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別說是教育諸皇子了,國子監的祭酒咱也能勝任!
悟性逆天:八歲貪官,震驚朱元璋 作者:一劍飄虹孤心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朱辰這麽一說,
在場的人都非常吃驚的看著朱辰。
在大家看來。
朱辰此舉無異於找死。
曆朝曆代,皇帝的每一個皇子都有一名專門的老師負責。
朱辰一個人把這些皇子都給教了。
你朱辰想要做什麽?
控製所有的皇子?
這是皇家的大忌。
而且朱家這些皇子們除了朱標,
沒有一個善茬,
皇子的老師可不好當啊,
朱辰何必去招惹他們?
一個個幸災樂禍的看著朱辰。
朱元璋那可不是什麽善茬,
心裏一個不痛快,就可以送朱辰上路。
此刻,
朱元璋心中卻有了一個新想法。
朱辰這麽牛,
讓這小子把自己的那些皇子們全都給開發一下豈不更好?
反正也沒有什麽成本,
不行了再換人也不遲。
朱辰想要有什麽企圖自己立刻對他采取行動。
反正自己正準備成立錦衣衛了。
到時候莫說朱辰,
自己皇子的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這話有什麽怕的?
想到這裏,朱元璋看了一眼朱辰:
“那行啊,才明天開始,咱們的皇子們你一塊負責對他們的培訓吧!”
朱辰聽了,微微一笑。
看來這朱元璋真把自己當免費勞動力了。
不過朱元璋既然提出來了,那也正好。
還沒有等朱辰說話,
就見魏國公徐達帶著一幫大臣直接走了過來,
全都跪在了朱元璋的麵前懇求道:
“皇上三思啊,大明的皇子們決不能讓朱辰這麽一個不學無術的人當老師啊,他會帶壞諸皇子,害了咱們大明的社稷啊!”
朱元璋聽了這些人的話,
看著跪在地上的這些人,
這些人可都是大明現在中流砥柱的人。
和自己打下了天下。
自己也沒有虧待這些人,
到了現在這些人有些居功自傲了,
打仗行,可是治理國家他們根本不擅長。
這幾年朱元璋一直想培養新生力量替換這些老臣。
可是奈何國子監一直沒有培養出來幾個苗子。
朱元璋很是鬱悶。
看著這些人聯合在一起,一塊給自己施壓,朱元璋心裏就很不爽。
一旁的朱辰看到朱元璋那一張黑如木炭的臉。
猜測出來朱元璋心裏的想法。
看到這裏朱辰直接走了過去。
指著那些跪在地上的大臣們說道:
“你明知道自己這種舉動是什麽嗎?你們這叫逼宮,咱們皇上難道不知道該如何教育皇子,這是皇上的家事,豈容你們在這裏亂說!”
“告訴你們,別說是教育這些皇子們,就是整個國子監的祭酒咱都能夠勝任!”
朱辰說完,轉身對朱元璋笑著說道:
“皇上,要不你把國子監的祭酒讓我試試?”
聽了朱辰的話,
在場的所有人,
太子朱標,
馬皇後,
誠意伯劉伯溫,
宋濂,
魏國公徐達,
還有跪在地上的人,
都很是吃驚的看著他。
這朱辰真是敢說啊。
國子監是什麽地方?
這可是整個大明最高的學府。
國子監察酒可是相當於校長的級別。
這可是朱元璋在大明的官場的最大依靠。
未來的大明官場大部分的官員都會是從這國子監走出去的。
開國初期朱元璋試探著讓一些地主級別的人入官。
覺得這些人家底厚,
一方麵在關鍵的時候可以支持國家,
另一方麵這些人本身有錢,
在朱元璋看來他們做官在乎的是名譽,
而並不是金錢,
這些人貪婪的可能性比寒門學子小一些。
可是讓朱元璋失望的是這些地主當了官,
不但能貪,
而且會貪,
貪腐的手段更多更隱蔽,
經過這一次教訓,
朱元璋把培養官員的主要工作就放在了國子監,
所以朱元璋非常的重視國子監的教育問題。
其實作為曆史係的高材生,
而且還是主攻明史的人,
朱辰也知道這朱元璋相比於其他的明朝的帝王,
朱元璋對國子監的重視程度,
簡直讓人吃驚。
洪武年間自從建立了國子監,
朱元璋對國子監的敕諭超過了永樂至嘉靖元年的總和。
僅僅洪武年間國子監成了之後,
朱元璋下聖旨一道,
下敕達到了六次,
下誥有一次,
策問更多高達十六次。
而其他的帝王,
正統、成化、宣德等朝也就僅僅一次。
這充分的說明了朱元璋對國子監的重視。
如果朱元璋連這國子監都能給自己負責,
這才說明了朱元璋對自己教育事業的肯定。
自己在宿縣建立的新學堂的效果還不錯。
朱辰準備試試。
如果自己這事辦成了,
夠自己吹一輩子牛逼。
皇子們和整個洪武年代的官員都是自己的學生,
這是多麽牛叉啊一件事情啊。
到時候讓自己培養的這些學子們覆蓋整個大明的府縣。
把自己的理念帶過去,讓這些人幫著自己一起做生意,帶著大明各個縣的經濟都騰飛起來。
大家一起賺錢一起嗨,這將是多麽爽的一件事情!
