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殿的晨光透過雕花窗欞灑進來,照亮了武則天麵前堆積的奏章。她手中的朱筆在紙上飛快地劃過,心中對江南叛亂的餘波始終沒有放鬆。崔盛的伏法隻是一個開端,真正的敵人還未露麵,這讓她心頭的警惕絲毫未減。她必須要將所有隱藏在陰影中的危險徹底消除,以保大唐安定。


    內侍王伏輕聲稟報:“陛下,太平公主在殿外候見。”


    武則天停下筆,抬眼道:“讓她進來。”


    太平公主緩步入殿,臉上掛著淡淡的憂慮。她行禮之後,低聲道:“母皇,徐敬業大人昨日來找過我,他提及有關崔盛一案的調查進展。此案似乎比我們想象的更為複雜,徐大人已經查到了一些與朝中大臣勾結的蛛絲馬跡,但牽連甚廣,若貿然行動,恐怕會打草驚蛇。”


    武則天目光微凝,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的邊緣,陷入沉思。太平所言不虛,這場陰謀的深度已遠超預期,單憑崔盛之口,根本無法揭開背後的真正黑手。而若要穩妥行事,必須有更為確鑿的證據和更為有力的謀劃。


    “太平,此事你覺得該如何處理?”武則天看向自己的女兒,目光中透出幾分考量。


    太平公主略微沉吟,隨後道:“母皇,女兒認為,徐大人可以繼續深入調查,但需要更廣的支持與掩護。可以讓敬業假意低調,避免引起注意,而我會暗中協助他收集情報,確保這股潛在的威脅不會再有任何隱匿之地。”


    武則天微微頷首,眼中浮現一絲讚許。太平公主的提議正合她心意,她也深知太平的能力與忠誠,正是此時她最為倚重的力量。


    “好,太平,朕就將這件事交給你全權處理。記住,務必謹慎行事,絕不可讓任何風聲走漏。”


    太平公主心中一凜,鄭重地點頭:“女兒明白,必不負母皇所托。”


    太平公主離開乾元殿後,立即召集了一批心腹之人,布置任務。她深知,宮中的陰謀之網已然漸漸浮現,但要將它徹底拆解,依舊困難重重。她必須全力以赴,為母皇掃清一切潛藏的威脅。


    與此同時,武則天也在召集朝中重臣,對江南的善後事宜作出部署。她知曉,江南的叛亂不單是地方的不滿,更是朝中勢力角逐的延續。她不能讓這種混亂再有蔓延的可能,必須以鐵腕手段盡快恢複地方的穩定。


    殿外傳來內侍的稟報聲:“陛下,徐敬業大人求見。”


    武則天放下手中的奏章,點了點頭:“讓他進來。”


    徐敬業走入殿內,目光中透著幾分凝重,他在武則天麵前行禮後,緩緩道:“陛下,屬下在審訊崔盛時發現了一些重要線索,崔盛提及的‘幕後之人’或許並不在江南,而是朝中一位身份頗為尊貴的大臣。此人不但在背後策動江南叛亂,還在宮中設法安插眼線,以圖進一步擴大影響。”


    武則天聽到這裏,眉頭微蹙,眼中寒意驟起:“你可有這位大臣的確切身份?”


    徐敬業搖了搖頭:“崔盛之口甚緊,屬下雖用了些手段,但他隻肯透露這些信息。不過,屬下已經安排了細作,暗中監視幾個可疑之人,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確鑿的消息。”


    武則天點點頭,沉聲道:“你做得很好,務必要將此事查明,必要時可以采取非常手段,但絕不能讓他們再有翻身的機會。”


    徐敬業領命退下,武則天目送他離開,心中暗暗權衡。朝中有人勾結叛軍,這無疑是一顆潛伏在大唐心腹中的毒瘤,若不盡早根除,後患無窮。而她深知,這位幕後之人的身份既然尊貴,便意味著此事可能會牽涉到朝廷的根基與皇權的穩固。


