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修齊之所以要給父親寫勸降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曆史上,汪直的兒子經不住刑訊之苦就給汪直寫過書信,勸自己父親上岸和談。
結果汪直迴了封信,大體內容是,自己在海上,才能保住妻兒的命,要是上岸了,恐怕全家都要性命不保。
也就是說,無論汪修齊寫不寫這封書信,汪直都不會投降。
想想也是,在海上叱吒風雲二十幾年的老狐狸,怎麽可能因為一封書信就上岸投降呢,那也太小看曆史上的徽王了。
既然如此,汪修齊自然要妥協一下,寫封書信賣個好,暫時保住狗命要緊。
書信雖然可以寫,但是是有條件的。
……
定海督撫衙門,後堂。
一周前,汪直率領上百巨型戰船,幾千精兵,攜帶大量火槍火炮開赴浙江沿海。
這一舉動把直浙總督胡宗憲嚇了一跳,於是下令加強戒備,實施戒嚴,準備開戰。
可讓胡宗憲哭笑不得的是,汪直本來是想來談判的。
他帶這麽多人來無非是展示肌肉,增加談判的籌碼,沒想到到了定海港口沒人迎接也就罷了,還有無數的炮口對準他的船隊。
要在平時,那也就算了,畢竟商人講究和氣生財嘛。
可這次他還還帶了兩個日本的諸侯過來,本想讓這兩個島國的土地主看看我汪直,無論在哪裏都很吃得開,就算大明天朝也一樣。
最關鍵的是,有了牌麵,以後忽悠這些土鱉軍閥,賺錢更容易一些。
結果吃了個閉門羹,這太打臉了。
汪老板生氣了,認為胡宗憲言而無信,是個小人。
胡宗憲之前的確是派了兩個使者去找汪直,希望和談。
汪直的本質是個商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把自己的海上貿易集團做強做大。
偷偷摸摸地從內地走私茶葉、絲綢、瓷器畢竟不方便。
如果可以讓朝廷開放海禁,大量的貨物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從大明源源不斷的輸送出來,這些東西無論是倒手到倭國,還是賣給佛朗機人,那都是七八倍,甚至十幾倍的利潤。
於是他也派了養子毛海峰和胡宗憲進行了第一次和談。
作為明朝腦子最活的能臣胡宗憲,在搞關係上那絕對是一把好手,對付傻剛直的毛海峰自然不在話下。
幾頓酒一喝,奉承的話一說,加上還送了一堆禮物,這就把毛海峰吹得七葷八素了,直接跑迴去告訴汪直,胡部堂是個好人,是真心要談判。
觀察和思慮了快一年,汪直才下定決心,有了這次聲勢浩大的拜訪。
原本對胡宗憲來說,這絕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好機會,可惜沒沉住氣,給弄砸了。
眼見著汪直翻臉,胡宗憲花了一年多的綢繆也看就要泡湯了。
這時候他的第一幕僚徐渭建議,讓汪直的親兒子寫封信勸勸,說不定看在父子親情的份上會重新上岸和談。
於是就有了汪修齊誓死不寫書信,屁股被打爛的一幕。
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直浙總督胡宗憲,手裏捧著白瓷青花茶盞,茶蓋輕輕磕著杯沿,臉色凝重。
這位穿緋袍,繡獬豸的二品封疆大吏,神色頗惱:“這汪直屯兵岑港,談又不談,走又不走,到底是要做甚?”
右手位的儒生,年歲約莫三十來歲,蓄著長髯,眼神深邃,他朝胡宗憲微微一笑,淡淡說道:
“部堂,從這情形看來,汪直還是想和談的,隻不過他遠道而來,我們卻高度戒備惹惱了他,現在他隻是要個台階下。”
一說到台階,胡宗憲似乎是想起了什麽,順口問道:
“對了,文長先生,那個汪修齊怎麽樣了,願意休書讓他父親上岸和談麽?”
