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第二次秋闈考試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伯玉?就是你們村那個秀才?”
趙小山點頭道:“就是他,我這次來青州府也是為了陪他,本來他落榜了我們都打算迴去的,誰知道現在又有第二次機會,伯玉哥便決定再試一次。”
密水畢竟是自己的封地,每年文教這塊取得了什麽成績周徹也是會關注的。
李伯玉這人他聽李球說過,是個頗為上進的後生,和趙小山關係非常密切,據說當初他賞賜給趙小山的文房四寶便被轉贈給他了。
自己馬上就要離開密水,能幫趙小山做的不多了。
周徹想了想,直接開口道:
“盧大人以前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地方為官,對農耕嫁檣之事很在意,還善於組織人手治理河道溝渠,對文教也十分重視,是個不喜歡誇誇其談的務實的好官。
你迴去告訴李伯玉,讓他寫文時不需要浮誇,不用堆砌辭藻,文風偏向通俗易懂即可。”
周徹沒參加過科考,其實對科考並不精通,想了想又補充道:
“這一路上我看他經常翻看《孟子》一書,對其中很多觀點很是讚同,還多次和隨行的官員探討,你讓李伯玉這幾天多看看《孟子》吧。”
“盧大人是個實幹派,估計現在已經和青州府的長官見過麵了,明後天便會對重考做出規定,最早三天後就會下場,你讓你朋友做好準備吧。”
趙小山得了這許多一手消息,心裏開心,對周徹連連作揖後,嘴裏說著道謝的話。
“侯爺,你是等秋闈全結束後才迴去麽?”
周徹點點頭,皇帝的意思是讓他協助盧庚主持這場秋闈。
盧庚畢竟資曆淺薄,又對青州府兩眼一抹黑,讓他來就是代表皇家震懾宵小的。
“那你去梁州還的及麽?不是說過年之前就要過去?”
周徹搖搖頭:“無所謂,什麽時候到都行。”
趙小山看他一副不願多說的樣子,覺得還是少問為好,表示著急迴去告訴李伯玉消息,彎腰行禮慢慢退下。
周徹也沒挽留,吩咐李球送他。
從驛站往外走時,趙小山駐足迴頭,看到在燭火的掩映下周徹模糊的影子,一時心裏有些複雜。
現在迴頭一想還覺得挺怪的,當初他被楊家打擊的像隻無頭蒼蠅似的彎門盜洞找靠山,聽說淳縣侯要去康員外家,自己又是唱歌又是謀劃的。
雖然過程有點隨意,但好在周徹竟真的接納了自己,不僅出資幫著開辦作坊,還幫他收拾了楊家。
這一年多時間裏,他和周徹見麵的次數並不多,每次他去侯府也都是說作坊的事。
雖然周徹貴為宗室卻從不在他麵前拿架子,說話也很隨意。
趙小山在他麵前也比較自在,有了什麽難題困難也願意求助於他。
但他倆的關係既不像主仆,也不像合作者。
趙小山想了想,覺得自己除了將他當做靠山外,也是將他視為朋友的。
和李伯玉二黑子他們不一樣的朋友。
說到底自己是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見過了二十一世紀世界的繁華,可以對電視裏出現的各個領導評頭論足,沒有那麽多等級觀念。
總結一句話是:他是見過大世麵的人!
隻不過穿到了趙小山這個社會底層韭菜的皮囊裏,不得不對社會規則屈服罷了。
因此,他的眼界和價值觀和二黑子李伯玉他們自然是不同的。
二黑子最遠隻去過密水縣,之前連國家都城在哪都不曉得。
李伯玉自小接受的便是傳統的儒家教育,傳統禮法觀念深入骨髓。
倒不是說周徹不遵從傳統禮法,而是因著出身高貴又暗藏野心,他的性格更偏向於趙小山這種蔑視禮法的思維。
不知這次祭祖到底發生了什麽,他感覺周徹依然隨意,氣場卻是變了。
畢竟是郡公了。
不知以後他越爬越高,會不會變化更大。
趙小山歎了口氣,加快腳步朝外走去。
等到了門口時,李球的腳步也沒停。
“李大哥,你不用再送了,我自己能走迴客棧。”
李球搖搖頭,“今天不是我當班,我送你過去,趁機和你說說話。”
趙小山一看他這表情就知道他有事不決。
果然,兩人走到一半時,李球便期期艾艾的將自己的困惑說了出來。
“你不想和侯爺去西北?為什麽?侯爺到了西北可是郡公了,你的地位不是更高麽?”
