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改變主意
從放牛娃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一隻洪荒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天,不論趙小山和二黑子如何叩門,都沒有如願見到陳狗子。
心急如焚的兄弟二人甚至想到了翻牆進入大昭寺,結果二黑子踩著趙小山的肩膀剛探過去一個頭,就被寺裏的武僧一棍子給拍了下來。
要不是趙小山連忙表明身份和來意,一頓毒打是少不了了。
麵對一圈舉著棍子的僧人,趙小山顫著聲音試圖打探陳狗子的消息,然而幾個僧人俱搖搖頭,表示並不知情。
幾次嚐試都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趙小山隻好扶著一瘸一拐的二黑子,灰頭土腦的朝古仙村走去。
到家時趙老爹還沒迴來,趙老娘看到他倆這衰樣一陣心慌,還以為趙小山在外麵又闖了什麽禍,放下鋤頭就衝了過來上下檢查,發現二黑子除了些微擦傷外沒什麽問題才狠狠鬆了一口氣。
“不是說去賣米粉,怎麽還受傷了?咋?那些當差的不讓你們擺攤?”
趙小山扶著二黑子坐下,邊拿手巾幫二黑子擦拭邊和他娘解釋。
趙老娘聽了不以為意,道:“狗子在寺裏能有啥事,那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了,又不用幹活又不受搜刮的。你們別跟著瞎操心了,興許今天忙著明天就見到了。”
趙小山和二黑子對視一眼,覺得他娘說的不無道理。
“娘,我爹呢,他比我們先迴來的。”
“你爹說米粉賣的好,把東西放下就上鎮裏買骨頭買肉去了,說明天還要去賣。急慌慌的,話都沒說兩句就走了。”趙老娘不滿的嘟囔了一句。
“山子,你爹光說賣的好,到底掙沒掙錢啊?這兩天冬小麥種的差不多了,要是掙錢,讓你二姐跟你一起去。”
“娘,今天沒掙錢,反而賠了一百多文。”
趙小山話音剛落,就聽趙老娘一聲河東獅吼:“啥?賠錢了?!”
她這嗓門大的,把裏屋的趙老爺子都叫出來了,隻見趙嬌娘和小劉氏紛紛抬頭,一臉不可思議的看向趙小山。
辛辛苦苦做出來的米粉是賠錢的?那家裏剩的這些可咋辦?
趙小山無奈之下把前因後果都說了,最後著重強調:“本來後麵還有人想買,結果米粉也沒了,湯也沒了。”
趙老爺子磕了磕煙袋,點頭表示肯定,“你爹做的對,就算不掙錢,讓親戚鄰居喝口熱湯也是應該的。”
老頭子的反應在他意料之內,轉頭看向劉氏,發現她低著頭什麽話也沒說。
看樣子經過上次的事,趙老娘也知道避趙老爺子的鋒芒了。
二黑子走的時候,趙小山依約給了他十文錢,又將家裏的米粉拿了兩捆讓他帶迴去。
晚上的時候,趙大壯和趙老爹幾乎同時到家。
趙老爹折騰一天,一點沒嫌累,還精神抖擻的,將牛牽好後,拎著兩根骨頭就進了灶房,開始加水熬煮骨頭。
一邊熬煮還一邊指使家裏人抓緊泡稻米,爭取快點將香滿樓預定的米粉做出來,畢竟一兩銀子的定金都收了。
趙嬌娘站起來剛要拿盆就被趙大壯製止了,“二妹你坐下吧,大哥來,你們種一天麥子不比我輕巧。今天那幾個官差吃了咱家米粉,對我們態度都好了,下午本來該我去推土,都沒讓我去,讓別的村的去的。還有咱們村那幾個,看我沒幹完都搶著幫我幹呢。”
趙老娘邊做鞋邊小聲嘟囔,“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不好意思了唄。”
餘光瞥見趙老爺子迴了屋,趙老娘又偷偷溜進灶房,一頓耳提麵命,要求趙老爹明天不許再窮大方,“吃一次得了,還能天天吃啊,咱是賣錢的東西!你可不興再傻了吧唧的到處送了!聽到沒?”