“哎!”徐渭歎了口氣,無奈苦笑:
“學生也沒想到,一個十幾歲的娃娃居然如此剛烈,軟硬不吃,昨天用了刑,依然不肯修書。”
“五峰船主名不虛傳啊。”感歎了一句,胡宗憲放下茶盞,看向右手邊的武將,“誌輔,如若談判不成,和汪直一戰,你有幾成勝算。”
皮膚黝黑,麵容剛毅的浙江總兵官俞大猷愣了一下,過了半天才支支吾吾說道:
“部堂,這汪直和普通的倭寇不同,船堅炮利,兵強馬壯,這次他帶來的上百戰船全是九桅寶船,要知道我方水師才四艘九桅寶船,其他都是中小型戰船。”
偷偷瞟了一眼胡宗憲,俞大猷咽了咽口水繼續補充道:
“根據斥候打探,汪直戰船上的佛朗機炮經過改裝,不僅可以連發,而且射程可以達到三四裏,莫說我們的戰船下海隻能挨打,就算是沿岸的炮台,也很難對他們造成很大威脅。”
“也就是說,對上汪直毫無勝算?”胡宗憲麵色沉重,沉默良久,一聲長歎。
似乎是為了挽迴顏麵,俞大猷思緒良久還是寬慰道:
“如果可以引賊上岸,近身作戰,本將絕不懼他。”
俞大猷說這話是有底氣,在戚繼光沒有崛起之前,說他是抗倭第一大武將也毫不誇張。
這位猛人武藝高強,擅長用劍,一把荊楚長劍,用得出神入化。
在軍中從未遇到敵手,後來太寂寞,跑到少林寺踢館,最後還全身而退,可以說是縱橫江湖,聲名赫赫。
可惜,雖然武藝極高,但是運氣不太好。
幾十年軍旅生涯被各種長官打壓,各種背黑鍋,最後打仗養成了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習慣,如果沒有把握的戰,他是堅決不打的。
胡宗憲輕哼了一聲,沒有再開口。
俞大猷是武林高手,他自然知道,可惜汪直不是一根筋的鬼子,傻愣愣地拿著武士刀來和你近戰。
人家炮火覆蓋,萬槍齊發,就算俞大俠練過鐵布衫,也會被打成破布。
但畢竟是自己手下第一大將,還是要給點臉麵的,於是沉著臉,不再言語。
正在氣氛尷尬之際,一名近衛疾步進入大廳,躬身道:”部堂大人,獄卒稟報,汪直之子汪修齊願意寫勸降書,但是要見徐師爺一麵。”
三人目光同時一亮,胡宗憲板著的臉也隨之緩和了些,他沉吟了一下,開口:“帶到這裏來吧。”
曆史上,汪直的兒子經不住刑訊之苦就給汪直寫過書信,勸自己父親上岸和談。
結果汪直迴了封信,大體內容是,自己在海上,才能保住妻兒的命,要是上岸了,恐怕全家都要性命不保。
也就是說,無論汪修齊寫不寫這封書信,汪直都不會投降。
想想也是,在海上叱吒風雲二十幾年的老狐狸,怎麽可能因為一封書信就上岸投降呢,那也太小看曆史上的徽王了。
既然如此,汪修齊自然要妥協一下,寫封書信賣個好,暫時保住狗命要緊。
書信雖然可以寫,但是是有條件的。
……
定海督撫衙門,後堂。
一周前,汪直率領上百巨型戰船,幾千精兵,攜帶大量火槍火炮開赴浙江沿海。
這一舉動把直浙總督胡宗憲嚇了一跳,於是下令加強戒備,實施戒嚴,準備開戰。
可讓胡宗憲哭笑不得的是,汪直本來是想來談判的。
他帶這麽多人來無非是展示肌肉,增加談判的籌碼,沒想到到了定海港口沒人迎接也就罷了,還有無數的炮口對準他的船隊。
要在平時,那也就算了,畢竟商人講究和氣生財嘛。
可這次他還還帶了兩個日本的諸侯過來,本想讓這兩個島國的土地主看看我汪直,無論在哪裏都很吃得開,就算大明天朝也一樣。
最關鍵的是,有了牌麵,以後忽悠這些土鱉軍閥,賺錢更容易一些。
結果吃了個閉門羹,這太打臉了。
汪老板生氣了,認為胡宗憲言而無信,是個小人。
胡宗憲之前的確是派了兩個使者去找汪直,希望和談。
汪直的本質是個商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把自己的海上貿易集團做強做大。
偷偷摸摸地從內地走私茶葉、絲綢、瓷器畢竟不方便。
如果可以讓朝廷開放海禁,大量的貨物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從大明源源不斷的輸送出來,這些東西無論是倒手到倭國,還是賣給佛朗機人,那都是七八倍,甚至十幾倍的利潤。
於是他也派了養子毛海峰和胡宗憲進行了第一次和談。
作為明朝腦子最活的能臣胡宗憲,在搞關係上那絕對是一把好手,對付傻剛直的毛海峰自然不在話下。
幾頓酒一喝,奉承的話一說,加上還送了一堆禮物,這就把毛海峰吹得七葷八素了,直接跑迴去告訴汪直,胡部堂是個好人,是真心要談判。
觀察和思慮了快一年,汪直才下定決心,有了這次聲勢浩大的拜訪。
原本對胡宗憲來說,這絕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好機會,可惜沒沉住氣,給弄砸了。
眼見著汪直翻臉,胡宗憲花了一年多的綢繆也看就要泡湯了。
這時候他的第一幕僚徐渭建議,讓汪直的親兒子寫封信勸勸,說不定看在父子親情的份上會重新上岸和談。
於是就有了汪修齊誓死不寫書信,屁股被打爛的一幕。
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直浙總督胡宗憲,手裏捧著白瓷青花茶盞,茶蓋輕輕磕著杯沿,臉色凝重。
這位穿緋袍,繡獬豸的二品封疆大吏,神色頗惱:“這汪直屯兵岑港,談又不談,走又不走,到底是要做甚?”
