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盧氏大藏堡易主的消息,在查·盧西波相刻意放出風聲的宣揚下,次日一大早就在平山集鎮上及周邊地區傳得沸沸揚揚。
船山部落的人隻用了一個晚上,就徹底攻占了大藏堡!
那些對查·盧西波相引船山部落的人進平山集,並簽定攻守同盟協議存在質疑的人,立馬都把嘴巴閉緊了。
葛骨薩是大部落不假,但也沒聽說葛骨薩部落有人敢打屬盧氏大藏堡的主意。
大藏堡那是什麽地方?!
那可是屬盧囊措祖孫三代人,曆時近百年悉心經營出來的堡壘要塞。是連邏些王都的大貴族氏族也不願隨便招惹的老牌氏族!
雖然說屬盧氏分散了,沒落了,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吐蕃帝國一直都是各大氏族掌權,氏族統治階層的利益,不是隨便什麽人想侵犯占據就能侵犯占據的。
屬盧氏如果在掌權者高層沒有人庇護,當年赤德鬆讚血腥清先葛爾氏的時候, 身為親葛爾氏勢力,肯定也會受牽連而被滿門抄斬。
這個從來沒聽說過的船山部落,到底是什麽來頭?有著怎樣的大背景、大靠山?
在很多有心人的各種猜測中,李唐對大藏堡名下的有籍奴戶和無籍農奴、礦奴、牧奴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拯救行動。
所有奴籍一律廢除,自願加入船山部落者,按人頭先發放一石糧食,另外還能獲得船山部落平民身份和戶籍。
大藏堡原有農田、山林、牧場全部整頓整改合並成船山農場,廢除原有的奴隸製度,實施新的農場行政管理體製。
“船山部落沒有壓迫,沒有剝削!”
“船山部落的各族人民一律平等!”
“船山部落人人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大人有工作,小孩有學上!”
在德布南讚、鐵列都、阿史那勒、拓跋庫莫等人帶著部落護衛隊隊員的宣傳下,大藏堡原有的746戶奴戶,全部強烈要求加入船山部落,擺脫世世代代的奴籍,成為平民。
那些沒有奴籍的奴隸,更是人人歡天喜地迎接神光普照,從此翻身當主人。
經過統計,光是在大藏堡解放的農奴、礦奴、牧奴、匠奴,總人數多達4258人!
收繳牧場三個,農莊四座,礦場兩座,酒樓三家,當鋪一家,騾馬店兩家。
起獲的黃金共有六千多兩,白銀十四萬多兩,珠寶玉器五百多件。小麥六萬多石,蕎麥兩萬多石,青稞二十四萬多石。
當查·盧西波相看到這份繳獲清單時,禁不住把屬盧囊措的祖宗八代都罵了個遍。
以屬盧氏大藏堡的財富,完全可以支持吐蕃軍隊在平山集建立一支上千人的精銳騎兵。
查·盧西波相曾經有一次試圖對大藏堡收取賦稅,屬盧囊措連見他都不見,而是讓管家直接表明,要錢要糧沒有,想要命,隻要你敢拿就盡管拿走。
大藏堡簡直就是寄生在民戶、奴戶和奴隸身上的一條超級吸血蟲!
想到平山集的這些軍戶、民戶、奴戶日子過得那麽艱辛,還要年年繳納各種賦稅,查·盧西波相生平第一次對吐蕃王朝實施的地方政策產生了質疑。
為什麽富人越富,而窮人越窮?
每次遇到強行抽丁征兵的時候,這些富人可以花錢免去族中子弟的兵役,而軍戶、民戶和奴戶隻能老老實實按人頭出人。
這些氏族豪族寧可把那麽多的糧食放在倉庫裏生蟲發黴,也不願意拿出來讓那些挨餓的平民、佃戶和奴隸吃一餐飽飯。
難道在這些氏族豪族眼中,平民、佃農、奴隸都不是人嗎?
“在我李唐眼中,在這個世上隻要是生而為人,就不分貴賤,不分種族,人人平等!”
想起李唐跟他說過的這句話,查·盧西波相心中更加堅定了此生誓要緊緊追隨神使腳步的信念。
船山部落,人人平等。
就連婦女也可以占據半邊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船山部落護衛隊的隊員們,每一個都把大首領李唐教他們的這兩句話,背得滾瓜爛熟。
他們說,這就是神使、先知、大首領李唐要帶著他們一起,共同創造的大同之世!
