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前窗玻璃,感受著這艘“飛天神船”在天空中逐雲追月,張小雷和劉侗激動、亢奮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平複。
月亮也跟太陽一樣,東升西落。
龜茲城在平山集的正西方。
隻是深更半夜,大首領是靠何種參照物,來判斷龜茲城所在的具體位置呢?
難道大首領根本就不用他倆指路嗎?
是了,大首領是這片天地的唯一真神。
神是無所不能的。
我們還真是瞎操心。
就是不知道大首領會施展怎樣的神通,來解龜茲城被吐蕃大軍重兵圍困之危。
也許、大概、可能,大首領隻需命令這些黑衣蒙麵煞神,挾萬人敵之絕世武力,衝入吐蕃大軍中殺他個七進七出,就足以嚇退吐蕃人。
想到這,張小雷不由悄悄偷眼打量指揮艙裏那些一個個不動如山的黑衣蒙麵戰士。
這些人身上看不出任何一點情感波動,渾身散發出一種冰涼的森寒冷酷。似乎生來隻為殺戮而存在。
張小雷和劉侗有種感覺,哪怕安西軍最精銳最悍勇的猛士,也不敵這些黑衣蒙麵戰士的一拳之力。
原本以為船山部落護衛隊才是大首領手底下的無敵雄兵。
見識到眼前這些一個個力能舉鼎的黑衣蒙麵戰士,張小雷和劉侗這才恍然大悟。
真神的部下,肯定人人都是神力無匹。
“老張,老劉,到了龜茲城,你們打算怎樣跟郭大帥說明情況?”
見張小雷和劉侗貌似又開始神遊太虛了,李唐不想這兩人胡思亂想,是以適時地出聲問話。
張小雷沒有半分猶豫,直接答道:“大首領讓我們怎麽講,我們就怎麽講。”
劉侗馬上接話附和:“沒錯,我們一切聽從大首領的指示。”
“嗬嗬,別把簡單的事搞得太複雜了。”
李唐淡然一笑,很是隨意地說道:“你們照實講就行了。把你倆獲救後的所見所聞,實話實說,簡單明了。”
張小雷臉色肅然,正色問道:“大首領,若是郭大帥問及您和船山部落的來曆,卑職要如何介紹?”
李唐沉吟片刻,直接說道:“跟武威郡王這個層麵的大人物打交道,還是不要搞得過於神神叨叨。
你就說,船山部落來自祈連山脈深處的船山城,船山城裏有一個隱世修行的船山學院。
我李唐學業有成,秉承船山學院儒家‘經世致用’的宗旨,入世教化天下,有教無類。船山部落就是我的教化成果。
船山城和船山學院傳承自先秦時代,一直奉行避世修行的古老戒律。直到我這一代,規則被我打破。
既然船山城具備教化並守護天下蒼生的能力,就不能讓這種能力浪費在深山老林與枯木同朽。
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船山城此番入世,隻為止戈。徹底平息禍亂天下的一切戰亂之源,還人間一片祥和淨土。”
張小雷和劉侗第一次聽李唐提及船山城的來曆,絲毫沒覺得李唐所言誇大,反而認為大首領是有意隱瞞船山城的神靈背景。
鬼神之說,在市井坊間平民百姓人人皆信。
但在朝堂上,則是皇權至上。
子不語怪力亂神。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如果真跟武威郡王郭大帥說大首領是世間唯一真神,郭大帥估計會嗤之以鼻,認為李唐是裝神弄鬼的江湖術士、神棍。
憑心而論,若非親身經曆,親眼見識了船山部落和大首領李唐顯露的種種神異之處,張小雷和劉侗也不會真信世間有真神。
“是!大首領。”
張小雷和劉侗躬身領命,默默地在心裏默記大首領剛才跟他倆交待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老張,在你眼裏,郭大帥是一個怎樣的人?”
李唐似乎突然間對郭昕的為人處事來了興趣,很認真地望著張小雷問道。
“忠義無雙的鐵血郡王!”
