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中,天色漸漸泛白,曙光微露,依稀可以看到宮牆的輪廓。乾元殿內,武則天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冷峻地掃視著殿內的文武百官。昨日與突厥使者的交鋒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許多官員都在私下議論這次交鋒中隱含的玄機,部分大臣甚至表現出擔憂與不安。
“陛下,關於突厥使者提出的議和條件,臣等有話請奏。”司空袁承肅躬身上前,聲音穩重而凝練。
武則天微微抬眼,示意他說下去。
袁承肅繼續道:“突厥之請求雖言辭懇切,然其背後別有圖謀,臣認為不應輕易答應,否則必會助長其侵擾之勢,令我大唐陷於被動之境。”
武則天輕輕頷首,目光轉向其他大臣:“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尚書左仆射裴炎輕聲道:“陛下,臣以為,突厥此次求和誠意難辨,但我大唐若一味強硬,恐引起更大規模的衝突。若能以和談暫緩其攻勢,或許是目前最為穩妥之策。”
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文武百官分成兩派,紛紛議論不休。有人認為應當果斷拒絕突厥的議和,以展現大唐的威嚴;也有人認為當前局勢複雜,正值江南未穩之際,不宜再開邊患,應當考慮暫時和談以爭取時間。
就在群臣爭論不休之際,太平公主上前一步,向武則天行了一禮,語氣堅定:“母皇,女兒以為,突厥之和談不可輕信,但也不可貿然拒絕。我們或可利用此機會,探明突厥的真實意圖,同時暗中加強邊防,以備不測。”
武則天的目光在群臣之間來迴掃視,最後停留在太平公主的身上,眼中露出一絲讚許。她輕輕點頭,道:“太平所言有理。裴炎,袁承肅,你二人各執其詞,但皆有可取之處。朕決定,暫時接受突厥使者的和談請求,但要設下條件,若他們有任何異動,朕絕不會手軟。”
裴炎與袁承肅互相看了一眼,皆拱手應道:“陛下聖明,臣等謹遵聖命。”
朝會結束後,武則天退迴乾元殿,太平公主緊隨其後。殿內,武則天負手而立,望向遠處的天空,神色沉思。太平公主見狀,輕聲道:“母皇,此次突厥之事,恐怕並非表麵那麽簡單。女兒擔心,突厥背後是否還有其他勢力在推動。”
武則天緩緩點頭:“朕也有此懷疑。裴炎此人,近來表現得愈發不安分,朕總覺得他與突厥之間似乎有某種聯係。但眼下還沒有足夠的證據,隻能暫且觀望。”
太平公主眉頭微皺:“母皇是否需要女兒暗中探查裴炎的動向?”
武則天搖了搖頭,目光淩厲:“不必。裴炎雖然老謀深算,但朕自有安排。你要做的,是密切監視突厥使者在長安的一舉一動,尤其是他們接觸的人,任何風吹草動,都不能放過。”
太平公主鄭重地點頭:“女兒明白,定不負母皇所托。”
武則天的目光溫和了幾分,抬手拍了拍太平公主的肩膀:“太平,朕知道你一直以來都在為大唐而操勞,你的心意,朕心裏明白。突厥此番來意不善,但無論如何,朕都會護你們周全。”
太平公主眼中閃過一絲感動,低聲道:“母皇,女兒願與母皇共進退,絕不畏懼任何艱險。”
乾元殿中,母女二人心意相通,雖麵臨重重危機,但彼此的信任與支持,成了她們應對一切挑戰的最大力量。
次日,突厥使者被召入太極殿。武則天端坐於龍椅之上,俯視著身穿異族服飾的突厥使者阿史那·圖爾丹。圖爾丹神色謙卑,但眼中卻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傲慢。
武則天微微一笑,淡然問道:“突厥可汗遣使前來,所為何事?”
圖爾丹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道:“大唐天後聖明,吾主可汗久聞天後治國有方,願與大唐永結友好,互通有無,共享太平。”
武則天冷冷一笑:“是嗎?朕聽聞你們突厥近日兵鋒逼近邊境,這所謂的友好,恐怕不是這麽簡單吧?”
圖爾丹神色微變,但很快鎮定下來,繼續道:“天後明鑒,那些皆是誤會。吾主可汗已下令撤軍,以示誠意。希望大唐能夠以德報怨,與我突厥化幹戈為玉帛。”
武則天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冷光:“既然如此,朕可以考慮和談,但有一條件——突厥必須遣質子來長安,以示誠意。”
圖爾丹聞言,麵露難色。他知道,質子入長安,意味著突厥的主動權將落於大唐之手,這對突厥可汗而言,是極為不利的局麵。但在武則天那雙冷峻的眼眸注視下,圖爾丹最終還是點頭應道:“天後聖明,吾主定會認真考慮天後的提議。”
武則天微微頷首:“你可以迴去傳達朕的意思,若可汗願意真心和談,朕自會以禮相待。但若有半分虛假,朕必不會輕饒。”
圖爾丹躬身告退,武則天目送他離開太極殿,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與肅殺。
迴到使館的圖爾丹,立刻召集了隨行的突厥官員們,麵色凝重地將武則天的要求告知眾人。使館內一片嘩然,眾人皆對遣質子一事表示反對,但圖爾丹卻深知,此次來大唐,本就是試探與交涉並行,若不答應遣質子的條件,突厥可能會陷入更大的危機。
夜幕降臨,突厥使館內燈火通明,圖爾丹心事重重地在房間內踱步。他知道,武則天此舉顯然是為了掌控突厥的命脈,一旦答應遣質子,突厥的處境將愈加被動。然而,眼下突厥內憂外患,若不能暫時穩住大唐,恐怕更難應對內部的紛爭。
就在圖爾丹躊躇之際,一名突厥侍衛悄然進入房間,低聲道:“大人,剛才有一名中原男子前來傳話,他說他是大唐朝中的友人,有要事相商。”
圖爾丹眉頭一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中原男子?他是什麽來路?”
