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八


    大明帝都京師


    北京的外城城牆上燈光稠密,人頭攢動。到處是提著燈籠緊張巡視的京城守軍,城外則是多處火光衝天,天空仿佛被映成了一片紫紅色。此時的清軍已經在通州附近集結完畢,京城內到處可以聽到遠處隆隆的炮聲,甚是清晰。整個北京城籠罩在一片不安與恐慌的氣氛之中。


    紫禁城文華殿內一個臉色蒼白身形瘦弱而又顯得心事重重的年輕人疲憊的端坐在鋪著黃墊子的雕龍座椅上,此人正是崇禎皇帝。而他麵前正匍匐跪著一名身材魁梧、沒有胡須的中年人。這人則是都督天下勤王兵馬的總監軍-太監高起潛。


    過了半晌,崇禎懶懶的問道:“楊嗣昌現場何處?”


    “迴皇爺,楊閣老正在殿外候著呢。”


    崇禎皇帝頓了頓,從宮女的手裏接過了一隻雕龍的青色玉杯。聞了聞淡淡的沁人心脾的茶香。而後他輕輕的品了一口,當皇帝的視線離開茶杯的時候,宮女急忙用雙手捧著金色雕花的盤子將茶杯接了過去。而後整個大殿的太監和宮女們仿佛有組織的一般在很短的時間內躡手躡腳的離開了大殿。所謂伴君如伴虎,對於經常服侍崇禎皇帝的太監和宮女們來說,根本就不需要皇帝陛下的命令,隻消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他們就能領會到這位天子的意圖。


    當文華殿內隻剩下崇禎皇帝與高起潛兩人的時候,崇禎站了起來。高起潛急忙調整了一下自己的跪姿以更好的迴答聖上的提問。


    “建虜此次兵鋒甚急,朕不想將士們有無謂的犧牲。身為天下兵馬的總監軍,朕希望你用心做事。”崇禎故意在用心這個字眼上加重了語氣。


    聽到這話,高起潛急忙邊磕頭邊迴答道:“皇爺真是堯舜之君,仁德之主啊!奴婢定會見機行事,不敢浪戰!”


    作為一名自尊心極強的帝王,能將話說到這個地步對於崇禎來說已經是很難得的了。看著高起潛領會了自己的意思,他稍稍鬆了口氣繼續說道:


    “對於建虜,我天朝要能撫則撫。廣施恩澤,以期教化。”


    聽到這,高起潛已經知道此次皇帝召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作為崇禎的心腹。他自然知道自己主子的真實意圖,但戰和之事事關重大,這個口他是一定不能開的。如若不然的話,真要是惹得滿朝非議了。到時候他就成了這位少年天子的替罪羊了,話還是從皇帝陛下口中講出來比較好。聽完了崇禎的指示,高起潛用慷慨的聲調迴答著


    :“奴婢定會赴湯蹈火,替皇爺分憂。絕不辜負皇爺多年的豢養之恩!”


    崇禎點了點頭


    “下去吧,叫楊嗣昌進來。”


    高起潛再次深深的扣了一頭,輕輕起身退出了殿去。


    此時文華殿西值房內一個五十歲上下的中年人正在耐心的等待著皇帝的召見。雖然已年近半百,但他的胡須和雙鬢依然沒有一絲斑白的痕跡。烏黑的頭發和炯炯有神的雙目給人一種很是精明強幹的感覺,這人正是東閣大學士楊嗣昌。


    當小太監傳旨召他覲見的時候,楊嗣昌習慣性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在走出西值房的時候他和高起潛打了個照麵,楊嗣昌雖然是中等身材。但在身材魁梧的高起潛麵前卻一點也不落氣勢。高起潛朝著楊嗣昌拱了拱手,小聲的對他耳語道:


    “聖上招撫的決心已下,楊閣老講話需謹慎些。”


    “謝過高公。”說罷楊嗣昌朝高起潛點了點頭跟著前麵領路的小太監去了文華殿。


    看著楊嗣昌離去的背影,高起潛長長的舒了口氣。如果說崇禎希望對女真進行和談是受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左右的話,那高起潛希望對女真進行和談則完全是為了自保。因為他見識過八旗兵嗜血的戰鬥能力,那些對於殺戮有著無限渴望的一流騎兵們是每一個大明子民的噩夢。高起潛是發自心底的恐懼和他們進行戰鬥,不止他高起潛,很多的明朝高級將領們都對建州八旗的機動性與戰鬥力充滿了畏懼。


    楊嗣昌卻不同,相對於滿清。他更認為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敵人,他不會忘記自己的父親楊鶴就是因為剿滅民變不力而被處斬的。國恨家仇都決定了楊嗣昌對於農民軍的仇恨要遠遠的高於建虜。他必須集結和保留一切大明朝的有生武裝力量來對付流寇,而皇太極之流既然能用銀子來擺平又何樂而不為呢。


    他知道袁崇煥被殺時的罪名之一就是和款誤國,他也知道自己如今深受皇恩已經招致了滿朝的非議,他更知道當朝聖上剛愎自用、性情多疑。自己的父親就是死於這位帝王之手,可能自己將來也會走上父親的老路。但他現在必須要保留大明朝的武裝有生力量,隻要挺過了這次危機,他就能夠親率虎狼之師,撒下天羅地網十麵圍剿天下的流寇。用盡自己的才智,燃盡自己最後的生命。肅清環宇、再造山河;替君王分憂,為父親正名!隻要挺過這次,他楊嗣昌一定能夠做到的!