聽了朱辰的話,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辰,
臉上沒有露出了任何憤怒和喜悅。
隻是看了一眼朱辰,然後直接問道:
“你小子胃口挺大啊,你知道這國子監對咱的重要性嗎?”
朱辰聽了對朱元璋鞠了一躬:
“皇上,微臣當然知道國子監是什麽地方,
您要是把國子監交給了臣下,
微臣保證從國子出來的官吏,
十年之內配合您可以開創洪武盛世!”
聽了朱辰這話,
朱元璋很是心動,
開創洪武盛世,
這是多麽誘人的一件事情啊。
自己連做夢都想,可是這事談何容易。
奮鬥了這麽多年,老百姓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
要不是朱辰幫忙度過了這次蝗災,
別說是讓大家吃飽飯了,
現在估計已經橫屍遍野,
大明的天下岌岌可危了。
是朱辰讓大明的老百姓填飽了肚子,
而且朱辰的能力也在那裏擺著。
他的理政能力那也是相當的強悍,
在舟山自己見識了朱辰的斷案能力,
至於發展地方經濟,
這就更不用說了,
舟山、宿縣現實案例在那裏擺著。
這強於任何的說辭。
一個國家,
想要發展還是要靠著這些官員,
靠著自己一人,
就是累死了也沒有用。
而官員的選取和培訓,
這就離不開國子監了。
現在國子監禁酒宋訥,
還有輔佐他的博士龔敏以及右司業王嘉會,
三人的年紀都已經很大了。
在教學上過於保守,
讓他們講四書五經沒什麽問題,
可是在其他方麵,
這幾個老頑固就差的有些遠了。
如果朱辰能夠就任國子監的祭酒,
把國子監的監生培養成為大明的急需的能臣幹吏,
那麽真的有可能開創洪武盛世!
就算朱辰失敗了,
自己免了他就行,
這也沒有什麽成本。
想到這裏朱元璋很是認真的看了一眼朱辰。
在場那些反對朱辰的官員們都感覺到了不妙。
在場的人都非常吃驚的看著朱辰。
在大家看來。
朱辰此舉無異於找死。
曆朝曆代,皇帝的每一個皇子都有一名專門的老師負責。
朱辰一個人把這些皇子都給教了。
你朱辰想要做什麽?
控製所有的皇子?
這是皇家的大忌。
而且朱家這些皇子們除了朱標,
沒有一個善茬,
皇子的老師可不好當啊,
朱辰何必去招惹他們?
一個個幸災樂禍的看著朱辰。
朱元璋那可不是什麽善茬,
心裏一個不痛快,就可以送朱辰上路。
此刻,
朱元璋心中卻有了一個新想法。
朱辰這麽牛,
讓這小子把自己的那些皇子們全都給開發一下豈不更好?
反正也沒有什麽成本,
不行了再換人也不遲。
朱辰想要有什麽企圖自己立刻對他采取行動。
反正自己正準備成立錦衣衛了。
到時候莫說朱辰,
自己皇子的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這話有什麽怕的?
想到這裏,朱元璋看了一眼朱辰:
“那行啊,才明天開始,咱們的皇子們你一塊負責對他們的培訓吧!”
朱辰聽了,微微一笑。
看來這朱元璋真把自己當免費勞動力了。
不過朱元璋既然提出來了,那也正好。
還沒有等朱辰說話,
就見魏國公徐達帶著一幫大臣直接走了過來,
全都跪在了朱元璋的麵前懇求道:
“皇上三思啊,大明的皇子們決不能讓朱辰這麽一個不學無術的人當老師啊,他會帶壞諸皇子,害了咱們大明的社稷啊!”
朱元璋聽了這些人的話,
看著跪在地上的這些人,
這些人可都是大明現在中流砥柱的人。
和自己打下了天下。
自己也沒有虧待這些人,
到了現在這些人有些居功自傲了,
打仗行,可是治理國家他們根本不擅長。
這幾年朱元璋一直想培養新生力量替換這些老臣。
可是奈何國子監一直沒有培養出來幾個苗子。
朱元璋很是鬱悶。
看著這些人聯合在一起,一塊給自己施壓,朱元璋心裏就很不爽。
一旁的朱辰看到朱元璋那一張黑如木炭的臉。
猜測出來朱元璋心裏的想法。
看到這裏朱辰直接走了過去。
指著那些跪在地上的大臣們說道:
“你明知道自己這種舉動是什麽嗎?你們這叫逼宮,咱們皇上難道不知道該如何教育皇子,這是皇上的家事,豈容你們在這裏亂說!”
