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範大人一語點醒夢中人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趙小山將自己以商養農,以商養學的事一一敘述完,範郡守眼中的欣賞更甚了。
“古人常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趙氏追利卻為大義,從微末而不自卑,教化鄉裏,促民生利,比之君子更多了一份腳踏實地,真乃吾民之典範,當獎!”
趙小山聽到有獎勵,頓時眼睛一亮,嘴裏卻謙虛道:
“大人,趙家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小山有能力了迴報鄉裏本就是我應該做的,當不得大人們如此誇獎。”
範郡守卻搖頭繼續道:“教化鄉裏本是官府所為,趙氏雖為鄉民卻替官府做了這麽許多,本官慚愧。雖說你有作坊生錢,但本官也不能盡著你吃虧,賞什麽都不如賞些金銀來的實在。黃大人,就賞他三百兩如何?”
範郡守說的黃大人是榮河郡的郡丞,主管郡裏經濟這一項。聽到頂頭上司問話,哪有不應的道理,連忙迴應說應該的。
密水縣馮縣丞見狀也連忙表態,縣裏也願出一百兩當做獎勵。
四百兩雖然不多,但這錢的意義可不同,代表的是官府對他的肯定,比那些虛頭巴腦的口頭誇獎可強多了。
趙小山頓時對範郡守的好感度嗖嗖上升,覺得他真是個務實的好官。
他連忙作揖道謝,感謝的話不要錢似的往外掏,將一個受到嘉獎而心存感激的小農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
“小山以前隻聽戲文裏說官民一家親,這次小山總算是見識了,在座的各位大人不僅不嫌棄小山身份卑微,還給銀子獎勵,小山真的不知用什麽詞來形容了,隻覺得各位大人們麵目可親,讓我忍不住想要親近,真是我見過的最好最好的官了。”
趙小山樸實無華又有些語無倫次的言論讓在場的各位都笑了。
“小山謝各位大人的賞賜,大人們仁愛,小的卻不能不懂事。小的手裏有作坊,雖然運作困難,到底還能勉力支撐。可郡裏縣裏要管那麽多事,衙門難免捉襟見肘,四百兩數額不少,小山怎能不懂事的伸手接過。”
他這話一出,在場的大人們又愣住了。
什麽意思,這小子給錢不要?
“不是小山不知好歹,是小山另有所圖。”
馮縣令問:“哦,那你所圖為何?”
趙小山特意賣了個關子,待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他時又道:“我聽聞範大人一手草書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當年甚至得了陛下的讚賞,小山心向往之。小山不圖別的,就圖範大人能給小山也寫一幅字,讓我掛在高山園區的大門上,以後誰來了我都能炫耀一下。”
範英駿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他一笑,後麵的“狗腿”官員們也都笑了起來。
“好,用一幅字就能省下來四百兩銀子,這字寫的值,拿紙筆來。”
趙小山早就準備好了紙筆,一招手後麵的程理和馬恭迴就拿上來了。
範郡守顯然心情很好,挽起袖子,手腕轉動間,“善義之家”四個字躍然紙上。
“好!好看!怪不得皇上都說好看,小山不知道該怎麽說,感覺詞窮了。”趙小山的彩虹屁如約而至。
這是發自內心的讚美。
這字一看就是下過功夫的,可不是趙小山那兩筆狗刨能比的。
“太好了,我明天就將字裱起來,以後可以留給我兒子,我兒子再傳給我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哈哈哈,這句話可不是這麽說的!”範郡守進了這趙家村後,臉上的笑容就沒停過。
寫完了字,範郡守又將程理、馬恭迴和翠姑這三個學堂先生叫過來勉勵了一番。
對於程理的穩重踏實和翠姑以女子之身出任女學先生,他都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當得知馬恭迴苦讀不中竟是因為考試緊張時,不免可惜,歎道:
“讀書者,上效朝廷,下為黎民,需要的是堅韌不拔的意誌。你隻因少年成名便心有負擔無法應考,真是枉顧家人的殷殷期盼,也枉顧多年熟讀的聖人教誨。”
“膽小懦弱,哪怕勉強考中可以為官,又如何應對以後的宦海沉浮?”