趙老爹被掐住耳朵,哎呦哎呦的喊疼,仰著頭哼哈的答應。
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男人怎麽想的,劉氏一清二楚,手下一使勁,咬牙發狠道:
“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怎麽想的,明天我還問山子,要是你沒聽話,後天你就下地幹活,我去賣!我看誰還好意思天天吃咱家的!”
這一晚,趙家每個人都忙到了很晚。
冬天來了,屋子裏越來越冷,他們家手頭有錢,新生意又有了進項,趙老娘也不願再刻薄自家人,拿出錢讓趙老爹買了不少棉花,正起早貪黑的趕製新棉被。
趙小山沒做肥皂,一直待在灶房和他爹準備明天擺攤需要的東西。
今天的出攤後,他發現自己之前想的方向都是錯的。
出來服徭役的確實不乏幾個有錢人,但大部分都是周圍村子窮苦出身的。
這些人購買力非常小,那些量少而味道好的東西對他們吸引力不大,他們追求的是便宜還要量大,簡單倆字:頂飽。
骨湯米粉雖然好吃新鮮,對他們來說卻是華而不實的東西,不在他們選擇的範圍內。
因此,要想做這些服徭役的人的生意,骨湯米粉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趙小山想了想,覺得豬下水的生意更可行。
這一天晚上,趙小山在老爹的幫助下將上午買的那些豬腸豬肺處理幹淨,切成小小的肉丁,和白菜蘿卜燴在一起燉了一大鍋。
他決定了,明天的地攤增加新品種:盒飯!
沒錯,量大管飽的盒飯才是最受民工歡迎的。
飯用最便宜的雜糧飯,菜就是豬下水燉的大雜燴,再配點自家醃的小鹹菜,外加一碗骨頭湯。
這樣的搭配,成本不高價錢不貴,有肉有菜還有湯,絕對能滿足客戶的需要。
如果有不差錢的,他們隨時可以再燙米粉進行售賣,兩不耽誤!
一口鍋不夠,隻能將自家做飯的搬了下來。
泥爐子也要另外再添置一個,趙小山拿上兩捆米粉,去族長趙來慶家借了一個。
木桶也不夠,趙小山朝二黑子家借了兩個,一個用來裝雜糧飯,一個裝燉菜。
這次二黑子娘沒再多說什麽,雖然兒子和趙小山天天瞎跑,但也帶迴來好幾個大錢。
這時節,家裏除了賣糧能換點錢,是真沒什麽進錢的渠道了。
趙小山忙活了一上午,準備差不多了,便再次和趙老爹踏上行程。
對於他又增加了‘盒飯’這一業務,趙老爹沒提出任何反對意見,他現在給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確——兒子的小跟班!
要說趙來福這名字沒白起,是個真有福氣從不操心的命。
小時候他爹趙老爺子在外麵跑單幫不怎麽迴家,但每年都能拿迴來錢,那時候他日子過的很是不錯,乃古仙村同輩人羨慕的對象。
隻不過後來他娘病倒了,趙老爺子不得不迴來給媳婦兒治病,沒幾年的功夫,家裏的錢沒了地也賣了,他娘卻沒救過來。
就在他的日子陷入穀底,快要過不下去時,劉氏嫁過來了。
對於這個風雨飄搖一窮二白的家來說,劉氏的到來不僅是來了一個能生兒育女的女人,更是一個能幹活掙錢的壯勞力,為趙家撐起了一片天。
老馬說的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家裏誰掙得多,誰就有絕對話語權。
劉氏一來就以壯碩的身軀和強悍的體力迅速成了家中諸事的實際領導者,趙來福不需要做決定,媳婦兒說啥,他跟著幹就是了。
劉氏出去幹活,他就在家做飯,他還愛做飯,看劉氏吃的香,他特別有滿足感。
小時候他聽爹娘的,後來聽媳婦兒的,他從來沒覺得有什麽不對。
現在兒子大了有主意了,他就聽兒子的。
有人說他窩囊,他卻從不覺得這是啥丟人的事。
自己就是個普通人,每天能牽著老牛跟兒子做點小生意,家裏有點進項,這便是頂不錯的日子。
人各有誌,天塌了有高個的頂著,他隻需要貓在下麵老婆孩子熱炕頭就夠了。
心急如焚的兄弟二人甚至想到了翻牆進入大昭寺,結果二黑子踩著趙小山的肩膀剛探過去一個頭,就被寺裏的武僧一棍子給拍了下來。
要不是趙小山連忙表明身份和來意,一頓毒打是少不了了。
麵對一圈舉著棍子的僧人,趙小山顫著聲音試圖打探陳狗子的消息,然而幾個僧人俱搖搖頭,表示並不知情。
幾次嚐試都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趙小山隻好扶著一瘸一拐的二黑子,灰頭土腦的朝古仙村走去。
到家時趙老爹還沒迴來,趙老娘看到他倆這衰樣一陣心慌,還以為趙小山在外麵又闖了什麽禍,放下鋤頭就衝了過來上下檢查,發現二黑子除了些微擦傷外沒什麽問題才狠狠鬆了一口氣。
“不是說去賣米粉,怎麽還受傷了?咋?那些當差的不讓你們擺攤?”
