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大唐戍邊軍人,張小雷和劉侗今天身上沒敢再穿著那套半舊的明光鎧。
雖然說大唐王朝丟失西海、隴右、北庭、安西大片領疆跟他們無關,但是,作為職業軍人,看著這些被吐蕃人擄獲成為奴隸的唐人後代,他們感到內心愧疚,臉上無光。
軍人為國戍邊,既是一種職責,也是一種榮譽。
這種職責他們依然在忠實的履行,但榮譽卻早被釘上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在西海,在河西走廊,在西域,還有更多的唐人後裔被吐蕃人世代奴役。他們不能穿唐服,不能言唐語,不能識唐字。他們心中時時刻刻都在盼望大唐的軍隊收複故土,重獲新生。
然而,這種日複一日的期盼,最終都變成了絕望。
如果沒有李唐,沒有船山部落,這三千多唐人,不但此生無法擺脫奴隸的身份,而且他們的子孫後代也會跟他們一樣被吐蕃人繼續奴役。
盡管最後的那支安西軍還在龜茲城堅守,還在繼續跟吐蕃大軍進行頑強的殊死搏殺,可安西軍的將士們根本無法拯救千千萬萬被吐蕃人奴役的同胞。
朝廷無能,累死三軍啊!
大唐帝國曾經的輝煌,已經被吐蕃人踐踏得體無完膚了。
“大人,就算我們有跟吐蕃人拚死之心,可沒有朝廷的支援,我們這些人又能跟吐蕃人拚多久?”
看著眼前這個提問的骨瘦如柴的青年唐裔,李唐毫不猶豫地斷然答道:
“沒有朝廷的支援,我們可以憑我們的頭腦和雙手去創造!沒有朝廷,我們可以創建一個新的朝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大唐王朝已經到了最危機的時刻,我們不能指望朝廷來解救我們,我們隻能自救,隻能被迫發出我們每個人內心的吼聲!
我們可以打破舊世界,創造新世界!在這個全新世界,我們可以讓每個人都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這時候,拓跋庫莫以及隨行護衛的三十六名護衛隊員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安排,用一種低沉的唱腔開唱: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護衛隊隊員們連續唱了三遍後,現場有不少唐人奴隸後裔跟著他們一起唱第四遍: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等到大家唱響第五遍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唐人奴隸後裔學會後跟著一起唱。
當李唐和護衛隊隊員們把《國歌》教會所有人都能唱響“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歌聲在整個農莊的上空匯聚成一陣陣驚雷,響徹天地間。
用後世的《國歌》來治愈這個時代被奴役者的心靈,絕對是百試百靈。
因為這種治愈效果,之前就已經在船山部落得到過驗證。而這首《國歌》,也順理成章地成了船山部落的部落之歌。
激昂的旋律,朗朗上口的詞曲,自然也讓張小雷和劉侗學會了這首他們從來沒聽過的新曲。
迴大藏堡的路上,張小雷實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求知欲迫切地問李唐:
“大首領,中華民族是哪個民族?”
李唐很莊嚴地答道:“中華民族,泛指在東方神州這片土地上生存的所有民族!”
劉侗在一旁接著問道:“大首領,為什麽要唱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難道火炮這種大殺器將來會被我們的敵人使用?”
李唐淡然笑道:“古往今來,任何一種武器,都不會被哪個民族專享專用。因為,戰爭從來都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最強催化劑。”
“如果我們的敵人也掌握了火炮,那我們還怎麽跟他們打?”張小雷凝神問道。
李唐胸有成竹地笑道:“因為我們會有更先進的後裝線膛炮,來取代目前裝備的這種前裝滑膛炮!”
