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小寶看著要發火的族長和楊秀才,他歎了口氣,然後一臉悲憫的開口,“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族長爺爺、太叔公,各位叔公、叔伯,還有楊先生,雖然老百姓每日都在田裏勞作,但一年下來還是有人餓死。
要是遇上天災,餓死的人就更多,主要就是糧食的產量太低了。
我想種出更多的糧食,希望家家有餘糧,天下不再有人因沒有飯吃而餓死。”
聽到伍小寶的話,所有人都沉默了,是啊,老百姓真的苦啊!
族長和幾位族老看著伍小寶的眼神變了,都變得很慈祥。
他們都沒想到一個八歲的孩子,會有這樣悲憫之心。
他的誌向原來是這樣的崇高和偉大。
楊秀才看著伍小寶的眼神也變了,是他膚淺了,他讀了一輩子的聖賢書,最開始的目的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當官,能夠出人頭地,但事實證明,他不行。
後來年紀大了,他就想他的學生能當官,隻要能教出一個當官的學生,這樣他的臉上也有光。
其實讀書人心裏都清楚,他們讀書就是為了當官出人頭地,但這不能明著說出來。
他們要說他們讀書是為了天下,是為了蒼生。
楊秀才看著伍小寶,他覺得有些羞愧,他覺得他的的思想不純潔了。
楊秀才覺得不能放棄伍小寶,看見沒,他都作詩了,這樣的好種子,一定不能放任他不管。
這時候,三叔公又開口了,“小寶啊,種糧食還需要讀書嗎?莊稼人不都會種糧食嗎?”
伍小寶就指向不遠處自己的那一小塊田,說道:“族長爺爺、太叔公,叔公叔伯,你們跟我來,我帶你們看看我種的糧食。”
“你種的糧食?”
伍小寶點頭,然後帶著眾人過去看。
大家都是種了一輩子莊稼的人,他們走過去一看就發現了那一小塊田的稻子比其他田裏的稻子明顯不一樣。
最激動的是三個最老的,三叔公、五叔公和六叔公撫摸著稻穗,激動的問,“小寶,這穀子是你種的?你是怎麽種的,怎麽這麽好?”
伍小寶就將他是如何耕地、如何栽種和如何施肥的說了一遍。簡單概括就是:精耕細作、多施肥、勤除草除蟲。
其實大家也不是不知道精耕細作多施肥的糧食收成要好,但關鍵就是沒有肥料啊。
伍小寶也把用雜草樹葉漚肥的方法告訴了他們。
三叔公又問:“小寶啊,你是如何知曉可以這樣漚肥的?”
“三太叔公,我讀書了啊。”
書裏有教怎麽漚肥嗎?他們怎麽不知道。
他們也是讀過書的好吧,但他們從沒看到過教人漚肥種地的書。
“小寶,你是從書上學來的?你在哪本書上看到的?”楊秀才也問。
伍小寶迴道:“楊先生,我不是在書上學來的,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你自己想出來的?你剛才不是說是因為讀書嗎?”
“是因為讀書啊。”伍小寶看著楊秀才,“楊先生,咱們最開始讀書的目的是使人開智、明理,明理就是讀了書會讓人知理懂理;
而開智就是讀了書過後會讓人變得更聰明,你看我,是不是很聰明呀!”
楊秀才撫著胡須,臉上的笑意更濃,“沒錯,讀書可以使人開智明理。”
讀書可以使人開智明理,這他們也知道,但他們還是不明白伍小寶讀了書後怎麽就想漚肥上麵去。
族長開口問,“其他人也讀書了,那他們怎麽沒想到怎麽漚肥?”