    當宮女掀開黃緞門簾後,楊嗣昌一眼就瞥見了那位少年天子正背對著自己若有所思的樣子。楊嗣昌的腰彎的更低了,他緊走了幾步邊跪倒失禮邊說道:“臣楊嗣昌見過聖駕!”行過常禮後楊嗣昌沒敢抬起頭來,他就那麽跪著緊盯著自己眼前那明亮的金磚。等候著皇帝的訓話。


    “炮聲好像又近了?”崇禎緩緩的問道。


    聽到這楊嗣昌鎮定的迴答


    :“建虜已經抵達通州,不日就會進犯京師。”聽到這個消息崇禎的臉上稍稍有了一絲不快,這楊嗣昌身為內閣輔臣,在此等危機的時刻竟然還可以如此鎮定。看來是根本沒有把國家社稷放在心上啊!朕的手下怎麽全是這樣的大臣呢?


    但楊嗣昌仿佛能讀懂崇禎內心的想法一般,他緊接著說道


    :“臣已經將京城的具體防禦計劃手書了一份,還請陛下過目。如有不妥之處,還望陛下示下。”說著楊嗣昌雙手呈上了一份京城防禦計劃書。


    崇禎急忙拿過來仔細的看起來,這份計劃書詳細的布置了京城三大營的具體防禦地點和相互馳援的計劃。甚至連紅衣大炮的安放地點以及火力覆蓋範圍都清楚的標示了出來。崇禎一邊看著一邊頻頻的點頭,他對楊嗣昌的工作能力甚是滿意。


    “先生請起!”崇禎的語氣比之前緩和了不少。


    “京城的防禦先生安排的很合朕心,不知各地勤王兵馬現在如何?”


    楊嗣昌先是叩頭謝恩,然後才站了起來。他低頭垂手的迴答著皇帝的問題。


    “各地勤王之師已經陸續抵達京師周邊,如今已不下十萬有餘。”


    又是一個好消息,崇禎越看楊嗣昌越覺得他是當朝不可多得的人才。


    “昌平也是要緊之地。祖宗的陵寢所在,務必不能出差錯。”崇禎緩緩的說道


    “陛下放心,盧象升的宣大、山西勤王之師部分已經進駐昌平了。”


    聽到盧象升的名字,崇禎更加的安心了一些。此時的他已經沒有了剛剛召見楊嗣昌時的緊張與躁動,崇禎重新迴到了龍座上,安穩的坐了下來。既然京城的安危已經得到了保障,那麽如今擺在他麵前的隻剩與滿清議和這一件大事了。崇禎也想借這個機會詢問一下楊嗣昌的態度。


    “自朕登基以來,建虜已經多次入關。崇禎九年更是攻陷昌平致使祖宗陵寢震驚,沒想到剛過兩年,建虜再次引兵入關蹂躪京畿。如今內亂不息,外患日急;如何是好啊?”


    楊嗣昌一聽,談話的重點來了。自己必須堅定皇上議和的決心!


    拿定主意楊嗣昌跪下答道:“微臣內不能蕩平流賊,外不能征討建虜替聖上分憂,實在罪該萬死!但為今之計,剿賊與討虜兩者萬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當需各個擊破方為上策。”


    “那先生的意思?”


    “微臣鬥膽建議,先行對建虜議和。而後傾全力剿賊,待到中原克定,四海升平。我大明將士方可揮軍北上,一舉攻伐建虜!”


    聽到楊嗣昌的話,崇禎皇帝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隻是人言可謂,不知滿朝文武對於議和一事都作何感想呢?稍微停頓了一下,崇禎滿是憂慮的問道


    “盧象升可讚成議和嗎?”


    “微臣尚未見過象升,也不清楚他的立場。但如若他也主張議和,那朝堂之上反對的力量定會小很多。”


    “恩”崇禎皇帝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我已急召盧象升平台見駕了。”後麵半句他並沒有說出,畢竟身為天子要在臣工麵前保持一定的威嚴與神秘感。


    見皇帝的神情不錯,楊嗣昌趁機匯報了一件利好的消息


    “微臣還有一件捷報要上奏聖上。”


    聽到捷報二字,崇禎的精神為之一振。他微微提高了嗓音說道


    “賜座!”在大殿外候著的小太監立刻搬進來了一把檀木的低矮座椅,楊嗣昌急忙叩頭謝恩。待到坐定後他繼續奏報捷報內容


    “據洪承疇、孫傳庭所奏:闖賊李自成已經在潼關中了官軍的埋伏,如今全軍覆沒。李自成本人更是生死未卜。”


    消息當然是好的,但對於崇禎而言還有一絲絲遺憾


    “嗯,有勞先生居中調度了。先生可代朕再擬一旨,著洪承疇務必將闖賊係數蕩平,不得讓一人漏網。倘若作戰不力,朕絕不寬容!”


    “微臣領旨!”


    宮裏打更的聲音清晰的表明如今已是三更天了,看著皇帝有了一絲倦意。楊嗣昌急忙行禮叩頭,退出了文華殿。


    坐在輦車上的崇禎顯得心事重重


    “盧象升若是答應議和,那還好說。若是他堅決主戰,如之奈何啊?”想到這,這位少年天子的臉上又多了幾分愁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封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傑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傑木並收藏明末封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