趙小山沒想到李球竟然有辭職的想法。
“山子,你雖比我小了十多歲,但我是真拿你當兄弟的。這事我也就和你說了,別人一概沒說過。”
李球踢走地上的一個小石頭,“我之前押鏢走南闖北的走慣了,去過西北去過西南還去過胡人地界,可是不論我走哪我都知道我有根,根就在密水,我早晚要迴那的。
若我隨侯爺去了西北,我就覺得我的根變成梁州了,不再是密水了,這些天我是怎麽想怎麽難受。”
他和其他侍衛不同,他不是賣身給侯府的奴仆,是簽訂雇傭契約的,到期了來去自如,侯府不得阻攔。
也因此,他才沒法和別人說這事,憋了一路很是苦惱。
“李大哥,你的雇傭契約什麽時候到期?”
“今年夏天就到期了,正好趕上我陪侯爺去京城,就沒提繼續簽訂的事。侯爺事多,估計也沒想起來這事。”
這關係到李球以後人生的走向,趙小山也不敢多說。
“李大哥,你若不隨侯爺去西北,那你打算留下來做什麽?”
李球斜眼看看趙小山,揶揄一笑:“我都想好了,入贅到你家,在你家作坊給你幹活,行不?”
趙小山白了他一眼,“在作坊給我幹活行,入贅這事你少來啊,我娘不同意你!你可快去西北找高大健美的胡女吧,可別耽誤你三妻四妾。”
“還有啊,你留在密水也沒著落,就去西北唄,反正你是自由契約,就先簽訂一年的,在西北呆的不習慣再迴來唄,有啥糾結的。”
“再說了,侯爺對你這麽重視,你不是家仆還讓你做了侍衛長,就算報答知遇之恩你也該陪他去西北吧,等他穩定了你想迴來再迴來唄。”
李球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
兩人一路走到趙小山的客棧後李球擺擺手便迴去了。
等趙小山興致勃勃的將從周徹那打探來的消息告訴李伯玉後,李伯玉一臉興奮,忙不迭的跑去了史學政的房間,準備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孔緯鄭洪。
孔緯政洪上次也沒考上,可以說第一次秋闈密水縣學全軍覆沒,一個都沒考上。
除了個別幾個迴去了,大部分還留在這裏等著即將舉行的第二次考試。
史學政聽說考試範圍有可能出自孟子,將自己之前所作的幾篇文章拿了出來和學生們分享,又連忙對孟子中的重點進行了分析,一時間他們這一行人各個鬥誌昂揚信心十足。
就連黃仁穎再看趙小山時,高傲的小下巴都收了起來,再沒像之前那般趾高氣昂。
畢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這也算間接拿趙小山東西了。
秋闈重考在即,整個青州府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大街小巷都在議論紛紛,盧大人和周徹的資曆被吃瓜群眾扒的幹幹淨淨,就連盧大人當年春闈的文章各大書城都有賣的了。
趙小山好信也去買了一份迴來,發現就幾張紙,竟然賣到了一兩銀子一份。
果然,在盧庚和周徹進城後的第五天,隨著差役鑼鼓聲一響,青州府第二次秋闈考試正式開始了。
這次李伯玉的精神狀態和上次相比完全不同。
這次趙小山不僅沒出事,還全手全腳的給自己送考,而且他這幾天瘋狂攻讀孟子頗有進益,對這次考試信心倍增。
“伯玉哥,你安心考試,我就在外麵等你,你要是有什麽事了就和監考的衙差說,侯爺知道你,他會幫你的。”
李伯玉點點頭:“山子,我考試這三天,你老老實實在客棧等我,千萬別亂走,等我出來咱倆一起迴家。”
