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被凍得太久,兵士臉頰發紫,擠出的笑容也甚是僵硬。
汪修齊點了點頭,試探著問道:
”想去購置點東西,不知是否可以行個方便?”
“自然可以,師爺吩咐過,如若公子外出不得阻攔,不過……”說著,兵士麵露難色補充道:“旗總大人也說了,需要小人跟隨公子,時刻保護公子安全。”
旗總的話他不能不聽,師爺更是不敢得罪,剛剛入伍不久,還未染上兵痞惡習的年輕兵士有些為難,聲音到後來越來越低。
“軍爺貴姓啊?”聽到這話,汪修齊露出了極有親和力的笑容。
聽到‘軍爺’二字,年輕兵士趕忙擺手,“可不敢叫軍爺,叫我王二就行。”
看著王二那破舊的皮甲,和早已露出窟窿眼的棉靴,汪修齊朝他拱了拱手,“那就辛苦王二哥陪同了。”
聽汪修齊這麽一說,年輕兵士連忙答應:“好,公子想要買些什麽,我帶你去。”
“隨便逛逛吧,對了,這附近可有集市?”汪修齊邊走邊問。
“有的,有的,從這往東,走兩條街道就是。”
二人一路同行,不到一刻鍾就來到了王二所說的集市。
看著眼前的情景,汪修齊皺了皺眉,這和他印象中的集市相差太大了。
一條並不寬敞的土路,兩旁有些高矮不一的磚瓦房,房子似乎年代有些久遠,滿是斑駁和腐朽。
磚瓦房門口的竹竿上,歪歪扭扭的掛著破舊的旗招,沒有絲毫生氣。
路的內側,稀稀拉拉的有些商販擺著地攤或者挑著擔子,在那裏吆喝。
雖然叫得很賣力氣,來往的客人卻不多。
“怎麽如此蕭條啊?”汪修齊有些不解,看向王二。
“這已經算是好的了,聽營裏的老兵說,前兩年他們到這裏的時候,十室九空,定海縣都快沒人了。”頓了頓,王二繼續說道:
“朝廷不讓下海,百姓就沒有了營生,加上倭寇禍害,這日子就更難了。”
汪修齊點了點頭,突然側頭問道:“你恨倭寇嗎?”
王二愣了一下,思考半晌才憨笑道:
“恨啊,咋能不恨呢,小人家裏原是舟山府的漁民,朝廷雖然海禁,可海盜不猖獗的時候,查得不算嚴,還能下海撈魚混口飯吃。
可這幾年倭寇越來越兇,朝廷派重兵駐守沿海,打魚幾乎不可能了,為了活命,我才來做募兵的。”
“不過,倭寇也不一定都是壞人。”瞟了汪修齊一眼,王二躊躇著補充道:
“小人有好幾個玩伴,都是好人,隻是活不下去了,才投了倭寇,做了劫掠的買賣。”
汪修齊笑了笑,沒有言語。
雖然沒說話,可心裏卻是暗想,這大明的海禁真是害人害己啊,為了避免倭寇騷擾,就像烏龜一樣龜縮起來。
結果倭寇沒防住,沿海的百姓還沒了生計,被逼做賊。
有不少以貿易為生的商賈也是鋌而走險,加入了私商和倭寇的行列。
怪不得明代謝傑在《虔台倭纂》中寫道:“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禁愈嚴而寇愈盛。片板不許入海,艨艟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恆滿載而。於是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
正想著,汪修齊突然看到土路的盡頭人頭攢動,似乎有什麽熱鬧看。
見汪修齊往那熱鬧處看去,王二笑道:
“定是那沈大忽悠又在騙人。”
“沈大忽悠?“汪修齊愣了一下,看向王二疑惑道:”沈大忽悠是哪位?”
“哦,他呀。”王二拉長了聲音,似乎有些不屑,“聽老兵說,他叫沈惟敬,曾經當過兵,兩年前還參加過‘王江涇大捷’。”
一聽沈惟敬,汪修齊瞳孔一縮,突然想起了萬曆朝那個把朝鮮國王和日本大名豐成秀吉忽悠瘸的家夥。
可這貨不是到了萬曆時代才發跡的嗎,怎麽在這裏?