真要有這樣的大同盛世,他查·盧西波相一定窮畢生之力,朝著這個目標奮鬥終生。
在完成了對大藏堡的各項接收工作後,李唐通知查·盧西波相對平山集的476戶部落兵軍戶的戶籍進行重新登記造冊。
這476戶軍戶全都歸屬吐穀渾的葛骨薩部落。七成以上是蘇毗羌人,餘下的三成都是吐穀渾人。
根據查·盧西波相的介紹,葛骨薩部落是原吐穀渾王國的一個大型部落,有十多萬人口,主要分布在西海(青海)東部,少數人在北部和西部地區落籍。
吐蕃王朝吞並吐穀渾後,對吐穀渾的幾個大型部落采取了分化扶持的政策,扶持了親吐穀渾的部落頭人上位,擔任地方軍政要職,掌控這些部落。
船山部落如果想在西海立穩足跟,征伐這些吐穀渾的部落是不可避免的。
在吐蕃王朝的勢力範圍,不同部族之間為了爭搶生存資源,經常會發生部落戰爭。
對此,吐蕃統治階層向來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隻要這些部落不公開打出反吐蕃王朝的旗號,適當的內卷更有助於吐蕃統治階層的政權鞏固。
屬盧氏大藏堡,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船山部落拿下大藏堡已經過去三天了,就沒見任何一個除查·盧西波相以外的吐蕃官員來大藏堡探個究竟。
這才剛拿下平山集和大藏堡,李唐當然不會繼續對外進行擴張。
飯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
當前的首要工作,是把人口遷往船山集。
讓新加入船山部落的入籍者,一起參與大家共同的新家園建設,這樣不僅能加強他們的歸屬感,也能讓他們產生成就感。
至於如何安排新增的這六千多人遷往船山集,李唐的給出的辦法很簡單:以工代賑!
反正都是習慣了幹苦力的民戶、奴戶和奴隸,一邊修路一邊往北走,隻要能保證這六千多人天天都能吃飽飯,他們絕對不會有半句怨言。
船山部落的人隻用了一個晚上,就徹底攻占了大藏堡!
那些對查·盧西波相引船山部落的人進平山集,並簽定攻守同盟協議存在質疑的人,立馬都把嘴巴閉緊了。
葛骨薩是大部落不假,但也沒聽說葛骨薩部落有人敢打屬盧氏大藏堡的主意。
大藏堡那是什麽地方?!
那可是屬盧囊措祖孫三代人,曆時近百年悉心經營出來的堡壘要塞。是連邏些王都的大貴族氏族也不願隨便招惹的老牌氏族!
雖然說屬盧氏分散了,沒落了,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吐蕃帝國一直都是各大氏族掌權,氏族統治階層的利益,不是隨便什麽人想侵犯占據就能侵犯占據的。
屬盧氏如果在掌權者高層沒有人庇護,當年赤德鬆讚血腥清先葛爾氏的時候, 身為親葛爾氏勢力,肯定也會受牽連而被滿門抄斬。
這個從來沒聽說過的船山部落,到底是什麽來頭?有著怎樣的大背景、大靠山?
在很多有心人的各種猜測中,李唐對大藏堡名下的有籍奴戶和無籍農奴、礦奴、牧奴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拯救行動。
所有奴籍一律廢除,自願加入船山部落者,按人頭先發放一石糧食,另外還能獲得船山部落平民身份和戶籍。
大藏堡原有農田、山林、牧場全部整頓整改合並成船山農場,廢除原有的奴隸製度,實施新的農場行政管理體製。
“船山部落沒有壓迫,沒有剝削!”
“船山部落的各族人民一律平等!”
“船山部落人人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大人有工作,小孩有學上!”
在德布南讚、鐵列都、阿史那勒、拓跋庫莫等人帶著部落護衛隊隊員的宣傳下,大藏堡原有的746戶奴戶,全部強烈要求加入船山部落,擺脫世世代代的奴籍,成為平民。
那些沒有奴籍的奴隸,更是人人歡天喜地迎接神光普照,從此翻身當主人。
經過統計,光是在大藏堡解放的農奴、礦奴、牧奴、匠奴,總人數多達4258人!
