一同步入了酒樓。酒樓分上下兩層,一層是平凡客人吃飯之處,十幾張方桌被坐的滿滿騰騰的。小二端著酒菜在桌子間穿梭著,酒桌上不時傳來猜拳聲與談笑聲。一個店家機靈的守在門前,一看到兩位公子模樣的人進來便急忙迎了過去
“喲!李公子來了!您裏麵請。”店家殷勤的在一旁伺候著
“李公子您今兒坐哪?還是老位置?”
李信尷尬的看了看身邊的魏淵,既然是魏淵出錢。自己也不便於喧賓奪主了。好在魏淵前世也懂得些人情世故,他表情自然的朝著店家說道:
“還是老位置吧。”
“好嘞!”說罷店小二聲音高亮的喊道
“二位客官樓上請,紫藤居伺候著!”
由於是第一次進入這古代酒樓,魏淵顯得有些不得章法。好在李信公子是此處的熟客了。魏淵示意李信走在前麵,自己在後麵跟著便上了樓。
上層是尊貴的客人聚會用餐的場所,一上樓梯仿佛便同一層大廳的世界完全隔離開了一般。沒有了吵雜和喧鬧,顯得很是高雅寧靜。一間間被屏風遮擋隔開的獨立房間都有一個很是文雅的名字,什麽茱萸閣、玉蘭居、牡丹閣等等。他們二人剛剛上樓便被小二引入了紫藤居。於是魏淵與李信便相向而坐,餐桌緊靠著窗戶。坐在那窗外的街景盡收眼底。酒樓的對麵是家當鋪,與酒樓的生意興隆相比顯得冷清了許多。當鋪的旁邊便是一家賭場,那裏人聲嘈雜,喧囂鼎沸。雖然已經到了午飯的時候但生意仍然很是興隆。當鋪挨著賭場,這設計還真是科學使用。魏淵在心裏暗自想著。
不一會,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便一被一盤盤的端了上來。
早已經饑腸轆轆難以忍耐的魏淵一見滿桌子的好菜便風卷殘雲的吃了起來。他一邊狼吞虎咽的吃著飯一邊同李信交談著
“兄套(台)跟諸(這)裏很事(熟)嘛!”由於嘴裏塞滿了食物,魏淵的吐字顯得很是模糊。
看著麵前這位英俊的少俠吃相如此難看,李信不免皺了皺眉心想
“這魏公子真是天生怪才,詩詞和談吐都如此的有見解。可沒想到行為上確實這般的不合禮數。可能這就是所謂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吧”
“恩,由於有友人居住在丹霞寺,所以我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來這附近一次。久而久之也就相熟了一些。”說著李信夾起菜慢慢的送到嘴邊細細品了起來。雖然他的腹內也很是饑餓難耐,但李信依舊保持著應有的風度與涵養,與魏淵大相徑庭。
正當兩人邊吃邊聊的時候突然樓下傳來了一陣喧鬧,很明顯不同於一般的嘈雜。叫罵聲與起哄聲此起彼伏,聽到動靜魏淵與李信二人不自覺的探出頭去觀瞧。但見一個穿著黃色粗布僧衣的和尚在地上打著滾,在和尚的周圍有三個穿黑色棉衣的人在對他拳打腳踢。這些打人者黑色的棉衣上繡著一個大大的賭字。很明顯這些都是賭場裏的夥計,而那和尚則拚命的護著腦袋在地上打著滾不住地求饒。
周圍已經聚起了一圈看熱鬧的人,這些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這和尚也來耍錢?”
“這哪是什麽和尚啊!你是不知道!這個是丹霞寺裏住的花和尚,耍錢吃肉一樣不少!我在賭場裏都見過他沒數次了!”
“他娘的世道不太平,和尚裏也出妖孽。敢情他們天天吃喝不愁,如今竟然也下山來耍錢了!該打!打死他個花和尚!”
正當周圍的人越聚越多過來看熱鬧的時候,會仙樓上一位身形健壯的公子緩緩站了起來。
“住手!”這一聲聲音很是洪亮,聽到這聲音打人者不覺的收了手。抬頭朝著樓上瞧來。
“你們為何要打這和尚啊?”洪亮的聲音中又透著威嚴
下麵賭場裏的夥計一見樓上喊話的公子衣披貂裘大衣很是華麗名貴,便知道不是尋常人家。正所謂“人靠衣裳馬靠鞍,狗配鈴鐺叫的歡!”不論朝代如何更替,時代如何變化。以貌取人,根據外在來判斷一個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正是因為魏淵那名貴的穿著以及不凡的氣質,那賭場的夥計在迴話時顯得很是恭敬與客氣。
“迴這位公子,這和尚在我們店裏耍錢輸了個精光。如今更是欠下了五兩的賭債,如今他身無分文。因此我家東家才讓我們將這和尚趕出門來暴打一頓。”
這小斯剛剛說完,樓上的那位公子抬手就扔下了了一錠銀子。
“這是十兩銀子,權當是替他還債了。放了那和尚吧。”
圍觀的人群中霎時間炸開了鍋!
