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玉米這天,趙老爺子起了個大早,換了一身過年才穿的綢緞錦衣,先是去趙家祠堂上了三炷香,又在玉米地前擺了個供桌,上麵供奉著土地公的牌位,趙老爺子帶頭領著全家人拜了三拜後,才一聲令下:開鐮!


    這一天,半個古仙村的村民都圍在趙家老宅的後園處,等著看傳說中的高產作物豐收的場景。


    這個叫玉米的東西據說是趙小山從海外弄來的,稀罕的不得了,神秘的很。


    聽說產量非常高,還不挑地方,好養活,隻要家裏種上一畝地的玉米,就能保證全家人一年的嚼用。


    大家翹首以待擠擠攘攘,羨慕的看著園裏勞作的幾人。


    這玉米是趙老爺子一手操持的,從下種到豐收,他傾注了全部的心血,等了近一年的時間,就等這一天了。


    因此這一穗玉米必須交由老爺子親自來。


    趙老爺子站在兒孫前,看著小園一圈密密麻麻的人,他感覺自己像是個即將上戰場的大將軍,心中激動萬分。


    “he~tui”


    他朝自己手心吐了兩口唾沫,甩了甩胳膊,大踏步邁進,擺足了駕駛。


    “第一棵,兩穗!”


    “第二棵,兩穗!”


    “第三棵,兩穗!”


    趙老爺子在前麵掰一棵玉米喊一嗓子,程理拿著個小本子在後麵記一筆。


    掰下來一穗,後頭的幾個小子便將葉子扒開,將裏麵金黃色的玉米粒一點點扣下來,一邊摳還一邊數數。


    等趙老爺子第一壟掰完後,鐵牛第一穗玉米也摳完了。


    “第一穗玉米,三百零八粒。”


    他這邊剛喊完,那邊一個小子也隨之喊道:“第二穗,二百八十粒。”


    “第三穗,二百九十九粒。”


    “第四穗……”


    孩子們每說一句,周圍看熱鬧的鄉民們便“斯哈”一聲。


    “神了神了,一顆兩穗,一穗就有三百來粒,兩穗六百多粒,產量可太高了。”


    “可不得了了,聽趙九叔說他這一園子的玉米就用了一穗當種子。一穗種子就能種這麽大一園子,這產量也太高了。”


    “你看這玉米粒,這麽大個,還實心的,抓一把還挺沉,指定頂包。”


    “不過這東西看著黃黃的,好不好吃啊?產量高是好,要是難吃也賣不出去啊。”


    這新東西朝廷還不收,自己吃又難吃,那種了也沒啥意思。


    “急啥,山子說了,等今天玉米收完中午就用玉米給咱們做點東西嚐嚐。”


    “就是,我聽山子說侯爺之所以能升官,就是給陛下敬獻了這玉米,連皇帝都知道玉米,朝廷能不收?”


    “那可太好了,趙九叔人最好了,說今年玉米下來了種子先給咱們種呢。”


    趙小山站在一旁看著他爺掰個玉米像演猴戲似的搞出這麽大個陣勢,實在太誇張了,本來十分想笑。


    但看到周圍鄉民們你一句我一句說的熱鬧,對以後種玉米充滿了期待,又覺得薑還是老的辣,他爺這麽做也挺有道理的。


    在這個時代,土地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每家每戶就那麽點地,每一壟怎麽種都要精打細算著來。


    就算種菜也是不能使勁種,別說這種未知的糧食了。


    甭管他傳說的多好聽,不親眼看一看親口嚐一嚐,就算老趙家發善心願意免費將玉米種子發下去,老百姓也是不會買賬的。


    等一園子玉米都被摘下來後,看著堆在地上像小山一樣的玉米堆,趙老爺子老淚縱橫,激動地大叫著:


    “來福,大壯,快,趕緊把家裏那掛鞭炮拿出來放了,咱玉米豐收了,玉米豐收啦。”


