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此事就此作罷。”汪直揮了揮衣袖打斷了群臣,表情肅然地說道:
“監察百官,整頓政風本就是禦史台的職責,這一點,劉洪幾人並無過錯。
隻不過,上奏之前要多思多慮,莫要捕風捉影,濫用職權。”
“臣,萬死……”跪在地上的幾人再次磕頭認錯。
“好了,平身吧。”汪直內心舒暢,卻神色如常地掃視群臣,淡淡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數語,望各位多加領悟。
於宋國而言,墨守成規,固步自封,毫無出路,這一點,諸位需要謹記。”
殿中群臣紛紛躬身行禮,“殿下教誨,自當謹記,千歲千歲千千歲!”
……
福江島。
鬼嶽山。
山頂上,四個高達三丈的大型風車已經豎立起來,每個風車的直徑達到了五丈。這些風車通過電線與電線杆連接,沿著山脊一直延伸到鬼嶽山腳下的窯洞內。
十幾個小型窯洞之間的山壁已被挖掉,由一根根大木柱撐著,形成了約莫兩千多平空曠的辦公大廳。
此刻的窯洞裏麵亮如白晝,那光線強得甚至有些刺眼,使得下麵的工作人員不得不眯著眼,才敢抬頭看一眼頂上掛著的碳弧燈。
在窯洞內側的山壁上,掛著一塊塊黑板,黑板上寫有各種電磁學理論、公式、實驗注意事項、各種構件草圖和項目計劃等內容。
在窯洞的中央,是由案桌拚接而成的工作區域,桌子上散亂著各種各樣的線圈、齒輪、軸承、導線、彈簧等零部件。
由道士、文吏和工匠組成的小團隊,三五成群地分布在各個區域,各自忙碌著。
“碳弧燈要滅了,快調整兩極位置。”
“哎,你們用電組什麽時候能搞出白熾燈啊?這碳弧燈不僅照得眼睛生疼,一個時辰還要調一次電極,太麻煩了。”
“別說我等,取電組什麽時候能把自動控速箱搞出來?這電壓時高時低的,不晃眼才怪。”
“這穩定電壓可不隻是取電組的事情,輸電組的變壓不穩定,我們搞定了也是白搭。”
“……”
項目組成員在相愛相殺中,解決著一個個難題,把項目的進程推到了令汪修齊都瞠目結舌的地步。
開始,他還要費勁巴拉的講解各種原理,並結合圖紙和原型來讓眾人理解。
慢慢的,一些聰明好學的人脫穎而出,不僅可以把主要電磁理論說得頭頭是道,還能夠在原型機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意見。
在三個半月的時間裏,經過數百人的努力,已經成功地建立了一個集發電、輸電和用電於一體的小型實驗電網。
雖然仍存在許多問題,但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現在的汪修齊,已經很少插手具體的研發過程,大部分時間就握著紫茶壺,閑庭信步地在各個項目組之間來迴轉悠,偶爾給點建議或思路,然後又笑盈盈地離開。
他非常享受這個過程,這讓汪修齊重新體驗到了,前世在大廠裏那種集中攻關的項目氛圍。
此時,大廳角落的一個方桌旁,幾個人的爭吵引起了汪修齊的注意。
“這電樞繞組隻能固定在轉子上,大宗師的原型就是這麽做的,怎麽能改?”一個穿著短袖的中年漢子不斷地搖頭。
梳著發髻,身穿青色道袍的道士高聲說道:
“要提高輸出功率,就必須安置足夠多的繞組,可這樣一來,轉子負載過重,不僅噪音大,轉速過快時,風車還容易散架,怎麽就不能把繞組放在定子上?”
“說了不行,就不行,大宗師的設計不能改。”中年漢子一臉的執拗。
“哎,我說你怎麽這麽迂腐啊,原型是死的,人是活的,怎麽就不能改?”
