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剛放亮,楊嗣昌的使者就來到了公館門前迎接盧象生了。不得已,盧象升隻能使勁的揉著太陽穴好讓自己清醒一些,以便從剛剛楊穀對他的震驚中慢慢的迴過神來,畢竟整件事的信息量太過於巨大,他必須用更多的時間來消化。一路上他端坐馬上久久沒有開口說話,錦衣衛的規矩他是知道的。楊穀竟然能對自己和盤托出也說明了他盧象升沒有看錯人!想到這他抬起了滿是血絲的雙眼望著初升的朝陽給自己打氣道:“盧象升啊盧象升!今日麵聖定要說服皇上堅決一戰,然後再將楊穀調至麾下一同殺敵報國!”
在兵部衙門和楊嗣昌寒暄客套了幾句之後,盧象生便在這位東閣大學士的帶領下進入了紫禁城麵聖。對於盧象生麵聖穿孝服一事楊嗣昌還是頗有微詞,但見盧象生態度很是堅決便不再多言。但他對盧象生過去強悍的秉性還是很不滿意的。
楊嗣昌與盧象升在承天門西邊的長安右門外下了馬,紫禁城已到,如無皇帝諭令任何人都隻能徒步進入皇城。楊嗣昌在安排盧象升等待接見的過程中還是考慮的很是周到的。皇城內規矩甚多,非閣臣不得進入位於午門東側的內閣,所以楊嗣昌不能把盧象升請到內閣等待皇帝的召見。如果安排至兵部衙門休息雖然方便,距離接受召見的平台距離又過於遠。所以楊嗣昌就陪盧象升坐在冷清的朝房中閑談,等候著太監傳旨。
“建虜已經兵臨城下,但象升聽聞朝廷戰和不定。聖上的意見到底如何呢?”盧象升雙眼緊緊的盯著楊嗣昌先發製人的問道。
“陛下今日召見盧大人是想聽聽大人高見吧。”楊嗣昌一邊品著茶一邊不緊不慢的迴答著。
“楊閣老身為兵部尚書,皇上倚信甚深。不知閣老意見如何啊?”
麵對盧象升咄咄逼人的氣勢,楊嗣昌倒是一點也不著急。
“當今聖上英明神武,朝堂之事無不是乾坤獨斷...”
又開始打太極!盧象升最反感的就是楊嗣昌這種身居高位但遇事推諉,根本不想承擔一點責任的朝堂老油子。想到這他不等楊嗣昌講完就說道:
“閣老大人既身為兵部尚書,針對此等戰和大計應該有自己的明確主張!”看著盧象升情緒激動的打斷自己。楊嗣昌先是一愣,但馬上他又恢複了剛剛喝茶閑聊的狀態。
“如陛下同意,我是主戰的。”說罷他又繼續的品起了茶來,仿佛剛剛講的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一般。
突然被楊嗣昌這麽一迴答盧象升反倒是不知道說什麽好了,原本他還想著與楊嗣昌就戰和之策展開一場論戰呢。可沒想到楊嗣昌一口咬定自己也是主戰,這下盧象升仿佛憋足了力氣要去將一扇門撞開,可大門突然在裏麵被人打開了一般。一時他也不知道再講些什麽才好,隻能也端起茶杯來喝口茶水了。然而就在此時,一位太監走進了空蕩蕩的朝房。
“聖上口諭!宣盧象升平台見駕!”
盧象升慌忙的拜別了楊嗣昌,隨著太監走出了朝房。
在小太監的帶領下,盧象生自皇極殿西側的廊道通行,穿過右順門,終於到了平台。由於小冰河期的原因,往季就有些冷意的北京城更是顯得寒風刺骨,高高在上的紫禁城在積雪的映襯下更是顯得蒼涼肅殺。
雖然大殿內古銅製的仙鶴香爐嫋嫋地冒著細煙顯得很是安詳愜意,但大殿外肅立的金甲武士,手握寶劍在早晨初升的陽光下閃耀著逼人的寒光。
盧象生不會忘記崇禎三年的袁崇煥就是在這平台接受的皇帝召見,而後他率領關寧鐵騎在北京城外血戰皇太極,最後卻落得個被淩遲處死的下場。
而自己今日的情況又何其的相似,對手還是那不可一世的滿洲八旗;還是這位性情不定的多疑皇帝。
但他不會在心底有任何迷惑和妥協,身受國恩、唯有一死報國一途。武者自當殺敵報國,苟延議和那是小人之為!
