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問得更直接,“小寶,你老實說,你脖子上的印子是誰親的?”
江氏繼續沉著臉,“小寶,你現在已經和曉曉定了親,你不可以在外麵沾花惹草。
如果是在和曉曉定親之前,你有喜歡的姑娘娘不攔著。
但是現在不行,你和曉曉還沒有成婚,你就已經幹出這樣的事兒,你讓人家曉曉怎麽想?
曉曉是個不錯的姑娘,你不能這樣對人家。”
伍小寶一臉懵逼,“娘,大姐,你們在說什麽呀?”
“你還在給我裝是吧?”江氏有些生氣,“小寶,你一直都是個很聽話的孩子,現在怎麽也學會說謊了?”
“娘~,我怎麽就說謊了啊?你們到底在說什麽呀?”伍小寶一臉的生無可戀。
大丫也生氣了,“小寶,你老實說,你脖子上是誰親的?”
“大姐,什麽誰親的呀?”伍小寶都快哭了。
大丫用手指點在伍小寶脖子上的紅印處,“你還不承認?你這裏都被親紅了。”
大丫點在紅印處時,伍小寶“嘶”了一聲。
顧曉曉掐的時候也是用了點力的,不然也不會掐出紫紅印來。
伍小寶自己用手指指著印子的位置問江氏和大丫,“娘、大姐,你們說的是這個?”
江氏和大丫都瞪著他不說話。
伍小寶深唿吸,他不氣、他不氣……
“娘、大姐,這是顧曉曉掐的。”伍小寶一臉的委屈。
“啊……,曉曉掐的?”
江氏和大丫突然都有些心虛。
伍小寶把事情解釋清楚後就氣唿唿的走了。
江氏和大丫一臉尷尬。
伍小寶氣鼓鼓的迴到書房,從趙子恆身邊路過後又倒迴來。
趙子恆正在認真看伍小寶寫的東西,光線被擋住,他抬起頭來。
伍小寶就咬牙切齒的開口,“迴去後好好管管你媳婦兒,事情沒弄清楚前別亂說話……”
趙子恆:……
不等趙子恆說話,伍小寶背著手走到自己書桌前一屁股坐下。
上官天澤三兄弟都抬起頭,他們都看了看趙子恆,又看向伍小寶,三人都不知道發生了啥事。
但這不重要,他們現在沒心思去管伍小寶是因為什麽事情而生氣。
他們都已經被伍小寶寫的東西震撼到了。
伍小寶不隻是寫了怎麽安排北齊百姓,還寫了很多有關教育、醫療和工業建設的建議。
伍小寶給闡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重要支撐。
但人才不是天生的,需要國家專門去培養,所以伍小寶建議朝廷在各地多建學堂,聘請讀書人到學堂教書。
天下的讀書人不少,但最後能當官的能有幾個。
把那些秀才、舉人請來當教書先生最適合不過。
那些大世家的讀書人或許不會願意到學堂教書,但一些寒門子弟肯定是願意的。
隻是朝廷及各地官府要對教書先生給予更高的尊視和尊重,束修也要給得足夠高。
醫療同樣重要,伍小寶也著重講了。
現在各地的大夫太少,一個縣城也就不到十個大夫。
鄉下就更少,三五個村子能有一個赤腳大夫就不錯了,很多百姓生了病都得不到治療。
而大夫少的原因就是天下人都敝帚自珍,自家的醫術都不願隨便傳給外人。
其實這也能理解,都是自家祖上一代代傳下來的,誰又願意平白無故的傳授給別人?
