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秘辛
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 作者:筆下照丹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德去世,按照禮製,朱載圫應該守孝二十七個月,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在眾臣的力諫下,守孝時間變成了三個月。
然後大家覺著三個月還是太長了,於是再次進諫,最後朱載圫的孝期便變成了二十七天。
在國喪期間內,新皇帝要大赦天下,各地不動刀槍、不準淫樂,百姓家禁止婚娶,禁止宰殺等等。
天子下葬的禮儀很繁瑣,這幾日朱載圫就跟個木頭人似得,被禮官們支使的團團轉。
到了第三天,所有文武大臣在幾筵殿內再次拜別先帝後,朱載圫方才鬆快一些。
雖說還有許多禁令,但最起碼已經恢複人身自由,不用天天守靈了。
朱厚照駕崩的第二天,朱載圫便搬迴了乾清宮,相比死氣沉沉的乾清宮,朱載圫其實更喜歡豹房。
但這個時候,朱載圫還不想撩撥那些文官們,無奈之下也隻好暫時搬過來了。
這天晚上,朱載圫在書房見到了好久未見的鄭林。
鄭林大禮參拜道:“奴才參見皇上。”
“哼,朕可算是等到你了,朕還以為你跑了呢?”朱載圫冷哼一聲道。
“皇上恕罪,奴才已經查清了,太醫院院判盧誌與江彬聯合暗害先帝,才導致先帝病情加重的。”
“他們下毒了?”
鄭林苦笑一聲道:“沒有。”
“哼,那你有證據麽?”
鄭林再次搖了搖頭道:“也沒有。”
“那你如何證明?”
“皇上,奴才拿著盧誌開的藥方去找過吳太醫,吳太醫說方子沒問題,隻是過於保守,最可怕的是盧誌說的那句話。”
“什麽話?”朱載煜好奇的問道。
“盧誌幫先帝診斷後,言:冬得夏脈,於法不治,願定皇儲,以安國本。”鄭林一字一句的迴道。
聽到這話,朱載圫恍然大悟,這就是心理暗示啊,先別管病情如何?直接就定性成了不治之症,慢慢的病人還真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再加上朱厚照之前的舊傷複發,所以他的病情發展的就特別迅速。
後世有人也做過這種實驗,他們將死囚固定,並在他的手腕上劃開了一道口子,讓血滴落到桶裏,然後蒙上了囚犯的眼睛,然後讓囚犯誤以為水滴聲是自己正在滴血的聲音,沒過多久,那個囚犯就真的死了。
這種做法非常惡毒,令人在恐懼中,悄然死亡。
朱載圫重重的一拳砸在桌子上怒道:“將盧誌全家收監,不能走漏一人,讓王守仁執掌京師團營,逼迫江彬迴京,朕定要手刃此賊。”
“皇上放心,盧誌全家已經被抓了,至於江彬麽?奴才認為現在還不適合動手。”
“王瓊、穀大用就在江彬軍中,再加上王守仁從外施壓,裏應外合之下,他江彬休想逃出朕的手掌心。”朱載圫信心滿滿的迴道。
鄭林搖了搖頭道:“殿下,江彬手裏還有一位重要人物呢。”
“誰啊?”
“不知皇上可還記著先帝的寵妃劉夫人?”
朱載圫點了點頭道:“朕倒是記著此人,劉夫人頗受父皇寵愛,正德十四年,父皇南征寧王,後宮嬪妃就帶了她一人,但她後來不是暴斃了麽?”
鄭林搖了搖頭道:“皇上,劉夫人並沒有去世,先帝在牛首山失蹤的那段時間,就是和劉夫人在一起的,後來劉夫人查出有了身孕,而先帝那時卻已是臥病在床,怕劉夫人在宮裏受到暗害,於是便安排江彬帶著劉夫人去了通州。”
聽到這個秘聞,朱載圫不禁有些尷尬,這明顯就是在防自己和張太後呢?
“你的意思是說朕還有一個弟弟或妹妹?”
