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興帝沉吟著,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年後我讓張勇從軍中帶一千人過去,你們給我一寸一寸土地的搜,必須把人給我揪出來。
還有他們偷運的鹽鐵都是從哪兒弄的,這個也必須查清楚。”
趙遠昌開口道:“皇上,也可安排人在各個鐵礦和鹽礦暗中排查,也不用進入鐵礦和鹽礦裏麵去查。
就蹲守每一批鹽鐵去向,隻要有鹽鐵運出,就安排人暗中跟隨,看看這些鹽鐵都運往何處。
就是這樣排查的話,所花費的人力太過龐大,且也容易被發現。
但我們可以重點監測萬源府境內的鹽鐵礦。”
趙遠昌說完就不再說話,這得看皇帝的意思。
太上皇直接否定了趙遠昌的提議,“趙愛卿呐,你這法子行不通的,你也說了那樣去排查需要的人手太多。
更何況根本沒有那麽多可靠的人能用,隻要走漏一點風聲,那些人就會立馬藏起來,所以還是從源頭慢慢查吧。
但是不管怎樣都要查出來,這關係到國本。
北齊偷運那麽多鹽鐵幹嘛?肯定是製造兵器和補充物資,他們是在做準備。”
太上皇麵露憂色,因為他心裏一直記得八年前,國師臨終之言。
八年前的一天夜裏,有流星劃過天際,流星散發出刺目的光芒,整個夜空都亮如白晝。
東平國國師掐指推算,國師卻突然噴出一口鮮血,然後人就萎靡下去,像是隨時都要斷氣一般。
國師讓人立馬抬他去見太上皇,那時太上皇還未禪位。
國師見到太上皇後就說有慧星降世,隻要能尋得慧星,最少可保東平國百年昌盛。
如果慧星落入敵國,那對東平國來說會是災難。
太上皇問慧星會降在何處,國師隻說出‘在北’兩個字,後麵的話沒說完便咽氣了。
太上皇認為國師所說的“北”,應該是指北齊。
於是太上皇就立馬派人前往北齊打探消息。
但派出去的人兩三年都渺無音訊,任何信息都沒有傳迴來,估計全都被北齊發現除掉了。
六年前,又重新派了一批人過去,這次派出去的人都是精英,第二年就傳迴消息,說北齊出現一神童,三歲便可識文斷字,吟詩作賦,異常聰慧。
最重要的一點,那神童乃是北齊國的五皇子,今年已經被冊封太子。
北齊朝堂上下對此全部讚同,連北齊其餘幾位皇子都沒有意見。
這幾年時常有關於北齊太子的消息傳迴,北齊太子今年八歲,而這兩年他用化名悄悄參加科舉考試,今年更是已取得鄉試第一的成績。
八歲的舉人,還是解元,這不得不令人感歎,讓許多學子都望塵莫及。
由此可以大概斷定,北齊的太子很有可能就是那降世的慧星,這對東平國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這件事,東平國國內隻有太上皇和皇帝知道。
這兩年榮興帝也給那邊的探子下過命令,如果有機會就除掉北齊太子。
但這個任務很難完成,北齊肯定是對太子嚴加保護,不可能讓人傷到他。
太上皇的神情很是嚴肅,“趙愛卿,北齊未來肯定要有大動作,所以要盡快找出藏於朝中的諜子將他們清理掉,然後做好打仗的準備。”
榮興帝也道:“自從幾十年前北齊發生政變後,三年五年的就會與我朝打一下。而近幾年卻與我朝相安無事,朕也認為北齊是在做準備,他們不斷從我朝偷運鹽鐵就是最好的證明。”
趙遠昌和趙常虞一起跪下,“臣一定盡快查出朝中的北齊諜子,將他們全部挖出來。”
榮興帝:“你們也不必太過心急,免得打草驚蛇。
北齊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就敢與我朝真正的開戰,他們國力太弱,支撐不起大規模戰爭。
所以你們也不必太過心急,但也不可放鬆,還是要盡量早些將那些人挖出來。
不然我朝一有所動作,北齊就會立馬知道,有所防範。
趙愛卿你先別動,讓常虞從下麵往上麵查。”
趙遠昌:“是,臣遵命。”
榮興帝最後說道:“好啦,今天年三十兒,你們迴家陪家人吧,常虞難得迴來,朕就不占用你們的時間了。”
“謝皇上,臣告退。”
太上皇又突然開口問,“常虞啊,顧鼎承身體可還好?”