範郡守的話如一記重拳,頓時讓馬恭迴臉色蒼白身體搖搖欲墜。
一直以來,不論是家人還是朋友,對他的遭遇都是理解同情,說話時也多以鼓勵為主,何曾有人這般直言不諱的批評。
可這些話像是錐子一般,狠狠鑽進了他的腦海裏,頓時讓他大腦一片清明。
原來,他隻是太懦弱……
他不是懼怕考試本身,而是懼怕考試失敗帶來的後果。
他怕哪怕正常作答依然不能考中,這種失敗會墮了他“神童”的名聲,辜負了父母的驕傲。
這麽多年,為了躲避失敗的責任,他給自己身上披上了一個完美的披甲,躲在裏麵,將自己變成了一個受害者,一個讓人同情的角色。
而不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廢物。
而此刻範大人的話如一記重拳,輕易撕開了他的偽裝,那掩藏在脆弱後麵的孤傲心房。
他悟了,他錯了。
他確實對不起父母的期盼,也對不起趙小山程理李伯玉等好友的付出。
趙小山見馬恭迴像要站立不穩,連忙上前扶了一把,卻被他推開,隻見他對範大人行了一個弟子禮,聲音顫抖道:
“學生謝大人教誨,學生才疏學淺心智不健,不堪考驗。”
見他這麽快便想透,範大人也頗為欣慰,拍了拍他的肩膀又鼓勵道:
“你雖懦弱,但你不目下無塵,沒有那些書呆子的死板,能紮根在趙家村,教誨村人,開化百姓,讓孩子們知廉恥懂榮辱,讓他們有立足生存之道,焉不是另一種忠君之道。
若你以後一直紮根鄉裏教化鄉民,未來桃李天下,功德甚至比為官更好。”
範大人先是一貶後是一褒,這起起伏伏的情緒讓馬恭迴差點承受不住。
是啊,不論是科考做官還是學堂教書,都是有大功德的事,都證明自己做的有價值有意義,沒有對不起小時候師長的教誨和父母的期待。
即便一輩子沒有功名,若他能培養出一兩個能臣厲將,不也同樣流芳百世功德無量光宗耀祖?
想明白後,他的臉色不再慘白,而是異常紅潤,胸膛起起伏伏,情緒十分激動,直接九十度角躬身作揖,迴道:
“學生謝大人教誨,必不叫大人失望。”
趙小山見他此狀,心中對範大人的敬佩由虛轉實,也跟著恭恭敬敬的作揖感謝。
“小山謝大人一語點醒我這兄弟,大人大義。”
這句話說的比之前的誇讚真心多了。
範大人不以為意的擺擺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你我雖道路不同,卻是殊途同歸,終歸是行忠君愛國之道。”
此間話了,那邊的玉米的稱重工作也大體結束了。
除去必須上交的田賦和明年的種子糧,每家每戶賣給朝廷的玉米就掙了不少。
多的人家(如趙小山家)有七八十兩之多,少的也有四五兩。
任務完成,範大人也不再耽擱,一聲令下,一眾官員隨從跟上馬車,開始返程。
趙小山領著趙家村一眾人等跪地歡送,直至車隊的影子徹底不見。
“古人常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趙氏追利卻為大義,從微末而不自卑,教化鄉裏,促民生利,比之君子更多了一份腳踏實地,真乃吾民之典範,當獎!”
趙小山聽到有獎勵,頓時眼睛一亮,嘴裏卻謙虛道:
“大人,趙家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小山有能力了迴報鄉裏本就是我應該做的,當不得大人們如此誇獎。”
範郡守卻搖頭繼續道:“教化鄉裏本是官府所為,趙氏雖為鄉民卻替官府做了這麽許多,本官慚愧。雖說你有作坊生錢,但本官也不能盡著你吃虧,賞什麽都不如賞些金銀來的實在。黃大人,就賞他三百兩如何?”
範郡守說的黃大人是榮河郡的郡丞,主管郡裏經濟這一項。聽到頂頭上司問話,哪有不應的道理,連忙迴應說應該的。
密水縣馮縣丞見狀也連忙表態,縣裏也願出一百兩當做獎勵。
四百兩雖然不多,但這錢的意義可不同,代表的是官府對他的肯定,比那些虛頭巴腦的口頭誇獎可強多了。
趙小山頓時對範郡守的好感度嗖嗖上升,覺得他真是個務實的好官。
他連忙作揖道謝,感謝的話不要錢似的往外掏,將一個受到嘉獎而心存感激的小農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
“小山以前隻聽戲文裏說官民一家親,這次小山總算是見識了,在座的各位大人不僅不嫌棄小山身份卑微,還給銀子獎勵,小山真的不知用什麽詞來形容了,隻覺得各位大人們麵目可親,讓我忍不住想要親近,真是我見過的最好最好的官了。”
趙小山樸實無華又有些語無倫次的言論讓在場的各位都笑了。
“小山謝各位大人的賞賜,大人們仁愛,小的卻不能不懂事。小的手裏有作坊,雖然運作困難,到底還能勉力支撐。可郡裏縣裏要管那麽多事,衙門難免捉襟見肘,四百兩數額不少,小山怎能不懂事的伸手接過。”
他這話一出,在場的大人們又愣住了。
什麽意思,這小子給錢不要?
“不是小山不知好歹,是小山另有所圖。”
馮縣令問:“哦,那你所圖為何?”