伍小寶道:“族長爺爺,這就是大家的理念不同了,就是我先前說的,很多人讀書基本都是奔著當官去的;
而我則是想通過讀書種出更多的糧食,大家的出發點不同,所以大家想的事情也不一樣。”
最後,伍小寶昂著頭對所有人說道:“我有一個夢想,以後我要寫一本書,寫一本關於怎麽種糧食的書,我要把我所知道種糧食的知識全部寫進書裏,讓更多人知道怎麽種糧食,讓天底下所有人都不再餓肚子。”
“小寶,你去學堂好好讀書吧,你家的稻子我會找人來幫忙。
你就安安心心的讀書,希望你能早日實現你的夢想。
至於當官不當官的,那無所謂,這官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天底下那麽多讀書人,能當官的又有多少,還是你的想法更實際些。
能種出更多的糧食,不隻是我們伍家受益,也會讓天下所有人受益,到時天下人都會記住你的名字。”族長看著伍小寶很是鄭重的說道。
“沒錯小寶,你現在更應該好好讀書,讀更多的書,將來種更多的糧食,我等著看你以後寫的書。”楊秀才感慨的說道:“你為了天下百姓能吃飽飯,竟然絲毫沒想過自己的前程;
沒想到你的品德如此高尚,我自愧不如也……”
呃……,伍小寶有些心虛,雖然他的確是想多種出一些糧食。
但他不想當官卻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他是真的不想當官,他覺得當官的都是老狐狸,他怕被人家玩兒死。
讓他動手搞點兒東西出來他還行,但要讓他玩兒心眼兒,那還是算了吧。
三叔公、五叔公六叔公也催促伍小寶趕緊去學堂讀書,他家裏的事情不用他操心。
正說著,一個胖婦人帶著一個和伍小寶差不多大的孩子走了過來,倆人手裏還拿著鐮刀。
伍小寶看見兩人問道:“胖嬸兒、小山,你們家的稻子也要收了?”
胖嬸兒笑嗬嗬的道:“我家的稻子還得再等兩天,我是來幫你家收稻子的。
昨天我家裏還有點活,就沒過來幫忙,今天家裏沒活了,就來幫一下。”
伍小寶笑盈盈的道:“那多謝胖嬸兒了,等你家稻子可以收時,記得喊我爹去幫忙。”
胖嬸兒道:“好的,到時一定叫。”
胖嬸兒家和伍小寶他們家是鄰居,兩家關係還是比較好的,平時有什麽事兒,都相互幫忙。
胖嬸兒是個寡婦,她們家是外來戶,夫家姓徐。
前幾年東平國發生過戰爭,她丈夫被征去當兵打仗死了,那一年徐小山才三歲。
丈夫死後,胖嬸兒沒有改嫁,這些年她一個人帶著兒子生活。
族長爺爺、太叔公,各位叔公、叔伯,還有楊先生,雖然老百姓每日都在田裏勞作,但一年下來還是有人餓死。
要是遇上天災,餓死的人就更多,主要就是糧食的產量太低了。
我想種出更多的糧食,希望家家有餘糧,天下不再有人因沒有飯吃而餓死。”
聽到伍小寶的話,所有人都沉默了,是啊,老百姓真的苦啊!
族長和幾位族老看著伍小寶的眼神變了,都變得很慈祥。
他們都沒想到一個八歲的孩子,會有這樣悲憫之心。
他的誌向原來是這樣的崇高和偉大。
楊秀才看著伍小寶的眼神也變了,是他膚淺了,他讀了一輩子的聖賢書,最開始的目的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當官,能夠出人頭地,但事實證明,他不行。
後來年紀大了,他就想他的學生能當官,隻要能教出一個當官的學生,這樣他的臉上也有光。
其實讀書人心裏都清楚,他們讀書就是為了當官出人頭地,但這不能明著說出來。
他們要說他們讀書是為了天下,是為了蒼生。
楊秀才看著伍小寶,他覺得有些羞愧,他覺得他的的思想不純潔了。
楊秀才覺得不能放棄伍小寶,看見沒,他都作詩了,這樣的好種子,一定不能放任他不管。
這時候,三叔公又開口了,“小寶啊,種糧食還需要讀書嗎?莊稼人不都會種糧食嗎?”
伍小寶就指向不遠處自己的那一小塊田,說道:“族長爺爺、太叔公,叔公叔伯,你們跟我來,我帶你們看看我種的糧食。”
“你種的糧食?”
伍小寶點頭,然後帶著眾人過去看。
大家都是種了一輩子莊稼的人,他們走過去一看就發現了那一小塊田的稻子比其他田裏的稻子明顯不一樣。
最激動的是三個最老的,三叔公、五叔公和六叔公撫摸著稻穗,激動的問,“小寶,這穀子是你種的?你是怎麽種的,怎麽這麽好?”
