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俞大猷那驚愕的表情,戚繼光很滿意,含笑解釋道:
“殿下說麵對倭國劍聖,沒趁手的兵刃不行,就委托戚某熔了四把倭刀打造了兩柄劍,戚某占了你的光,也得到一把。”
對於武者來說,刀劍如手足,貼身的兵刃就是第二生命,這份禮不可謂不重。
俞大猷把劍匣放在桌上,臉上的笑容一點點的凝固,眼眶漸漸泛紅,帶著哽咽說道:
“這輩子,除了殿下外,一直都是俞某給上官送禮,替上官擔責。
每每遇到危機,都是俞某衝鋒在前,功勞卻是被上官拿走,拿走也就罷了,卻一個個心懷叵測,讓俞某心寒。
守金門,俞某上書監司,請求打擊海賊,不被采納不說,還被杖責罷官。
安南之亂,俞某帶兵平叛反賊範子儀大勝,嚴嵩隱瞞不報,一場仗打下來,死了上百兄弟,就給了五十兩銀子。
王江涇大捷,俞某帶兵斬殺倭寇兩千人,功勞盡歸趙文華一個連倭寇都沒有見到的人,而我卻被停俸降職。
定海一戰,俞某為救四百士卒,甘心被俘,胡宗憲竟說俞某串通倭寇,要將俞某滿門抄斬。”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淌,隻因未到傷心處,半輩子戎馬生涯,立功無數,卻背鍋無數的俞大猷此刻哭得像個孩子。
戚繼光拍了拍俞大猷的肩膀,寬慰道:
“誌輔,莫要傷心,如今不是苦盡甘來了嗎?
在公,殿下兌現了曾經向我兩許下的諾言,朝鮮國救漢民、五島剿寇,封鎖倭國,如今又幫著大明抵禦韃靼。
在私,殿下將你妻兒老小平安接迴,對你又委以重任,朝鮮國征戰以你為帥,鬆浦津保衛由你擔任主力,滅武士道精神最先想到的也是你。
現在朝廷變革,任命你為五洋都督府大都督,這是何等倚重,你又何必為往事傷懷呢?”
沉吟片刻,李時珍也接著話題感慨道:
“不錯,殿下對誌輔的信任的確是無以複加。
前些時日,葉秋葉大人,想把身犯楊梅瘡的佛郎機女子贈送給塚原卜傳,以削弱其戰力。
可被殿下斷然拒絕,他說他相信誌輔的戰力,為此還懲罰了葉秋,讓他拿出三十萬兩白銀,用於疾病的攻關。”
聞言,眾人心中五味雜陳,半晌,鄭若曾才緩緩開口:
“殿下不僅待我等恩重如山,就算對後來的陳璘、鄧子龍也是如此,之前派陳璘前去雞籠島剿倭,此次又力排眾議,派了鄧子龍去支援大明。
殿下待我等為國士,我等若還不思報效,的確是有些無地自容了。”
俞大猷嘴角抽搐,長歎一聲:
“正因如此,俞某才更加害怕辜負了殿下。”
見俞大猷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徐渭猜出了什麽,他身子微微前傾,試探著問道:“誌輔,是否遇到了難處?”
似乎是難以啟齒,醞釀了半天,俞大猷才猶豫著說道:
“一月來,俞某先後與十位上忍對戰,其中九位雖然刀法詭異,卻還是被俞某一一斬殺,可在遇到最後一位風魔小太郎的時候,對方身法靈敏,速度極快,為此纏鬥了很久。”
同為高手的戚繼光一聽,就明白了是怎麽迴事,他微微頷首,向眾人分析道:
“誌輔的劍術講究的是奇正相生,以靜製動,在敵舊力略過,新力未發之時,施以突擊,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打他第二下’。
如果是遇到一般高手,又或者是以力量、詭譎見長的強者,誌輔自然不懼,可要是碰到速度極快的,就有些麻煩。”
周述學心裏一緊,追問道:
“那後來如何,斬殺那風魔小太郎了嗎?”
“殺是殺了,可在他臨死前,俞某告知與塚原卜傳對決的事情,他卻是狂笑不止。”
“為何?”
