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楊洪戰死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 作者:筆下照丹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爭進行到第四天,固原城已經是搖搖欲墜,能戰之士已不足半數。
楊廣誌也如願以償的成為了一名什長,隻是他這個什長至今為止還是隻有馬老三這一個兵。
王根也不是沒有給他補充新兵,但那些人上了戰場很快就沒了,這對於年僅十七歲的楊廣誌來說,無疑不是一種折磨。
所以到最後,那些新兵的名字,楊廣誌壓根就不記了,這樣他的心裏還能好受點。
固原城現在非常的好爬,隻要踩著那些冷邦邦的屍體,個子高的敵人便可以用手摸到城牆了。
這幾天,韃靼人已經殺瘋了,他們連自己戰死士兵的屍體都懶得收了。
楊廣誌粗略估算一下,近十天的激戰,韃靼人在固原城下損失的人數已經過萬了,自己這邊雖然好點,但也有三四千將士犧牲了。
就在此時,灰頭土臉的王根來到了楊廣誌麵前,遞給了他一個水壺。
楊廣誌二話不說,打開壺蓋便往嘴裏猛灌,喝了第一口,就感覺不對勁了,震驚的問道:“王叔,這是酒?”
“臭小子,小點聲,偷偷喝點不要緊。”
楊廣誌連連點頭,往嘴裏猛灌,王根一把搶過來心疼的說道:“小兔崽子,給你王叔留點。”
楊廣誌嘿嘿一笑道:“王叔,等打完這場仗,我請您喝我爹珍藏多年的好酒。”
“哈哈,你爹平生最好酒,他珍藏的好酒,絕對是好東西,對了,小子,去看看你爹吧?”
“我不去,在軍中,他是一軍統帥,我一個小小的什長,沒資格去見大帥。”楊廣誌落寞的迴道。
“再不去,恐怕就沒機會再見了!”王根淡淡的迴了一句。
“什麽?”
“你爹中了韃靼人的暗箭,還不知道能不能挺過今晚呢?”
楊廣誌手中的刀子當啷一聲就掉在了地上,然後頭也不迴的便往城牆下跑去。
怎麽可能?他健壯的就像一頭牛,無論怎樣的困境,他都能脫困,這樣的人怎麽會如此輕易的倒下呢?
來到中軍大帳,譚幕拍了拍楊廣誌的肩膀歎道:“小誌,進去後說點軟話,不要再跟你爹勥了。”
“知道了,譚叔。”楊廣誌重重的點了點頭應道。
楊廣誌踉踉蹌蹌的走進大帳,一眼便看見了床上那個虛弱的男人,楊洪現在已經昏迷了。
楊廣誌來到床前,眼淚很不爭氣的流了出來。
見父親的嘴角已經起皮,楊廣誌便小心翼翼的給父親喂水。
過了好一會,楊洪方才悠悠醒來,楊廣誌立刻問道:“爹,您感覺如何?”
楊洪冷冰冰的問道:“誰讓你跑到這裏來的?”
“您放心,韃靼人已經退下了,我馬上就迴去堅守。”楊廣誌歎息一聲道。
“越是危急時刻越是能考驗一個人的心智,處亂局不驚,曆死地而不懼,此方為大丈夫也,記好了,越是怕死,就會死得越快。”這是楊洪對自己兒子最後的囑托。
“知道了,爹,我現在就迴去。”楊廣誌強忍淚水拱手迴道。
說完楊廣誌轉身就走,來到大帳門口時,方才聽見楊洪虛弱的聲音:“告訴你母親,我沒有把她的兒子全部帶迴去,我對不起她。”
楊廣誌流著眼淚衝出了中軍大帳……
安民宮內,朱載圫攥著手中的戰報,內心也是五味雜陳。
沒想到這場戰役的第一步便出現了意外,固原守兵雖然順利的完成了任務,但總兵楊洪、參將譚幕卻全部戰死了。
兩名帝國高級將領的犧牲,給了朱載圫很大的打擊。
身後的王守仁長歎一聲道:“皇上,世事無常,不必過於擔憂,現在大局還在我們掌握之中。”
“先生,都說刀劍無眼,此言誠不虛也,那楊洪也是一員悍將,卻被暗箭所傷,最終傷重而亡,真是可惜了。”
“皇上,您知道這十五年內,咱們大明總兵一級的將領戰死的有多少麽?”
“多少?”