“十兩紋銀耶!都夠我們一家子足足吃上一年的了!”
“這人生的真是俊俏,也不知到是哪家府上的公子?”
“咱們丹霞鎮裏是沒有如此大戶的人家呦!”
對眾人嘰嘰喳喳的議論之聲賭場的夥計並不在意。隻見他麻利的拾起地上的銀子用嘴咬了咬,在確認了是足銀後他朝身邊的人使了個眼色。有兩個人便將那和尚從地上扶了起來。
“那就謝過公子了,如今這和尚與我賭場就再無瓜葛了。”說話間這夥計早已經換上了一副諂媚的笑臉衝著樓上拱手作揖了。行過禮,這幾個賭場的夥計轉身準備離開。但樓上的那位公子高聲喊住了他們
“還請勞煩將這和尚送上樓來。”
雖然心裏有很多的不願意,但那位公子命令辦的口氣讓這幾個賭場夥計不敢違抗。這些人隻能攙著那一瘸一拐的和尚朝會仙樓走來。
不一會兒,這位衣衫襤褸的和尚就被人攙扶著出現在了會仙樓的二樓之上。不用說,拋錢喊話的公子正是魏淵。
原來在魏淵李信二人看到和尚被打時,李信一眼便認出了這和尚竟然就是自己住在這丹霞鎮附近的友人,由於此時李信身無分文,事出無奈才請求魏淵出手相助。這才有了剛剛魏淵“擲金相救”一幕的發生。
但見這和尚二十歲左右的年齡,顯得很是消瘦。灰頭土臉的,黃色的僧衣上也滿是鞋印和灰塵。當他被帶到紫藤居正準備上前向魏淵行禮道謝時。
李信突然“噌!”的站起身來,對著和尚的臉就是一巴掌!
“啪!”這一聲脆響驚得在場之人無不目瞪口呆。
“永年啊永年!你這樣怎麽對的起你大哥對你期望!怎麽對的起我啊!”魏淵沒想到原本斯斯文文的李信公子竟然也有如此脾氣暴躁的時候,一時竟也不知說些什麽好了。
被打的和尚捂著臉,一看打他的是李信。便“咕咚”一聲跪倒在地
“李大哥!我對不起你啊!”這個被稱作“永年”的男子說著一個頭磕到了地上便長跪不起了。
魏淵在一旁則是聽得一頭霧水
“兄台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李信歎了口氣,用手指著跪在地上的男子憤怒的說
“他叫做宋永年,是陳州宛丘縣人 。我和他的哥哥宋康年相識,去年的時候他拿著他哥的書信前往杞縣投奔於我。原來是他在家裏刷錢與人起了爭執,後來竟失手傷了人惹上了官司。因我與丹霞寺的住持如信禪師交情頗深,這才留的他在寺內躲避。可沒想到他不僅不守戒律,反而惡習難改、頻頻下山耍錢。上個月我剛剛訓斥過他一次,可誰想今天他又下山來耍錢。真是屢教不改,朽木難雕啊!”
說著李信重重的跺了跺腳。
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魏淵在現代看慣了因為毒品和賭博傾家蕩產的事例。賭和毒沾染上容易,想要戒掉實在是太難了。
眼前這宋永年跪在地上,不住的承認著錯誤。但魏淵知道,用不了多久他還會抬腳邁進剛剛將他打出的賭場。在裏麵擲骰吆喝,在其中醉生夢死的。
李信公子終究是心善之人,看那宋永年如搗蒜般不斷的磕頭認錯終究還是心軟下來了。
“好了!你且起身吧。我此行是有好消息要告訴你的。”李信恢複了之前的常態,平靜的說道。
“嘿嘿,一早就沒有吃飯。兄台見笑了。”魏淵撓著頭不好意思的笑道
李信朝魏淵迴應著笑了笑並沒有答話,魏淵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疏忽。這李信的隨身行囊都被賊人搶了去,自然是沒有錢吃飯的。自己光顧著聊天說話卻忘了人家也沒有吃飯。古代的讀書人並不像現代人一般能厚著臉皮要人請客。正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要讓熟讀禮儀詩書的李信開口求著魏淵請客吃飯那可比餓死他還難受。
“兄台咱們找一處酒樓吃點東西吧。”魏淵提議。
李信拱了拱手“謹遵賢弟安排了。”
說著話馬車便到了一處酒樓前停了下來,酒樓的門前進進出出的食客絡繹不絕。門庭上高懸著黑漆匾額,金色的“會仙樓“三個大字在陽光下顯得流光溢彩。魏淵給了馬夫一些碎銀子去安排休息後便同李信一同步入了酒樓。酒樓分上下兩層,一層是平凡客人吃飯之處,十幾張方桌被坐的滿滿騰騰的。小二端著酒菜在桌子間穿梭著,酒桌上不時傳來猜拳聲與談笑聲。一個店家機靈的守在門前,一看到兩位公子模樣的人進來便急忙迎了過去
“喲!李公子來了!您裏麵請。”店家殷勤的在一旁伺候著
“李公子您今兒坐哪?還是老位置?”