似乎說起沈惟敬,王二來了興致,“可這家夥打仗的時候裝死,戰鬥結束,又去和同袍搶人頭爭功勞,最後被打了幾十軍棍趕出了軍營。
要不是他父親是糧官,去求了情,早就被砍腦袋了。後來他和父親下海做私商,父親死在了海上,他就開始做起了坑蒙拐騙的勾當。”
說著,倆人已經到了人群外,王二扒拉開圍觀的好事者,和汪修齊擠了進去。
人群中間,一個身材矮小,卻是頗為壯實的男子正在吆喝:
“各位鄉親,各位父老,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今天在下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寶物,此寶不僅可以用來夜間照明,經久耐用,而且還能做飯引火,極為方便。”
男子年紀不大,臉上卻是長滿了疙瘩,看不出年紀,宛若是一個凹凸不平的煤氣罐罐。
他邊說,邊揮舞著短臂,那叫一個氣勢磅礴,唾沫橫飛,這讓汪修齊想起了後世的網紅帶貨。
“什麽寶貝,別光說不練,拿出來看看啊。”有好事者在邊上起哄。
“好,今兒個我就讓諸位見識見識。”說著煤氣罐罐從腳邊的一堆柴火中抽出一根,走到眾人麵前,“來來來,都看看,都看看啊,這柴火是不是濕噠噠的。”
等眾人確認點頭後,他又問:
“各位鄉親父老,咱們定海縣地處海邊,潮濕陰冷,家中柴火是不是都如我手中的一般,經常引不燃呢?”
“沒錯,我那婆娘每次生火做飯就埋怨。”
“對啊,對啊,就算點燃了也是灰頭土臉的。”
這時,人群中,有人高聲應喝。
汪修齊瞟了人群中應和的人,心中暗笑,可以啊,居然還有托。
“沒錯,鄉親們的福利來了,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神油。”說著,煤氣罐罐從一個獨輪車的桶裏拿出一個葫蘆。
他拔掉塞子,傾斜葫蘆,往那堆潮濕的柴火上澆了一些,隨後用火折點燃。
頓時柴火上冒起黑煙,轉而火苗騰起,潮濕的柴火竟然燃燒起來。
看著那葫蘆中倒出的黑黝黝液體,汪修齊心裏一驚,我去,這是……石油!
汪修齊點了點頭,試探著問道:
”想去購置點東西,不知是否可以行個方便?”
“自然可以,師爺吩咐過,如若公子外出不得阻攔,不過……”說著,兵士麵露難色補充道:“旗總大人也說了,需要小人跟隨公子,時刻保護公子安全。”
旗總的話他不能不聽,師爺更是不敢得罪,剛剛入伍不久,還未染上兵痞惡習的年輕兵士有些為難,聲音到後來越來越低。
“軍爺貴姓啊?”聽到這話,汪修齊露出了極有親和力的笑容。
聽到‘軍爺’二字,年輕兵士趕忙擺手,“可不敢叫軍爺,叫我王二就行。”
看著王二那破舊的皮甲,和早已露出窟窿眼的棉靴,汪修齊朝他拱了拱手,“那就辛苦王二哥陪同了。”
聽汪修齊這麽一說,年輕兵士連忙答應:“好,公子想要買些什麽,我帶你去。”
“隨便逛逛吧,對了,這附近可有集市?”汪修齊邊走邊問。
“有的,有的,從這往東,走兩條街道就是。”
二人一路同行,不到一刻鍾就來到了王二所說的集市。
看著眼前的情景,汪修齊皺了皺眉,這和他印象中的集市相差太大了。
一條並不寬敞的土路,兩旁有些高矮不一的磚瓦房,房子似乎年代有些久遠,滿是斑駁和腐朽。
磚瓦房門口的竹竿上,歪歪扭扭的掛著破舊的旗招,沒有絲毫生氣。
路的內側,稀稀拉拉的有些商販擺著地攤或者挑著擔子,在那裏吆喝。
雖然叫得很賣力氣,來往的客人卻不多。
“怎麽如此蕭條啊?”汪修齊有些不解,看向王二。
“這已經算是好的了,聽營裏的老兵說,前兩年他們到這裏的時候,十室九空,定海縣都快沒人了。”頓了頓,王二繼續說道:
“朝廷不讓下海,百姓就沒有了營生,加上倭寇禍害,這日子就更難了。”
汪修齊點了點頭,突然側頭問道:“你恨倭寇嗎?”