右手位的儒生,年歲約莫三十來歲,蓄著長髯,眼神深邃,他朝胡宗憲微微一笑,淡淡說道:
“部堂,從這情形看來,汪直還是想和談的,隻不過他遠道而來,我們卻高度戒備惹惱了他,現在他隻是要個台階下。”
一說到台階,胡宗憲似乎是想起了什麽,順口問道:
“對了,文長先生,那個汪修齊怎麽樣了,願意休書讓他父親上岸和談麽?”
“哎!”徐渭歎了口氣,無奈苦笑:
“學生也沒想到,一個十幾歲的娃娃居然如此剛烈,軟硬不吃,昨天用了刑,依然不肯修書。”
“五峰船主名不虛傳啊。”感歎了一句,胡宗憲放下茶盞,看向右手邊的武將,“誌輔,如若談判不成,和汪直一戰,你有幾成勝算。”
皮膚黝黑,麵容剛毅的浙江總兵官俞大猷愣了一下,過了半天才支支吾吾說道:
“部堂,這汪直和普通的倭寇不同,船堅炮利,兵強馬壯,這次他帶來的上百戰船全是九桅寶船,要知道我方水師才四艘九桅寶船,其他都是中小型戰船。”
偷偷瞟了一眼胡宗憲,俞大猷咽了咽口水繼續補充道:
“根據斥候打探,汪直戰船上的佛朗機炮經過改裝,不僅可以連發,而且射程可以達到三四裏,莫說我們的戰船下海隻能挨打,就算是沿岸的炮台,也很難對他們造成很大威脅。”
“也就是說,對上汪直毫無勝算?”胡宗憲麵色沉重,沉默良久,一聲長歎。
似乎是為了挽迴顏麵,俞大猷思緒良久還是寬慰道:
“如果可以引賊上岸,近身作戰,本將絕不懼他。”
俞大猷說這話是有底氣,在戚繼光沒有崛起之前,說他是抗倭第一大武將也毫不誇張。
這位猛人武藝高強,擅長用劍,一把荊楚長劍,用得出神入化。
在軍中從未遇到敵手,後來太寂寞,跑到少林寺踢館,最後還全身而退,可以說是縱橫江湖,聲名赫赫。
可惜,雖然武藝極高,但是運氣不太好。
幾十年軍旅生涯被各種長官打壓,各種背黑鍋,最後打仗養成了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習慣,如果沒有把握的戰,他是堅決不打的。
胡宗憲輕哼了一聲,沒有再開口。
俞大猷是武林高手,他自然知道,可惜汪直不是一根筋的鬼子,傻愣愣地拿著武士刀來和你近戰。
人家炮火覆蓋,萬槍齊發,就算俞大俠練過鐵布衫,也會被打成破布。
但畢竟是自己手下第一大將,還是要給點臉麵的,於是沉著臉,不再言語。
正在氣氛尷尬之際,一名近衛疾步進入大廳,躬身道:”部堂大人,獄卒稟報,汪直之子汪修齊願意寫勸降書,但是要見徐師爺一麵。”
三人目光同時一亮,胡宗憲板著的臉也隨之緩和了些,他沉吟了一下,開口:“帶到這裏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