陳狗子前兩天自己走了,大昭寺論道大會在即,他不能再繼續耽誤下去了。
李伯玉再去考試,客棧裏可不就他自己了。
為此,李伯玉十分擔憂,生怕他亂晃時再遇到什麽危險。
“放心吧伯玉哥,我指定哪也不走就在客棧等著。”
得了他的答複,李伯玉點點頭,慢慢走向排隊的人群。
秋闈考試,一考三天,吃喝拉撒都在考場小屋裏,拚的不僅是智力還是體力,一個不好又要等三年。
很多人一個三年又一個三年,半輩子過去了還是個秀才,有的幸運兒第一次便榜上有名,躋身舉人之列,從此平步青雲。
真乃時也運也。
從玄學的角度來說,趙小山覺得李伯玉這次是能中的,畢竟無量的預言在前,周徹“泄題”在後。
可從理智上來講,考試又有那麽多變數,趙小山也不得不為他捏把汗。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李伯玉雖是古仙村的小天才,但在這青州府,比他優秀的太多了。
因著這份不確定,趙小山在忐忑中等了三天。
這三天,他如承諾的那樣,既沒有到處亂逛也沒去找李球,隻老老實實的待在客棧吃睡吃睡。
到了第四天,趙小山早早起了床,簡單洗漱一番便朝考院出發,他以為自己已經很早了,結果到了地方才發現考院門口已經人山人海排起了長隊。
等了許久,隨著一聲鑼鼓響,考院的大門從裏打開,一個個神情萎靡的學子們“唿啦”一聲從裏麵衝了出來。
一時間,大道上尖叫的嚎哭的驚唿的聲音此起彼伏。
趙小山本還在外圍等著,結果看了半天也沒找到李伯玉。
這給他急的,顧不得別的,仗著自己個頭小,左推一個右推一個朝裏衝去。
廢了好大的勁,好不容易終於衝到了前頭,抬頭一看,恰巧看到李伯玉一臉煞白的從裏麵出來,腳步蹣跚頭發蓬亂眼底烏黑。
見是趙小山,李伯玉快步走了過來:“山子,走,哥哥要迴去睡覺,我要困死了。”
趙小山點頭道:“就是他,我這次來青州府也是為了陪他,本來他落榜了我們都打算迴去的,誰知道現在又有第二次機會,伯玉哥便決定再試一次。”
密水畢竟是自己的封地,每年文教這塊取得了什麽成績周徹也是會關注的。
李伯玉這人他聽李球說過,是個頗為上進的後生,和趙小山關係非常密切,據說當初他賞賜給趙小山的文房四寶便被轉贈給他了。
自己馬上就要離開密水,能幫趙小山做的不多了。
周徹想了想,直接開口道:
“盧大人以前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地方為官,對農耕嫁檣之事很在意,還善於組織人手治理河道溝渠,對文教也十分重視,是個不喜歡誇誇其談的務實的好官。
你迴去告訴李伯玉,讓他寫文時不需要浮誇,不用堆砌辭藻,文風偏向通俗易懂即可。”
周徹沒參加過科考,其實對科考並不精通,想了想又補充道:
“這一路上我看他經常翻看《孟子》一書,對其中很多觀點很是讚同,還多次和隨行的官員探討,你讓李伯玉這幾天多看看《孟子》吧。”
“盧大人是個實幹派,估計現在已經和青州府的長官見過麵了,明後天便會對重考做出規定,最早三天後就會下場,你讓你朋友做好準備吧。”
趙小山得了這許多一手消息,心裏開心,對周徹連連作揖後,嘴裏說著道謝的話。
“侯爺,你是等秋闈全結束後才迴去麽?”
周徹點點頭,皇帝的意思是讓他協助盧庚主持這場秋闈。
盧庚畢竟資曆淺薄,又對青州府兩眼一抹黑,讓他來就是代表皇家震懾宵小的。
“那你去梁州還的及麽?不是說過年之前就要過去?”