此時崇禎皇帝已經在盤龍寶座上端坐等候了。禦座背後有太監執著傘、扇而立,禦座兩旁也站立著許多太監。
盧象升在殿外玉階上行了朝禮,低著頭跪在了用漢白玉鋪的地上,等候召見。但聞太監傳旨召他入殿,盧象升趕快起身,躬著腰從沿著左側登上台階,走進殿裏,重新行禮,更是連頭都不敢抬一下。正所謂“伴君如伴虎”,久經沙場的盧象升在集生殺大權於一身的少年天子麵前同樣的顯得謹小慎微。他很是幹練的行完了君臣之禮,跪在地上等候皇帝的問話。有那麽一段時間崇禎一直保持著安靜,整個平台上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
半晌這位天子終於開口了:
“建虜襲擾京師,卿不辭勞苦,千裏勤王。忠勤可嘉,朕心甚慰。”
簡單的幾句話卻讓盧象生大為感動
“謝皇上!微臣自當粉身碎骨以報答陛下知遇之恩!”
緊接著崇禎便問出了那個在盧象升心頭縈繞良久的問題。
“如今京師危機,朝堂上下戰和不定。不知愛卿心向哪方啊?”
聽到皇上提出了這個問題,盧象升突然心跳加快起來!他不知道自己是因為興奮還是因為憤怒!總之此時的盧象升忘記害怕,也忘記應有的禮節,他猛的抬起頭來,雙目炯炯地望著崇禎皇帝,聲如洪鍾的迴答道:
“陛下命臣督師,臣意主戰!”
此言一出,大殿內的太監們都大吃了一驚,偷偷地向端坐於龍座之上的皇帝的臉上瞟了一眼,認為崇禎皇帝必定會動怒。隻見這位少年天子的臉色刷地紅了起來,一直紅到了耳根。盧象升也意識到自己的態度有點魯莽,趕快低下頭去。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性情暴躁的崇禎皇帝非但沒有動怒,反而被盧象升簡短直白的一句話弄得瞠目結舌,沒有了話說。過了很久,他才緩緩的說道:
“朝堂之上的招撫之言,並非是朕的主張,盡是外廷諸臣的商議之詞。若是招撫不成,戰則關係到是主動求戰還是固守待戰。事關重大,卿可同楊嗣昌、高起潛他們商量後再予定奪。”
見話都已經說出了口,盧象升也不再顧慮些什麽了。他將自己內心所想統統和盤托出。
盧象升此時已經完全拋開了內心的恐懼,為了對的起那在京師周圍飽受欺淩的良家女子的哀嚎,為了對的起那慘做建虜刀下之鬼的熱血男兒的冤魂,為了對的起那千千萬萬個心向朝廷但在此時此刻卻被完全拋棄了的百姓的不甘,為了對的起身為一名華夏兒女、大明武者的理想與信念!今天我盧象升必須要說!就是粉身碎骨!我盧象升也要說!
“臣以為從古至今的戰爭中,有戰法可言,無守法可講。隻有能戰方能言守。如不能戰,處處言守,則愈守愈受製於敵。戰即是守。如今我京師之局麵必須以戰為主,守為輔,方能製敵兵鋒決勝於千裏。”
“卿言戰為上策,但如今我朝兵力單薄,如何戰法?寡人以為戰與守,還是須要兼顧的。”盧象升視死如歸的氣魄還真的有些讓崇禎皇帝動容,眼見子民被屠戮,山河被踐踏。身為一名二十多歲的天子怎能不想去躍馬提刀,一戰而破建虜,恢複大明朝往日之光榮呢!