伍小寶就將他是如何耕地、如何栽種和如何施肥的說了一遍。簡單概括就是:精耕細作、多施肥、勤除草除蟲。
其實大家也不是不知道精耕細作多施肥的糧食收成要好,但關鍵就是沒有肥料啊。
伍小寶也把用雜草樹葉漚肥的方法告訴了他們。
三叔公又問:“小寶啊,你是如何知曉可以這樣漚肥的?”
“三太叔公,我讀書了啊。”
書裏有教怎麽漚肥嗎?他們怎麽不知道。
他們也是讀過書的好吧,但他們從沒看到過教人漚肥種地的書。
“小寶,你是從書上學來的?你在哪本書上看到的?”楊秀才也問。
伍小寶迴道:“楊先生,我不是在書上學來的,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你自己想出來的?你剛才不是說是因為讀書嗎?”
“是因為讀書啊。”伍小寶看著楊秀才,“楊先生,咱們最開始讀書的目的是使人開智、明理,明理就是讀了書會讓人知理懂理;
而開智就是讀了書過後會讓人變得更聰明,你看我,是不是很聰明呀!”
楊秀才撫著胡須,臉上的笑意更濃,“沒錯,讀書可以使人開智明理。”
讀書可以使人開智明理,這他們也知道,但他們還是不明白伍小寶讀了書後怎麽就想漚肥上麵去。
族長開口問,“其他人也讀書了,那他們怎麽沒想到怎麽漚肥?”
伍小寶道:“族長爺爺,這就是大家的理念不同了,就是我先前說的,很多人讀書基本都是奔著當官去的;
而我則是想通過讀書種出更多的糧食,大家的出發點不同,所以大家想的事情也不一樣。”
最後,伍小寶昂著頭對所有人說道:“我有一個夢想,以後我要寫一本書,寫一本關於怎麽種糧食的書,我要把我所知道種糧食的知識全部寫進書裏,讓更多人知道怎麽種糧食,讓天底下所有人都不再餓肚子。”
“小寶,你去學堂好好讀書吧,你家的稻子我會找人來幫忙。
你就安安心心的讀書,希望你能早日實現你的夢想。
至於當官不當官的,那無所謂,這官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天底下那麽多讀書人,能當官的又有多少,還是你的想法更實際些。
能種出更多的糧食,不隻是我們伍家受益,也會讓天下所有人受益,到時天下人都會記住你的名字。”族長看著伍小寶很是鄭重的說道。
“沒錯小寶,你現在更應該好好讀書,讀更多的書,將來種更多的糧食,我等著看你以後寫的書。”楊秀才感慨的說道:“你為了天下百姓能吃飽飯,竟然絲毫沒想過自己的前程;
沒想到你的品德如此高尚,我自愧不如也……”
呃……,伍小寶有些心虛,雖然他的確是想多種出一些糧食。
但他不想當官卻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他是真的不想當官,他覺得當官的都是老狐狸,他怕被人家玩兒死。
讓他動手搞點兒東西出來他還行,但要讓他玩兒心眼兒,那還是算了吧。
三叔公、五叔公六叔公也催促伍小寶趕緊去學堂讀書,他家裏的事情不用他操心。
正說著,一個胖婦人帶著一個和伍小寶差不多大的孩子走了過來,倆人手裏還拿著鐮刀。
伍小寶看見兩人問道:“胖嬸兒、小山,你們家的稻子也要收了?”
胖嬸兒笑嗬嗬的道:“我家的稻子還得再等兩天,我是來幫你家收稻子的。
昨天我家裏還有點活,就沒過來幫忙,今天家裏沒活了,就來幫一下。”
伍小寶笑盈盈的道:“那多謝胖嬸兒了,等你家稻子可以收時,記得喊我爹去幫忙。”
胖嬸兒道:“好的,到時一定叫。”
胖嬸兒家和伍小寶他們家是鄰居,兩家關係還是比較好的,平時有什麽事兒,都相互幫忙。
胖嬸兒是個寡婦,她們家是外來戶,夫家姓徐。
前幾年東平國發生過戰爭,她丈夫被征去當兵打仗死了,那一年徐小山才三歲。
丈夫死後,胖嬸兒沒有改嫁,這些年她一個人帶著兒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