“風魔小太郎曾與倭國的準劍聖,梶原長門有過一戰,結果雙方不分勝負,可梶原長門在和塚原卜傳對戰時,僅一招就死在了對方的劍下。
而俞某與風魔小太郎大戰上百迴合,才將之擊敗,為此風魔譏笑俞某自不量力,和塚原卜傳對決是自取其辱。”說到這裏,俞大猷有些沮喪。
徐渭捏了捏眉心,有些頭疼地歎道:
“任何事情都怕做到極致啊。
這塚原卜傳九歲練劍,每日對大樹劈砍6000下,六十年來從未停歇,現如今,他全力劈砍六千下,隻需半個時辰。”
“半個時辰,也就是說刹那間可以劈砍上百下?”鄭若曾手一抖,筷子掉在桌上渾然不知。
“不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塚原卜傳所在的香取神道流,練的就是一擊必殺之術。
此人所參悟的秘術‘一之太刀’,縱橫倭國半甲子,未逢敵手,就是因為快,在對戰中,他從未受過傷。”徐渭接著說道,表情愈發凝重。
“那可如何是好,如此一來,與之對決,豈不是送死?”周述學急了。
俞大猷倒了杯酒,一口喝下,眼睛赤紅地說道:
“既然快而不可守,那就不守,無非是以命搏命。諸位放心,即使殞命,俞某也絕不辜負殿下,絕不墮了我漢族威名。”
“不可。”戚繼光連忙擺手,耐心勸說:
“殿下想要讓誌輔與塚原卜傳比武的目的,並不是要殺死對方,而是要破滅倭國武道神話,讓那些以武犯禁的倭人能夠放下屠刀。
如果誌輔與對方同歸於盡,此目的無法達到,殿下要的是完勝,是全麵擊毀武士的信心。”
周述學沉默良久,開口建議道:
“要不,這比武取消算了,反正我等也沒有發正式挑戰書,讓倭人放下屠刀,用火槍就是了。”
徐渭擺了擺手:
“你以為殿下想不到這些嗎?倭人因為有武士道精神支撐,個個悍不畏死,如果要用火槍迫使屈服,這得要殺多少人?
殿下就是不想妄造殺孽,才提出的這個辦法。”
“哎呀,這可怎麽辦,打又打不過,比鬥又不能取消,難道讓誌輔現在去練習身法,過個幾十年再比?”周述學急得直拍大腿。
李時珍臉頰抽搐,摸了摸自己的大腿,把凳子挪遠了一些,才建議道:
“殿下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既然他敢讓誌輔出戰,一定是有所憑借,要不,我等去問問他?”
“殿下說麵對倭國劍聖,沒趁手的兵刃不行,就委托戚某熔了四把倭刀打造了兩柄劍,戚某占了你的光,也得到一把。”
對於武者來說,刀劍如手足,貼身的兵刃就是第二生命,這份禮不可謂不重。
俞大猷把劍匣放在桌上,臉上的笑容一點點的凝固,眼眶漸漸泛紅,帶著哽咽說道:
“這輩子,除了殿下外,一直都是俞某給上官送禮,替上官擔責。
每每遇到危機,都是俞某衝鋒在前,功勞卻是被上官拿走,拿走也就罷了,卻一個個心懷叵測,讓俞某心寒。
守金門,俞某上書監司,請求打擊海賊,不被采納不說,還被杖責罷官。
安南之亂,俞某帶兵平叛反賊範子儀大勝,嚴嵩隱瞞不報,一場仗打下來,死了上百兄弟,就給了五十兩銀子。
王江涇大捷,俞某帶兵斬殺倭寇兩千人,功勞盡歸趙文華一個連倭寇都沒有見到的人,而我卻被停俸降職。
定海一戰,俞某為救四百士卒,甘心被俘,胡宗憲竟說俞某串通倭寇,要將俞某滿門抄斬。”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淌,隻因未到傷心處,半輩子戎馬生涯,立功無數,卻背鍋無數的俞大猷此刻哭得像個孩子。
戚繼光拍了拍俞大猷的肩膀,寬慰道:
“誌輔,莫要傷心,如今不是苦盡甘來了嗎?
在公,殿下兌現了曾經向我兩許下的諾言,朝鮮國救漢民、五島剿寇,封鎖倭國,如今又幫著大明抵禦韃靼。
在私,殿下將你妻兒老小平安接迴,對你又委以重任,朝鮮國征戰以你為帥,鬆浦津保衛由你擔任主力,滅武士道精神最先想到的也是你。
現在朝廷變革,任命你為五洋都督府大都督,這是何等倚重,你又何必為往事傷懷呢?”