李信尷尬的看了看身邊的魏淵,既然是魏淵出錢。自己也不便於喧賓奪主了。好在魏淵前世也懂得些人情世故,他表情自然的朝著店家說道:
“還是老位置吧。”
“好嘞!”說罷店小二聲音高亮的喊道
“二位客官樓上請,紫藤居伺候著!”
由於是第一次進入這古代酒樓,魏淵顯得有些不得章法。好在李信公子是此處的熟客了。魏淵示意李信走在前麵,自己在後麵跟著便上了樓。
上層是尊貴的客人聚會用餐的場所,一上樓梯仿佛便同一層大廳的世界完全隔離開了一般。沒有了吵雜和喧鬧,顯得很是高雅寧靜。一間間被屏風遮擋隔開的獨立房間都有一個很是文雅的名字,什麽茱萸閣、玉蘭居、牡丹閣等等。他們二人剛剛上樓便被小二引入了紫藤居。於是魏淵與李信便相向而坐,餐桌緊靠著窗戶。坐在那窗外的街景盡收眼底。酒樓的對麵是家當鋪,與酒樓的生意興隆相比顯得冷清了許多。當鋪的旁邊便是一家賭場,那裏人聲嘈雜,喧囂鼎沸。雖然已經到了午飯的時候但生意仍然很是興隆。當鋪挨著賭場,這設計還真是科學使用。魏淵在心裏暗自想著。
不一會,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便一被一盤盤的端了上來。
早已經饑腸轆轆難以忍耐的魏淵一見滿桌子的好菜便風卷殘雲的吃了起來。他一邊狼吞虎咽的吃著飯一邊同李信交談著
“兄套(台)跟諸(這)裏很事(熟)嘛!”由於嘴裏塞滿了食物,魏淵的吐字顯得很是模糊。
看著麵前這位英俊的少俠吃相如此難看,李信不免皺了皺眉心想
“這魏公子真是天生怪才,詩詞和談吐都如此的有見解。可沒想到行為上確實這般的不合禮數。可能這就是所謂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吧”
“恩,由於有友人居住在丹霞寺,所以我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來這附近一次。久而久之也就相熟了一些。”說著李信夾起菜慢慢的送到嘴邊細細品了起來。雖然他的腹內也很是饑餓難耐,但李信依舊保持著應有的風度與涵養,與魏淵大相徑庭。
正當兩人邊吃邊聊的時候突然樓下傳來了一陣喧鬧,很明顯不同於一般的嘈雜。叫罵聲與起哄聲此起彼伏,聽到動靜魏淵與李信二人不自覺的探出頭去觀瞧。但見一個穿著黃色粗布僧衣的和尚在地上打著滾,在和尚的周圍有三個穿黑色棉衣的人在對他拳打腳踢。這些打人者黑色的棉衣上繡著一個大大的賭字。很明顯這些都是賭場裏的夥計,而那和尚則拚命的護著腦袋在地上打著滾不住地求饒。
周圍已經聚起了一圈看熱鬧的人,這些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這和尚也來耍錢?”
“這哪是什麽和尚啊!你是不知道!這個是丹霞寺裏住的花和尚,耍錢吃肉一樣不少!我在賭場裏都見過他沒數次了!”
“他娘的世道不太平,和尚裏也出妖孽。敢情他們天天吃喝不愁,如今竟然也下山來耍錢了!該打!打死他個花和尚!”