周徹搖搖頭:“無所謂,什麽時候到都行。”
趙小山看他一副不願多說的樣子,覺得還是少問為好,表示著急迴去告訴李伯玉消息,彎腰行禮慢慢退下。
周徹也沒挽留,吩咐李球送他。
從驛站往外走時,趙小山駐足迴頭,看到在燭火的掩映下周徹模糊的影子,一時心裏有些複雜。
現在迴頭一想還覺得挺怪的,當初他被楊家打擊的像隻無頭蒼蠅似的彎門盜洞找靠山,聽說淳縣侯要去康員外家,自己又是唱歌又是謀劃的。
雖然過程有點隨意,但好在周徹竟真的接納了自己,不僅出資幫著開辦作坊,還幫他收拾了楊家。
這一年多時間裏,他和周徹見麵的次數並不多,每次他去侯府也都是說作坊的事。
雖然周徹貴為宗室卻從不在他麵前拿架子,說話也很隨意。
趙小山在他麵前也比較自在,有了什麽難題困難也願意求助於他。
但他倆的關係既不像主仆,也不像合作者。
趙小山想了想,覺得自己除了將他當做靠山外,也是將他視為朋友的。
和李伯玉二黑子他們不一樣的朋友。
說到底自己是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見過了二十一世紀世界的繁華,可以對電視裏出現的各個領導評頭論足,沒有那麽多等級觀念。
總結一句話是:他是見過大世麵的人!
隻不過穿到了趙小山這個社會底層韭菜的皮囊裏,不得不對社會規則屈服罷了。
因此,他的眼界和價值觀和二黑子李伯玉他們自然是不同的。
二黑子最遠隻去過密水縣,之前連國家都城在哪都不曉得。
李伯玉自小接受的便是傳統的儒家教育,傳統禮法觀念深入骨髓。
倒不是說周徹不遵從傳統禮法,而是因著出身高貴又暗藏野心,他的性格更偏向於趙小山這種蔑視禮法的思維。
不知這次祭祖到底發生了什麽,他感覺周徹依然隨意,氣場卻是變了。
畢竟是郡公了。
不知以後他越爬越高,會不會變化更大。
趙小山歎了口氣,加快腳步朝外走去。
等到了門口時,李球的腳步也沒停。
“李大哥,你不用再送了,我自己能走迴客棧。”
李球搖搖頭,“今天不是我當班,我送你過去,趁機和你說說話。”
趙小山一看他這表情就知道他有事不決。
果然,兩人走到一半時,李球便期期艾艾的將自己的困惑說了出來。
“你不想和侯爺去西北?為什麽?侯爺到了西北可是郡公了,你的地位不是更高麽?”
趙小山沒想到李球竟然有辭職的想法。
“山子,你雖比我小了十多歲,但我是真拿你當兄弟的。這事我也就和你說了,別人一概沒說過。”
李球踢走地上的一個小石頭,“我之前押鏢走南闖北的走慣了,去過西北去過西南還去過胡人地界,可是不論我走哪我都知道我有根,根就在密水,我早晚要迴那的。
若我隨侯爺去了西北,我就覺得我的根變成梁州了,不再是密水了,這些天我是怎麽想怎麽難受。”
他和其他侍衛不同,他不是賣身給侯府的奴仆,是簽訂雇傭契約的,到期了來去自如,侯府不得阻攔。
也因此,他才沒法和別人說這事,憋了一路很是苦惱。
“李大哥,你的雇傭契約什麽時候到期?”
“今年夏天就到期了,正好趕上我陪侯爺去京城,就沒提繼續簽訂的事。侯爺事多,估計也沒想起來這事。”
這關係到李球以後人生的走向,趙小山也不敢多說。
“李大哥,你若不隨侯爺去西北,那你打算留下來做什麽?”
李球斜眼看看趙小山,揶揄一笑:“我都想好了,入贅到你家,在你家作坊給你幹活,行不?”
