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寸頭,紮著頭繩,披著輕甲的毛海峰咧嘴一笑:


    “殿下,我不是成了禁軍統領了麽,如今鄧子龍遠赴朝鮮,王府隻有個副統領帶隊怎麽行,我是來赴任的。”


    說著,他指向一名隨行而來的中年人說道:


    “這是王一枝,和我一樣,是義父收的義子。”


    一名年過四十,五官端正,一隻眼睛卻帶著眼罩的中年人出列,朝著汪修齊行跪拜禮:


    “臣王一枝,拜見新王。”


    汪修齊一愣,他記得毛海峰好像和他提過這個人,可卻從來沒見過,不做遲疑忙是抬手:


    “義兄請起。”


    等王一枝起身,葉秋開口說道:


    “殿下,這宋國的軍器局是一枝兄負責的,咱們佛郎機炮和火繩槍七成出自他手,要是沒他,咱大宋在鬆浦津連腳跟都站不穩。”


    汪修齊心裏咯噔一下,這朝廷變革,怎麽把軍器局給忘了,壓下內心的愧疚,他看向瀧捷:


    “智敏先生,朝廷變革之事,為何不曾提及軍器局。”


    瀧捷無奈苦笑:


    “這軍器局是老王爺親自管理的,裏麵有什麽我等也不清楚,微臣還以為他與你交代過了。”


    “這怪不得義父,微臣常年待在雅瑪山穀,一封閉就是半年,這想不起來,也正常。”王一枝獨眼清明,語氣裏帶著豁達。


    此刻,毛海峰卻是急了:


    “殿下,義兄對大宋,對義父和您都是忠心耿耿,他的眼睛就是為了造火器而傷。


    此次封閉造火器,他帶人鑄造大小火炮三百門,火繩槍三千五百支,您可不能虧待老實人。”


    王一枝卻是出聲打斷:


    “海峰,不得胡言,義父為我一家報了仇,還撫養我長大,此等恩情王某一輩子也還不清,何來虧待之說?”


    此刻,汪修齊算是明白怎麽迴事了,父親甩鍋甩得太快,沒來得及把家底交代清楚,可略一思量,又有些奇怪。


    哪怕是再忠誠的人,出去執行任務卻是被組織遺忘了,這論到誰都有脾氣啊,可這王一枝怎麽如此平和?


    “無論如何,都是本王的不是,在這裏,義弟給您賠禮。”汪修齊起身,朝著王一枝抱拳一拜。


    “殿下,使不得。”王一枝連忙擺手,平靜的眸子裏出現情緒波動。


    等汪修齊重新落座,王一枝才苦笑著說道:


    “說實在的,剛到鬆浦津的時候微臣是有怨氣的,本想去找義父討個說法,可卻碰到了元亮。


    他和我說了這半年來的事情,還給我看了殿下製造的燧發槍和雷銃,而且說每月可造出這樣的槍三千支。


    微臣首次對自己的製造技藝產生了懷疑,為此,也沒臉再見義父,我就去找了智敏先生幾人帶我來見殿下。


    此次不為求官,隻懇請殿下看在義父的麵子上,讓一枝成為一個普通的工匠,可以學習新的製造技藝,繼續為國效力。”


    知恥而後勇,強者心態,此人不錯啊……汪修齊心裏一鬆,臉上露出笑容:


    “義兄客氣了,這樣,你剛剛封閉造火器出來,不急著安排職務,先在本王身邊待一個月稍作休息,至於那些封閉出來的工匠,讓他們去五島考認證,通過的進行培訓,再做安排。”


    “謝殿下恩典。”王一枝喜上眉梢,行禮之後,又問:


    “如今大宋了有了更加犀利的火器,那造出來的三千五百支火繩槍可是靡費了不少錢糧,若是廢棄,可惜了。”


    葉秋淡淡一笑,寬慰道:


    “一枝兄,有我在你怕什麽?放心吧,我大宋產的火繩槍,在倭國可是暢銷的很。”


    見王一枝眉毛微微皺起,毛海峰會意地笑道:


    “大宋以前不賣槍,是怕倭國勢力強大了對付咱,可現在數月就有一代新的槍械出來,就不用擔心了。”


    看這個話題告一段落,徐渭開口,把俞大猷和塚原卜傳對決的隱憂說了一遍。


    俞大猷出列,帶著羞愧之色,單膝拜倒:


    “末將無能,讓殿下憂心了。”


    汪修齊抬了抬手,不以為意道:


    “誌輔不需如此,在看到塚原卜傳資料的時候,我已有了猜測,這也是我和文長去給你送情報的原因。”


    “從現在的情況看,誌輔出戰,最好的結果也是兩敗俱傷,這等比鬥還要進行嗎?”周述學著急地發問。


    “比,為何你不必?遇到問題,就去解決問題,迴避不是我宋國的風格。”汪修齊很肯定地說道,隨即看向俞大猷:


    “我雖不懂武藝,可也知道這比鬥和打仗是一個道理,都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合。


    如今方仁和他的神道教勢力越鬧越兇,倭國百姓群情洶湧,都要來宋國參拜神跡,這就是天時。


    至於地利,本王已經安排在平戶城建造聖像,而這擂台就在聖像之下。


    人和嘛,更不必說,我等是主場,到時定有上萬漢民去為誌輔助威。”


    天時、地利、人和?俞大猷身子一震,猛然想到了資料中的一段介紹。


    塚原卜傳的絕技“一之太刀”的核心為三式,一曰力、二曰技、三曰位。


    而這三式就是塚原卜傳在鹿島神社參禪多年,參悟出的天時地利人和之法。


    這劍法講究的是,持劍立於天地之間,融合天時地利人和之氣,從而進入劍道極境。


    可殿下說這些又是什麽意思?和塚原卜傳的“一之太刀”有什麽關係嗎?


    徐渭扯著胡須,不解道:


    “殿下的意思是,誌輔此戰必勝?”


    汪修齊點了點頭:


    “之前誌輔輕敵,我還沒有把握,可如今危機感滿滿,這就沒有問題了。”


    見汪修齊如此篤定,俞大猷心裏一暖,可略作考慮,還是疑惑。


    對手速度極快的事情並未解決,難道玄機就藏於‘天時地利人和’之中?


    本想再問,可汪修齊已切換話題,看向了無為子:


    “以你的估計,平戶電網係統、聖像和比武擂台何時能夠建好?”


    思考良久,無為子語氣平穩地緩緩開口:


    “預計十五日半能投入使用。”


    “好,那就半月後給塚原卜傳下挑戰書,如今京都那邊醞釀得也差不多了,該臨門一腳了。”汪修齊語氣平淡,卻是不容質疑。


    徐渭幾人滿腹疑惑,還想再詢問幾句,卻是被汪修齊擺手打斷:


    “今日政事就議到這裏,接下來是夜宵時間,吃點燒烤,喝點小酒,聊點有趣的話題。”


    “有趣的話題?”此話一出,周述學來了興趣,好奇問道:


    “殿下所說的有趣,所指為何,難道是那風雅之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海盜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七二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七二十並收藏明朝海盜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