趙小山扶著二黑子坐下,邊拿手巾幫二黑子擦拭邊和他娘解釋。
趙老娘聽了不以為意,道:“狗子在寺裏能有啥事,那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了,又不用幹活又不受搜刮的。你們別跟著瞎操心了,興許今天忙著明天就見到了。”
趙小山和二黑子對視一眼,覺得他娘說的不無道理。
“娘,我爹呢,他比我們先迴來的。”
“你爹說米粉賣的好,把東西放下就上鎮裏買骨頭買肉去了,說明天還要去賣。急慌慌的,話都沒說兩句就走了。”趙老娘不滿的嘟囔了一句。
“山子,你爹光說賣的好,到底掙沒掙錢啊?這兩天冬小麥種的差不多了,要是掙錢,讓你二姐跟你一起去。”
“娘,今天沒掙錢,反而賠了一百多文。”
趙小山話音剛落,就聽趙老娘一聲河東獅吼:“啥?賠錢了?!”
她這嗓門大的,把裏屋的趙老爺子都叫出來了,隻見趙嬌娘和小劉氏紛紛抬頭,一臉不可思議的看向趙小山。
辛辛苦苦做出來的米粉是賠錢的?那家裏剩的這些可咋辦?
趙小山無奈之下把前因後果都說了,最後著重強調:“本來後麵還有人想買,結果米粉也沒了,湯也沒了。”
趙老爺子磕了磕煙袋,點頭表示肯定,“你爹做的對,就算不掙錢,讓親戚鄰居喝口熱湯也是應該的。”
老頭子的反應在他意料之內,轉頭看向劉氏,發現她低著頭什麽話也沒說。
看樣子經過上次的事,趙老娘也知道避趙老爺子的鋒芒了。
二黑子走的時候,趙小山依約給了他十文錢,又將家裏的米粉拿了兩捆讓他帶迴去。
晚上的時候,趙大壯和趙老爹幾乎同時到家。
趙老爹折騰一天,一點沒嫌累,還精神抖擻的,將牛牽好後,拎著兩根骨頭就進了灶房,開始加水熬煮骨頭。
一邊熬煮還一邊指使家裏人抓緊泡稻米,爭取快點將香滿樓預定的米粉做出來,畢竟一兩銀子的定金都收了。
趙嬌娘站起來剛要拿盆就被趙大壯製止了,“二妹你坐下吧,大哥來,你們種一天麥子不比我輕巧。今天那幾個官差吃了咱家米粉,對我們態度都好了,下午本來該我去推土,都沒讓我去,讓別的村的去的。還有咱們村那幾個,看我沒幹完都搶著幫我幹呢。”
趙老娘邊做鞋邊小聲嘟囔,“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不好意思了唄。”
餘光瞥見趙老爺子迴了屋,趙老娘又偷偷溜進灶房,一頓耳提麵命,要求趙老爹明天不許再窮大方,“吃一次得了,還能天天吃啊,咱是賣錢的東西!你可不興再傻了吧唧的到處送了!聽到沒?”