    老爺子已經很久沒這麽開心了,趙來福哪有不從的道理,乖乖將作坊開張剩下的那掛鞭炮拿出來,放在空地上叮叮當當的放了。


    趙小山看到這也忍不住激動,為了增加玉米豐收的儀式感,他讓幾個孩子將一些玉米粒放在老宅前院的磨盤那,將新鮮出爐的玉米直接碾成了玉米麵。


    “叔伯們,這就是玉米麵,這玉米麵可以直接熬粥煮著喝,也可以和其他雜麵兌在一起做成餅子,亦或者壓成麵條。如果不碾成麵也可以像米飯一樣蒸煮,未完全成熟的玉米煮著吃更加香甜,烤著吃也十分美味。”


    “鄉親們,這雖然是我家第二茬種玉米,但也是我家第一次吃,今天大家夥都在,我直接給大家做點,咱們嚐嚐鮮。”


    說罷,趙小山直接將壓好的玉米麵放進燒開的鍋中,熬了一鍋玉米糊糊,之後又讓他娘將家裏的案板拿出來,當著眾人的麵做了幾個雜糧玉米餅。


    等一大鍋玉米糊好了後,趙老爺子親自拿著勺子給看熱鬧的人一人盛了小半碗。


    大家端著碗,“滋溜滋溜”的喝著稀溜溜的玉米糊,覺得味道也就那麽地,還是沒有大米粥好喝。


    但當大家夥吃上幾口玉米餅後才發現這玉米的神奇之處:特頂飽。


    “別說,這玉米確實不錯,加上玉米麵,這餅子像是都甜了不少。”


    “嗯,可惜山子做的太少了,我就吃了一小口,也沒嚐出來個好壞。”


    “嘿嘿,剛才我排在前麵,山子直接給我一張餅子,味道好不說還頂飽,這玉米真真是個好東西,我打算明年也要點種子,先種個半畝地。”


    “嗯,家裏的園子都能種的話我也把園子都種上,沒糧的時候還能當糧食,比菜強。”


    吃“飽”了喝足了的鄉民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都覺得這玉米確實是個好東西。


    當下就有幾個膽子大的問起趙小山這玉米種子賣不賣。


    對於這個問題,趙小山自動將表現的機會讓給了趙老爺子。


    趙老爺子興奮啊,他是真高興啊。


    這一年他沒白忙活,竟真的將這高產作物給種出來了,看著地上一堆的玉米棒,再看看大家夥對玉米的討論,他一點都不累,感覺胸腔都熱起來了,像是年輕了十歲似的。


    對於賣不賣這個問題,他和孫子早就商量好了,當下清了清嗓子,對著周邊說道:


    “這玉米是我家山子弄來的海外的種子,整個大景朝最開始就那麽一株小苗,一共結了兩穗玉米,一穗讓縣裏的侯爺給了陛下,另一穗就在咱們這呢。


    這東西是好東西啊,產量高味道好,還好伺候,就連玉米杆子都能當牲口的口糧,就連陛下都說讓什麽農司的好好伺候呢。


    咱村也就這一年家家戶戶才有點餘錢,之前咱們都吃不上飯,餓的要死的時候賣兒鬻女的都有,俺趙九明啥都記得呢。


    現在山子弄了這玉米,我也不藏私,不賣,直接借你們,今年從俺家拿多少,收了以後還迴來多少!一文利息都不要!”


    趙老爺子的話音剛落,周圍馬上響起了一陣道謝聲。


    “九叔大善啊,謝謝九叔。”


    “九爺,給我留一畝地的,俺家地少,明年也種點。”


    “要是咱以後都不用再餓肚子,九叔就是咱們的再造父母啊!”