“據兵部統計,共有四十七人。”王守仁緩緩迴道。
“這麽多?”朱載圫大吃一驚道。
王守仁點了點頭道:“就是這麽多,在這其中有的是自己作死,有的是英勇戰死,但是距今為止卻沒有出現一名投降的總兵。
所以甘州李隆開了一個很壞的頭,這也是臣不惜一切代價要消滅他的原因,此風不可漲,必須要控製住,所以這場仗我們必須打,至於在這其中有所犧牲也是在所難免的,大局之下,一些小的犧牲是可以接受的。
皇上,您貴為天子,更不可有婦人之仁,無論如何,您的決心都不能動搖。”
“多謝先生提醒,朕知道了。”
有這麽多寧死也要遵守自己命令的將領,朱載圫一會感到無比的自豪,一會又感受到了無比的酸楚之意。
朱載圫長歎一聲道:“傳旨,固原總兵楊洪率軍英勇作戰,然賊人兇悍,攻城之時悍不畏死,固原城下屍積如山,總兵楊洪為暗箭所傷,不治而亡,死後為不拖累大軍撤離,其屍體當場焚化,隻留一盒骨灰,在其幼子手中;參將譚幕獨自斷後,舍生忘死,哪怕是被團團包圍,也死戰不退,最終力戰而亡,屍體被戰馬踏為肉泥……落葉蕭蕭,壯士血熱,寒風如刀,悲歌聲切,朕心憐之。
壯士已亡,著禮部,鴻臚寺,共同製定奠儀,朕要親祭我大明戰死之將士,著為永例。
著工部在各地修建“忠烈祠”,凡為國犧牲之人,皆可入“忠烈祠”,享四時祭祀。
著禮部厚賞有功人等,楊洪長子楊廣誌隨父從軍,多建功勳,入國子監武校就讀,世襲錦衣衛同知;幼子入孤兒軍;譚幕幼子入孤兒軍。”
“諾,主子。”孟衝連忙應道。
王守仁也拱手拜道:“皇上英明。”
朱載圫擺了擺手道:“先生,戰後對有功之臣封賞一事,您要親自把控,朕不想讓我大明的將士們流血又流淚。”
“皇上放心,誰要是敢在此事上伸手,老臣定斬不饒。”
“那就麻煩先生了。”
等到王守仁離開後,朱載圫長歎一聲道:“將此事刊登到明日的報紙上,朕要讓全天下的看看,朕的將軍沒有貪生怕死的,此乃大明百姓的幸事,也是朕最大的幸事。”
“諾,主子。”
楊廣誌也如願以償的成為了一名什長,隻是他這個什長至今為止還是隻有馬老三這一個兵。
王根也不是沒有給他補充新兵,但那些人上了戰場很快就沒了,這對於年僅十七歲的楊廣誌來說,無疑不是一種折磨。
所以到最後,那些新兵的名字,楊廣誌壓根就不記了,這樣他的心裏還能好受點。
固原城現在非常的好爬,隻要踩著那些冷邦邦的屍體,個子高的敵人便可以用手摸到城牆了。
這幾天,韃靼人已經殺瘋了,他們連自己戰死士兵的屍體都懶得收了。
楊廣誌粗略估算一下,近十天的激戰,韃靼人在固原城下損失的人數已經過萬了,自己這邊雖然好點,但也有三四千將士犧牲了。
就在此時,灰頭土臉的王根來到了楊廣誌麵前,遞給了他一個水壺。
楊廣誌二話不說,打開壺蓋便往嘴裏猛灌,喝了第一口,就感覺不對勁了,震驚的問道:“王叔,這是酒?”
“臭小子,小點聲,偷偷喝點不要緊。”
楊廣誌連連點頭,往嘴裏猛灌,王根一把搶過來心疼的說道:“小兔崽子,給你王叔留點。”
楊廣誌嘿嘿一笑道:“王叔,等打完這場仗,我請您喝我爹珍藏多年的好酒。”
“哈哈,你爹平生最好酒,他珍藏的好酒,絕對是好東西,對了,小子,去看看你爹吧?”
“我不去,在軍中,他是一軍統帥,我一個小小的什長,沒資格去見大帥。”楊廣誌落寞的迴道。
“再不去,恐怕就沒機會再見了!”王根淡淡的迴了一句。
“什麽?”
“你爹中了韃靼人的暗箭,還不知道能不能挺過今晚呢?”
楊廣誌手中的刀子當啷一聲就掉在了地上,然後頭也不迴的便往城牆下跑去。
怎麽可能?他健壯的就像一頭牛,無論怎樣的困境,他都能脫困,這樣的人怎麽會如此輕易的倒下呢?
