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江島。
王府別院,祾恩殿。
身穿樸素長袍,中正平和的李時珍再給青青和汪修齊號過脈後,溫和笑道:
“殿下和王妃請放心,二位脈象平和,身體並無隱疾,隻要適當調養,孕育子嗣隻是時間問題。”
青青拍著胸脯,長長籲出一口氣,緊張的情緒隨之舒緩。
見到媳婦兒釋懷,汪修齊也頗為高興,隨之讓侍女上茶,和李時珍攀談起來:
“東壁,最近醫部和農部的事情,可還忙得過來?”
“承蒙殿下厚愛,自從龐鹿門來後,農部的事務我已較少過問,大部分時間都在著書和看診上。”似乎是怕汪修齊不放心,李時珍笑著補充道:
“說來慚愧,盡管鹿門是李某的徒弟,但在草藥和作物栽培方麵的造詣,卻已超越了李某。
不到半載,就培育出藏紅花、石斛、沉香等數十種草藥。還利用‘提純複壯、防雜保純’的方法,培育出了更優良的土豆和煙草種子。”
“厲害,名師出高徒。”汪修齊頷首稱讚,隨即順著話題關心道:
“這著書和診療方麵可還順利,是否需要資金或者人力支持?”
既然汪修齊問起,李時珍也不客氣,開口請求道:
“資金和人力都不缺,徐某倒是希望殿下有空給醫部的官員和學徒們講講課,您昨日講的那元素周期表我等都頗感新奇,隻是突然間,不知如何與治病救人關聯起來。”
元素周期表和治病救人的關聯我哪知道……汪修齊有點尬,略一沉吟,諱莫如深地搖了搖頭: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有機體,雖然生病和最底層的元素有一定的關係,但那不是當前研究的重點。”
李時珍略帶疑惑,沉默片刻,還是拱手請教:
“還請殿下明示。”
“雖然我不願意承認,但不可否認,戰爭是醫學發展最好的推動力之一,我的意思是讓宋國的醫部介入到戰爭中去。”琢磨片刻,汪修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時珍眉毛微皺,有些不解地問道:
“可那是倭人之間的戰鬥,難道我等要派遣郎中前去救援?”
“雖然他們是倭人,但是人體構造和漢人差別不大,醫部介入其中,救人是其次,提升我宋國醫者的治療水平才是核心目的。”想了想,汪修齊又補充道:
“別的不說,單是消毒、麻醉、止血、輸血、外科手術,哪怕是最簡單的包紮之術,都值得醫部去深入研究。
如果是漢人,我等還會顧慮傷亡而畏手畏腳,可倭人就不用有這個擔心,救活了是他們造化大,救不活我等也不會有什麽心理負擔。”
“有理,有理啊!”李時珍眼睛一亮,語氣顯得有些激動:
“西方的《醫典》和《人體的構造》李某已反複看了多遍,但苦於無法經常實踐,若是帶著救人的目的去進行這方麵的研究,定然會有所突破。”
汪修齊點了點頭:
“在研究方麵,東壁尤為擅長,我就不多說了,但有幾點建議,可以參考:
首先,我等要給人治病,就要把人的身體構造和各種器官的機能研究清楚,所以宋國的《解剖學》必需要走在時代的前列。
再者,《本草綱目》中那麽多的藥性藥理的研究,少不了試藥,這麽多倭人不用白不用。
最後,醫學可以驅動天道研究院、工部各種技術的發展,在很多方麵可以聯合產出成果。”
“前兩點,徐某深以為然,可這最後一條,還要麻煩殿下解惑。”李時珍虛心求教。
“這個不難理解,消毒需要高濃度的酒精、麻醉需要笑氣、包紮需要醫用繃帶、手術需要各種醫療器械和無影燈……而這些,需要天道學院和工部配合研究出來。”
李時珍瞳孔收縮,表情呆滯,半晌才咽了咽唾沫懇請道:
“殿下是否可以把這些寫到紙上,讓徐某帶迴去參詳?”
汪修齊深知,若要征戰天下,強大醫療能力必不可缺,這不僅僅是救死扶傷的問題,還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軍隊的士氣。
敵方的士兵被砍了一刀,拖迴去就是等死,己方的士兵,受了重傷,過個半月又活蹦亂跳了,在巨大軍功的誘惑下,哪個士兵還怕死?
