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輿論戰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 作者:筆下照丹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錦剛剛離開不久,突然又折返了迴來。
“對了,咱家倒是忘了提醒你們了,你們不僅可以寫自己的那些髒事,要是知道其他人的,也可以寫下來。”
說完黃錦便哼著小曲離開了,隻留下了一群在那咬牙切齒的公子哥……
第二天一早,黃錦便抱著厚厚的一摞紙進宮了。
黃錦心裏明白,自己的師傅穀大用之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候告病,其實就是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麵見聖顏的機會,這個機會自己必須把握住。
從皇上繼位以來所用之人便可以看出,當今皇上是一位多疑的君主。
內廷中,那些跟著先帝爺的老奴才們,除了張永和穀大用外,剩下的都被強製養老了。
而皇上在潛龍時期,便一直跟在身邊的三位大太監,則是平步青雲。
自己這個從安陸王府出來的奴才,要想得到皇上的寵信,則更需加倍努力才可。
黃錦來到安民宮的時候,朱載圫剛剛晨練完,正在用膳。
朱載圫接過黃錦手裏的奏報,邊看邊笑道:“手段不錯啊,這些家夥們也真敢寫啊,強搶民女、扒灰,竟然還有與自己的親姐姐通奸的,真是聞名不如一見啊。”
“主子,要是給奴才再多幾天時間,估計還能挖出更多的消息。”黃錦諂媚的迴道。
朱載圫擺了擺手道:“夠了,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這已經涉及到了十三個大族了,夠朝廷消化一段時間了。”
“請主子定奪。”黃錦恭敬的迴道。
朱載圫拿起筆圈出來了十個人的名字,冷冷的說道:“這些人就不要留了,把罪名坐實,劉健的那位孫子送迴去吧,畢竟是老臣,朕還得給他留點麵子,那個謝丕如何?”
“迴稟主子,昨晚隻有謝丕一人未寫一字。”
“這麽看來,此人倒還算一個有骨氣的,你迴去轉告他,朕給他兩個選擇,一是永不出仕,朕保他謝家一世平安;第二個選擇是入仕,但他謝家的名聲會在東南士族中壞掉。”
“諾,主子。”黃錦恭敬的拜道。
“起來吧,這次差事做的不錯,朕吃飽了,剩下的這些早膳就賞給你了。”說罷朱載圫便打著哈欠離開了。
一般情況下,用完早膳後,朱載圫都會迴去再補一個迴籠覺。
能夠吃到皇上剩下的膳食,這對於太監們來說,絕不是羞辱,而是榮幸。
孟衝並沒有隨朱載圫一起離開,而是留了下來。
黃錦恭敬的問道:“公公,有何吩咐麽?”
孟衝和顏悅色的迴道:“老黃啊,你是個有本事的,早晚會發跡的,哥哥現在求你點事吧。”
“公公但說無妨,我黃錦萬死不辭。”
“哈哈,不至於,一點小事而已,哥哥有個侄子,剛從鄉下過來,沒啥大本事,咱家就想著讓他去錦衣衛學學本事,老弟覺著如何啊?”