“告訴你們,別說是教育這些皇子們,就是整個國子監的祭酒咱都能夠勝任!”
朱辰說完,轉身對朱元璋笑著說道:
“皇上,要不你把國子監的祭酒讓我試試?”
聽了朱辰的話,
在場的所有人,
太子朱標,
馬皇後,
誠意伯劉伯溫,
宋濂,
魏國公徐達,
還有跪在地上的人,
都很是吃驚的看著他。
這朱辰真是敢說啊。
國子監是什麽地方?
這可是整個大明最高的學府。
國子監察酒可是相當於校長的級別。
這可是朱元璋在大明的官場的最大依靠。
未來的大明官場大部分的官員都會是從這國子監走出去的。
開國初期朱元璋試探著讓一些地主級別的人入官。
覺得這些人家底厚,
一方麵在關鍵的時候可以支持國家,
另一方麵這些人本身有錢,
在朱元璋看來他們做官在乎的是名譽,
而並不是金錢,
這些人貪婪的可能性比寒門學子小一些。
可是讓朱元璋失望的是這些地主當了官,
不但能貪,
而且會貪,
貪腐的手段更多更隱蔽,
經過這一次教訓,
朱元璋把培養官員的主要工作就放在了國子監,
所以朱元璋非常的重視國子監的教育問題。
其實作為曆史係的高材生,
而且還是主攻明史的人,
朱辰也知道這朱元璋相比於其他的明朝的帝王,
朱元璋對國子監的重視程度,
簡直讓人吃驚。
洪武年間自從建立了國子監,
朱元璋對國子監的敕諭超過了永樂至嘉靖元年的總和。
僅僅洪武年間國子監成了之後,
朱元璋下聖旨一道,
下敕達到了六次,
下誥有一次,
策問更多高達十六次。
而其他的帝王,
正統、成化、宣德等朝也就僅僅一次。
這充分的說明了朱元璋對國子監的重視。
如果朱元璋連這國子監都能給自己負責,
這才說明了朱元璋對自己教育事業的肯定。
自己在宿縣建立的新學堂的效果還不錯。
朱辰準備試試。
如果自己這事辦成了,
夠自己吹一輩子牛逼。
皇子們和整個洪武年代的官員都是自己的學生,
這是多麽牛叉啊一件事情啊。
到時候讓自己培養的這些學子們覆蓋整個大明的府縣。
把自己的理念帶過去,讓這些人幫著自己一起做生意,帶著大明各個縣的經濟都騰飛起來。
大家一起賺錢一起嗨,這將是多麽爽的一件事情!
聽了朱辰的話,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辰,
臉上沒有露出了任何憤怒和喜悅。
隻是看了一眼朱辰,然後直接問道:
“你小子胃口挺大啊,你知道這國子監對咱的重要性嗎?”
朱辰聽了對朱元璋鞠了一躬:
“皇上,微臣當然知道國子監是什麽地方,
您要是把國子監交給了臣下,
微臣保證從國子出來的官吏,
十年之內配合您可以開創洪武盛世!”
聽了朱辰這話,
朱元璋很是心動,
開創洪武盛世,
這是多麽誘人的一件事情啊。
自己連做夢都想,可是這事談何容易。
奮鬥了這麽多年,老百姓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
要不是朱辰幫忙度過了這次蝗災,
別說是讓大家吃飽飯了,
現在估計已經橫屍遍野,
大明的天下岌岌可危了。
是朱辰讓大明的老百姓填飽了肚子,
而且朱辰的能力也在那裏擺著。
他的理政能力那也是相當的強悍,
在舟山自己見識了朱辰的斷案能力,
至於發展地方經濟,
這就更不用說了,
舟山、宿縣現實案例在那裏擺著。
這強於任何的說辭。
一個國家,
想要發展還是要靠著這些官員,
靠著自己一人,
就是累死了也沒有用。
而官員的選取和培訓,
這就離不開國子監了。
現在國子監禁酒宋訥,
還有輔佐他的博士龔敏以及右司業王嘉會,
三人的年紀都已經很大了。
在教學上過於保守,
讓他們講四書五經沒什麽問題,
可是在其他方麵,
這幾個老頑固就差的有些遠了。
如果朱辰能夠就任國子監的祭酒,
把國子監的監生培養成為大明的急需的能臣幹吏,
那麽真的有可能開創洪武盛世!
就算朱辰失敗了,
自己免了他就行,
這也沒有什麽成本。
想到這裏朱元璋很是認真的看了一眼朱辰。
在場那些反對朱辰的官員們都感覺到了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