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八萬大軍,隻有三萬大軍是真正的受王瓊指揮的,剩下的五萬人則會分批前往九邊重鎮。


    九邊重鎮是整個大明王朝最重要的防禦線,沿長城一線,從東往西一字排開分別是:遼東、薊鎮、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寧夏、固原、甘肅。


    而這一次王瓊主要負責的便是西北寧夏、固原、甘肅三邊。


    看著地圖上這密密麻麻的鋒線,朱載圫一拳狠狠地砸在河套地區歎道:“這九大邊鎮便是我大明王朝身上的九根鎖鏈,牢牢鎖住了我大明前進的腳步,吾等到底該如何破局啊?”


    “皇上的意思是想拿下河套?”王守仁頓時明白了朱載圫的意圖,緩緩問道。


    朱載圫點了點頭道:“朕正有此意,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此處不僅適合耕種,而且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得之則關中、河北穩如泰山,失之則整個北方震動,開國之初、太祖、太宗兩代雄主因王朝人口不足,對河套地區設而又廢,廢而又設,最終無奈之下還是放棄了,現在不同了,大明人多地少,朕也該為百姓們去尋找土地了。”


    “皇上聖明,河套這些年一直掌握在韃靼手中,若我們可以收複此地,整條戰線便會前移,禦敵於國門之外,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好事,而且有了河套,我們從戰略上就占據了主動性,東西方都可以出擊,不至於像現在這般被動了。”王守仁笑著附和道。


    “甚好,那此事就定下了,不知先生覺著五年時間夠麽?”


    王守仁非常鄭重的迴道:“皇上,不可輕敵,五年時間拿下河套綽綽有餘,但要想守住恐怕不容易。”


    “是啊,實力強,我們便可兩麵出擊,要是技不如人,那我們就是兩麵受敵。”朱載圫無奈的說道。


    “皇上,不必如此急躁,我們的時間還長,隻要我們不犯錯,大明早晚有一天會變得國富民強,到那時,我們還不是想打誰就打誰?”王守仁笑著安慰道。


    “先生的這句話可不像是儒家士子所言?”


    “哈哈,皇上不要忘了,老臣不僅是儒家士子,還是兵家門徒呢。”


    “有道理,朕突然想起一句話,跟先生所言有異曲同工之處。”


    “什麽話?”


    “條條大道通羅馬。”


    “哦,皇上對西學也有研究?”王守仁好奇的問道。


    朱載圫點了點頭道:“不可掃弊自珍,那些紅毛人的學問有些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先生要成一家之言,朕覺著也要研究西學,博眾家之長,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皇上所言有理,老臣記下了。”


    “以先生之見,京軍中可有可用之人?”朱載圫繼續問道。


    王守仁苦笑一聲迴道:“皇上,京軍中中規中矩之人不少,很出彩的卻沒有,有些事不能強求,打仗不僅要靠經驗,還要靠天賦,不是簡單的看幾本兵書,知道幾個陣法就能成為名將的。”


    “仇鸞此人如何?”


    “不堪大用。”王守仁當機立斷的迴道。


    “從何看出?”朱載圫好奇的問道。


    “這次去西北,老臣已經暗示過仇鸞好多次了,可此子就是不為所動,沒有勇氣的人,是成不了一位合格的將領的,與其祖父相比,仇鸞是大大不如矣。”


    “朕知道了。”朱載圫淡淡的迴道,對於仇鸞,朱載圫從來就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接著王守仁便將九邊重鎮統一給朱載圫介紹了一遍。


    “皇上,現在九鎮之中,大同、宣府兩鎮兵力最多,每鎮約四萬人,這兩地也極其重要,因為它們是京師最後的屏障,正統年間,瓦剌軍便是從大同、宣府撤退,來往自由,這才有了後麵的北京保衛戰,從那以後,朝廷便加強了這兩鎮的邊防力量。”王守仁侃侃而談道。


    朱載圫長歎一聲道:“哎,這世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啊。”


    “皇上,現在咱們大明百廢俱興,弊病叢生,依老臣之見,最近幾年還是以防禦為主,隻要熬過這幾年,老臣相信皇上定能恢複太宗朝之盛況。”王守仁小聲的勸慰道。


    “朕倒是覺著,最後的防守其實就是進攻,不把這些蠻夷們打痛,他們是不會知道恐懼的,隻會覺著咱們軟弱可欺,變本加厲,前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朱載圫惡狠狠的說道。


    “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拒絕了王老大人開互市的請求?”


    “正是,要想公平交易,就必須要拿出相對應的實力來,先生,您什麽時候見過狼會和羊講道理?”


    “皇上聖明,是老臣考慮不周了。”王守仁拱手請罪道。


    當時王瓊提出要開互市,王守仁也是同意的。


    “先生莫要如此,朕其實內心真的沒把韃靼等部當迴事,朕真正擔憂的是另一個地方。”


    “皇上所言莫非是遼東?”


    “正是此處,遼東緊鄰建州三衛,三衛首領,世代承襲,早與我大明貌合心離,憲宗時期,建州左衛首領董山曾殺掠我大明邊民多達十餘萬,憲宗皇帝大怒,降旨對建州進行“毀其巢穴,絕其種類”的血洗,三次聯合朝鮮征伐三衛,此戰過後,遼東才消停許多,這幾年,據錦衣衛探報,建州三衛群雄爭長,陷入了混戰之中,若我們不出麵幹涉,一旦他們選出一個新的領袖,對我大明可是大大不利啊。”


    自古以來,遼東便是民風彪悍之地,而白山黑水之間的英雄也總是那麽的強悍。


    王守仁摸著胡須緩緩說道:“皇上,以老臣之見,現在咱們的心腹之患還是草原諸部,至於遼東麽?不足為慮,隻要派遣一大將鎮守即可,待我們徹底收服草原,再討論遼東之事也不遲。”


    王守仁的這番話不無道理,但開了濾鏡的朱載圫卻深深知道遼東的可怕,還有三十八年,那位女真人的英雄就要出生了。


    此人憑借著十三副鎧甲,最後推翻了如日中天的大明帝國,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


    直到這個時候朱載圫才體會到那些先知先覺們的痛苦,你的行為明明是對的,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裹挾著你,在覆滅的道路上狂奔……


    但朱載圫心裏也暗暗下定了主意,一旦大明朝實力恢複,自己絕對會繼續實施成化帝“毀其巢穴,絕其種類”的種族滅絕政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下照丹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下照丹青並收藏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