    當晚,乾元殿中燭火通明,武則天獨坐殿內,手中握著一份密報,內容正是徐敬業送來的情報。她的目光在密報上的幾個名字間遊移,最終落在一個熟悉的名字上:右相裴炎。


    裴炎,這位她曾經十分倚重的臣子,如今卻成了她最為懷疑的對象。江南叛亂之初,裴炎便多次提出異議,試圖阻止她派兵鎮壓。雖然他的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但事到如今,武則天不禁懷疑,他是否早已在暗中參與了這場動亂。


    武則天的目光逐漸變得冰冷,她心中已有決斷,裴炎必須要徹查。但她也清楚,裴炎在朝中勢力不容小覷,貿然行動隻會引發更大的動蕩,必須得有一個周密的計劃,將其一網打盡。


    翌日,太極殿的早朝如期而至,武則天端坐在龍椅之上,俯視著殿內文武百官。她目光沉穩而威嚴,令在場的所有大臣不敢有絲毫懈怠。她的目光再次落在裴炎身上,這位右相此刻麵色如常,神情中看不出絲毫異常。


    “裴相,”武則天忽然開口,聲音不疾不徐,卻帶著無可抗拒的威嚴,“近日江南善後事宜如何,你可有新的奏報?”


    裴炎上前一步,恭敬答道:“啟稟陛下,江南之地各州縣已逐漸恢複正常,地方官府正在按照朝廷的指示撫慰百姓,安撫軍民,現局勢已基本平穩。臣已責令地方官員加快重建,以盡快恢複賦稅收入。”


    武則天微微點頭,麵上不動聲色,繼續道:“善後事宜固然重要,但地方的賦稅去向,尤其是在叛亂期間的流失部分,也需盡快查明。朕不希望這些賦稅流向那些圖謀不軌之人手中。”


    裴炎微微低頭:“陛下所言極是,臣必定責令各地加緊清查,務必將失落的賦稅追迴,以安定朝廷財務。”


    武則天不再多言,但心中卻對裴炎的反應多了一份警惕。朝會結束後,她召見了太平公主與徐敬業,密令他們加緊對裴炎的調查,並且務必小心謹慎,確保萬無一失。


    太平公主與徐敬業領命之後,立即著手展開行動。太平公主決定親自走訪一些朝中重臣,以試探他們對裴炎的態度,尋找任何可能的破綻。而徐敬業則從另一條線入手,追蹤裴炎與江南叛軍之間的財務往來,務求找到直接的證據。


    幾日之後,太平公主在與幾位朝中老臣的交談中,隱約發現了一些異常。幾位與裴炎交好的大臣似乎對江南叛亂一事顯得尤為敏感,甚至在她提及江南賦稅的問題時,神情間流露出幾分不自然的緊張。她心中暗自警覺,立即將這些情況詳細記錄,準備與徐敬業一同分析。


    徐敬業的調查同樣有所進展,他的細作在一名江南叛軍的餘黨手中發現了一份賬簿,上麵清楚地記載著與朝中某位大臣之間的財務往來。雖然賬簿上並未明確寫出裴炎的名字,但從種種跡象來看,這位大臣的身份已唿之欲出。


    太平公主與徐敬業將他們的調查結果匯總後,立即呈交給武則天。看著手中的證據,武則天的目光中閃過一絲冷厲之色。她終於確信,裴炎的嫌疑已無法洗清,接下來的關鍵,便是如何將他繩之以法。


    夜深,乾元殿內燭火搖曳,武則天獨自坐在龍椅上,心中思緒翻湧。裴炎的背叛,令她既憤怒又失望,但她深知,作為帝王,絕不能被個人的情感左右。她必須以大局為重,隻有徹底清除這股威脅,才能保大唐江山穩固無虞。


    “王伏,”武則天沉聲喚道,內侍王伏立刻走上前來,“明日早朝,傳朕的旨意,宣布一件大事。”


    王伏低頭領命,心中卻不禁暗暗猜測,陛下口中的“大事”究竟是什麽。而乾元殿內,武則天的目光穿過燭火,看向殿外無邊的夜色,似乎已看到了帷幕之後,那尚未完全顯露的陰謀終將被她親手揭開。


    這一夜,宮中寂靜如水,但暗潮已然洶湧澎湃。風波尚未平息,而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女皇:鳳臨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木流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木流沙並收藏大唐女皇:鳳臨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