趙老爹被掐住耳朵,哎呦哎呦的喊疼,仰著頭哼哈的答應。
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男人怎麽想的,劉氏一清二楚,手下一使勁,咬牙發狠道:
“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怎麽想的,明天我還問山子,要是你沒聽話,後天你就下地幹活,我去賣!我看誰還好意思天天吃咱家的!”
這一晚,趙家每個人都忙到了很晚。
冬天來了,屋子裏越來越冷,他們家手頭有錢,新生意又有了進項,趙老娘也不願再刻薄自家人,拿出錢讓趙老爹買了不少棉花,正起早貪黑的趕製新棉被。
趙小山沒做肥皂,一直待在灶房和他爹準備明天擺攤需要的東西。
今天的出攤後,他發現自己之前想的方向都是錯的。
出來服徭役的確實不乏幾個有錢人,但大部分都是周圍村子窮苦出身的。
這些人購買力非常小,那些量少而味道好的東西對他們吸引力不大,他們追求的是便宜還要量大,簡單倆字:頂飽。
骨湯米粉雖然好吃新鮮,對他們來說卻是華而不實的東西,不在他們選擇的範圍內。
因此,要想做這些服徭役的人的生意,骨湯米粉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趙小山想了想,覺得豬下水的生意更可行。
這一天晚上,趙小山在老爹的幫助下將上午買的那些豬腸豬肺處理幹淨,切成小小的肉丁,和白菜蘿卜燴在一起燉了一大鍋。
他決定了,明天的地攤增加新品種:盒飯!
沒錯,量大管飽的盒飯才是最受民工歡迎的。
飯用最便宜的雜糧飯,菜就是豬下水燉的大雜燴,再配點自家醃的小鹹菜,外加一碗骨頭湯。
這樣的搭配,成本不高價錢不貴,有肉有菜還有湯,絕對能滿足客戶的需要。
如果有不差錢的,他們隨時可以再燙米粉進行售賣,兩不耽誤!
一口鍋不夠,隻能將自家做飯的搬了下來。
泥爐子也要另外再添置一個,趙小山拿上兩捆米粉,去族長趙來慶家借了一個。
木桶也不夠,趙小山朝二黑子家借了兩個,一個用來裝雜糧飯,一個裝燉菜。
這次二黑子娘沒再多說什麽,雖然兒子和趙小山天天瞎跑,但也帶迴來好幾個大錢。
這時節,家裏除了賣糧能換點錢,是真沒什麽進錢的渠道了。
趙小山忙活了一上午,準備差不多了,便再次和趙老爹踏上行程。
對於他又增加了‘盒飯’這一業務,趙老爹沒提出任何反對意見,他現在給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確——兒子的小跟班!
要說趙來福這名字沒白起,是個真有福氣從不操心的命。
小時候他爹趙老爺子在外麵跑單幫不怎麽迴家,但每年都能拿迴來錢,那時候他日子過的很是不錯,乃古仙村同輩人羨慕的對象。
隻不過後來他娘病倒了,趙老爺子不得不迴來給媳婦兒治病,沒幾年的功夫,家裏的錢沒了地也賣了,他娘卻沒救過來。
就在他的日子陷入穀底,快要過不下去時,劉氏嫁過來了。
對於這個風雨飄搖一窮二白的家來說,劉氏的到來不僅是來了一個能生兒育女的女人,更是一個能幹活掙錢的壯勞力,為趙家撐起了一片天。
老馬說的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家裏誰掙得多,誰就有絕對話語權。
劉氏一來就以壯碩的身軀和強悍的體力迅速成了家中諸事的實際領導者,趙來福不需要做決定,媳婦兒說啥,他跟著幹就是了。
劉氏出去幹活,他就在家做飯,他還愛做飯,看劉氏吃的香,他特別有滿足感。
小時候他聽爹娘的,後來聽媳婦兒的,他從來沒覺得有什麽不對。
現在兒子大了有主意了,他就聽兒子的。
有人說他窩囊,他卻從不覺得這是啥丟人的事。
自己就是個普通人,每天能牽著老牛跟兒子做點小生意,家裏有點進項,這便是頂不錯的日子。
人各有誌,天塌了有高個的頂著,他隻需要貓在下麵老婆孩子熱炕頭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