侍衛搖了搖頭:“他未明說,但看起來頗為神秘,說是關於大唐與突厥的未來,希望大人能見他一麵。”
圖爾丹沉思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帶他進來。”
片刻後,一個身穿中原士子服飾的男子被帶入房中。他相貌普通,但眼神卻異常銳利。男子行了一禮,微微一笑:“在下顧南風,見過圖爾丹大人。”
圖爾丹上下打量著顧南風,語氣中帶著試探:“閣下自稱是我突厥的友人,不知有何高見?”
顧南風輕聲一笑,走近幾步,低聲道:“在下雖是中原之人,但卻對大唐朝中的局勢了如指掌。此次前來,是想助大人一臂之力,共同應對那位高高在上的女皇。”
圖爾丹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警惕:“你究竟是誰?為何要幫我?”
顧南風不慌不忙地說道:“大人不必多疑。在下雖為中原人,但也有自己的立場與追求。眼下大唐朝中暗流洶湧,許多人對女皇不滿,隻是苦於沒有機會。若大人願與我們合作,或許可以找到一個對突厥與我等都有利的局麵。”
圖爾丹沉默片刻,似在思索顧南風的話語。片刻後,他微微點頭:“好,我暫且信你一次。但你若敢有半分虛假,休怪我無情。”
顧南風微微一笑,拱手道:“大人盡可放心,我所圖者,正是那高位之人倒台後的新局麵。而這一切,都需要大人您的助力。”
夜色深沉,使館內的陰影仿佛更加濃重。而在大明宮的乾元殿中,武則天佇立窗前,望著遠方,神情冷峻而堅定。她知道,無論敵人如何謀劃,她都不會退縮。大唐的安危,終將掌握在她的手中。
這場暗潮洶湧的鬥爭,才剛剛拉開序幕,而在這張巨大的棋盤之上,每一個人,都隻是她布下的棋子。
“陛下,關於突厥使者提出的議和條件,臣等有話請奏。”司空袁承肅躬身上前,聲音穩重而凝練。
武則天微微抬眼,示意他說下去。
袁承肅繼續道:“突厥之請求雖言辭懇切,然其背後別有圖謀,臣認為不應輕易答應,否則必會助長其侵擾之勢,令我大唐陷於被動之境。”
武則天輕輕頷首,目光轉向其他大臣:“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尚書左仆射裴炎輕聲道:“陛下,臣以為,突厥此次求和誠意難辨,但我大唐若一味強硬,恐引起更大規模的衝突。若能以和談暫緩其攻勢,或許是目前最為穩妥之策。”
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文武百官分成兩派,紛紛議論不休。有人認為應當果斷拒絕突厥的議和,以展現大唐的威嚴;也有人認為當前局勢複雜,正值江南未穩之際,不宜再開邊患,應當考慮暫時和談以爭取時間。
就在群臣爭論不休之際,太平公主上前一步,向武則天行了一禮,語氣堅定:“母皇,女兒以為,突厥之和談不可輕信,但也不可貿然拒絕。我們或可利用此機會,探明突厥的真實意圖,同時暗中加強邊防,以備不測。”
武則天的目光在群臣之間來迴掃視,最後停留在太平公主的身上,眼中露出一絲讚許。她輕輕點頭,道:“太平所言有理。裴炎,袁承肅,你二人各執其詞,但皆有可取之處。朕決定,暫時接受突厥使者的和談請求,但要設下條件,若他們有任何異動,朕絕不會手軟。”
裴炎與袁承肅互相看了一眼,皆拱手應道:“陛下聖明,臣等謹遵聖命。”
朝會結束後,武則天退迴乾元殿,太平公主緊隨其後。殿內,武則天負手而立,望向遠處的天空,神色沉思。太平公主見狀,輕聲道:“母皇,此次突厥之事,恐怕並非表麵那麽簡單。女兒擔心,突厥背後是否還有其他勢力在推動。”
武則天緩緩點頭:“朕也有此懷疑。裴炎此人,近來表現得愈發不安分,朕總覺得他與突厥之間似乎有某種聯係。但眼下還沒有足夠的證據,隻能暫且觀望。”
太平公主眉頭微皺:“母皇是否需要女兒暗中探查裴炎的動向?”