但也是因為這種原因,不管是醫術還是其他技術性的手藝,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技術也會慢慢消失或者衰退。
所以伍小寶建議朝廷建立醫學院,讓太醫院的大夫或是聘請民間醫術好的大夫到學院教學,專門培養大量大夫。
並在各地修建醫館,將培養出來的大夫分配到各地醫館行醫治病。
以後百姓生了病,就再也不會因為看不起病、看不了病而失去生命。
百姓的身體健康有了保障,百姓的壽命也會增加。
同時伍小寶也建議將大夫的身份地位以及待遇都提高。
至於民生,現在朝廷已經在抓了,戶部許多官員都被外派到各地幫助百姓脫貧致富。
所以伍小寶就再建議的工業建設,他建議朝廷牽頭,讓各地官府開辦工廠。
這樣可以解決大量北齊百姓的生計問題,可以讓他們安心在東平國紮根。
本土百姓在農閑時也可以到工廠幹活掙錢。
工廠越多,生產的商品也就越多,物價就會下降,百姓的開支就會少許多。
工廠的收益都歸朝廷和地方官府,不但充盈了國庫,地方官府的財政也會寬鬆。
各地想要搞些什麽建設,也不用全都找國庫申請銀子了。
百姓手裏有餘錢了,生活也富裕了,他們自然就想多生娃。
生了娃又希望自家的娃有出息,自然就會想送他們去學堂讀書。
而這一係列的建議,又需要大量的各種人才。
這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循環,東平國的人口會不斷增加。
人口增加,消耗也會增加,會加大各種物資的需求。
人口增加,也會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員和各種人才。
人才從哪裏來,就是從千千萬萬的百姓中挑選出來的。
伍小寶也隻是把大概框架寫了出來,還有很多細節沒有寫。
上官天澤和趙子恆看完伍小寶寫的這些建議,兩人都有種內心振奮的感覺。
如果真要像伍小寶寫的這樣發展下去,東平國將來會有多麽的繁榮?
隻是這些事情做起來有些難,而且會有很大阻力。
朝廷真要做這些事,估計有不少朝中大臣和世家會極力反對,這涉及到的利益太多了。
可伍小寶給的這些建議對東平國對他們上官家的江山來說影響遠大。
這都不能說是建議,這完全就是國策。
上官天佑開口說,“小寶,你的這些建議很好,但實行起來恐怕有些難。”
伍小寶說,“的確會有些難,但也不是讓你們一下子就搞起來。
而且有些地方可以變通的嘛。”
“能詳細說說嗎?”上官天澤問。
伍小寶解釋道:“比如開辦工廠,不一定非得是官府開辦,朝廷可以讓一些世家或者富商開辦。
這樣的好事,我想沒有人不願意吧?
但也不是白讓他們撿便宜的,讓他們出資,官府占幹股,官府還要派人一起管理,這樣還可以防止那些世家偷稅漏稅。”
江氏繼續沉著臉,“小寶,你現在已經和曉曉定了親,你不可以在外麵沾花惹草。
如果是在和曉曉定親之前,你有喜歡的姑娘娘不攔著。
但是現在不行,你和曉曉還沒有成婚,你就已經幹出這樣的事兒,你讓人家曉曉怎麽想?
曉曉是個不錯的姑娘,你不能這樣對人家。”
伍小寶一臉懵逼,“娘,大姐,你們在說什麽呀?”
“你還在給我裝是吧?”江氏有些生氣,“小寶,你一直都是個很聽話的孩子,現在怎麽也學會說謊了?”
“娘~,我怎麽就說謊了啊?你們到底在說什麽呀?”伍小寶一臉的生無可戀。
大丫也生氣了,“小寶,你老實說,你脖子上是誰親的?”
“大姐,什麽誰親的呀?”伍小寶都快哭了。
大丫用手指點在伍小寶脖子上的紅印處,“你還不承認?你這裏都被親紅了。”
大丫點在紅印處時,伍小寶“嘶”了一聲。
顧曉曉掐的時候也是用了點力的,不然也不會掐出紫紅印來。
伍小寶自己用手指指著印子的位置問江氏和大丫,“娘、大姐,你們說的是這個?”
江氏和大丫都瞪著他不說話。
伍小寶深唿吸,他不氣、他不氣……
“娘、大姐,這是顧曉曉掐的。”伍小寶一臉的委屈。
“啊……,曉曉掐的?”