收繳牧場三個,農莊四座,礦場兩座,酒樓三家,當鋪一家,騾馬店兩家。
起獲的黃金共有六千多兩,白銀十四萬多兩,珠寶玉器五百多件。小麥六萬多石,蕎麥兩萬多石,青稞二十四萬多石。
當查·盧西波相看到這份繳獲清單時,禁不住把屬盧囊措的祖宗八代都罵了個遍。
以屬盧氏大藏堡的財富,完全可以支持吐蕃軍隊在平山集建立一支上千人的精銳騎兵。
查·盧西波相曾經有一次試圖對大藏堡收取賦稅,屬盧囊措連見他都不見,而是讓管家直接表明,要錢要糧沒有,想要命,隻要你敢拿就盡管拿走。
大藏堡簡直就是寄生在民戶、奴戶和奴隸身上的一條超級吸血蟲!
想到平山集的這些軍戶、民戶、奴戶日子過得那麽艱辛,還要年年繳納各種賦稅,查·盧西波相生平第一次對吐蕃王朝實施的地方政策產生了質疑。
為什麽富人越富,而窮人越窮?
每次遇到強行抽丁征兵的時候,這些富人可以花錢免去族中子弟的兵役,而軍戶、民戶和奴戶隻能老老實實按人頭出人。
這些氏族豪族寧可把那麽多的糧食放在倉庫裏生蟲發黴,也不願意拿出來讓那些挨餓的平民、佃戶和奴隸吃一餐飽飯。
難道在這些氏族豪族眼中,平民、佃農、奴隸都不是人嗎?
“在我李唐眼中,在這個世上隻要是生而為人,就不分貴賤,不分種族,人人平等!”
想起李唐跟他說過的這句話,查·盧西波相心中更加堅定了此生誓要緊緊追隨神使腳步的信念。
船山部落,人人平等。
就連婦女也可以占據半邊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船山部落護衛隊的隊員們,每一個都把大首領李唐教他們的這兩句話,背得滾瓜爛熟。
他們說,這就是神使、先知、大首領李唐要帶著他們一起,共同創造的大同之世!
真要有這樣的大同盛世,他查·盧西波相一定窮畢生之力,朝著這個目標奮鬥終生。
在完成了對大藏堡的各項接收工作後,李唐通知查·盧西波相對平山集的476戶部落兵軍戶的戶籍進行重新登記造冊。
這476戶軍戶全都歸屬吐穀渾的葛骨薩部落。七成以上是蘇毗羌人,餘下的三成都是吐穀渾人。
根據查·盧西波相的介紹,葛骨薩部落是原吐穀渾王國的一個大型部落,有十多萬人口,主要分布在西海(青海)東部,少數人在北部和西部地區落籍。
吐蕃王朝吞並吐穀渾後,對吐穀渾的幾個大型部落采取了分化扶持的政策,扶持了親吐穀渾的部落頭人上位,擔任地方軍政要職,掌控這些部落。
船山部落如果想在西海立穩足跟,征伐這些吐穀渾的部落是不可避免的。
在吐蕃王朝的勢力範圍,不同部族之間為了爭搶生存資源,經常會發生部落戰爭。
對此,吐蕃統治階層向來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隻要這些部落不公開打出反吐蕃王朝的旗號,適當的內卷更有助於吐蕃統治階層的政權鞏固。
屬盧氏大藏堡,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船山部落拿下大藏堡已經過去三天了,就沒見任何一個除查·盧西波相以外的吐蕃官員來大藏堡探個究竟。
這才剛拿下平山集和大藏堡,李唐當然不會繼續對外進行擴張。
飯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
當前的首要工作,是把人口遷往船山集。
讓新加入船山部落的入籍者,一起參與大家共同的新家園建設,這樣不僅能加強他們的歸屬感,也能讓他們產生成就感。
至於如何安排新增的這六千多人遷往船山集,李唐的給出的辦法很簡單:以工代賑!
反正都是習慣了幹苦力的民戶、奴戶和奴隸,一邊修路一邊往北走,隻要能保證這六千多人天天都能吃飽飯,他們絕對不會有半句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