武則天搖了搖頭,目光淩厲:“不必。裴炎雖然老謀深算,但朕自有安排。你要做的,是密切監視突厥使者在長安的一舉一動,尤其是他們接觸的人,任何風吹草動,都不能放過。”
太平公主鄭重地點頭:“女兒明白,定不負母皇所托。”
武則天的目光溫和了幾分,抬手拍了拍太平公主的肩膀:“太平,朕知道你一直以來都在為大唐而操勞,你的心意,朕心裏明白。突厥此番來意不善,但無論如何,朕都會護你們周全。”
太平公主眼中閃過一絲感動,低聲道:“母皇,女兒願與母皇共進退,絕不畏懼任何艱險。”
乾元殿中,母女二人心意相通,雖麵臨重重危機,但彼此的信任與支持,成了她們應對一切挑戰的最大力量。
次日,突厥使者被召入太極殿。武則天端坐於龍椅之上,俯視著身穿異族服飾的突厥使者阿史那·圖爾丹。圖爾丹神色謙卑,但眼中卻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傲慢。
武則天微微一笑,淡然問道:“突厥可汗遣使前來,所為何事?”
圖爾丹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道:“大唐天後聖明,吾主可汗久聞天後治國有方,願與大唐永結友好,互通有無,共享太平。”
武則天冷冷一笑:“是嗎?朕聽聞你們突厥近日兵鋒逼近邊境,這所謂的友好,恐怕不是這麽簡單吧?”
圖爾丹神色微變,但很快鎮定下來,繼續道:“天後明鑒,那些皆是誤會。吾主可汗已下令撤軍,以示誠意。希望大唐能夠以德報怨,與我突厥化幹戈為玉帛。”
武則天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冷光:“既然如此,朕可以考慮和談,但有一條件——突厥必須遣質子來長安,以示誠意。”
圖爾丹聞言,麵露難色。他知道,質子入長安,意味著突厥的主動權將落於大唐之手,這對突厥可汗而言,是極為不利的局麵。但在武則天那雙冷峻的眼眸注視下,圖爾丹最終還是點頭應道:“天後聖明,吾主定會認真考慮天後的提議。”
武則天微微頷首:“你可以迴去傳達朕的意思,若可汗願意真心和談,朕自會以禮相待。但若有半分虛假,朕必不會輕饒。”
圖爾丹躬身告退,武則天目送他離開太極殿,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與肅殺。
迴到使館的圖爾丹,立刻召集了隨行的突厥官員們,麵色凝重地將武則天的要求告知眾人。使館內一片嘩然,眾人皆對遣質子一事表示反對,但圖爾丹卻深知,此次來大唐,本就是試探與交涉並行,若不答應遣質子的條件,突厥可能會陷入更大的危機。
夜幕降臨,突厥使館內燈火通明,圖爾丹心事重重地在房間內踱步。他知道,武則天此舉顯然是為了掌控突厥的命脈,一旦答應遣質子,突厥的處境將愈加被動。然而,眼下突厥內憂外患,若不能暫時穩住大唐,恐怕更難應對內部的紛爭。
就在圖爾丹躊躇之際,一名突厥侍衛悄然進入房間,低聲道:“大人,剛才有一名中原男子前來傳話,他說他是大唐朝中的友人,有要事相商。”
圖爾丹眉頭一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中原男子?他是什麽來路?”
侍衛搖了搖頭:“他未明說,但看起來頗為神秘,說是關於大唐與突厥的未來,希望大人能見他一麵。”
圖爾丹沉思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帶他進來。”
片刻後,一個身穿中原士子服飾的男子被帶入房中。他相貌普通,但眼神卻異常銳利。男子行了一禮,微微一笑:“在下顧南風,見過圖爾丹大人。”
圖爾丹上下打量著顧南風,語氣中帶著試探:“閣下自稱是我突厥的友人,不知有何高見?”
顧南風輕聲一笑,走近幾步,低聲道:“在下雖是中原之人,但卻對大唐朝中的局勢了如指掌。此次前來,是想助大人一臂之力,共同應對那位高高在上的女皇。”
圖爾丹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警惕:“你究竟是誰?為何要幫我?”
顧南風不慌不忙地說道:“大人不必多疑。在下雖為中原人,但也有自己的立場與追求。眼下大唐朝中暗流洶湧,許多人對女皇不滿,隻是苦於沒有機會。若大人願與我們合作,或許可以找到一個對突厥與我等都有利的局麵。”
圖爾丹沉默片刻,似在思索顧南風的話語。片刻後,他微微點頭:“好,我暫且信你一次。但你若敢有半分虛假,休怪我無情。”
顧南風微微一笑,拱手道:“大人盡可放心,我所圖者,正是那高位之人倒台後的新局麵。而這一切,都需要大人您的助力。”
夜色深沉,使館內的陰影仿佛更加濃重。而在大明宮的乾元殿中,武則天佇立窗前,望著遠方,神情冷峻而堅定。她知道,無論敵人如何謀劃,她都不會退縮。大唐的安危,終將掌握在她的手中。
這場暗潮洶湧的鬥爭,才剛剛拉開序幕,而在這張巨大的棋盤之上,每一個人,都隻是她布下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