“自然可以,不過容我整理一下,三天後你來取。
另外,這裏麵有很多研究方向,可以由醫部領頭申報項目,到時經費和人員都會隨之傾斜。”汪修齊爽快地答應。
數日後,一支幾百人的宋國醫療隊在鎮海軍的護衛下抵達隈本城,足利義輝喜出望外,帶著家將出城迎接。
坐在高頭大馬上的俞大猷身穿黑色重甲,腳踩橡膠底的軍靴,腰掛雷銃,看著趴伏在地的足利義輝,冷冷說道:
“給你三個月的時間掃平九州島,如今已過去兩個半月,幕府卻隻拿下六座城池,你打算如何向殿下交代?”
“上使明鑒,不是我等懈怠,實在是敵方太強。”一旁的細川晴元哭訴了起來:
“那立花家和島津家都有超過千人的鐵炮軍,幕府的武士需要以三倍甚至是五倍的傷亡才能攻下一座城池。
半個月來,我等武士戰死三千,重傷五千餘,還請上使可以稟明冕下,多寬容我等三月。”
足利義輝一臉悲痛之色,目光帶淚:
“晴元所述句句屬實,最關鍵的是中了鐵炮(火繩槍)的武士無法診治隻能等死,而立花道雪卻有南蠻醫生,可以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如今幕府的武士已有畏戰情緒。”
馬車裏的李時珍眼睛一亮,在來之前,汪修齊就告訴他,大友宗麟幾年前就在府內城建立了南蠻人的西醫院,可以進行各種外科手術,看來是真的。
“正是你們沒有懈怠,本帥才會和你等談話,否則現在你們已是屍體了。”俞大猷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隨即,又緩和了語氣說道:
“延期方麵,我無法承諾。
不過本帥帶來了醫療隊和炮兵營,對於傷患的治療問題你等無需擔心。
另外,後續攻城,你等隻需衝鋒即可,遇到攻克不了的城池,本帥會助爾等一臂之力。”
足利義輝抬頭向俞大猷身後望去,宋國的士兵雖然披堅執銳,氣勢不凡,可數量並不多,隻有千把人的樣子。
可這一千多人卻是配備了上百輛馬車,這些馬車半數帶著車廂,半數卻是拖著大筒(火炮)。
王府別院,祾恩殿。
身穿樸素長袍,中正平和的李時珍再給青青和汪修齊號過脈後,溫和笑道:
“殿下和王妃請放心,二位脈象平和,身體並無隱疾,隻要適當調養,孕育子嗣隻是時間問題。”
青青拍著胸脯,長長籲出一口氣,緊張的情緒隨之舒緩。
見到媳婦兒釋懷,汪修齊也頗為高興,隨之讓侍女上茶,和李時珍攀談起來:
“東壁,最近醫部和農部的事情,可還忙得過來?”
“承蒙殿下厚愛,自從龐鹿門來後,農部的事務我已較少過問,大部分時間都在著書和看診上。”似乎是怕汪修齊不放心,李時珍笑著補充道:
“說來慚愧,盡管鹿門是李某的徒弟,但在草藥和作物栽培方麵的造詣,卻已超越了李某。
不到半載,就培育出藏紅花、石斛、沉香等數十種草藥。還利用‘提純複壯、防雜保純’的方法,培育出了更優良的土豆和煙草種子。”
“厲害,名師出高徒。”汪修齊頷首稱讚,隨即順著話題關心道:
“這著書和診療方麵可還順利,是否需要資金或者人力支持?”
既然汪修齊問起,李時珍也不客氣,開口請求道:
“資金和人力都不缺,徐某倒是希望殿下有空給醫部的官員和學徒們講講課,您昨日講的那元素周期表我等都頗感新奇,隻是突然間,不知如何與治病救人關聯起來。”
元素周期表和治病救人的關聯我哪知道……汪修齊有點尬,略一沉吟,諱莫如深地搖了搖頭:
“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有機體,雖然生病和最底層的元素有一定的關係,但那不是當前研究的重點。”
李時珍略帶疑惑,沉默片刻,還是拱手請教:
“還請殿下明示。”
“雖然我不願意承認,但不可否認,戰爭是醫學發展最好的推動力之一,我的意思是讓宋國的醫部介入到戰爭中去。”琢磨片刻,汪修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時珍眉毛微皺,有些不解地問道:
“可那是倭人之間的戰鬥,難道我等要派遣郎中前去救援?”