王二愣了一下,思考半晌才憨笑道:
“恨啊,咋能不恨呢,小人家裏原是舟山府的漁民,朝廷雖然海禁,可海盜不猖獗的時候,查得不算嚴,還能下海撈魚混口飯吃。
可這幾年倭寇越來越兇,朝廷派重兵駐守沿海,打魚幾乎不可能了,為了活命,我才來做募兵的。”
“不過,倭寇也不一定都是壞人。”瞟了汪修齊一眼,王二躊躇著補充道:
“小人有好幾個玩伴,都是好人,隻是活不下去了,才投了倭寇,做了劫掠的買賣。”
汪修齊笑了笑,沒有言語。
雖然沒說話,可心裏卻是暗想,這大明的海禁真是害人害己啊,為了避免倭寇騷擾,就像烏龜一樣龜縮起來。
結果倭寇沒防住,沿海的百姓還沒了生計,被逼做賊。
有不少以貿易為生的商賈也是鋌而走險,加入了私商和倭寇的行列。
怪不得明代謝傑在《虔台倭纂》中寫道:“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禁愈嚴而寇愈盛。片板不許入海,艨艟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恆滿載而。於是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
正想著,汪修齊突然看到土路的盡頭人頭攢動,似乎有什麽熱鬧看。
見汪修齊往那熱鬧處看去,王二笑道:
“定是那沈大忽悠又在騙人。”
“沈大忽悠?“汪修齊愣了一下,看向王二疑惑道:”沈大忽悠是哪位?”
“哦,他呀。”王二拉長了聲音,似乎有些不屑,“聽老兵說,他叫沈惟敬,曾經當過兵,兩年前還參加過‘王江涇大捷’。”
一聽沈惟敬,汪修齊瞳孔一縮,突然想起了萬曆朝那個把朝鮮國王和日本大名豐成秀吉忽悠瘸的家夥。
可這貨不是到了萬曆時代才發跡的嗎,怎麽在這裏?
似乎說起沈惟敬,王二來了興致,“可這家夥打仗的時候裝死,戰鬥結束,又去和同袍搶人頭爭功勞,最後被打了幾十軍棍趕出了軍營。
要不是他父親是糧官,去求了情,早就被砍腦袋了。後來他和父親下海做私商,父親死在了海上,他就開始做起了坑蒙拐騙的勾當。”
說著,倆人已經到了人群外,王二扒拉開圍觀的好事者,和汪修齊擠了進去。
人群中間,一個身材矮小,卻是頗為壯實的男子正在吆喝:
“各位鄉親,各位父老,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今天在下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寶物,此寶不僅可以用來夜間照明,經久耐用,而且還能做飯引火,極為方便。”
男子年紀不大,臉上卻是長滿了疙瘩,看不出年紀,宛若是一個凹凸不平的煤氣罐罐。
他邊說,邊揮舞著短臂,那叫一個氣勢磅礴,唾沫橫飛,這讓汪修齊想起了後世的網紅帶貨。
“什麽寶貝,別光說不練,拿出來看看啊。”有好事者在邊上起哄。
“好,今兒個我就讓諸位見識見識。”說著煤氣罐罐從腳邊的一堆柴火中抽出一根,走到眾人麵前,“來來來,都看看,都看看啊,這柴火是不是濕噠噠的。”
等眾人確認點頭後,他又問:
“各位鄉親父老,咱們定海縣地處海邊,潮濕陰冷,家中柴火是不是都如我手中的一般,經常引不燃呢?”
“沒錯,我那婆娘每次生火做飯就埋怨。”
“對啊,對啊,就算點燃了也是灰頭土臉的。”
這時,人群中,有人高聲應喝。
汪修齊瞟了人群中應和的人,心中暗笑,可以啊,居然還有托。
“沒錯,鄉親們的福利來了,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神油。”說著,煤氣罐罐從一個獨輪車的桶裏拿出一個葫蘆。
他拔掉塞子,傾斜葫蘆,往那堆潮濕的柴火上澆了一些,隨後用火折點燃。
頓時柴火上冒起黑煙,轉而火苗騰起,潮濕的柴火竟然燃燒起來。
看著那葫蘆中倒出的黑黝黝液體,汪修齊心裏一驚,我去,這是……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