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今天楊一清給朱載圫授課的內容正是《孝經》。


    雖說朱載圫現在已經大權在握,但是在內閣的三人眼中,他還是一個學生。


    當時朱元璋定下的規矩,皇室中人要進學到十六歲,祖製如此,朱載圫也不能反抗。


    楊一清搖頭晃腦的說道:“皇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


    以親愛恭敬的心態,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而將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便是天子的孝道!”


    “所以先生是來勸朕與太皇太後和解的。”朱載圫開門見山的問道。


    楊一清點了點頭道:“皇上聰慧,老臣正是此意,《尚書.甫刑》裏說: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天子一人有善行,萬方民眾都會仰賴他,換句話說,您便是天下萬民的榜樣,所以老臣覺著,皇家和諧非常重要,如此更易於教化萬民。”


    楊一清所言不無道理,無論是政治作秀也好,還是真誠實意也罷,朱載圫必須要無時無刻的體現出自己的孝心,哪怕張太後的所作所為差點傷害了自己。


    “多謝先生教誨,朕知道該怎麽做了。”朱載圫拱手迴道。


    “哈哈,皇上其實不必心懷芥蒂,因為孝是不分庶人之孝和帝王之孝,都是統一的,沒有三六九等之分。”


    “朕明白。”


    見此次授課的目標已經達成,楊一清便告辭離開了。


    送走楊一清後,朱載圫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後便去了司琴屋裏。


    司琴正在給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繡虎頭帽,午間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身上,司琴渾身散發著一種母性的光輝。


    見到朱載圫,司琴連忙上前行禮,朱載圫扶起司琴,滿臉寵溺的說道:“好了,不要多禮了,趕緊坐下,太醫說了,前三個月最容易滑胎,要多臥床休息。”


    司琴點了點頭,然後便將手中的虎頭帽遞給朱載圫道:“皇上,您看看,奴婢繡的怎麽樣?”


    雖然這虎頭繡的更像一隻河馬,但朱載圫還是毫不吝嗇的誇獎道:“我家司琴還真是心靈手巧呢,孩子日後可有福了。”


    司琴被朱載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溫柔的摸著自己的肚子說道:“皇上,昨晚奴婢做了一個夢,夢裏夢見了一個金甲神將,他在喊奴婢母親,想必這次奴婢能生個男孩子吧?”


    聽了這話,朱載圫不禁皺起了眉頭,因為他突然想起,但凡真命天子出生,好像他的母親都會做一些怪誕的夢。


    最離譜的便是漢高祖劉邦,按照《漢書》的記載,劉邦壓根不是劉太公的種,他是一條龍的孩子。


    朱載圫幹咳一聲道:“傻姑娘,這種夢以後隻告訴朕就行了,千萬不要告訴別人,知道麽?”


    “奴婢是不是說錯話了?”司琴小心翼翼的問道。


    朱載圫笑著安慰道:“沒有,有些話現在不能說,隻是時機還未到。”


    司琴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朱載圫拍了拍司琴的手笑道:“不要亂想了,一切有朕呢,好好收拾一下,過一會朕帶你去給太皇太後請安。”


    “奴婢知道了。”


    為了緩和和張太後的關係,朱載圫這次親自下廚,給張太後做了幾道小菜,然後便帶著司琴直奔仁壽宮而去。


    朱載圫到達仁壽宮時,劉太妃正在陪著張太後說話。


    朱載圫笑嗬嗬的拜道:“孫兒拜見祖母。”


    張太後還是餘怒未消,擺了擺手道:“哼,皇上你這個大忙人可算是想起老身了?”


    朱載圫舔著臉迴道:“祖母,還在生孫兒的氣呢?當時孫兒也是人事不省,情況危急之下,底下的奴才們衝撞了您,孫兒也是萬分愧疚啊,祖母放心,那些奴才孫兒已經處罰過了。


    孫兒今日還特意下廚做了幾道小菜,來給您賠罪呢。”


    “哦,皇上竟然還會下廚?端上來,老身要好好嚐嚐。”張太後好奇的說道。


    蘭姑笑著將太監手中的飯盒接了過來, 然後很快便擺好了飯。


    還不待朱載圫介紹,蘭姑自己便夾了一筷子放進了嘴裏,見到眼前這一幕,朱載圫不禁有些暗怒,這個老虔婆,真是過於狂妄了。


    蘭姑眼前一亮道:“太皇太後,您快來嚐嚐,皇上的手藝還真不錯呢。”


    “是麽?”


    張太後和劉太妃坐定,朱載圫在旁邊陪同,時不時的介紹一下菜品,其中再夾雜著幾個笑話,屋裏的氣氛非常溫暖、融洽。


    張太後斜瞥了一眼司琴,麵無表情的說道:“你有了身孕,也坐下吃點吧。”


    司琴謹小慎微的看向朱載圫,見朱載圫點了點頭,方才小心翼翼的坐下。


    朱載圫微微一笑道:“祖母,太妃娘娘,朕覺著您們以後閑來無事時,也可以研究一下庖廚之道,朕研究數日,頗有感觸啊。”


    “皇上,祖母知道你最近心情不好,但你貴為天子,可不能迷戀此道啊。”張太後擔憂的說道。


    “祖母放心,朕也隻是在心不靜的時候,才會偶爾研究一下,古人曰:治國如烹小鮮,此話誠不欺我。”


    “哦,皇上可有什麽體會?”張太後好奇的問道。


    “祖母,這庖廚和治國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做飯前要提前準備好原料,這便相當於戶部的職責,沒有原材就相當於沒有錢,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一道好菜的?


    還有做菜的時候,各種調料的放置也很關鍵,提鮮的要後放,去腥也先放,一旦順序搞錯了,也是一道失敗的菜品;治國亦是如此啊,什麽樣的人才該放到什麽位置上?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最後便是最關鍵的一步了,那就是烹飪,這一環最重要的便是要掌握好火候,火不可過大,亦不可過小,這豈不就是治國之道的體現,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隻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朱載圫侃侃而談道。


    聽罷,張太後不禁大笑道:“哈哈,不愧是老身的孫兒,年紀輕輕便有了這份見識。”


    “祖母過獎了,這還不是祖母教導有方?”


    這番話更是讓張太後樂不可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下照丹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下照丹青並收藏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