“公公放心,小事一樁。”黃錦憨態可掬的迴道。
孟衝笑著拍了拍黃錦的肩膀道:“好兄弟,哥哥果然沒看錯人,趕緊吃吧,主子可是很少賜膳的,哥哥就先去主子那裏伺候了。”
“恭送公公……”
當晚,閑來無事的朱載圫來到了尚書監。
而此時的尚書監眾人還正在忙碌中,見到朱載圫,眾人連忙行禮。
朱載煜揮揮手道:“最近大家都辛苦了,朕特意安排禦膳房給你們送來了夜宵,吃完再忙吧。”
“多謝聖上。”
此時唐皋走上前來低聲說道:“聖上,您安排的邸報已經排版完成,請您過目。”
朱載圫看罷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這是朝廷第一次向百姓們開放邸報,一定要嚴謹,還有朕再提醒諸位一句,這邸報是給百姓們看的,一定要通俗易懂,不可過於繁瑣。”
“臣等遵旨。”眾人立刻迴道。
“行了,朕也不打擾你們了,吃完後你們再辛苦一些,把編撰好的邸報抓緊送去印刷,明早開始在京城發放,記住了,前三期邸報要免費發放,後麵就要收錢了,每張邸報售價在兩文錢左右即可,這將來會成為朝廷的口舌,哪怕賠點錢也無所謂。”朱載圫苦口婆心的囑咐道。
“諾,聖上。”
邸報起源於唐朝,而唐代的邸報從來不向民間開放,而是由進奏院分發至各地。
到了宋朝這個文化經濟昌盛的時代,民間也開始出現了小報,因為當時宋廷的保密意識極差,所以好多沒有公開的“朝廷機事”、官報不準備發表或尚未發表的皇帝詔旨、以及大臣表疏和官吏任免等事項都會出現在小報上。
到了大明建國以後,官報發布製度和宋代大致相同,隻有一點,那就是禁止了小報的發行。
但近幾年來,市麵上又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小報,而且其內容還大多出自內閣,朱載圫也看過這種小報,上麵的消息基本為真。
至此,朱載圫才有了創立一份朝廷官方報紙的想法,輿論這個東西,必須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千人所指,無病而死,這句話很好的形容了輿論的可怕性。
而且輿論之中,並非所有人都是完全的知曉真實,從眾者就更可怕了,言語有時候就是殺人不見血的刀。
而輿論又具有很強大的力量,不管這種力量被認為是偉大還是正義,亦或是被指責為暴力、侵略,都不可否認這種力量的強大。
而且許多聰明人還會將輿論換成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民意”,民意可以是一種輿論,但輿論卻不等同於民意。
因為輿論可能是民意的表達,也可能是被“綁架”了的民意。
就像明末的東林黨,他們就是掌握了輿論,才把朝廷逼到了那種地步。
而此次文人集會活動,說白了也是一場輿論戰,隻是被朱載圫提前發現,先下手為強,借力打力,各個擊破,才占據了主動的一方。
否則,以朱載圫現有的威望來說,要想扛過去,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曆史上,嘉靖發起的“大禮議”運動便是赤裸裸的一個教訓。
雖說最後嘉靖勝利了,但也落下了一個刻薄寡恩的名聲,而楊慎的那句“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也成為了千古佳話。
想起楊慎,朱載圫突然吩咐道:“明天讓楊慎迴來吧,告訴先生,就說年輕人士氣正盛,該打壓就打壓,但不可打壓過甚,沒了銳氣。”
“諾,主子。”孟衝連忙應道。
“對了,咱家倒是忘了提醒你們了,你們不僅可以寫自己的那些髒事,要是知道其他人的,也可以寫下來。”
說完黃錦便哼著小曲離開了,隻留下了一群在那咬牙切齒的公子哥……
第二天一早,黃錦便抱著厚厚的一摞紙進宮了。
黃錦心裏明白,自己的師傅穀大用之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候告病,其實就是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麵見聖顏的機會,這個機會自己必須把握住。
從皇上繼位以來所用之人便可以看出,當今皇上是一位多疑的君主。
內廷中,那些跟著先帝爺的老奴才們,除了張永和穀大用外,剩下的都被強製養老了。
而皇上在潛龍時期,便一直跟在身邊的三位大太監,則是平步青雲。
自己這個從安陸王府出來的奴才,要想得到皇上的寵信,則更需加倍努力才可。
黃錦來到安民宮的時候,朱載圫剛剛晨練完,正在用膳。
朱載圫接過黃錦手裏的奏報,邊看邊笑道:“手段不錯啊,這些家夥們也真敢寫啊,強搶民女、扒灰,竟然還有與自己的親姐姐通奸的,真是聞名不如一見啊。”
“主子,要是給奴才再多幾天時間,估計還能挖出更多的消息。”黃錦諂媚的迴道。
朱載圫擺了擺手道:“夠了,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這已經涉及到了十三個大族了,夠朝廷消化一段時間了。”
“請主子定奪。”黃錦恭敬的迴道。
朱載圫拿起筆圈出來了十個人的名字,冷冷的說道:“這些人就不要留了,把罪名坐實,劉健的那位孫子送迴去吧,畢竟是老臣,朕還得給他留點麵子,那個謝丕如何?”