儒裳書吏咬著筆杆,沉吟半天,才朝著兩人擺了擺手:
“兩位莫要動怒,且聽我分析一二。
按照之前學的理論,轉子越快,磁場越強、電樞繞組越多,輸出功率就越大。
轉子轉速受風力大小影響,隻能減速,卻無法提速。
而磁石已經是最大的了,也無法提高磁場強度,從現在來看,要驅動大型機床用的電機,唯一的辦法隻能增加繞組,所以,張某支持玄成子的想法,增加繞組數量,並安置在定子上。”
在書吏征求意見的目光中,穿著工匠製服的中年漢子猶豫半天,才為難的說道:
“可梁大師說了,小的優化可以小組拿主意,這麽大的改動,我怕提出來會被罵。”
看工匠鬆了口,玄成子臉色一喜,嚷嚷道:
“怕什麽,走,我們去找大宗師。”
幾人剛站起來就愣住了,此刻的汪修齊正站在他們身後,笑容燦爛地看著幾人。
中年工匠連忙低下了頭,就像犯了錯的孩子,低聲說道:
“大宗師,我……我們……”
“我都聽到了,你們說得很好。”說著,汪修齊掃了一眼幾人胸前的身份銘牌,讚賞道:
“首先,譚工匠堅持原則,不對原有的設計做隨意改動,直到另兩位說清楚了充分的理由才認可,這很好,既避免無意義的嚐試,又不墨守成規。
而玄成子思路活躍,在遇到問題後,能夠突破原型的束縛,也值得讚賞。
至於張書吏,不僅對電磁知識掌握得很紮實,還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團結組員,這實屬難得。”
被稱讚的玄成子掩飾不住開心,興奮地問道:
“大宗師,這麽說,你同意我等的想法?”
汪修齊點了點頭:
“在繞組放在定子還是轉子的問題上,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情況來決定。
對於小型發電機,將繞組放在轉子上製作更加方便,而大型發電機繞組過多,放在轉子上會出現諸多問題,所以就要變通。”
三人品味片刻,齊齊躬身行禮:
“多謝大宗師教誨!”
就在這時,許伯麵帶焦慮之色,疾步穿過大廳,來到汪修齊身邊,壓低了嗓音說道:
“殿下,鬆浦津出事了。”
“監察百官,整頓政風本就是禦史台的職責,這一點,劉洪幾人並無過錯。
隻不過,上奏之前要多思多慮,莫要捕風捉影,濫用職權。”
“臣,萬死……”跪在地上的幾人再次磕頭認錯。
“好了,平身吧。”汪直內心舒暢,卻神色如常地掃視群臣,淡淡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數語,望各位多加領悟。
於宋國而言,墨守成規,固步自封,毫無出路,這一點,諸位需要謹記。”
殿中群臣紛紛躬身行禮,“殿下教誨,自當謹記,千歲千歲千千歲!”
……
福江島。
鬼嶽山。
山頂上,四個高達三丈的大型風車已經豎立起來,每個風車的直徑達到了五丈。這些風車通過電線與電線杆連接,沿著山脊一直延伸到鬼嶽山腳下的窯洞內。
十幾個小型窯洞之間的山壁已被挖掉,由一根根大木柱撐著,形成了約莫兩千多平空曠的辦公大廳。
此刻的窯洞裏麵亮如白晝,那光線強得甚至有些刺眼,使得下麵的工作人員不得不眯著眼,才敢抬頭看一眼頂上掛著的碳弧燈。
在窯洞內側的山壁上,掛著一塊塊黑板,黑板上寫有各種電磁學理論、公式、實驗注意事項、各種構件草圖和項目計劃等內容。
在窯洞的中央,是由案桌拚接而成的工作區域,桌子上散亂著各種各樣的線圈、齒輪、軸承、導線、彈簧等零部件。
由道士、文吏和工匠組成的小團隊,三五成群地分布在各個區域,各自忙碌著。
“碳弧燈要滅了,快調整兩極位置。”
“哎,你們用電組什麽時候能搞出白熾燈啊?這碳弧燈不僅照得眼睛生疼,一個時辰還要調一次電極,太麻煩了。”
“別說我等,取電組什麽時候能把自動控速箱搞出來?這電壓時高時低的,不晃眼才怪。”
“這穩定電壓可不隻是取電組的事情,輸電組的變壓不穩定,我們搞定了也是白搭。”
