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不可小覷的力量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 作者:筆下照丹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當劉健進京的消息傳開後,順天府頓時人滿為患。
劉健堪稱是一位活著的傳奇,今年整整九十歲,但身體硬朗,還能帶著仆人到處閑逛。
劉健作為首輔近十年,前後輔佐四帝,勞苦功高,哪怕被劉瑾所害,列為奸黨第一人,先帝還是派了人專門護衛其安全。
由此可見,劉健在先帝心中的地位之重。
當楊廷和、楊一清、王守仁三人匆匆而來的時候,劉健正拿著一份報紙看的興致勃勃。
楊廷和笑意盎然的問道:“老學士,您怎麽想著迴京了呢?”
“哎呀,人老了,就喜歡留在自己當初拚搏過的地方,介夫啊,這次老夫就不準備走了,老夫記著先帝賜給老夫的府邸還在,你去收拾一下,老夫過幾日就搬過去。”劉健毫不客氣的吩咐道。
“老學士放心,此事包在晚輩身上了,對了,正偉現在正在晚輩府上,要不要安排他過來啊?”楊廷和賠笑道。
劉健擺了擺手道:“不用了,這臭小子自恃其高,非得來京,差點闖下大禍,就先留在你府上吧,等老夫的府邸安頓好,你再送他過去也不遲。”
“知道了,老學士。”
“伯安。”
“老學士有何吩咐?”王守仁上前一步恭敬的迴道。
“老夫那不孝孫你安排一下,讓他去國子監讀書吧。”
“沒問題。”王守仁笑容滿麵的迴道。
“對了,謝丕那小子呢?”
楊一清連忙迴道:“老學士安心,謝丕現在已經入朝為官,可是正三品的通政使呢。”
“皇上好氣魄啊,竟然敢讓謝丕掌管如此重要的部門?就這一點,便比先帝要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謝丕此子還是有才的。”
此言一出,在座的眾人無一人敢附和,這種話也就劉健敢說,想當初朱厚照數次南下巡遊,沿途不斷騷擾人民。
劉健聽說後,氣得吃不下飯,連連歎息說:“我辜負了先帝的重托啊!”
“哼,一個個當官當的,連膽子都沒了。”
“老學士息怒。”三人隻好苦笑著迴道。
“對了,這次是你們誰給皇上出的主意啊?
先是利用勳貴拉攏一部分人,接著用大義名分,逼迫李夢龍等人不得不離開,最後用強硬手段來對付那些心懷不軌的家夥,最後用報紙來收尾。
當中要不是出現了一個何景明,此事堪稱完美啊。”劉健緩緩問道。
楊廷和沉默片刻,方才輕歎道:“老學士,您真是高估我們了,此事乃皇上一人為之,這其中應該也有尚書監眾人的功勞,但真的與吾等無關啊。”
“哈哈。如此說來,此次進京,還真是不枉此行啊,你們也看開點,青出於藍勝於藍,大明後繼有人是好事。”劉健不禁大笑道。
楊廷和等人紛紛讚歎劉健的胸懷。
此時,伍文定匆匆進來說道:“老學士,皇上來了。”
幾人連忙出去迎接,朱載圫今日穿的是一件青色長袍,風度翩翩,乍一看像是哪家的公子哥呢。
在劉健麵前,朱載圫也表現的非常謙遜有禮。
楊廷和三人相視一笑,便識相的離開了,屋內隻剩下了朱載圫和劉健二人。
一番噓寒問暖之下,劉健突然傷感了起來。
看著朱載圫稚嫩的麵孔,劉健哽咽道:“皇上,您與先帝的麵貌有七八分相似,老臣一時失態,突然想起了先帝,還請您恕罪。”
“哎,何罪之有啊?老學士與父皇的感情,朕還是很羨慕的。”朱載圫輕歎道。
“雖說如此,但皇上與先帝的脾性卻是有大大不同,先帝雖然聰慧,但卻容易衝動,不像皇上,謀定後動,有一番聖君氣象。”劉健頗感欣慰的說道。
“老學士真是過獎了,朕聽說老學士剛剛迴京,便幫助順天府解決了一樁難事,看來老學士真是寶刀未老啊,朕日後還要多跟老學士學習才對。”
“皇上放心,老臣隻是想留在京城看看這盛世景象,朝堂之事老臣是不會參與的。”劉健似笑非笑的迴道。
朱載圫連忙解釋道:“老學士不要誤會,朕並無它意,朕是真有事要請教。”
“皇上請說。”
“朕之前一直沒有正視士紳集團這份力量,現在想起來,朕確實是有些後怕,朝廷做不到的事,他們卻輕輕鬆鬆就能辦到,這是何故呢?”
