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李夢陽的成長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 作者:筆下照丹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載圫隻是想收拾幾個通敵賣國的商賈和勳貴,按說此事並不算什麽大事,但卻折騰了這麽久。
由此可見,君臣之間的不信任已經達到了頂峰,這不是一種好現象。
君臣相疑,長此以往下去,便會互相拆台,尤其是在新政實施的這種關鍵時期,若君臣都不能做到上下一心,那又怎麽會成功?
為此朱載圫特意邀請了內閣的諸臣進宮飲宴。
酒過三巡,朱載圫站起來真誠的說道:“諸位愛卿都是我大明的老臣,也是朕的賢臣,朕年少登基,才疏學淺,朕有什麽做的不妥的地方,還需諸卿多多提醒啊。”
“皇上何出此言啊?皇上繼位雖不到一年,卻開新政、大敗韃靼、收新土,古之聖君莫過於此?”楊一清笑意吟吟的說道。
“先生這是在捧殺朕啊?”朱載圫反問道。
楊一清連忙拱手拜道:“老臣不敢,老臣隻是想問皇上一件事?”
“先生但說無妨。”
“皇上,您有多長時間沒收到大臣的諫言了?咱們大明的諫臣又都去了哪裏?”
“朕怎麽知道?”朱載圫惱羞成怒道。
楊一清歎了口氣道:“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皇上您英明神武,可以明斷是非,但您可以保證我大明曆代君王都像您這般麽?所以依老臣之見,您該控製一下自己的脾氣了,諫言有誤,駁迴也就罷了,不能像現在這般,不讓人說話啊。”
“朕現在做的有這麽過分麽?”朱載圫低聲問道。
在座的眾人沒有一個人敢迴答。
朱載圫怒氣衝衝的指著自己的親信胡世寧問道:“胡卿,你來迴答。”
胡世寧這個工部尚書屁股還沒坐熱,說實話是真的不敢得罪皇上。
但正如楊一清所言,現在君臣相疑,皇上威權益重,長此下去,於國於民皆不利。
於是胡世寧一咬牙迴道:“臣讚同楊閣老所言。”
聽到這個答案,朱載圫不怒反笑道:“哈哈,諸位愛卿沒有辜負朕的期望,雖說爾等所言令朕不忿,但敢說真話,總比奉承朕要好,楊先生所言有理,朕決定從今日起,恢複言官風聞奏事之權,諸卿意下如何?”
“皇上聖明。”眾臣拱手拜道。
這其中當屬毛紀最開心了,自從皇上取消言官風聞奏事之權後,堂堂的都察禦史們便都變成了啞巴,生怕一個彈劾不對,自己反而被下獄。
此時朱載圫突然從袖子裏掏出一封奏章笑道:“諸位卿家,這是寧夏采風使李夢陽剛剛送來的奏章,朕覺著還不錯,孟衝,給諸位愛卿讀讀。”
“諾,主子。”
孟衝幹咳一聲道:“皇上,臣自從來到寧夏後,夙夜憂心……所見所聞皆是馬上功業,故臣覺著民心易變,朝廷教化不足……”
“直接讀最後一段。”朱載圫不耐煩的吩咐道。
“知道了,主子。”
孟衝提高了聲量道:“臣覺著殺人的智慧不是什麽智慧,從來都不是,那是在造孽,依靠自己的聰慧在造孽,越是聰慧的人掌握了這種技能之後,對百姓來說災難就越大。
皇上,臣鬥膽請問,您可曾看見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艱辛,您可看見一尺幼兒長成八尺男子漢的艱難?這才是不朽的成就。
但這些不朽的成就在刀子、火炮麵前,卻不值一提,脆弱無比。
皇上的蓋世功業下全是累累的白骨,在這樣的情形下,皇上還要為自己殺人的惡事大肆的慶祝,臣請問人心何在啊?”
朱載圫笑容滿麵的對楊廷和問道:“先生,您覺著這篇文章如何?”