趙小山特意賣了個關子,待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他時又道:“我聽聞範大人一手草書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當年甚至得了陛下的讚賞,小山心向往之。小山不圖別的,就圖範大人能給小山也寫一幅字,讓我掛在高山園區的大門上,以後誰來了我都能炫耀一下。”
範英駿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他一笑,後麵的“狗腿”官員們也都笑了起來。
“好,用一幅字就能省下來四百兩銀子,這字寫的值,拿紙筆來。”
趙小山早就準備好了紙筆,一招手後麵的程理和馬恭迴就拿上來了。
範郡守顯然心情很好,挽起袖子,手腕轉動間,“善義之家”四個字躍然紙上。
“好!好看!怪不得皇上都說好看,小山不知道該怎麽說,感覺詞窮了。”趙小山的彩虹屁如約而至。
這是發自內心的讚美。
這字一看就是下過功夫的,可不是趙小山那兩筆狗刨能比的。
“太好了,我明天就將字裱起來,以後可以留給我兒子,我兒子再傳給我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哈哈哈,這句話可不是這麽說的!”範郡守進了這趙家村後,臉上的笑容就沒停過。
寫完了字,範郡守又將程理、馬恭迴和翠姑這三個學堂先生叫過來勉勵了一番。
對於程理的穩重踏實和翠姑以女子之身出任女學先生,他都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當得知馬恭迴苦讀不中竟是因為考試緊張時,不免可惜,歎道:
“讀書者,上效朝廷,下為黎民,需要的是堅韌不拔的意誌。你隻因少年成名便心有負擔無法應考,真是枉顧家人的殷殷期盼,也枉顧多年熟讀的聖人教誨。”
“膽小懦弱,哪怕勉強考中可以為官,又如何應對以後的宦海沉浮?”
範郡守的話如一記重拳,頓時讓馬恭迴臉色蒼白身體搖搖欲墜。
一直以來,不論是家人還是朋友,對他的遭遇都是理解同情,說話時也多以鼓勵為主,何曾有人這般直言不諱的批評。
可這些話像是錐子一般,狠狠鑽進了他的腦海裏,頓時讓他大腦一片清明。
原來,他隻是太懦弱……
他不是懼怕考試本身,而是懼怕考試失敗帶來的後果。
他怕哪怕正常作答依然不能考中,這種失敗會墮了他“神童”的名聲,辜負了父母的驕傲。
這麽多年,為了躲避失敗的責任,他給自己身上披上了一個完美的披甲,躲在裏麵,將自己變成了一個受害者,一個讓人同情的角色。
而不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廢物。
而此刻範大人的話如一記重拳,輕易撕開了他的偽裝,那掩藏在脆弱後麵的孤傲心房。
他悟了,他錯了。
他確實對不起父母的期盼,也對不起趙小山程理李伯玉等好友的付出。
趙小山見馬恭迴像要站立不穩,連忙上前扶了一把,卻被他推開,隻見他對範大人行了一個弟子禮,聲音顫抖道:
“學生謝大人教誨,學生才疏學淺心智不健,不堪考驗。”
見他這麽快便想透,範大人也頗為欣慰,拍了拍他的肩膀又鼓勵道:
“你雖懦弱,但你不目下無塵,沒有那些書呆子的死板,能紮根在趙家村,教誨村人,開化百姓,讓孩子們知廉恥懂榮辱,讓他們有立足生存之道,焉不是另一種忠君之道。
若你以後一直紮根鄉裏教化鄉民,未來桃李天下,功德甚至比為官更好。”
範大人先是一貶後是一褒,這起起伏伏的情緒讓馬恭迴差點承受不住。
是啊,不論是科考做官還是學堂教書,都是有大功德的事,都證明自己做的有價值有意義,沒有對不起小時候師長的教誨和父母的期待。
即便一輩子沒有功名,若他能培養出一兩個能臣厲將,不也同樣流芳百世功德無量光宗耀祖?
想明白後,他的臉色不再慘白,而是異常紅潤,胸膛起起伏伏,情緒十分激動,直接九十度角躬身作揖,迴道:
“學生謝大人教誨,必不叫大人失望。”
趙小山見他此狀,心中對範大人的敬佩由虛轉實,也跟著恭恭敬敬的作揖感謝。
“小山謝大人一語點醒我這兄弟,大人大義。”
這句話說的比之前的誇讚真心多了。
範大人不以為意的擺擺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你我雖道路不同,卻是殊途同歸,終歸是行忠君愛國之道。”
此間話了,那邊的玉米的稱重工作也大體結束了。
除去必須上交的田賦和明年的種子糧,每家每戶賣給朝廷的玉米就掙了不少。
多的人家(如趙小山家)有七八十兩之多,少的也有四五兩。
任務完成,範大人也不再耽擱,一聲令下,一眾官員隨從跟上馬車,開始返程。
趙小山領著趙家村一眾人等跪地歡送,直至車隊的影子徹底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