武器輸出和軍火貿易,是船山部落正式登上世界舞台開始王朝爭霸的兩層敲門磚。
李唐並不認為這個時代的人全都是傻子。
等到大唐王朝、吐蕃王朝、迴鶻汗國知道了船山部落使用的火槍和火炮這兩種火藥武器,他們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一切代價來獲取火藥武器的製造技術。
船山部落如果不想成為眾矢之的,就隻能憑硬實力把各方王朝勢力逼得在談判桌前坐下來好好談。
火藥,作為中華文明四大發明之一,結果卻被西方人廣泛利用變成戰爭工具。
這一世,李唐得讓東方文明提前幾百年把火藥的用途,研究深耕到極致!
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啟,也隻能由東方文明來引領。
迴到大藏堡,李唐難得的給自己放了半天假。
平山集-船山集這條公路,隻能等過完這個冬天再擇黃道吉日開工。
大雪紛飛,絕大多數人都隻能選擇呆在家裏貓冬。
利用貓冬這個空檔期,船山部落護衛隊的隊員們也可以充當教師,對新入籍的居民展開掃盲教育和思想教育。
有大批馬隊和農用三輪車隊在平山集-船山集不停地往返,基本上已經在北部荒原踏踩出了一條簡易的土路。
李唐估摸著等冬天過完,船山集的城牆建築工程應該已經完工。
光是建城牆用的兩千多個四十尺標準集裝箱,稍加裝飾就足夠新遷來的六千多名新居民安家了。
能在吐蕃貴族殘暴、苛刻的壓迫剝削下生存下來的人,其身體素質肯定不會太差。老弱病殘早就被艱苦的生存環境自然淘汰了。
李唐盤算過,這六千多人隻需補充營養,稍加訓練,就能從中選拔至少三千人當職業軍人。
等把這支由唐人後裔組成的新軍訓練出來,船山部落就能以平山集為窗口,向東、西、南三個方向輻射擴張。
往東,以征伐原吐穀渾部落的地盤搜刮人口為戰略目標;
往西,進入原於闐國的境內攻城拔寨,減輕龜茲城安西軍的壓力;
往南,深入吐蕃王朝的腹地,披上馬賊山匪的外皮,劫富濟貧,更進一步禍亂吐蕃大後方。
雖然說大唐王朝丟失西海、隴右、北庭、安西大片領疆跟他們無關,但是,作為職業軍人,看著這些被吐蕃人擄獲成為奴隸的唐人後代,他們感到內心愧疚,臉上無光。
軍人為國戍邊,既是一種職責,也是一種榮譽。
這種職責他們依然在忠實的履行,但榮譽卻早被釘上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在西海,在河西走廊,在西域,還有更多的唐人後裔被吐蕃人世代奴役。他們不能穿唐服,不能言唐語,不能識唐字。他們心中時時刻刻都在盼望大唐的軍隊收複故土,重獲新生。
然而,這種日複一日的期盼,最終都變成了絕望。
如果沒有李唐,沒有船山部落,這三千多唐人,不但此生無法擺脫奴隸的身份,而且他們的子孫後代也會跟他們一樣被吐蕃人繼續奴役。
盡管最後的那支安西軍還在龜茲城堅守,還在繼續跟吐蕃大軍進行頑強的殊死搏殺,可安西軍的將士們根本無法拯救千千萬萬被吐蕃人奴役的同胞。
朝廷無能,累死三軍啊!
大唐帝國曾經的輝煌,已經被吐蕃人踐踏得體無完膚了。
“大人,就算我們有跟吐蕃人拚死之心,可沒有朝廷的支援,我們這些人又能跟吐蕃人拚多久?”
看著眼前這個提問的骨瘦如柴的青年唐裔,李唐毫不猶豫地斷然答道:
“沒有朝廷的支援,我們可以憑我們的頭腦和雙手去創造!沒有朝廷,我們可以創建一個新的朝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大唐王朝已經到了最危機的時刻,我們不能指望朝廷來解救我們,我們隻能自救,隻能被迫發出我們每個人內心的吼聲!