“皇上是不是一直認為士紳們都是壓榨百姓的惡人?”劉健笑著問道。
朱載煜點了點頭道:“正是。”
“哈哈,那皇上就大錯特錯了,咱們大漢民族之所以能綿延到現在,其實和官府無關,皇上熟讀史書,自然知道每當改朝換代之際,百姓們都會陷入水深火熱中,而一旦時局穩定,百姓們很快便能安居樂業。
這是靠著誰的力量,靠的正是那些士紳、鄉老的力量,他們或許殘暴、或許固執、或許軟弱,但不可否認,正是他們維護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單一性,是他們在不遺餘力的維護著這個種族的繁衍生息。”劉健摸著胡須緩緩說道。
“朕受教了。”
劉健的這番話確實對朱載圫觸動很大,別說大明了,即使到了後世,在鄉下說話算數的還是那些不起眼的老農。
很多時候,他們說的話比官府都要管用。
“若這些人的利益跟朝廷的利益起了衝突,又該如何做呢?”朱載圫繼續問道。
劉健苦笑一聲道:“此事無解,治大國若烹小鮮,這考較的便是一個執政者的能力了。
皇上,老臣說一句肺腑之言,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有的時候其實會起反作用的。
正如開海之事,從憲宗朝便有了開海的聲音,但這麽多年過去了,之所以沒有進行下去,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朝廷與東南士族之間的利益起了衝突,不解決這件事,開海之事很難成功。”
朱載圫從袖子裏掏出了一份世界地圖放在桌子上,微微一歎道:“先生請看,這是朕從佛郎機人那裏得到的,看到這份地圖,朕方知,原來世界很大,我大明自稱是天朝上國,實在是有些井底之蛙之嫌,這也是朕著急開海的原因,現在佛朗機人已經搶先了,我們大明不能自困在陸地上啊。”
劉健也被這幅地圖給深深吸引住了,半晌後。方才迴過神來緩緩說道:“皇上,此事老臣支持您,東南士族這次損失了十個大族,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若皇上信得過老臣,這安撫一事,就交給老臣吧。”
劉健堪稱是一位活著的傳奇,今年整整九十歲,但身體硬朗,還能帶著仆人到處閑逛。
劉健作為首輔近十年,前後輔佐四帝,勞苦功高,哪怕被劉瑾所害,列為奸黨第一人,先帝還是派了人專門護衛其安全。
由此可見,劉健在先帝心中的地位之重。
當楊廷和、楊一清、王守仁三人匆匆而來的時候,劉健正拿著一份報紙看的興致勃勃。
楊廷和笑意盎然的問道:“老學士,您怎麽想著迴京了呢?”
“哎呀,人老了,就喜歡留在自己當初拚搏過的地方,介夫啊,這次老夫就不準備走了,老夫記著先帝賜給老夫的府邸還在,你去收拾一下,老夫過幾日就搬過去。”劉健毫不客氣的吩咐道。
“老學士放心,此事包在晚輩身上了,對了,正偉現在正在晚輩府上,要不要安排他過來啊?”楊廷和賠笑道。
劉健擺了擺手道:“不用了,這臭小子自恃其高,非得來京,差點闖下大禍,就先留在你府上吧,等老夫的府邸安頓好,你再送他過去也不遲。”
“知道了,老學士。”
“伯安。”
“老學士有何吩咐?”王守仁上前一步恭敬的迴道。
“老夫那不孝孫你安排一下,讓他去國子監讀書吧。”
“沒問題。”王守仁笑容滿麵的迴道。
“對了,謝丕那小子呢?”
楊一清連忙迴道:“老學士安心,謝丕現在已經入朝為官,可是正三品的通政使呢。”
“皇上好氣魄啊,竟然敢讓謝丕掌管如此重要的部門?就這一點,便比先帝要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謝丕此子還是有才的。”
此言一出,在座的眾人無一人敢附和,這種話也就劉健敢說,想當初朱厚照數次南下巡遊,沿途不斷騷擾人民。
劉健聽說後,氣得吃不下飯,連連歎息說:“我辜負了先帝的重托啊!”
“哼,一個個當官當的,連膽子都沒了。”
“老學士息怒。”三人隻好苦笑著迴道。
“對了,這次是你們誰給皇上出的主意啊?