“……”
項目組成員在相愛相殺中,解決著一個個難題,把項目的進程推到了令汪修齊都瞠目結舌的地步。
開始,他還要費勁巴拉的講解各種原理,並結合圖紙和原型來讓眾人理解。
慢慢的,一些聰明好學的人脫穎而出,不僅可以把主要電磁理論說得頭頭是道,還能夠在原型機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意見。
在三個半月的時間裏,經過數百人的努力,已經成功地建立了一個集發電、輸電和用電於一體的小型實驗電網。
雖然仍存在許多問題,但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現在的汪修齊,已經很少插手具體的研發過程,大部分時間就握著紫茶壺,閑庭信步地在各個項目組之間來迴轉悠,偶爾給點建議或思路,然後又笑盈盈地離開。
他非常享受這個過程,這讓汪修齊重新體驗到了,前世在大廠裏那種集中攻關的項目氛圍。
此時,大廳角落的一個方桌旁,幾個人的爭吵引起了汪修齊的注意。
“這電樞繞組隻能固定在轉子上,大宗師的原型就是這麽做的,怎麽能改?”一個穿著短袖的中年漢子不斷地搖頭。
梳著發髻,身穿青色道袍的道士高聲說道:
“要提高輸出功率,就必須安置足夠多的繞組,可這樣一來,轉子負載過重,不僅噪音大,轉速過快時,風車還容易散架,怎麽就不能把繞組放在定子上?”
“說了不行,就不行,大宗師的設計不能改。”中年漢子一臉的執拗。
“哎,我說你怎麽這麽迂腐啊,原型是死的,人是活的,怎麽就不能改?”
儒裳書吏咬著筆杆,沉吟半天,才朝著兩人擺了擺手:
“兩位莫要動怒,且聽我分析一二。
按照之前學的理論,轉子越快,磁場越強、電樞繞組越多,輸出功率就越大。
轉子轉速受風力大小影響,隻能減速,卻無法提速。
而磁石已經是最大的了,也無法提高磁場強度,從現在來看,要驅動大型機床用的電機,唯一的辦法隻能增加繞組,所以,張某支持玄成子的想法,增加繞組數量,並安置在定子上。”
在書吏征求意見的目光中,穿著工匠製服的中年漢子猶豫半天,才為難的說道:
“可梁大師說了,小的優化可以小組拿主意,這麽大的改動,我怕提出來會被罵。”
看工匠鬆了口,玄成子臉色一喜,嚷嚷道:
“怕什麽,走,我們去找大宗師。”
幾人剛站起來就愣住了,此刻的汪修齊正站在他們身後,笑容燦爛地看著幾人。
中年工匠連忙低下了頭,就像犯了錯的孩子,低聲說道:
“大宗師,我……我們……”
“我都聽到了,你們說得很好。”說著,汪修齊掃了一眼幾人胸前的身份銘牌,讚賞道:
“首先,譚工匠堅持原則,不對原有的設計做隨意改動,直到另兩位說清楚了充分的理由才認可,這很好,既避免無意義的嚐試,又不墨守成規。
而玄成子思路活躍,在遇到問題後,能夠突破原型的束縛,也值得讚賞。
至於張書吏,不僅對電磁知識掌握得很紮實,還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團結組員,這實屬難得。”
被稱讚的玄成子掩飾不住開心,興奮地問道:
“大宗師,這麽說,你同意我等的想法?”
汪修齊點了點頭:
“在繞組放在定子還是轉子的問題上,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情況來決定。
對於小型發電機,將繞組放在轉子上製作更加方便,而大型發電機繞組過多,放在轉子上會出現諸多問題,所以就要變通。”
三人品味片刻,齊齊躬身行禮:
“多謝大宗師教誨!”
就在這時,許伯麵帶焦慮之色,疾步穿過大廳,來到汪修齊身邊,壓低了嗓音說道:
“殿下,鬆浦津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