“昨夜劉夫人已經生產了,是位公主。”
“甚好,那你們還愣著幹什麽?去把小公主帶迴來啊。”
“皇上,哪有這麽容易啊?劉夫人母女可是身處萬軍之中呢。”
“瞧你這點出息,朕寫封密信,你能不能送到王瓊手上?”朱載圫不屑的說道。
鄭林拍了拍胸脯應道:“小事一樁……”
至此朱載圫也徹徹底底的了解了江彬的陰謀,這家夥壓根就跟嘉靖沒有任何聯係,他看重的是劉夫人肚子裏的那個孩子。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皇帝的變化莫測,在江彬眼中,朱厚照但凡有其他選擇,那就絕對不會傳位給朱載圫的。
所以江彬一直在等,等劉夫人生下一個兒子,然後自己去勸說朱厚照廢掉太子,立劉夫人所生之子為太子,這樣自己就可以繼續大權在握、作威作福了。
但這一場賭注,江彬卻是輸的徹徹底底,他沒想到最後時刻朱厚照竟然迴心轉意了,他更控製不了,劉夫人竟然生了一個女兒。
所以鄭林說的也有道理,這個時候就不要再刺激他了,因為一無所有的賭徒非常可怕。
但朱載圫對王瓊也有絕對信心,以王瓊的能力,應該可以忽悠住江彬……
第二天,天剛剛破曉,朱載圫便起床了,準備參加他人生的第一次早朝。
因為是新皇登基的第一次早朝,所以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會來,百官入朝由午門而入,進入午門後,先要在金水橋南按照品級站好隊伍,等待鳴鞭,按次序過橋,直到奉天門丹陛之前,此時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兩隊相對而立,站在禦道兩旁,等待皇帝到來。
而皇帝的座位就設在奉天殿廊內正中,待樂起,皇帝禦門安坐,此時再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兩班走進禦道,行一拜三叩頭禮節。之後便進入奏事環節。
今天早朝也沒有什麽大事,主要是禮部上奏的治喪事宜,這些東西都是有據可查的,沒什麽可補充的,朱載圫很痛快的便答應了。
另外就是欽天監為先帝選了幾個“廟號”,朱載圫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武”字。
“武”這一字放在朱厚照身上確實也很合適,先不說他從小愛武,光一個“應州大捷”就足夠了。
應州大捷確實是一場大勝,但在朱厚照去世後,卻被那些無恥的文官們給抹黑了,史書記載:戰五日,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是後歲犯邊,然不敢深入。
幾萬人在那砍來砍去,總共砍了五天,才傷亡不到百人;然後蒙古軍隊戰死了十六人,居然就幾十年“不敢深入”了,這也太扯了吧。
然後大家覺著三個月還是太長了,於是再次進諫,最後朱載圫的孝期便變成了二十七天。
在國喪期間內,新皇帝要大赦天下,各地不動刀槍、不準淫樂,百姓家禁止婚娶,禁止宰殺等等。
天子下葬的禮儀很繁瑣,這幾日朱載圫就跟個木頭人似得,被禮官們支使的團團轉。
到了第三天,所有文武大臣在幾筵殿內再次拜別先帝後,朱載圫方才鬆快一些。
雖說還有許多禁令,但最起碼已經恢複人身自由,不用天天守靈了。
朱厚照駕崩的第二天,朱載圫便搬迴了乾清宮,相比死氣沉沉的乾清宮,朱載圫其實更喜歡豹房。
但這個時候,朱載圫還不想撩撥那些文官們,無奈之下也隻好暫時搬過來了。
這天晚上,朱載圫在書房見到了好久未見的鄭林。
鄭林大禮參拜道:“奴才參見皇上。”
“哼,朕可算是等到你了,朕還以為你跑了呢?”朱載圫冷哼一聲道。
“皇上恕罪,奴才已經查清了,太醫院院判盧誌與江彬聯合暗害先帝,才導致先帝病情加重的。”
“他們下毒了?”
鄭林苦笑一聲道:“沒有。”
“哼,那你有證據麽?”
鄭林再次搖了搖頭道:“也沒有。”
“那你如何證明?”