“雖然他們是倭人,但是人體構造和漢人差別不大,醫部介入其中,救人是其次,提升我宋國醫者的治療水平才是核心目的。”想了想,汪修齊又補充道:
“別的不說,單是消毒、麻醉、止血、輸血、外科手術,哪怕是最簡單的包紮之術,都值得醫部去深入研究。
如果是漢人,我等還會顧慮傷亡而畏手畏腳,可倭人就不用有這個擔心,救活了是他們造化大,救不活我等也不會有什麽心理負擔。”
“有理,有理啊!”李時珍眼睛一亮,語氣顯得有些激動:
“西方的《醫典》和《人體的構造》李某已反複看了多遍,但苦於無法經常實踐,若是帶著救人的目的去進行這方麵的研究,定然會有所突破。”
汪修齊點了點頭:
“在研究方麵,東壁尤為擅長,我就不多說了,但有幾點建議,可以參考:
首先,我等要給人治病,就要把人的身體構造和各種器官的機能研究清楚,所以宋國的《解剖學》必需要走在時代的前列。
再者,《本草綱目》中那麽多的藥性藥理的研究,少不了試藥,這麽多倭人不用白不用。
最後,醫學可以驅動天道研究院、工部各種技術的發展,在很多方麵可以聯合產出成果。”
“前兩點,徐某深以為然,可這最後一條,還要麻煩殿下解惑。”李時珍虛心求教。
“這個不難理解,消毒需要高濃度的酒精、麻醉需要笑氣、包紮需要醫用繃帶、手術需要各種醫療器械和無影燈……而這些,需要天道學院和工部配合研究出來。”
李時珍瞳孔收縮,表情呆滯,半晌才咽了咽唾沫懇請道:
“殿下是否可以把這些寫到紙上,讓徐某帶迴去參詳?”
汪修齊深知,若要征戰天下,強大醫療能力必不可缺,這不僅僅是救死扶傷的問題,還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軍隊的士氣。
敵方的士兵被砍了一刀,拖迴去就是等死,己方的士兵,受了重傷,過個半月又活蹦亂跳了,在巨大軍功的誘惑下,哪個士兵還怕死?
“自然可以,不過容我整理一下,三天後你來取。
另外,這裏麵有很多研究方向,可以由醫部領頭申報項目,到時經費和人員都會隨之傾斜。”汪修齊爽快地答應。
數日後,一支幾百人的宋國醫療隊在鎮海軍的護衛下抵達隈本城,足利義輝喜出望外,帶著家將出城迎接。
坐在高頭大馬上的俞大猷身穿黑色重甲,腳踩橡膠底的軍靴,腰掛雷銃,看著趴伏在地的足利義輝,冷冷說道:
“給你三個月的時間掃平九州島,如今已過去兩個半月,幕府卻隻拿下六座城池,你打算如何向殿下交代?”
“上使明鑒,不是我等懈怠,實在是敵方太強。”一旁的細川晴元哭訴了起來:
“那立花家和島津家都有超過千人的鐵炮軍,幕府的武士需要以三倍甚至是五倍的傷亡才能攻下一座城池。
半個月來,我等武士戰死三千,重傷五千餘,還請上使可以稟明冕下,多寬容我等三月。”
足利義輝一臉悲痛之色,目光帶淚:
“晴元所述句句屬實,最關鍵的是中了鐵炮(火繩槍)的武士無法診治隻能等死,而立花道雪卻有南蠻醫生,可以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如今幕府的武士已有畏戰情緒。”
馬車裏的李時珍眼睛一亮,在來之前,汪修齊就告訴他,大友宗麟幾年前就在府內城建立了南蠻人的西醫院,可以進行各種外科手術,看來是真的。
“正是你們沒有懈怠,本帥才會和你等談話,否則現在你們已是屍體了。”俞大猷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隨即,又緩和了語氣說道:
“延期方麵,我無法承諾。
不過本帥帶來了醫療隊和炮兵營,對於傷患的治療問題你等無需擔心。
另外,後續攻城,你等隻需衝鋒即可,遇到攻克不了的城池,本帥會助爾等一臂之力。”
足利義輝抬頭向俞大猷身後望去,宋國的士兵雖然披堅執銳,氣勢不凡,可數量並不多,隻有千把人的樣子。
可這一千多人卻是配備了上百輛馬車,這些馬車半數帶著車廂,半數卻是拖著大筒(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