趙常虞又躬身迴答,“迴太上皇,顧老侯爺身體還好,臣偶爾會去老侯爺那裏坐坐,他們一家都挺好的。”
太上皇點頭,“嗯,那老家夥身體比朕的身體好,想來也不會有事。
不過你在那邊還是要多照看著一些,就兩個老人和兩個孩子在那邊,讓他迴京他也不迴,真是頭倔驢。”
太上皇吐槽完,就揮手讓趙常虞和趙遠昌退下。
等趙遠昌父子走後,榮興帝對太上皇說道:“父皇,您也不必太過擔心,我東平國國力強盛,北齊若想與我們開戰,他們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小打小鬧無所謂,就當是練兵了。但要想真刀真槍的和我們打,北齊最少需要十年的準備。
十年時間,我們也可以做很多事。”
太上皇拍了拍榮興帝的肩膀,“現在你是東平國的皇帝,這幾年的國事你都處理得很好,朕很放心。
朕已經老了,朝中的事你看著辦就好,朕要享享清福了。
不過你要是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告訴朕,朕還是能為你再擋一擋風的。”
“謝謝父皇!”榮興帝眼眶微紅,“父皇請放心,孩兒一定不負父皇所托,定會讓我上官氏的江山繁榮昌盛。”
太上皇微笑著看著榮興帝,心中滿是慈愛和驕傲。
這是他選的繼承人,他深知這個兒子自小就聰明過人,處事果斷,所以他很放心把東平國交給他。
其實太上皇和榮興帝都有想過,在北齊還未發展起來就對北齊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征戰,徹底解決北齊對東平國的威脅。
但大規模的征戰,而且還是遠征,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會犧牲很多勇士的生命。
東平國一直都不好戰,東平國的曆代君王都更傾向於守,而不善於攻。
隻要國家安定,治下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他們不喜歡去侵略別人,喜歡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還有他們偷運的鹽鐵都是從哪兒弄的,這個也必須查清楚。”
趙遠昌開口道:“皇上,也可安排人在各個鐵礦和鹽礦暗中排查,也不用進入鐵礦和鹽礦裏麵去查。
就蹲守每一批鹽鐵去向,隻要有鹽鐵運出,就安排人暗中跟隨,看看這些鹽鐵都運往何處。
就是這樣排查的話,所花費的人力太過龐大,且也容易被發現。
但我們可以重點監測萬源府境內的鹽鐵礦。”
趙遠昌說完就不再說話,這得看皇帝的意思。
太上皇直接否定了趙遠昌的提議,“趙愛卿呐,你這法子行不通的,你也說了那樣去排查需要的人手太多。
更何況根本沒有那麽多可靠的人能用,隻要走漏一點風聲,那些人就會立馬藏起來,所以還是從源頭慢慢查吧。
但是不管怎樣都要查出來,這關係到國本。
北齊偷運那麽多鹽鐵幹嘛?肯定是製造兵器和補充物資,他們是在做準備。”
太上皇麵露憂色,因為他心裏一直記得八年前,國師臨終之言。
八年前的一天夜裏,有流星劃過天際,流星散發出刺目的光芒,整個夜空都亮如白晝。
東平國國師掐指推算,國師卻突然噴出一口鮮血,然後人就萎靡下去,像是隨時都要斷氣一般。
國師讓人立馬抬他去見太上皇,那時太上皇還未禪位。
國師見到太上皇後就說有慧星降世,隻要能尋得慧星,最少可保東平國百年昌盛。
如果慧星落入敵國,那對東平國來說會是災難。
太上皇問慧星會降在何處,國師隻說出‘在北’兩個字,後麵的話沒說完便咽氣了。
太上皇認為國師所說的“北”,應該是指北齊。
於是太上皇就立馬派人前往北齊打探消息。
但派出去的人兩三年都渺無音訊,任何信息都沒有傳迴來,估計全都被北齊發現除掉了。
六年前,又重新派了一批人過去,這次派出去的人都是精英,第二年就傳迴消息,說北齊出現一神童,三歲便可識文斷字,吟詩作賦,異常聰慧。
最重要的一點,那神童乃是北齊國的五皇子,今年已經被冊封太子。