正當周圍的人越聚越多過來看熱鬧的時候,會仙樓上一位身形健壯的公子緩緩站了起來。
“住手!”這一聲聲音很是洪亮,聽到這聲音打人者不覺的收了手。抬頭朝著樓上瞧來。
“你們為何要打這和尚啊?”洪亮的聲音中又透著威嚴
下麵賭場裏的夥計一見樓上喊話的公子衣披貂裘大衣很是華麗名貴,便知道不是尋常人家。正所謂“人靠衣裳馬靠鞍,狗配鈴鐺叫的歡!”不論朝代如何更替,時代如何變化。以貌取人,根據外在來判斷一個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正是因為魏淵那名貴的穿著以及不凡的氣質,那賭場的夥計在迴話時顯得很是恭敬與客氣。
“迴這位公子,這和尚在我們店裏耍錢輸了個精光。如今更是欠下了五兩的賭債,如今他身無分文。因此我家東家才讓我們將這和尚趕出門來暴打一頓。”
這小斯剛剛說完,樓上的那位公子抬手就扔下了了一錠銀子。
“這是十兩銀子,權當是替他還債了。放了那和尚吧。”
圍觀的人群中霎時間炸開了鍋!
“十兩紋銀耶!都夠我們一家子足足吃上一年的了!”
“這人生的真是俊俏,也不知到是哪家府上的公子?”
“咱們丹霞鎮裏是沒有如此大戶的人家呦!”
對眾人嘰嘰喳喳的議論之聲賭場的夥計並不在意。隻見他麻利的拾起地上的銀子用嘴咬了咬,在確認了是足銀後他朝身邊的人使了個眼色。有兩個人便將那和尚從地上扶了起來。
“那就謝過公子了,如今這和尚與我賭場就再無瓜葛了。”說話間這夥計早已經換上了一副諂媚的笑臉衝著樓上拱手作揖了。行過禮,這幾個賭場的夥計轉身準備離開。但樓上的那位公子高聲喊住了他們
“還請勞煩將這和尚送上樓來。”
雖然心裏有很多的不願意,但那位公子命令辦的口氣讓這幾個賭場夥計不敢違抗。這些人隻能攙著那一瘸一拐的和尚朝會仙樓走來。
不一會兒,這位衣衫襤褸的和尚就被人攙扶著出現在了會仙樓的二樓之上。不用說,拋錢喊話的公子正是魏淵。
原來在魏淵李信二人看到和尚被打時,李信一眼便認出了這和尚竟然就是自己住在這丹霞鎮附近的友人,由於此時李信身無分文,事出無奈才請求魏淵出手相助。這才有了剛剛魏淵“擲金相救”一幕的發生。
但見這和尚二十歲左右的年齡,顯得很是消瘦。灰頭土臉的,黃色的僧衣上也滿是鞋印和灰塵。當他被帶到紫藤居正準備上前向魏淵行禮道謝時。
李信突然“噌!”的站起身來,對著和尚的臉就是一巴掌!
“啪!”這一聲脆響驚得在場之人無不目瞪口呆。
“永年啊永年!你這樣怎麽對的起你大哥對你期望!怎麽對的起我啊!”魏淵沒想到原本斯斯文文的李信公子竟然也有如此脾氣暴躁的時候,一時竟也不知說些什麽好了。
被打的和尚捂著臉,一看打他的是李信。便“咕咚”一聲跪倒在地
“李大哥!我對不起你啊!”這個被稱作“永年”的男子說著一個頭磕到了地上便長跪不起了。
魏淵在一旁則是聽得一頭霧水
“兄台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啊?“
李信歎了口氣,用手指著跪在地上的男子憤怒的說
“他叫做宋永年,是陳州宛丘縣人 。我和他的哥哥宋康年相識,去年的時候他拿著他哥的書信前往杞縣投奔於我。原來是他在家裏刷錢與人起了爭執,後來竟失手傷了人惹上了官司。因我與丹霞寺的住持如信禪師交情頗深,這才留的他在寺內躲避。可沒想到他不僅不守戒律,反而惡習難改、頻頻下山耍錢。上個月我剛剛訓斥過他一次,可誰想今天他又下山來耍錢。真是屢教不改,朽木難雕啊!”
說著李信重重的跺了跺腳。
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魏淵在現代看慣了因為毒品和賭博傾家蕩產的事例。賭和毒沾染上容易,想要戒掉實在是太難了。
眼前這宋永年跪在地上,不住的承認著錯誤。但魏淵知道,用不了多久他還會抬腳邁進剛剛將他打出的賭場。在裏麵擲骰吆喝,在其中醉生夢死的。
李信公子終究是心善之人,看那宋永年如搗蒜般不斷的磕頭認錯終究還是心軟下來了。
“好了!你且起身吧。我此行是有好消息要告訴你的。”李信恢複了之前的常態,平靜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