“迴稟主子,昨晚隻有謝丕一人未寫一字。”
“這麽看來,此人倒還算一個有骨氣的,你迴去轉告他,朕給他兩個選擇,一是永不出仕,朕保他謝家一世平安;第二個選擇是入仕,但他謝家的名聲會在東南士族中壞掉。”
“諾,主子。”黃錦恭敬的拜道。
“起來吧,這次差事做的不錯,朕吃飽了,剩下的這些早膳就賞給你了。”說罷朱載圫便打著哈欠離開了。
一般情況下,用完早膳後,朱載圫都會迴去再補一個迴籠覺。
能夠吃到皇上剩下的膳食,這對於太監們來說,絕不是羞辱,而是榮幸。
孟衝並沒有隨朱載圫一起離開,而是留了下來。
黃錦恭敬的問道:“公公,有何吩咐麽?”
孟衝和顏悅色的迴道:“老黃啊,你是個有本事的,早晚會發跡的,哥哥現在求你點事吧。”
“公公但說無妨,我黃錦萬死不辭。”
“哈哈,不至於,一點小事而已,哥哥有個侄子,剛從鄉下過來,沒啥大本事,咱家就想著讓他去錦衣衛學學本事,老弟覺著如何啊?”
“公公放心,小事一樁。”黃錦憨態可掬的迴道。
孟衝笑著拍了拍黃錦的肩膀道:“好兄弟,哥哥果然沒看錯人,趕緊吃吧,主子可是很少賜膳的,哥哥就先去主子那裏伺候了。”
“恭送公公……”
當晚,閑來無事的朱載圫來到了尚書監。
而此時的尚書監眾人還正在忙碌中,見到朱載圫,眾人連忙行禮。
朱載煜揮揮手道:“最近大家都辛苦了,朕特意安排禦膳房給你們送來了夜宵,吃完再忙吧。”
“多謝聖上。”
此時唐皋走上前來低聲說道:“聖上,您安排的邸報已經排版完成,請您過目。”
朱載圫看罷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這是朝廷第一次向百姓們開放邸報,一定要嚴謹,還有朕再提醒諸位一句,這邸報是給百姓們看的,一定要通俗易懂,不可過於繁瑣。”
“臣等遵旨。”眾人立刻迴道。
“行了,朕也不打擾你們了,吃完後你們再辛苦一些,把編撰好的邸報抓緊送去印刷,明早開始在京城發放,記住了,前三期邸報要免費發放,後麵就要收錢了,每張邸報售價在兩文錢左右即可,這將來會成為朝廷的口舌,哪怕賠點錢也無所謂。”朱載圫苦口婆心的囑咐道。
“諾,聖上。”
邸報起源於唐朝,而唐代的邸報從來不向民間開放,而是由進奏院分發至各地。
到了宋朝這個文化經濟昌盛的時代,民間也開始出現了小報,因為當時宋廷的保密意識極差,所以好多沒有公開的“朝廷機事”、官報不準備發表或尚未發表的皇帝詔旨、以及大臣表疏和官吏任免等事項都會出現在小報上。
到了大明建國以後,官報發布製度和宋代大致相同,隻有一點,那就是禁止了小報的發行。
但近幾年來,市麵上又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小報,而且其內容還大多出自內閣,朱載圫也看過這種小報,上麵的消息基本為真。
至此,朱載圫才有了創立一份朝廷官方報紙的想法,輿論這個東西,必須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千人所指,無病而死,這句話很好的形容了輿論的可怕性。
而且輿論之中,並非所有人都是完全的知曉真實,從眾者就更可怕了,言語有時候就是殺人不見血的刀。
而輿論又具有很強大的力量,不管這種力量被認為是偉大還是正義,亦或是被指責為暴力、侵略,都不可否認這種力量的強大。
而且許多聰明人還會將輿論換成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民意”,民意可以是一種輿論,但輿論卻不等同於民意。
因為輿論可能是民意的表達,也可能是被“綁架”了的民意。
就像明末的東林黨,他們就是掌握了輿論,才把朝廷逼到了那種地步。
而此次文人集會活動,說白了也是一場輿論戰,隻是被朱載圫提前發現,先下手為強,借力打力,各個擊破,才占據了主動的一方。
否則,以朱載圫現有的威望來說,要想扛過去,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曆史上,嘉靖發起的“大禮議”運動便是赤裸裸的一個教訓。
雖說最後嘉靖勝利了,但也落下了一個刻薄寡恩的名聲,而楊慎的那句“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也成為了千古佳話。
想起楊慎,朱載圫突然吩咐道:“明天讓楊慎迴來吧,告訴先生,就說年輕人士氣正盛,該打壓就打壓,但不可打壓過甚,沒了銳氣。”
“諾,主子。”孟衝連忙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