沉吟片刻,李時珍也接著話題感慨道:
“不錯,殿下對誌輔的信任的確是無以複加。
前些時日,葉秋葉大人,想把身犯楊梅瘡的佛郎機女子贈送給塚原卜傳,以削弱其戰力。
可被殿下斷然拒絕,他說他相信誌輔的戰力,為此還懲罰了葉秋,讓他拿出三十萬兩白銀,用於疾病的攻關。”
聞言,眾人心中五味雜陳,半晌,鄭若曾才緩緩開口:
“殿下不僅待我等恩重如山,就算對後來的陳璘、鄧子龍也是如此,之前派陳璘前去雞籠島剿倭,此次又力排眾議,派了鄧子龍去支援大明。
殿下待我等為國士,我等若還不思報效,的確是有些無地自容了。”
俞大猷嘴角抽搐,長歎一聲:
“正因如此,俞某才更加害怕辜負了殿下。”
見俞大猷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徐渭猜出了什麽,他身子微微前傾,試探著問道:“誌輔,是否遇到了難處?”
似乎是難以啟齒,醞釀了半天,俞大猷才猶豫著說道:
“一月來,俞某先後與十位上忍對戰,其中九位雖然刀法詭異,卻還是被俞某一一斬殺,可在遇到最後一位風魔小太郎的時候,對方身法靈敏,速度極快,為此纏鬥了很久。”
同為高手的戚繼光一聽,就明白了是怎麽迴事,他微微頷首,向眾人分析道:
“誌輔的劍術講究的是奇正相生,以靜製動,在敵舊力略過,新力未發之時,施以突擊,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打他第二下’。
如果是遇到一般高手,又或者是以力量、詭譎見長的強者,誌輔自然不懼,可要是碰到速度極快的,就有些麻煩。”
周述學心裏一緊,追問道:
“那後來如何,斬殺那風魔小太郎了嗎?”
“殺是殺了,可在他臨死前,俞某告知與塚原卜傳對決的事情,他卻是狂笑不止。”
“為何?”
“風魔小太郎曾與倭國的準劍聖,梶原長門有過一戰,結果雙方不分勝負,可梶原長門在和塚原卜傳對戰時,僅一招就死在了對方的劍下。
而俞某與風魔小太郎大戰上百迴合,才將之擊敗,為此風魔譏笑俞某自不量力,和塚原卜傳對決是自取其辱。”說到這裏,俞大猷有些沮喪。
徐渭捏了捏眉心,有些頭疼地歎道:
“任何事情都怕做到極致啊。
這塚原卜傳九歲練劍,每日對大樹劈砍6000下,六十年來從未停歇,現如今,他全力劈砍六千下,隻需半個時辰。”
“半個時辰,也就是說刹那間可以劈砍上百下?”鄭若曾手一抖,筷子掉在桌上渾然不知。
“不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塚原卜傳所在的香取神道流,練的就是一擊必殺之術。
此人所參悟的秘術‘一之太刀’,縱橫倭國半甲子,未逢敵手,就是因為快,在對戰中,他從未受過傷。”徐渭接著說道,表情愈發凝重。
“那可如何是好,如此一來,與之對決,豈不是送死?”周述學急了。
俞大猷倒了杯酒,一口喝下,眼睛赤紅地說道:
“既然快而不可守,那就不守,無非是以命搏命。諸位放心,即使殞命,俞某也絕不辜負殿下,絕不墮了我漢族威名。”
“不可。”戚繼光連忙擺手,耐心勸說:
“殿下想要讓誌輔與塚原卜傳比武的目的,並不是要殺死對方,而是要破滅倭國武道神話,讓那些以武犯禁的倭人能夠放下屠刀。
如果誌輔與對方同歸於盡,此目的無法達到,殿下要的是完勝,是全麵擊毀武士的信心。”
周述學沉默良久,開口建議道:
“要不,這比武取消算了,反正我等也沒有發正式挑戰書,讓倭人放下屠刀,用火槍就是了。”
徐渭擺了擺手:
“你以為殿下想不到這些嗎?倭人因為有武士道精神支撐,個個悍不畏死,如果要用火槍迫使屈服,這得要殺多少人?
殿下就是不想妄造殺孽,才提出的這個辦法。”
“哎呀,這可怎麽辦,打又打不過,比鬥又不能取消,難道讓誌輔現在去練習身法,過個幾十年再比?”周述學急得直拍大腿。
李時珍臉頰抽搐,摸了摸自己的大腿,把凳子挪遠了一些,才建議道:
“殿下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既然他敢讓誌輔出戰,一定是有所憑借,要不,我等去問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