江氏和大丫突然都有些心虛。
伍小寶把事情解釋清楚後就氣唿唿的走了。
江氏和大丫一臉尷尬。
伍小寶氣鼓鼓的迴到書房,從趙子恆身邊路過後又倒迴來。
趙子恆正在認真看伍小寶寫的東西,光線被擋住,他抬起頭來。
伍小寶就咬牙切齒的開口,“迴去後好好管管你媳婦兒,事情沒弄清楚前別亂說話……”
趙子恆:……
不等趙子恆說話,伍小寶背著手走到自己書桌前一屁股坐下。
上官天澤三兄弟都抬起頭,他們都看了看趙子恆,又看向伍小寶,三人都不知道發生了啥事。
但這不重要,他們現在沒心思去管伍小寶是因為什麽事情而生氣。
他們都已經被伍小寶寫的東西震撼到了。
伍小寶不隻是寫了怎麽安排北齊百姓,還寫了很多有關教育、醫療和工業建設的建議。
伍小寶給闡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重要支撐。
但人才不是天生的,需要國家專門去培養,所以伍小寶建議朝廷在各地多建學堂,聘請讀書人到學堂教書。
天下的讀書人不少,但最後能當官的能有幾個。
把那些秀才、舉人請來當教書先生最適合不過。
那些大世家的讀書人或許不會願意到學堂教書,但一些寒門子弟肯定是願意的。
隻是朝廷及各地官府要對教書先生給予更高的尊視和尊重,束修也要給得足夠高。
醫療同樣重要,伍小寶也著重講了。
現在各地的大夫太少,一個縣城也就不到十個大夫。
鄉下就更少,三五個村子能有一個赤腳大夫就不錯了,很多百姓生了病都得不到治療。
而大夫少的原因就是天下人都敝帚自珍,自家的醫術都不願隨便傳給外人。
其實這也能理解,都是自家祖上一代代傳下來的,誰又願意平白無故的傳授給別人?
但也是因為這種原因,不管是醫術還是其他技術性的手藝,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技術也會慢慢消失或者衰退。
所以伍小寶建議朝廷建立醫學院,讓太醫院的大夫或是聘請民間醫術好的大夫到學院教學,專門培養大量大夫。
並在各地修建醫館,將培養出來的大夫分配到各地醫館行醫治病。
以後百姓生了病,就再也不會因為看不起病、看不了病而失去生命。
百姓的身體健康有了保障,百姓的壽命也會增加。
同時伍小寶也建議將大夫的身份地位以及待遇都提高。
至於民生,現在朝廷已經在抓了,戶部許多官員都被外派到各地幫助百姓脫貧致富。
所以伍小寶就再建議的工業建設,他建議朝廷牽頭,讓各地官府開辦工廠。
這樣可以解決大量北齊百姓的生計問題,可以讓他們安心在東平國紮根。
本土百姓在農閑時也可以到工廠幹活掙錢。
工廠越多,生產的商品也就越多,物價就會下降,百姓的開支就會少許多。
工廠的收益都歸朝廷和地方官府,不但充盈了國庫,地方官府的財政也會寬鬆。
各地想要搞些什麽建設,也不用全都找國庫申請銀子了。
百姓手裏有餘錢了,生活也富裕了,他們自然就想多生娃。
生了娃又希望自家的娃有出息,自然就會想送他們去學堂讀書。
而這一係列的建議,又需要大量的各種人才。
這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循環,東平國的人口會不斷增加。
人口增加,消耗也會增加,會加大各種物資的需求。
人口增加,也會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員和各種人才。
人才從哪裏來,就是從千千萬萬的百姓中挑選出來的。
伍小寶也隻是把大概框架寫了出來,還有很多細節沒有寫。
上官天澤和趙子恆看完伍小寶寫的這些建議,兩人都有種內心振奮的感覺。
如果真要像伍小寶寫的這樣發展下去,東平國將來會有多麽的繁榮?
隻是這些事情做起來有些難,而且會有很大阻力。
朝廷真要做這些事,估計有不少朝中大臣和世家會極力反對,這涉及到的利益太多了。
可伍小寶給的這些建議對東平國對他們上官家的江山來說影響遠大。
這都不能說是建議,這完全就是國策。
上官天佑開口說,“小寶,你的這些建議很好,但實行起來恐怕有些難。”
伍小寶說,“的確會有些難,但也不是讓你們一下子就搞起來。
而且有些地方可以變通的嘛。”
“能詳細說說嗎?”上官天澤問。
伍小寶解釋道:“比如開辦工廠,不一定非得是官府開辦,朝廷可以讓一些世家或者富商開辦。
這樣的好事,我想沒有人不願意吧?
但也不是白讓他們撿便宜的,讓他們出資,官府占幹股,官府還要派人一起管理,這樣還可以防止那些世家偷稅漏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