“文采足矣,其它的不足為慮。”
“哼,迂腐之言。”楊一清更是不屑的迴道。
朱載圫搖了搖頭道:“朕倒是從其中看見了一絲不同尋常之處,之前的李夢陽是什麽樣的人?諸卿應該都清楚,他雖有才子之名,但所思所寫皆是風花雪月,於國家朝廷無益,但今日他卻能寫出這等憂國憂民的奏章,說實話也是出乎朕的意料啊。
而朕覺著,李夢陽之所以前後有如此大的變化,皆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而造成的。
所以朕覺著都察院的各級言官也要多往地方上跑跑,隻有真正了解了國計民生,方才能夠提出真正利國利民的諫言。”
“皇上所言有理,老臣同意,我大明不需要“何不食肉糜”之輩。”王守仁第一個站出來迴道。
王守仁心學的主要思想便是“知行合一”,所以他最煩的便是那種不識民間疾苦的酸儒了。
“臣等並無異議。”楊廷和等人也附議道……
“哈哈,好,諸卿飲勝。”
酒酣耳熱之際,朱載圫突然站起來遙望西北道:“這個時候,第二、第三兵團應該已經到寧夏了吧,諸卿,讓吾等在此遙祝王老愛卿再立新功。”
“諾,皇上……”
寧夏城下,看著眼前的這四萬大軍,王瓊笑的嘴巴都快咧到後耳根去了。
兩位領兵將軍見到王瓊,單膝行禮道:“末將參見大帥。”
“哈哈,兩位將軍一路辛苦了。”王瓊大笑著扶起二人道。
劉源清是文人出身,所以很自然的迴道:“大帥,請上馬,末將帶您檢閱一下大軍。”
“甚好、甚好,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王瓊摸著胡須笑道。
“大帥所言甚是。”
這支新軍乃是朱載圫和王守仁的心血所結,在之前三大營的基礎上,又添加了許多其它兵種,比如車兵和工兵,而且還有配備齊全的傷兵營。
車兵是王守仁首創,當時朱載圫很不理解王守仁為何將這種早就被淘汰的兵種重現於世,直到朱載圫看過車兵的威力後,便立刻同意了,因為這種所謂的偏廂車已經有後世坦克的雛形了。
車廂的頂部是兩架已經蓄勢待發的八牛弩,去掉弩槍前麵的鐵板,就是最狂暴的殺人武器。
隻要打開第二層,裏麵的弩炮就會露出自己的森森尖牙,六位身形小巧的軍卒就盤腿坐在地板上。
一旦戰號響起,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將威力最大的磷火彈成群的投擲出去。
磷火彈也是皇莊出品,反正王守仁看過它的威力後,隻說了一句“有傷天和”,便不再過問了。
所謂的“磷火彈”其實就是白磷彈,這玩意是戰場上的大殺器,可謂是水潑不滅,隻要被沾到身上,就如附骨之疽,慘不忍睹。
王瓊滿意的點了點頭問道:“這種偏廂車有多少輛?”
“迴稟大帥,隻有七十六輛。”
“這樣的雄偉的可以移動的戰爭堡壘怎麽會這麽少?”
“大帥,造價太高了,而且這種車隻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這便是它最大的短板,但皇上也說過,隻要解決了這種車的燃料問題,它將會超越火炮,成為新的戰爭之王。”劉源清侃侃而談道。
由此可見,君臣之間的不信任已經達到了頂峰,這不是一種好現象。
君臣相疑,長此以往下去,便會互相拆台,尤其是在新政實施的這種關鍵時期,若君臣都不能做到上下一心,那又怎麽會成功?
為此朱載圫特意邀請了內閣的諸臣進宮飲宴。
酒過三巡,朱載圫站起來真誠的說道:“諸位愛卿都是我大明的老臣,也是朕的賢臣,朕年少登基,才疏學淺,朕有什麽做的不妥的地方,還需諸卿多多提醒啊。”
“皇上何出此言啊?皇上繼位雖不到一年,卻開新政、大敗韃靼、收新土,古之聖君莫過於此?”楊一清笑意吟吟的說道。
“先生這是在捧殺朕啊?”朱載圫反問道。
楊一清連忙拱手拜道:“老臣不敢,老臣隻是想問皇上一件事?”
“先生但說無妨。”
“皇上,您有多長時間沒收到大臣的諫言了?咱們大明的諫臣又都去了哪裏?”
“朕怎麽知道?”朱載圫惱羞成怒道。
楊一清歎了口氣道:“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皇上您英明神武,可以明斷是非,但您可以保證我大明曆代君王都像您這般麽?所以依老臣之見,您該控製一下自己的脾氣了,諫言有誤,駁迴也就罷了,不能像現在這般,不讓人說話啊。”
“朕現在做的有這麽過分麽?”朱載圫低聲問道。
在座的眾人沒有一個人敢迴答。
朱載圫怒氣衝衝的指著自己的親信胡世寧問道:“胡卿,你來迴答。”
胡世寧這個工部尚書屁股還沒坐熱,說實話是真的不敢得罪皇上。
但正如楊一清所言,現在君臣相疑,皇上威權益重,長此下去,於國於民皆不利。
於是胡世寧一咬牙迴道:“臣讚同楊閣老所言。”
聽到這個答案,朱載圫不怒反笑道:“哈哈,諸位愛卿沒有辜負朕的期望,雖說爾等所言令朕不忿,但敢說真話,總比奉承朕要好,楊先生所言有理,朕決定從今日起,恢複言官風聞奏事之權,諸卿意下如何?”