來到中軍大帳,譚幕拍了拍楊廣誌的肩膀歎道:“小誌,進去後說點軟話,不要再跟你爹勥了。”
“知道了,譚叔。”楊廣誌重重的點了點頭應道。
楊廣誌踉踉蹌蹌的走進大帳,一眼便看見了床上那個虛弱的男人,楊洪現在已經昏迷了。
楊廣誌來到床前,眼淚很不爭氣的流了出來。
見父親的嘴角已經起皮,楊廣誌便小心翼翼的給父親喂水。
過了好一會,楊洪方才悠悠醒來,楊廣誌立刻問道:“爹,您感覺如何?”
楊洪冷冰冰的問道:“誰讓你跑到這裏來的?”
“您放心,韃靼人已經退下了,我馬上就迴去堅守。”楊廣誌歎息一聲道。
“越是危急時刻越是能考驗一個人的心智,處亂局不驚,曆死地而不懼,此方為大丈夫也,記好了,越是怕死,就會死得越快。”這是楊洪對自己兒子最後的囑托。
“知道了,爹,我現在就迴去。”楊廣誌強忍淚水拱手迴道。
說完楊廣誌轉身就走,來到大帳門口時,方才聽見楊洪虛弱的聲音:“告訴你母親,我沒有把她的兒子全部帶迴去,我對不起她。”
楊廣誌流著眼淚衝出了中軍大帳……
安民宮內,朱載圫攥著手中的戰報,內心也是五味雜陳。
沒想到這場戰役的第一步便出現了意外,固原守兵雖然順利的完成了任務,但總兵楊洪、參將譚幕卻全部戰死了。
兩名帝國高級將領的犧牲,給了朱載圫很大的打擊。
身後的王守仁長歎一聲道:“皇上,世事無常,不必過於擔憂,現在大局還在我們掌握之中。”
“先生,都說刀劍無眼,此言誠不虛也,那楊洪也是一員悍將,卻被暗箭所傷,最終傷重而亡,真是可惜了。”
“皇上,您知道這十五年內,咱們大明總兵一級的將領戰死的有多少麽?”
“多少?”
“據兵部統計,共有四十七人。”王守仁緩緩迴道。
“這麽多?”朱載圫大吃一驚道。
王守仁點了點頭道:“就是這麽多,在這其中有的是自己作死,有的是英勇戰死,但是距今為止卻沒有出現一名投降的總兵。
所以甘州李隆開了一個很壞的頭,這也是臣不惜一切代價要消滅他的原因,此風不可漲,必須要控製住,所以這場仗我們必須打,至於在這其中有所犧牲也是在所難免的,大局之下,一些小的犧牲是可以接受的。
皇上,您貴為天子,更不可有婦人之仁,無論如何,您的決心都不能動搖。”
“多謝先生提醒,朕知道了。”
有這麽多寧死也要遵守自己命令的將領,朱載圫一會感到無比的自豪,一會又感受到了無比的酸楚之意。
朱載圫長歎一聲道:“傳旨,固原總兵楊洪率軍英勇作戰,然賊人兇悍,攻城之時悍不畏死,固原城下屍積如山,總兵楊洪為暗箭所傷,不治而亡,死後為不拖累大軍撤離,其屍體當場焚化,隻留一盒骨灰,在其幼子手中;參將譚幕獨自斷後,舍生忘死,哪怕是被團團包圍,也死戰不退,最終力戰而亡,屍體被戰馬踏為肉泥……落葉蕭蕭,壯士血熱,寒風如刀,悲歌聲切,朕心憐之。
壯士已亡,著禮部,鴻臚寺,共同製定奠儀,朕要親祭我大明戰死之將士,著為永例。
著工部在各地修建“忠烈祠”,凡為國犧牲之人,皆可入“忠烈祠”,享四時祭祀。
著禮部厚賞有功人等,楊洪長子楊廣誌隨父從軍,多建功勳,入國子監武校就讀,世襲錦衣衛同知;幼子入孤兒軍;譚幕幼子入孤兒軍。”
“諾,主子。”孟衝連忙應道。
王守仁也拱手拜道:“皇上英明。”
朱載圫擺了擺手道:“先生,戰後對有功之臣封賞一事,您要親自把控,朕不想讓我大明的將士們流血又流淚。”
“皇上放心,誰要是敢在此事上伸手,老臣定斬不饒。”
“那就麻煩先生了。”
等到王守仁離開後,朱載圫長歎一聲道:“將此事刊登到明日的報紙上,朕要讓全天下的看看,朕的將軍沒有貪生怕死的,此乃大明百姓的幸事,也是朕最大的幸事。”
“諾,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