張小雷毫不猶豫地答道:“沒有郭大帥的堅守,安西四鎮早就成了吐蕃人的天下了。”
“鐵血郡王,嗯,很中肯的評價。”
李唐若有所感地輕輕點了下頭。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範陽、平盧、河東三大蕃鎮起兵造反。大唐朝廷倉促應戰,慘遭重創,潼關失守,長安陷落,大唐皇室慌亂出逃。
為平定叛亂,唐肅宗急調河西和西域大唐邊軍。先後三次征召,導致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兵力不足一萬,整個西域的大唐兵力不到兩萬人馬。
作為大唐王朝的宿敵,吐蕃帝國怎麽可能錯過如此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斷然起舉國之兵,從雪域高原傾巢而出,攻擊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當年漢武帝麾下大將霍去病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武,經過數次大型會戰,從匈奴人手裏奪下來,為漢家打下的疆領。
這條連貫東西的狹長通道,是長安勾連西域的通道,是漢家興盛的起點,是華夏功勳偉業的象征,也是決定中原漢家王朝興衰的戰略重地。
郭昕,身為大唐一代名將郭子儀一手培養出來的親侄子,當年奉命巡撫河西、安西,擔任安西四鎮留後。以他的戰略眼光,當然知道河西走廊對大唐的重要性。
因此,在即算知道安西兵力不敵吐蕃大軍的情況下,他也要竭盡所能不讓吐蕃人安安穩穩地占據河西走廊。
隻要安西四鎮還有大唐邊軍在戰鬥,就能讓被吐蕃占領的淪陷區的漢家子民看到王師迴歸驅敵的希望。
也正是因為有郭昕率領大唐邊軍在安西地域跟吐蕃人堅持了長達五十三之久的浴血抵抗,耗費了吐蕃王朝無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導致吐蕃王朝國力在最鼎盛的巔峰時期,埋入了王朝崩塌的禍根。
李唐在船山城蟄伏期間,曾經深入仔細地分析過這段曆史。他覺得這時期的吐蕃王朝,跟後世蘇聯出兵阿富汗的那場戰爭很像。
安西抵抗者長期不懈的奮勇抗戰,使得吐蕃王朝的戰爭潛力一點一滴地漸漸消耗殆盡。
表麵上看,吐蕃王朝確實是達到了疆域最大、國力最強的頂峰。但實際上,其根基正在不斷地產生裂縫。
後世對郭昕在公元808年最後一戰中的去向,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這一世,李唐覺得他有義務讓這位鐵血郡王去完成直搗吐蕃龍庭邏些成的光榮使命。
月亮也跟太陽一樣,東升西落。
龜茲城在平山集的正西方。
隻是深更半夜,大首領是靠何種參照物,來判斷龜茲城所在的具體位置呢?
難道大首領根本就不用他倆指路嗎?
是了,大首領是這片天地的唯一真神。
神是無所不能的。
我們還真是瞎操心。
就是不知道大首領會施展怎樣的神通,來解龜茲城被吐蕃大軍重兵圍困之危。
也許、大概、可能,大首領隻需命令這些黑衣蒙麵煞神,挾萬人敵之絕世武力,衝入吐蕃大軍中殺他個七進七出,就足以嚇退吐蕃人。
想到這,張小雷不由悄悄偷眼打量指揮艙裏那些一個個不動如山的黑衣蒙麵戰士。
這些人身上看不出任何一點情感波動,渾身散發出一種冰涼的森寒冷酷。似乎生來隻為殺戮而存在。
張小雷和劉侗有種感覺,哪怕安西軍最精銳最悍勇的猛士,也不敵這些黑衣蒙麵戰士的一拳之力。
原本以為船山部落護衛隊才是大首領手底下的無敵雄兵。
見識到眼前這些一個個力能舉鼎的黑衣蒙麵戰士,張小雷和劉侗這才恍然大悟。
真神的部下,肯定人人都是神力無匹。
“老張,老劉,到了龜茲城,你們打算怎樣跟郭大帥說明情況?”
見張小雷和劉侗貌似又開始神遊太虛了,李唐不想這兩人胡思亂想,是以適時地出聲問話。
張小雷沒有半分猶豫,直接答道:“大首領讓我們怎麽講,我們就怎麽講。”
劉侗馬上接話附和:“沒錯,我們一切聽從大首領的指示。”
“嗬嗬,別把簡單的事搞得太複雜了。”
李唐淡然一笑,很是隨意地說道:“你們照實講就行了。把你倆獲救後的所見所聞,實話實說,簡單明了。”
張小雷臉色肅然,正色問道:“大首領,若是郭大帥問及您和船山部落的來曆,卑職要如何介紹?”