我們可以打破舊世界,創造新世界!在這個全新世界,我們可以讓每個人都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這時候,拓跋庫莫以及隨行護衛的三十六名護衛隊員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安排,用一種低沉的唱腔開唱: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護衛隊隊員們連續唱了三遍後,現場有不少唐人奴隸後裔跟著他們一起唱第四遍: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等到大家唱響第五遍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唐人奴隸後裔學會後跟著一起唱。
當李唐和護衛隊隊員們把《國歌》教會所有人都能唱響“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歌聲在整個農莊的上空匯聚成一陣陣驚雷,響徹天地間。
用後世的《國歌》來治愈這個時代被奴役者的心靈,絕對是百試百靈。
因為這種治愈效果,之前就已經在船山部落得到過驗證。而這首《國歌》,也順理成章地成了船山部落的部落之歌。
激昂的旋律,朗朗上口的詞曲,自然也讓張小雷和劉侗學會了這首他們從來沒聽過的新曲。
迴大藏堡的路上,張小雷實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求知欲迫切地問李唐:
“大首領,中華民族是哪個民族?”
李唐很莊嚴地答道:“中華民族,泛指在東方神州這片土地上生存的所有民族!”
劉侗在一旁接著問道:“大首領,為什麽要唱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難道火炮這種大殺器將來會被我們的敵人使用?”
李唐淡然笑道:“古往今來,任何一種武器,都不會被哪個民族專享專用。因為,戰爭從來都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最強催化劑。”
“如果我們的敵人也掌握了火炮,那我們還怎麽跟他們打?”張小雷凝神問道。
李唐胸有成竹地笑道:“因為我們會有更先進的後裝線膛炮,來取代目前裝備的這種前裝滑膛炮!”
武器輸出和軍火貿易,是船山部落正式登上世界舞台開始王朝爭霸的兩層敲門磚。
李唐並不認為這個時代的人全都是傻子。
等到大唐王朝、吐蕃王朝、迴鶻汗國知道了船山部落使用的火槍和火炮這兩種火藥武器,他們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一切代價來獲取火藥武器的製造技術。
船山部落如果不想成為眾矢之的,就隻能憑硬實力把各方王朝勢力逼得在談判桌前坐下來好好談。
火藥,作為中華文明四大發明之一,結果卻被西方人廣泛利用變成戰爭工具。
這一世,李唐得讓東方文明提前幾百年把火藥的用途,研究深耕到極致!
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啟,也隻能由東方文明來引領。
迴到大藏堡,李唐難得的給自己放了半天假。
平山集-船山集這條公路,隻能等過完這個冬天再擇黃道吉日開工。
大雪紛飛,絕大多數人都隻能選擇呆在家裏貓冬。
利用貓冬這個空檔期,船山部落護衛隊的隊員們也可以充當教師,對新入籍的居民展開掃盲教育和思想教育。
有大批馬隊和農用三輪車隊在平山集-船山集不停地往返,基本上已經在北部荒原踏踩出了一條簡易的土路。
李唐估摸著等冬天過完,船山集的城牆建築工程應該已經完工。
光是建城牆用的兩千多個四十尺標準集裝箱,稍加裝飾就足夠新遷來的六千多名新居民安家了。
能在吐蕃貴族殘暴、苛刻的壓迫剝削下生存下來的人,其身體素質肯定不會太差。老弱病殘早就被艱苦的生存環境自然淘汰了。
李唐盤算過,這六千多人隻需補充營養,稍加訓練,就能從中選拔至少三千人當職業軍人。
等把這支由唐人後裔組成的新軍訓練出來,船山部落就能以平山集為窗口,向東、西、南三個方向輻射擴張。
往東,以征伐原吐穀渾部落的地盤搜刮人口為戰略目標;
往西,進入原於闐國的境內攻城拔寨,減輕龜茲城安西軍的壓力;
往南,深入吐蕃王朝的腹地,披上馬賊山匪的外皮,劫富濟貧,更進一步禍亂吐蕃大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