眼見皇帝被說動,盧象升繼續慷慨陳詞道:
“微臣以為當前之大患並非是我朝兵力單薄,而是這朝堂之上意在求和者眾,拚死決戰者寡!滿朝文武缺少與建虜一戰的決心和勇氣!當下各地勤王援軍正陸續趕來,已經駐防京師的關寧、宣、大、山西援軍加在一起不下五萬之眾,這些軍士大多是長期戍邊與建虜、蒙古交戰的百戰精英。象升以為五萬精兵足可一戰。我軍隻需陳兵於昌平、平穀一線,尋找建虜破綻。時機一到便可會師決戰,一戰而勝!此為微臣所說的戰為主!京城內部的防禦有三大營可以倚靠。況且敵人輕騎來犯,深人我腹地,糧草供給必定隻能依靠就地劫掠。朝廷應當嚴令京畿州縣,堅壁清野,實施焦土戰術。將州縣百姓全部遷入城內自守,各州縣守土之官,務必與城共存亡,棄城而逃者一概殺無赦。此為微臣所講的守為輔!另陛下可詔令山陝洪承疇、孫傳庭;河南熊文燦所統率的各部之強軍即刻入援京師。我京畿之民,屢遭建虜蹂躪,可謂有不公戴天之仇!京畿百姓各個對建虜無不義憤填胸,恨之切骨。隻要朝廷稍加激勸,十萬之眾不難指日集合!有此三策,定可叫他多爾袞有來無迴。使建虜不敢再偷窺中原,對我天朝有任何非分之想!待到北方安定,陛下一聲令下我大明虎狼之師便可一舉將各路流寇徹底蕩平。到那時環宇肅清,盛世太平。秦皇漢武的功績在陛下麵前也顯得不值一提了。”
就在盧象升慷慨陳詞的時候,崇禎皇帝真的就有那麽一個瞬間仿佛身體內的某種先祖們好戰的血液被喚醒了一般。在盧象升的勾繪下他做了一個無比美麗而又無比燦爛的中興之夢,但僅僅是一場夢而已。
“糧餉困難,勤王之師擁兵自重,將全部兵權交由盧象升太過於危險。如若戰敗我大明社稷難保、建虜隻是為了錢財而來流寇才是大患...”楊嗣昌的進言此刻如同魔咒一般不斷的在他的耳邊縈繞。
“如今國危主憂,微臣出任都督天下兵馬一職。不敢不肝腦塗地,以死已報陛下知遇之恩。但如今兵餉缺乏,還須朝廷接濟。”盧象升進言完畢,繼續伏在了地上不敢抬頭。
崇禎苦笑一番,他心思沉重,默默無語,毫無表情地凝視著盧象升頭上的烏紗帽。帽子因為主人剛剛激動的講話現在還在微微的顫抖。皇帝身邊的太監們也都不由得為盧象升捏了一把汗。
半晌這位天子無力的說道:“卿肯受任都督一職,替朕分憂,朕心甚慰。至於兵餉一事,即命楊嗣昌與戶部設法接濟便是。”
“謝萬歲!”盧象升再次叩頭謝恩。
退出平台,盧象升任憑著紫禁城的寒風無情的拍打在自己的臉上卻感覺不到一絲的寒意。他信心滿滿,相信通過今天對皇帝的肺腑之言必定可以說服聖上堅決一戰的決心。盧象升急匆匆的出宮準備趕迴駐地進行相關的軍事部署了。而就在此時,一名剛剛出現在平台之上的小太監悄悄的推開了午門東側內閣的大門。
“楊閣老,萬歲爺那召見結束了。”
在兵部衙門和楊嗣昌寒暄客套了幾句之後,盧象生便在這位東閣大學士的帶領下進入了紫禁城麵聖。對於盧象生麵聖穿孝服一事楊嗣昌還是頗有微詞,但見盧象生態度很是堅決便不再多言。但他對盧象生過去強悍的秉性還是很不滿意的。
楊嗣昌與盧象升在承天門西邊的長安右門外下了馬,紫禁城已到,如無皇帝諭令任何人都隻能徒步進入皇城。楊嗣昌在安排盧象升等待接見的過程中還是考慮的很是周到的。皇城內規矩甚多,非閣臣不得進入位於午門東側的內閣,所以楊嗣昌不能把盧象升請到內閣等待皇帝的召見。如果安排至兵部衙門休息雖然方便,距離接受召見的平台距離又過於遠。所以楊嗣昌就陪盧象升坐在冷清的朝房中閑談,等候著太監傳旨。
“建虜已經兵臨城下,但象升聽聞朝廷戰和不定。聖上的意見到底如何呢?”盧象升雙眼緊緊的盯著楊嗣昌先發製人的問道。
“陛下今日召見盧大人是想聽聽大人高見吧。”楊嗣昌一邊品著茶一邊不緊不慢的迴答著。
“楊閣老身為兵部尚書,皇上倚信甚深。不知閣老意見如何啊?”
麵對盧象升咄咄逼人的氣勢,楊嗣昌倒是一點也不著急。
“當今聖上英明神武,朝堂之事無不是乾坤獨斷...”