“皇上,奴才拿著盧誌開的藥方去找過吳太醫,吳太醫說方子沒問題,隻是過於保守,最可怕的是盧誌說的那句話。”
“什麽話?”朱載煜好奇的問道。
“盧誌幫先帝診斷後,言:冬得夏脈,於法不治,願定皇儲,以安國本。”鄭林一字一句的迴道。
聽到這話,朱載圫恍然大悟,這就是心理暗示啊,先別管病情如何?直接就定性成了不治之症,慢慢的病人還真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再加上朱厚照之前的舊傷複發,所以他的病情發展的就特別迅速。
後世有人也做過這種實驗,他們將死囚固定,並在他的手腕上劃開了一道口子,讓血滴落到桶裏,然後蒙上了囚犯的眼睛,然後讓囚犯誤以為水滴聲是自己正在滴血的聲音,沒過多久,那個囚犯就真的死了。
這種做法非常惡毒,令人在恐懼中,悄然死亡。
朱載圫重重的一拳砸在桌子上怒道:“將盧誌全家收監,不能走漏一人,讓王守仁執掌京師團營,逼迫江彬迴京,朕定要手刃此賊。”
“皇上放心,盧誌全家已經被抓了,至於江彬麽?奴才認為現在還不適合動手。”
“王瓊、穀大用就在江彬軍中,再加上王守仁從外施壓,裏應外合之下,他江彬休想逃出朕的手掌心。”朱載圫信心滿滿的迴道。
鄭林搖了搖頭道:“殿下,江彬手裏還有一位重要人物呢。”
“誰啊?”
“不知皇上可還記著先帝的寵妃劉夫人?”
朱載圫點了點頭道:“朕倒是記著此人,劉夫人頗受父皇寵愛,正德十四年,父皇南征寧王,後宮嬪妃就帶了她一人,但她後來不是暴斃了麽?”
鄭林搖了搖頭道:“皇上,劉夫人並沒有去世,先帝在牛首山失蹤的那段時間,就是和劉夫人在一起的,後來劉夫人查出有了身孕,而先帝那時卻已是臥病在床,怕劉夫人在宮裏受到暗害,於是便安排江彬帶著劉夫人去了通州。”
聽到這個秘聞,朱載圫不禁有些尷尬,這明顯就是在防自己和張太後呢?
“你的意思是說朕還有一個弟弟或妹妹?”
“昨夜劉夫人已經生產了,是位公主。”
“甚好,那你們還愣著幹什麽?去把小公主帶迴來啊。”
“皇上,哪有這麽容易啊?劉夫人母女可是身處萬軍之中呢。”
“瞧你這點出息,朕寫封密信,你能不能送到王瓊手上?”朱載圫不屑的說道。
鄭林拍了拍胸脯應道:“小事一樁……”
至此朱載圫也徹徹底底的了解了江彬的陰謀,這家夥壓根就跟嘉靖沒有任何聯係,他看重的是劉夫人肚子裏的那個孩子。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皇帝的變化莫測,在江彬眼中,朱厚照但凡有其他選擇,那就絕對不會傳位給朱載圫的。
所以江彬一直在等,等劉夫人生下一個兒子,然後自己去勸說朱厚照廢掉太子,立劉夫人所生之子為太子,這樣自己就可以繼續大權在握、作威作福了。
但這一場賭注,江彬卻是輸的徹徹底底,他沒想到最後時刻朱厚照竟然迴心轉意了,他更控製不了,劉夫人竟然生了一個女兒。
所以鄭林說的也有道理,這個時候就不要再刺激他了,因為一無所有的賭徒非常可怕。
但朱載圫對王瓊也有絕對信心,以王瓊的能力,應該可以忽悠住江彬……
第二天,天剛剛破曉,朱載圫便起床了,準備參加他人生的第一次早朝。
因為是新皇登基的第一次早朝,所以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會來,百官入朝由午門而入,進入午門後,先要在金水橋南按照品級站好隊伍,等待鳴鞭,按次序過橋,直到奉天門丹陛之前,此時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兩隊相對而立,站在禦道兩旁,等待皇帝到來。
而皇帝的座位就設在奉天殿廊內正中,待樂起,皇帝禦門安坐,此時再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兩班走進禦道,行一拜三叩頭禮節。之後便進入奏事環節。
今天早朝也沒有什麽大事,主要是禮部上奏的治喪事宜,這些東西都是有據可查的,沒什麽可補充的,朱載圫很痛快的便答應了。
另外就是欽天監為先帝選了幾個“廟號”,朱載圫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武”字。
“武”這一字放在朱厚照身上確實也很合適,先不說他從小愛武,光一個“應州大捷”就足夠了。
應州大捷確實是一場大勝,但在朱厚照去世後,卻被那些無恥的文官們給抹黑了,史書記載:戰五日,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是後歲犯邊,然不敢深入。
幾萬人在那砍來砍去,總共砍了五天,才傷亡不到百人;然後蒙古軍隊戰死了十六人,居然就幾十年“不敢深入”了,這也太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