李唐沉吟片刻,直接說道:“跟武威郡王這個層麵的大人物打交道,還是不要搞得過於神神叨叨。
你就說,船山部落來自祈連山脈深處的船山城,船山城裏有一個隱世修行的船山學院。
我李唐學業有成,秉承船山學院儒家‘經世致用’的宗旨,入世教化天下,有教無類。船山部落就是我的教化成果。
船山城和船山學院傳承自先秦時代,一直奉行避世修行的古老戒律。直到我這一代,規則被我打破。
既然船山城具備教化並守護天下蒼生的能力,就不能讓這種能力浪費在深山老林與枯木同朽。
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船山城此番入世,隻為止戈。徹底平息禍亂天下的一切戰亂之源,還人間一片祥和淨土。”
張小雷和劉侗第一次聽李唐提及船山城的來曆,絲毫沒覺得李唐所言誇大,反而認為大首領是有意隱瞞船山城的神靈背景。
鬼神之說,在市井坊間平民百姓人人皆信。
但在朝堂上,則是皇權至上。
子不語怪力亂神。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如果真跟武威郡王郭大帥說大首領是世間唯一真神,郭大帥估計會嗤之以鼻,認為李唐是裝神弄鬼的江湖術士、神棍。
憑心而論,若非親身經曆,親眼見識了船山部落和大首領李唐顯露的種種神異之處,張小雷和劉侗也不會真信世間有真神。
“是!大首領。”
張小雷和劉侗躬身領命,默默地在心裏默記大首領剛才跟他倆交待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老張,在你眼裏,郭大帥是一個怎樣的人?”
李唐似乎突然間對郭昕的為人處事來了興趣,很認真地望著張小雷問道。
“忠義無雙的鐵血郡王!”
張小雷毫不猶豫地答道:“沒有郭大帥的堅守,安西四鎮早就成了吐蕃人的天下了。”
“鐵血郡王,嗯,很中肯的評價。”
李唐若有所感地輕輕點了下頭。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範陽、平盧、河東三大蕃鎮起兵造反。大唐朝廷倉促應戰,慘遭重創,潼關失守,長安陷落,大唐皇室慌亂出逃。
為平定叛亂,唐肅宗急調河西和西域大唐邊軍。先後三次征召,導致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兵力不足一萬,整個西域的大唐兵力不到兩萬人馬。
作為大唐王朝的宿敵,吐蕃帝國怎麽可能錯過如此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斷然起舉國之兵,從雪域高原傾巢而出,攻擊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當年漢武帝麾下大將霍去病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武,經過數次大型會戰,從匈奴人手裏奪下來,為漢家打下的疆領。
這條連貫東西的狹長通道,是長安勾連西域的通道,是漢家興盛的起點,是華夏功勳偉業的象征,也是決定中原漢家王朝興衰的戰略重地。
郭昕,身為大唐一代名將郭子儀一手培養出來的親侄子,當年奉命巡撫河西、安西,擔任安西四鎮留後。以他的戰略眼光,當然知道河西走廊對大唐的重要性。
因此,在即算知道安西兵力不敵吐蕃大軍的情況下,他也要竭盡所能不讓吐蕃人安安穩穩地占據河西走廊。
隻要安西四鎮還有大唐邊軍在戰鬥,就能讓被吐蕃占領的淪陷區的漢家子民看到王師迴歸驅敵的希望。
也正是因為有郭昕率領大唐邊軍在安西地域跟吐蕃人堅持了長達五十三之久的浴血抵抗,耗費了吐蕃王朝無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導致吐蕃王朝國力在最鼎盛的巔峰時期,埋入了王朝崩塌的禍根。
李唐在船山城蟄伏期間,曾經深入仔細地分析過這段曆史。他覺得這時期的吐蕃王朝,跟後世蘇聯出兵阿富汗的那場戰爭很像。
安西抵抗者長期不懈的奮勇抗戰,使得吐蕃王朝的戰爭潛力一點一滴地漸漸消耗殆盡。
表麵上看,吐蕃王朝確實是達到了疆域最大、國力最強的頂峰。但實際上,其根基正在不斷地產生裂縫。
後世對郭昕在公元808年最後一戰中的去向,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這一世,李唐覺得他有義務讓這位鐵血郡王去完成直搗吐蕃龍庭邏些成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