先是利用勳貴拉攏一部分人,接著用大義名分,逼迫李夢龍等人不得不離開,最後用強硬手段來對付那些心懷不軌的家夥,最後用報紙來收尾。
當中要不是出現了一個何景明,此事堪稱完美啊。”劉健緩緩問道。
楊廷和沉默片刻,方才輕歎道:“老學士,您真是高估我們了,此事乃皇上一人為之,這其中應該也有尚書監眾人的功勞,但真的與吾等無關啊。”
“哈哈。如此說來,此次進京,還真是不枉此行啊,你們也看開點,青出於藍勝於藍,大明後繼有人是好事。”劉健不禁大笑道。
楊廷和等人紛紛讚歎劉健的胸懷。
此時,伍文定匆匆進來說道:“老學士,皇上來了。”
幾人連忙出去迎接,朱載圫今日穿的是一件青色長袍,風度翩翩,乍一看像是哪家的公子哥呢。
在劉健麵前,朱載圫也表現的非常謙遜有禮。
楊廷和三人相視一笑,便識相的離開了,屋內隻剩下了朱載圫和劉健二人。
一番噓寒問暖之下,劉健突然傷感了起來。
看著朱載圫稚嫩的麵孔,劉健哽咽道:“皇上,您與先帝的麵貌有七八分相似,老臣一時失態,突然想起了先帝,還請您恕罪。”
“哎,何罪之有啊?老學士與父皇的感情,朕還是很羨慕的。”朱載圫輕歎道。
“雖說如此,但皇上與先帝的脾性卻是有大大不同,先帝雖然聰慧,但卻容易衝動,不像皇上,謀定後動,有一番聖君氣象。”劉健頗感欣慰的說道。
“老學士真是過獎了,朕聽說老學士剛剛迴京,便幫助順天府解決了一樁難事,看來老學士真是寶刀未老啊,朕日後還要多跟老學士學習才對。”
“皇上放心,老臣隻是想留在京城看看這盛世景象,朝堂之事老臣是不會參與的。”劉健似笑非笑的迴道。
朱載圫連忙解釋道:“老學士不要誤會,朕並無它意,朕是真有事要請教。”
“皇上請說。”
“朕之前一直沒有正視士紳集團這份力量,現在想起來,朕確實是有些後怕,朝廷做不到的事,他們卻輕輕鬆鬆就能辦到,這是何故呢?”
“皇上是不是一直認為士紳們都是壓榨百姓的惡人?”劉健笑著問道。
朱載煜點了點頭道:“正是。”
“哈哈,那皇上就大錯特錯了,咱們大漢民族之所以能綿延到現在,其實和官府無關,皇上熟讀史書,自然知道每當改朝換代之際,百姓們都會陷入水深火熱中,而一旦時局穩定,百姓們很快便能安居樂業。
這是靠著誰的力量,靠的正是那些士紳、鄉老的力量,他們或許殘暴、或許固執、或許軟弱,但不可否認,正是他們維護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單一性,是他們在不遺餘力的維護著這個種族的繁衍生息。”劉健摸著胡須緩緩說道。
“朕受教了。”
劉健的這番話確實對朱載圫觸動很大,別說大明了,即使到了後世,在鄉下說話算數的還是那些不起眼的老農。
很多時候,他們說的話比官府都要管用。
“若這些人的利益跟朝廷的利益起了衝突,又該如何做呢?”朱載圫繼續問道。
劉健苦笑一聲道:“此事無解,治大國若烹小鮮,這考較的便是一個執政者的能力了。
皇上,老臣說一句肺腑之言,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有的時候其實會起反作用的。
正如開海之事,從憲宗朝便有了開海的聲音,但這麽多年過去了,之所以沒有進行下去,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朝廷與東南士族之間的利益起了衝突,不解決這件事,開海之事很難成功。”
朱載圫從袖子裏掏出了一份世界地圖放在桌子上,微微一歎道:“先生請看,這是朕從佛郎機人那裏得到的,看到這份地圖,朕方知,原來世界很大,我大明自稱是天朝上國,實在是有些井底之蛙之嫌,這也是朕著急開海的原因,現在佛朗機人已經搶先了,我們大明不能自困在陸地上啊。”
劉健也被這幅地圖給深深吸引住了,半晌後。方才迴過神來緩緩說道:“皇上,此事老臣支持您,東南士族這次損失了十個大族,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若皇上信得過老臣,這安撫一事,就交給老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