“皇上聖明。”眾臣拱手拜道。
這其中當屬毛紀最開心了,自從皇上取消言官風聞奏事之權後,堂堂的都察禦史們便都變成了啞巴,生怕一個彈劾不對,自己反而被下獄。
此時朱載圫突然從袖子裏掏出一封奏章笑道:“諸位卿家,這是寧夏采風使李夢陽剛剛送來的奏章,朕覺著還不錯,孟衝,給諸位愛卿讀讀。”
“諾,主子。”
孟衝幹咳一聲道:“皇上,臣自從來到寧夏後,夙夜憂心……所見所聞皆是馬上功業,故臣覺著民心易變,朝廷教化不足……”
“直接讀最後一段。”朱載圫不耐煩的吩咐道。
“知道了,主子。”
孟衝提高了聲量道:“臣覺著殺人的智慧不是什麽智慧,從來都不是,那是在造孽,依靠自己的聰慧在造孽,越是聰慧的人掌握了這種技能之後,對百姓來說災難就越大。
皇上,臣鬥膽請問,您可曾看見一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艱辛,您可看見一尺幼兒長成八尺男子漢的艱難?這才是不朽的成就。
但這些不朽的成就在刀子、火炮麵前,卻不值一提,脆弱無比。
皇上的蓋世功業下全是累累的白骨,在這樣的情形下,皇上還要為自己殺人的惡事大肆的慶祝,臣請問人心何在啊?”
朱載圫笑容滿麵的對楊廷和問道:“先生,您覺著這篇文章如何?”
“文采足矣,其它的不足為慮。”
“哼,迂腐之言。”楊一清更是不屑的迴道。
朱載圫搖了搖頭道:“朕倒是從其中看見了一絲不同尋常之處,之前的李夢陽是什麽樣的人?諸卿應該都清楚,他雖有才子之名,但所思所寫皆是風花雪月,於國家朝廷無益,但今日他卻能寫出這等憂國憂民的奏章,說實話也是出乎朕的意料啊。
而朕覺著,李夢陽之所以前後有如此大的變化,皆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而造成的。
所以朕覺著都察院的各級言官也要多往地方上跑跑,隻有真正了解了國計民生,方才能夠提出真正利國利民的諫言。”
“皇上所言有理,老臣同意,我大明不需要“何不食肉糜”之輩。”王守仁第一個站出來迴道。
王守仁心學的主要思想便是“知行合一”,所以他最煩的便是那種不識民間疾苦的酸儒了。
“臣等並無異議。”楊廷和等人也附議道……
“哈哈,好,諸卿飲勝。”
酒酣耳熱之際,朱載圫突然站起來遙望西北道:“這個時候,第二、第三兵團應該已經到寧夏了吧,諸卿,讓吾等在此遙祝王老愛卿再立新功。”
“諾,皇上……”
寧夏城下,看著眼前的這四萬大軍,王瓊笑的嘴巴都快咧到後耳根去了。
兩位領兵將軍見到王瓊,單膝行禮道:“末將參見大帥。”
“哈哈,兩位將軍一路辛苦了。”王瓊大笑著扶起二人道。
劉源清是文人出身,所以很自然的迴道:“大帥,請上馬,末將帶您檢閱一下大軍。”
“甚好、甚好,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王瓊摸著胡須笑道。
“大帥所言甚是。”
這支新軍乃是朱載圫和王守仁的心血所結,在之前三大營的基礎上,又添加了許多其它兵種,比如車兵和工兵,而且還有配備齊全的傷兵營。
車兵是王守仁首創,當時朱載圫很不理解王守仁為何將這種早就被淘汰的兵種重現於世,直到朱載圫看過車兵的威力後,便立刻同意了,因為這種所謂的偏廂車已經有後世坦克的雛形了。
車廂的頂部是兩架已經蓄勢待發的八牛弩,去掉弩槍前麵的鐵板,就是最狂暴的殺人武器。
隻要打開第二層,裏麵的弩炮就會露出自己的森森尖牙,六位身形小巧的軍卒就盤腿坐在地板上。
一旦戰號響起,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將威力最大的磷火彈成群的投擲出去。
磷火彈也是皇莊出品,反正王守仁看過它的威力後,隻說了一句“有傷天和”,便不再過問了。
所謂的“磷火彈”其實就是白磷彈,這玩意是戰場上的大殺器,可謂是水潑不滅,隻要被沾到身上,就如附骨之疽,慘不忍睹。
王瓊滿意的點了點頭問道:“這種偏廂車有多少輛?”
“迴稟大帥,隻有七十六輛。”
“這樣的雄偉的可以移動的戰爭堡壘怎麽會這麽少?”
“大帥,造價太高了,而且這種車隻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這便是它最大的短板,但皇上也說過,隻要解決了這種車的燃料問題,它將會超越火炮,成為新的戰爭之王。”劉源清侃侃而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