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雖然正在一心撲滅安西四鎮的最後反抗力量,但迴鶻汗國同樣一直在對吐蕃王朝占據的河西走廊虎視眈眈。
這片土地的原本主人大唐帝國,因為自顧不暇,現在反而成了鞭長莫及的局外人。
李唐指著地圖上船山集所處的位置,臉上神情非常嚴肅地說道:
“在我們的周邊,各方勢力犬牙交錯。從長遠戰略角度考慮,我們隻有一個主要敵人,那就是吐蕃的統治階層!”
說到這裏,李唐有意看了德布南讚一眼,然後才接著說道:
“注意一點,我說的是吐蕃的統治階層,不是指所有吐蕃人。這片土地上所有被吐蕃王朝統治階層壓迫和剝削的各族人民,包括吐蕃的所有窮苦百姓和奴隸,都是我們可以團結和爭取的對象!
這片土地,並不是吐蕃王朝的傳統統治範圍。由於大唐帝國四十多年前發生的那場大動亂,才讓吐蕃王朝趁虛而入,先後將河西走廊、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吞並。
這也導致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各族軍民,全部都淪入吐蕃王朝統治階層的殘暴統治之下。德布南讚,你是吐蕃人,我相信你對這些情況應該不陌生。”
見李唐和鐵列都都把目光望向他,德布南讚很認真地點頭說道:
“是的,大首領。關於吐蕃王朝的情況,我確實非常熟悉。我從16歲開始,就一直在跟吐蕃王朝的統治階層抗爭。
我的家庭原本也是有銅告身的小吏之家。就因為一個該死的缽闡布在大街上相中我大哥的妻子。
當時我嫂子誓死不從,我大哥氣不過狠揍了那個缽闡布一頓,結果招來滅家大禍。我當時因為進山打獵,僥幸逃過一命。
我德布南讚早就發過誓,此生誰能替我一家滿門47口報得血海深仇,我德布南讚就是他最忠實的仆人!”
看著德布南讚眼中凝熾的仇恨之火,鐵列都神情沉重地伸手在他肩膀上不輕不重地拍了兩下,勸慰道:
“放心吧,德布南藏兄弟,有大首領帶領我們,一切的仇與恨,都將得到徹底的清算和昭雪!我們此生的最大目標,就是為推翻王公貴族統治階層而奮鬥終身!”
李唐也伸手在德布南讚胳膊輕輕拍了兩下,臉色凝重地說道:
“我相信,在吐蕃王朝,像德布南讚一家遭遇的這種不公平迫害,絕對不是個案。
一個有著銅告身的吏員家族,都能被一個缽闡布仗著手中的特權將之滅門。
可想而知,那些無權無勢的平民和奴隸,他們受到的殘酷剝削和壓榨,是何等的淒慘。
為什麽會這樣?曆史早就證明,奴隸社會製度是不得人心,是一定會滅亡的!
民心就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吐蕃王朝逆曆史的潮流而行,是絕對要滅亡的!”
說到這,李唐停頓了一下,把話題迴歸原來的主題:
“要想覆滅吐蕃王朝,不是一朝一夕能建功的。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各族人民統一陣線。
而這,就是我們船山部落目前要做的,也正在篤誌力行的一件大事。先不扯遠了,現在布置任務。”
鐵列都和德布南讚聞言後,臉上的神情馬上變得嚴肅起來。
“由於船山集背靠祈連山,我們要想走出去,就隻能一路向南,進入吐蕃王朝統治的柴達木盆地區域。
以船山集為起點,往南三百公裏,就是我們目前的活動範圍。我們這一次的行動,就是要把這三百公裏方圓的情況偵察清楚。
如果遇到吐蕃奴隸主的地盤,在確定戰之能勝的前提下,可以打響我們船山部落的事第一槍!原則是,我們的人不能有傷亡!”
“堅決完成任務!”
鐵列都和德布南讚不約而同挺起胸膛,立正,敬禮。
儼然就是後世我軍的標準軍姿、軍禮。
不得不說,船山號裝載的那兩萬多個集裝箱,各類民用物資還真是包羅萬物,居然還有兩個櫃的軍大衣、雷鋒帽和翻毛皮棉鞋。
數量足夠兩千多人使用。
當初發現這兩個櫃的冬季服飾時,李唐感覺很奇怪的問自己,難道非洲也有冬天?
然後一查船上的電腦資料,非洲還真有冬天。
在李唐的親自安排下,船山部落護衛一中隊全員130人,一人雙騎,全副武裝。
他們一個個腳踩翻毛高腰皮鞋,內穿保暖衣和作訓服,外披軍大衣,頭戴雷鋒帽,臉戴防風鏡,腰紮武裝帶,雙肩披掛兩條裝彈75發的子彈帶,唐氏步槍用槍帶背在身後。
因為是輕裝輕騎執行偵察任務,自然也就不會帶野戰炮隨行。
李唐自己也分析、計算、推演過。
就憑這支130人的輕騎兵中隊,哪怕遇到一支1500人的敵方騎兵,戰術布置得當,放風箏也能把敵騎全部放死。
李唐雖然穿戴跟大一樣,不過,他的行李包裏藏了兩把56衝和二十個30發彈匣。另外,他的腰間還別了一把格洛克17自動手槍。
這些武器此前一直在他的帳篷裏藏著,以防不測。
畢竟人心隔肚皮。
跟一群素不相識的異族蠻子打交道,哪怕嘴巴再能忽悠,該留的後手必須有。
船山部隊護衛隊第一次外出執行任務,全部落的老人、婦女和孩子們都自發的組織起來為部落的勇士們送行。
在大家的千叮嚀萬囑咐中,李唐騎在一匹純黑色的阿拉伯馬馬鞍上,右手一揮,大喝一聲:
“出發!”