趙小山白了他一眼,“在作坊給我幹活行,入贅這事你少來啊,我娘不同意你!你可快去西北找高大健美的胡女吧,可別耽誤你三妻四妾。”
“還有啊,你留在密水也沒著落,就去西北唄,反正你是自由契約,就先簽訂一年的,在西北呆的不習慣再迴來唄,有啥糾結的。”
“再說了,侯爺對你這麽重視,你不是家仆還讓你做了侍衛長,就算報答知遇之恩你也該陪他去西北吧,等他穩定了你想迴來再迴來唄。”
李球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
兩人一路走到趙小山的客棧後李球擺擺手便迴去了。
等趙小山興致勃勃的將從周徹那打探來的消息告訴李伯玉後,李伯玉一臉興奮,忙不迭的跑去了史學政的房間,準備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孔緯鄭洪。
孔緯政洪上次也沒考上,可以說第一次秋闈密水縣學全軍覆沒,一個都沒考上。
除了個別幾個迴去了,大部分還留在這裏等著即將舉行的第二次考試。
史學政聽說考試範圍有可能出自孟子,將自己之前所作的幾篇文章拿了出來和學生們分享,又連忙對孟子中的重點進行了分析,一時間他們這一行人各個鬥誌昂揚信心十足。
就連黃仁穎再看趙小山時,高傲的小下巴都收了起來,再沒像之前那般趾高氣昂。
畢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這也算間接拿趙小山東西了。
秋闈重考在即,整個青州府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大街小巷都在議論紛紛,盧大人和周徹的資曆被吃瓜群眾扒的幹幹淨淨,就連盧大人當年春闈的文章各大書城都有賣的了。
趙小山好信也去買了一份迴來,發現就幾張紙,竟然賣到了一兩銀子一份。
果然,在盧庚和周徹進城後的第五天,隨著差役鑼鼓聲一響,青州府第二次秋闈考試正式開始了。
這次李伯玉的精神狀態和上次相比完全不同。
這次趙小山不僅沒出事,還全手全腳的給自己送考,而且他這幾天瘋狂攻讀孟子頗有進益,對這次考試信心倍增。
“伯玉哥,你安心考試,我就在外麵等你,你要是有什麽事了就和監考的衙差說,侯爺知道你,他會幫你的。”
李伯玉點點頭:“山子,我考試這三天,你老老實實在客棧等我,千萬別亂走,等我出來咱倆一起迴家。”
陳狗子前兩天自己走了,大昭寺論道大會在即,他不能再繼續耽誤下去了。
李伯玉再去考試,客棧裏可不就他自己了。
為此,李伯玉十分擔憂,生怕他亂晃時再遇到什麽危險。
“放心吧伯玉哥,我指定哪也不走就在客棧等著。”
得了他的答複,李伯玉點點頭,慢慢走向排隊的人群。
秋闈考試,一考三天,吃喝拉撒都在考場小屋裏,拚的不僅是智力還是體力,一個不好又要等三年。
很多人一個三年又一個三年,半輩子過去了還是個秀才,有的幸運兒第一次便榜上有名,躋身舉人之列,從此平步青雲。
真乃時也運也。
從玄學的角度來說,趙小山覺得李伯玉這次是能中的,畢竟無量的預言在前,周徹“泄題”在後。
可從理智上來講,考試又有那麽多變數,趙小山也不得不為他捏把汗。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李伯玉雖是古仙村的小天才,但在這青州府,比他優秀的太多了。
因著這份不確定,趙小山在忐忑中等了三天。
這三天,他如承諾的那樣,既沒有到處亂逛也沒去找李球,隻老老實實的待在客棧吃睡吃睡。
到了第四天,趙小山早早起了床,簡單洗漱一番便朝考院出發,他以為自己已經很早了,結果到了地方才發現考院門口已經人山人海排起了長隊。
等了許久,隨著一聲鑼鼓響,考院的大門從裏打開,一個個神情萎靡的學子們“唿啦”一聲從裏麵衝了出來。
一時間,大道上尖叫的嚎哭的驚唿的聲音此起彼伏。
趙小山本還在外圍等著,結果看了半天也沒找到李伯玉。
這給他急的,顧不得別的,仗著自己個頭小,左推一個右推一個朝裏衝去。
廢了好大的勁,好不容易終於衝到了前頭,抬頭一看,恰巧看到李伯玉一臉煞白的從裏麵出來,腳步蹣跚頭發蓬亂眼底烏黑。
見是趙小山,李伯玉快步走了過來:“山子,走,哥哥要迴去睡覺,我要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