又開始打太極!盧象升最反感的就是楊嗣昌這種身居高位但遇事推諉,根本不想承擔一點責任的朝堂老油子。想到這他不等楊嗣昌講完就說道:
“閣老大人既身為兵部尚書,針對此等戰和大計應該有自己的明確主張!”看著盧象升情緒激動的打斷自己。楊嗣昌先是一愣,但馬上他又恢複了剛剛喝茶閑聊的狀態。
“如陛下同意,我是主戰的。”說罷他又繼續的品起了茶來,仿佛剛剛講的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一般。
突然被楊嗣昌這麽一迴答盧象升反倒是不知道說什麽好了,原本他還想著與楊嗣昌就戰和之策展開一場論戰呢。可沒想到楊嗣昌一口咬定自己也是主戰,這下盧象升仿佛憋足了力氣要去將一扇門撞開,可大門突然在裏麵被人打開了一般。一時他也不知道再講些什麽才好,隻能也端起茶杯來喝口茶水了。然而就在此時,一位太監走進了空蕩蕩的朝房。
“聖上口諭!宣盧象升平台見駕!”
盧象升慌忙的拜別了楊嗣昌,隨著太監走出了朝房。
在小太監的帶領下,盧象生自皇極殿西側的廊道通行,穿過右順門,終於到了平台。由於小冰河期的原因,往季就有些冷意的北京城更是顯得寒風刺骨,高高在上的紫禁城在積雪的映襯下更是顯得蒼涼肅殺。
雖然大殿內古銅製的仙鶴香爐嫋嫋地冒著細煙顯得很是安詳愜意,但大殿外肅立的金甲武士,手握寶劍在早晨初升的陽光下閃耀著逼人的寒光。
盧象生不會忘記崇禎三年的袁崇煥就是在這平台接受的皇帝召見,而後他率領關寧鐵騎在北京城外血戰皇太極,最後卻落得個被淩遲處死的下場。
而自己今日的情況又何其的相似,對手還是那不可一世的滿洲八旗;還是這位性情不定的多疑皇帝。
但他不會在心底有任何迷惑和妥協,身受國恩、唯有一死報國一途。武者自當殺敵報國,苟延議和那是小人之為!
此時崇禎皇帝已經在盤龍寶座上端坐等候了。禦座背後有太監執著傘、扇而立,禦座兩旁也站立著許多太監。
盧象升在殿外玉階上行了朝禮,低著頭跪在了用漢白玉鋪的地上,等候召見。但聞太監傳旨召他入殿,盧象升趕快起身,躬著腰從沿著左側登上台階,走進殿裏,重新行禮,更是連頭都不敢抬一下。正所謂“伴君如伴虎”,久經沙場的盧象升在集生殺大權於一身的少年天子麵前同樣的顯得謹小慎微。他很是幹練的行完了君臣之禮,跪在地上等候皇帝的問話。有那麽一段時間崇禎一直保持著安靜,整個平台上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
半晌這位天子終於開口了:
“建虜襲擾京師,卿不辭勞苦,千裏勤王。忠勤可嘉,朕心甚慰。”
簡單的幾句話卻讓盧象生大為感動
“謝皇上!微臣自當粉身碎骨以報答陛下知遇之恩!”
緊接著崇禎便問出了那個在盧象升心頭縈繞良久的問題。
“如今京師危機,朝堂上下戰和不定。不知愛卿心向哪方啊?”
聽到皇上提出了這個問題,盧象升突然心跳加快起來!他不知道自己是因為興奮還是因為憤怒!總之此時的盧象升忘記害怕,也忘記應有的禮節,他猛的抬起頭來,雙目炯炯地望著崇禎皇帝,聲如洪鍾的迴答道:
“陛下命臣督師,臣意主戰!”
此言一出,大殿內的太監們都大吃了一驚,偷偷地向端坐於龍座之上的皇帝的臉上瞟了一眼,認為崇禎皇帝必定會動怒。隻見這位少年天子的臉色刷地紅了起來,一直紅到了耳根。盧象升也意識到自己的態度有點魯莽,趕快低下頭去。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性情暴躁的崇禎皇帝非但沒有動怒,反而被盧象升簡短直白的一句話弄得瞠目結舌,沒有了話說。過了很久,他才緩緩的說道:
“朝堂之上的招撫之言,並非是朕的主張,盡是外廷諸臣的商議之詞。若是招撫不成,戰則關係到是主動求戰還是固守待戰。事關重大,卿可同楊嗣昌、高起潛他們商量後再予定奪。”
見話都已經說出了口,盧象升也不再顧慮些什麽了。他將自己內心所想統統和盤托出。
盧象升此時已經完全拋開了內心的恐懼,為了對的起那在京師周圍飽受欺淩的良家女子的哀嚎,為了對的起那慘做建虜刀下之鬼的熱血男兒的冤魂,為了對的起那千千萬萬個心向朝廷但在此時此刻卻被完全拋棄了的百姓的不甘,為了對的起身為一名華夏兒女、大明武者的理想與信念!今天我盧象升必須要說!就是粉身碎骨!我盧象升也要說!