    聽著周圍一聲聲的恭維聲,趙老爺子心髒咚咚跳的歡快,像是要跳出胸膛,覺得就算人生到此戛然而止,也圓滿了。


    玉米種子雖然是趙小山淘迴來的,但確實是趙老爺子一點點伺候的,最終如何分配趙來福趙小山這些子女沒有一句質疑。


    趙家這一年買了不少地,目前為止也有二十多畝了,他們家在村裏也算得上是個小地主了。


    這麽多地也幸虧劉大舅他們一家幫襯著一起種,不然光指望趙老娘幾人根本種不過來。


    今天玉米豐收,晚飯的時候趙老爺子將前院趙大舅一家也叫了過來,將一張薄薄的地契送到了趙大舅的麵前。


    “親家公,你這是啥意思?”趙大舅不解的問道。


    他的腿依然瘸,但精神狀態比以前強了太多了。


    趙小山給他在作坊安排了一個看大門和打更的活,他現在也是每個月有收入的人了。


    現在他和兒子在作坊幫工,媳婦兒和兒媳婦兒幫著趙家伺候田地,孩子們在村裏的學堂念書,大家各司其職,日子蒸蒸日上,讓他像是重獲了新生,心中充滿了感激。


    因此看到趙老爺子遞過來的像是一張地契似的紙時才充滿了不解。


    趙老爺子的心情很好,一整天他都很開心,晚飯的時候他還給兒子下令多做幾個菜,看著人多還開了一壇子酒,喝了兩碗後連臉都紅了。


    聽到趙大舅的問題,趙老爺子笑嗬嗬的道:


    “親家大哥,玉米豐收啦,再過幾天冬糧一下地,咱這一年就算忙完啦,這一年幸虧了你家幫襯著,俺家這地才沒撂荒。


    人都說地是人的根,沒有地到啥時候都不行,這是山子今年新買的三畝地的地契,親家大哥你收好了。”


    “地契?給我們?”劉大舅迷糊了。


    “對,給你們的。親家大哥你也不用推辭,老頭子我啊得謝謝你,謝謝你將你這好妹子嫁給了我兒子,這些年多虧了大壯娘裏裏外外的操持,這個家才慢慢添丁進口越來越像樣了。後來你又把你閨女給了大壯,又給了我生了兩個重孫。


    前些年家裏窮啊,連走動都不敢走動,是真不敢啊。


    今年看到你們能過來,老頭子我高興啊。現在山子出息了,家裏條件好了,俺老頭子終於能有個機會和親家大哥表示一下感謝了,就當俺們趙家補給你們劉家的聘禮了,這地契你千萬收下,你不收就是不領我老頭子的情。”


    趙老爺子雙頰通紅,說話時舌頭都是大的,可說出來的話卻讓趙大舅眼睛紅了。


    舅媽夏氏雙眼緊緊盯著桌子上那張薄薄的契紙,嘴唇哆嗦渾身顫抖。


    這是土地啊,是她這麽多年一直夢寐以求的土地。


    現在竟然就這樣送到了她的麵前。


    她強忍著自己的淚意,“噗通”一聲直接朝趙老爺子跪了下來。


    “親家公……”


    趙老娘沒有想到公爹竟然這樣做,同樣捂著嘴站了起來,“爹……”


    趙老爹見老婆神情激動,非常男人的一把將其摟過來,拍了拍她的肩膀。


    趙老爺子將煙袋放在桌上,招唿趙大勇將他娘扶起來,“收了吧,都是一家人,不在乎那些個虛的。這地都是熟的,你們好好伺候著,以後留著給小石頭娶媳婦兒用。”


    這一晚,趙家充斥著壓抑的哭聲,後又被開心的笑聲所取代。


    趙家屋裏的燭火亮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趙鐵牛休學一天,和他爹一起待在家中幫著趙老爺子記賬。


    “陳喜,借五穗玉米;牛嬸子借六穗;曹滿倉六穗……”


    趙家門口站滿了人,紛紛上趙老爺子這來領明年的玉米種子。


    昨天收下來的玉米已經被一袋一袋的收好,整整齊齊的碼在地上,來一個拿幾穗,一會功夫半袋子就沒了。


    有賴於昨天趙老爺子大張旗鼓的宣傳,效果十分顯著,古仙村幾乎所有人家都來了,少的借了三穗,多的借了七八穗的。


    趙老爺子親自發放玉米,每發一個都要說一下保存玉米的注意事項,還要叮囑一下千萬別吃了雲雲。


    等一上午都發完後,趙老爺子當著全村所有老少爺們的麵又強調一遍:明年等玉米正式下地之前,他會提前培訓,將玉米種植的注意事項一一告知,保證玉米的出苗率。


    趙老爺子如此善舉,自然又得了一陣陣讚美。


    第二天,趙小山拿著徹底成型的玉米種植手冊和一袋子玉米粒去了密水侯府。


    玉米種植成功了,他必須要去告訴一聲。


    結果到了地方才發現,侯爺沒在,原來鄉君從京城迴來了,侯爺去榮河接人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隻洪荒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隻洪荒獸並收藏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