北齊朝堂上下對此全部讚同,連北齊其餘幾位皇子都沒有意見。
這幾年時常有關於北齊太子的消息傳迴,北齊太子今年八歲,而這兩年他用化名悄悄參加科舉考試,今年更是已取得鄉試第一的成績。
八歲的舉人,還是解元,這不得不令人感歎,讓許多學子都望塵莫及。
由此可以大概斷定,北齊的太子很有可能就是那降世的慧星,這對東平國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這件事,東平國國內隻有太上皇和皇帝知道。
這兩年榮興帝也給那邊的探子下過命令,如果有機會就除掉北齊太子。
但這個任務很難完成,北齊肯定是對太子嚴加保護,不可能讓人傷到他。
太上皇的神情很是嚴肅,“趙愛卿,北齊未來肯定要有大動作,所以要盡快找出藏於朝中的諜子將他們清理掉,然後做好打仗的準備。”
榮興帝也道:“自從幾十年前北齊發生政變後,三年五年的就會與我朝打一下。而近幾年卻與我朝相安無事,朕也認為北齊是在做準備,他們不斷從我朝偷運鹽鐵就是最好的證明。”
趙遠昌和趙常虞一起跪下,“臣一定盡快查出朝中的北齊諜子,將他們全部挖出來。”
榮興帝:“你們也不必太過心急,免得打草驚蛇。
北齊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就敢與我朝真正的開戰,他們國力太弱,支撐不起大規模戰爭。
所以你們也不必太過心急,但也不可放鬆,還是要盡量早些將那些人挖出來。
不然我朝一有所動作,北齊就會立馬知道,有所防範。
趙愛卿你先別動,讓常虞從下麵往上麵查。”
趙遠昌:“是,臣遵命。”
榮興帝最後說道:“好啦,今天年三十兒,你們迴家陪家人吧,常虞難得迴來,朕就不占用你們的時間了。”
“謝皇上,臣告退。”
太上皇又突然開口問,“常虞啊,顧鼎承身體可還好?”
趙常虞又躬身迴答,“迴太上皇,顧老侯爺身體還好,臣偶爾會去老侯爺那裏坐坐,他們一家都挺好的。”
太上皇點頭,“嗯,那老家夥身體比朕的身體好,想來也不會有事。
不過你在那邊還是要多照看著一些,就兩個老人和兩個孩子在那邊,讓他迴京他也不迴,真是頭倔驢。”
太上皇吐槽完,就揮手讓趙常虞和趙遠昌退下。
等趙遠昌父子走後,榮興帝對太上皇說道:“父皇,您也不必太過擔心,我東平國國力強盛,北齊若想與我們開戰,他們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小打小鬧無所謂,就當是練兵了。但要想真刀真槍的和我們打,北齊最少需要十年的準備。
十年時間,我們也可以做很多事。”
太上皇拍了拍榮興帝的肩膀,“現在你是東平國的皇帝,這幾年的國事你都處理得很好,朕很放心。
朕已經老了,朝中的事你看著辦就好,朕要享享清福了。
不過你要是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告訴朕,朕還是能為你再擋一擋風的。”
“謝謝父皇!”榮興帝眼眶微紅,“父皇請放心,孩兒一定不負父皇所托,定會讓我上官氏的江山繁榮昌盛。”
太上皇微笑著看著榮興帝,心中滿是慈愛和驕傲。
這是他選的繼承人,他深知這個兒子自小就聰明過人,處事果斷,所以他很放心把東平國交給他。
其實太上皇和榮興帝都有想過,在北齊還未發展起來就對北齊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征戰,徹底解決北齊對東平國的威脅。
但大規模的征戰,而且還是遠征,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會犧牲很多勇士的生命。
東平國一直都不好戰,東平國的曆代君王都更傾向於守,而不善於攻。
隻要國家安定,治下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他們不喜歡去侵略別人,喜歡安安穩穩的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