“臣以為從古至今的戰爭中,有戰法可言,無守法可講。隻有能戰方能言守。如不能戰,處處言守,則愈守愈受製於敵。戰即是守。如今我京師之局麵必須以戰為主,守為輔,方能製敵兵鋒決勝於千裏。”
“卿言戰為上策,但如今我朝兵力單薄,如何戰法?寡人以為戰與守,還是須要兼顧的。”盧象升視死如歸的氣魄還真的有些讓崇禎皇帝動容,眼見子民被屠戮,山河被踐踏。身為一名二十多歲的天子怎能不想去躍馬提刀,一戰而破建虜,恢複大明朝往日之光榮呢!
眼見皇帝被說動,盧象升繼續慷慨陳詞道:
“微臣以為當前之大患並非是我朝兵力單薄,而是這朝堂之上意在求和者眾,拚死決戰者寡!滿朝文武缺少與建虜一戰的決心和勇氣!當下各地勤王援軍正陸續趕來,已經駐防京師的關寧、宣、大、山西援軍加在一起不下五萬之眾,這些軍士大多是長期戍邊與建虜、蒙古交戰的百戰精英。象升以為五萬精兵足可一戰。我軍隻需陳兵於昌平、平穀一線,尋找建虜破綻。時機一到便可會師決戰,一戰而勝!此為微臣所說的戰為主!京城內部的防禦有三大營可以倚靠。況且敵人輕騎來犯,深人我腹地,糧草供給必定隻能依靠就地劫掠。朝廷應當嚴令京畿州縣,堅壁清野,實施焦土戰術。將州縣百姓全部遷入城內自守,各州縣守土之官,務必與城共存亡,棄城而逃者一概殺無赦。此為微臣所講的守為輔!另陛下可詔令山陝洪承疇、孫傳庭;河南熊文燦所統率的各部之強軍即刻入援京師。我京畿之民,屢遭建虜蹂躪,可謂有不公戴天之仇!京畿百姓各個對建虜無不義憤填胸,恨之切骨。隻要朝廷稍加激勸,十萬之眾不難指日集合!有此三策,定可叫他多爾袞有來無迴。使建虜不敢再偷窺中原,對我天朝有任何非分之想!待到北方安定,陛下一聲令下我大明虎狼之師便可一舉將各路流寇徹底蕩平。到那時環宇肅清,盛世太平。秦皇漢武的功績在陛下麵前也顯得不值一提了。”
就在盧象升慷慨陳詞的時候,崇禎皇帝真的就有那麽一個瞬間仿佛身體內的某種先祖們好戰的血液被喚醒了一般。在盧象升的勾繪下他做了一個無比美麗而又無比燦爛的中興之夢,但僅僅是一場夢而已。
“糧餉困難,勤王之師擁兵自重,將全部兵權交由盧象升太過於危險。如若戰敗我大明社稷難保、建虜隻是為了錢財而來流寇才是大患...”楊嗣昌的進言此刻如同魔咒一般不斷的在他的耳邊縈繞。
“如今國危主憂,微臣出任都督天下兵馬一職。不敢不肝腦塗地,以死已報陛下知遇之恩。但如今兵餉缺乏,還須朝廷接濟。”盧象升進言完畢,繼續伏在了地上不敢抬頭。
崇禎苦笑一番,他心思沉重,默默無語,毫無表情地凝視著盧象升頭上的烏紗帽。帽子因為主人剛剛激動的講話現在還在微微的顫抖。皇帝身邊的太監們也都不由得為盧象升捏了一把汗。
半晌這位天子無力的說道:“卿肯受任都督一職,替朕分憂,朕心甚慰。至於兵餉一事,即命楊嗣昌與戶部設法接濟便是。”
“謝萬歲!”盧象升再次叩頭謝恩。
退出平台,盧象升任憑著紫禁城的寒風無情的拍打在自己的臉上卻感覺不到一絲的寒意。他信心滿滿,相信通過今天對皇帝的肺腑之言必定可以說服聖上堅決一戰的決心。盧象升急匆匆的出宮準備趕迴駐地進行相關的軍事部署了。而就在此時,一名剛剛出現在平台之上的小太監悄悄的推開了午門東側內閣的大門。
“楊閣老,萬歲爺那召見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