德布南讚一馬當先,帶著三個十人騎隊,率先衝出船山集還沒有完工的南城門。
李唐和鐵列都隨大部隊居中。
阿史那勒指揮兩個十人騎兵負責押後。
262匹高頭駿馬,鐵蹄揚起漫天殘雪,在這片茫茫大戈壁灘向南一路狂奔。
“吆喝!”
“吆喝!”
“船山部落,前進!”
“前進!吆喝吆喝……”
騎士們興奮的叫喊聲,此起彼伏。
與此同時,前方三十多公裏,兩名身穿大唐明光鎧戰甲,滿頭白發的騎士,用手中陌刀不停地拍馬著座下戰馬的後臀,顯得相當狼狽地愴惶奔逃。
距離這兩名老年大唐軍士身後不足五百米,十多騎頭戴四瓣盔身穿小紮葉甲的吐蕃騎兵,大聲喊叫著緊追不舍。
這夥人馬的一逃一追方向,恰巧跟船山部落護衛隊正在前進的方向,相對而行。
這片土地的原本主人大唐帝國,因為自顧不暇,現在反而成了鞭長莫及的局外人。
李唐指著地圖上船山集所處的位置,臉上神情非常嚴肅地說道:
“在我們的周邊,各方勢力犬牙交錯。從長遠戰略角度考慮,我們隻有一個主要敵人,那就是吐蕃的統治階層!”
說到這裏,李唐有意看了德布南讚一眼,然後才接著說道:
“注意一點,我說的是吐蕃的統治階層,不是指所有吐蕃人。這片土地上所有被吐蕃王朝統治階層壓迫和剝削的各族人民,包括吐蕃的所有窮苦百姓和奴隸,都是我們可以團結和爭取的對象!
這片土地,並不是吐蕃王朝的傳統統治範圍。由於大唐帝國四十多年前發生的那場大動亂,才讓吐蕃王朝趁虛而入,先後將河西走廊、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吞並。
這也導致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各族軍民,全部都淪入吐蕃王朝統治階層的殘暴統治之下。德布南讚,你是吐蕃人,我相信你對這些情況應該不陌生。”
見李唐和鐵列都都把目光望向他,德布南讚很認真地點頭說道:
“是的,大首領。關於吐蕃王朝的情況,我確實非常熟悉。我從16歲開始,就一直在跟吐蕃王朝的統治階層抗爭。
我的家庭原本也是有銅告身的小吏之家。就因為一個該死的缽闡布在大街上相中我大哥的妻子。
當時我嫂子誓死不從,我大哥氣不過狠揍了那個缽闡布一頓,結果招來滅家大禍。我當時因為進山打獵,僥幸逃過一命。
我德布南讚早就發過誓,此生誰能替我一家滿門47口報得血海深仇,我德布南讚就是他最忠實的仆人!”
看著德布南讚眼中凝熾的仇恨之火,鐵列都神情沉重地伸手在他肩膀上不輕不重地拍了兩下,勸慰道:
“放心吧,德布南藏兄弟,有大首領帶領我們,一切的仇與恨,都將得到徹底的清算和昭雪!我們此生的最大目標,就是為推翻王公貴族統治階層而奮鬥終身!”
李唐也伸手在德布南讚胳膊輕輕拍了兩下,臉色凝重地說道:
“我相信,在吐蕃王朝,像德布南讚一家遭遇的這種不公平迫害,絕對不是個案。
一個有著銅告身的吏員家族,都能被一個缽闡布仗著手中的特權將之滅門。
可想而知,那些無權無勢的平民和奴隸,他們受到的殘酷剝削和壓榨,是何等的淒慘。
為什麽會這樣?曆史早就證明,奴隸社會製度是不得人心,是一定會滅亡的!
民心就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吐蕃王朝逆曆史的潮流而行,是絕對要滅亡的!”
說到這,李唐停頓了一下,把話題迴歸原來的主題:
“要想覆滅吐蕃王朝,不是一朝一夕能建功的。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各族人民統一陣線。
而這,就是我們船山部落目前要做的,也正在篤誌力行的一件大事。先不扯遠了,現在布置任務。”
鐵列都和德布南讚聞言後,臉上的神情馬上變得嚴肅起來。
“由於船山集背靠祈連山,我們要想走出去,就隻能一路向南,進入吐蕃王朝統治的柴達木盆地區域。
以船山集為起點,往南三百公裏,就是我們目前的活動範圍。我們這一次的行動,就是要把這三百公裏方圓的情況偵察清楚。
如果遇到吐蕃奴隸主的地盤,在確定戰之能勝的前提下,可以打響我們船山部落的事第一槍!原則是,我們的人不能有傷亡!”
“堅決完成任務!”
鐵列都和德布南讚不約而同挺起胸膛,立正,敬禮。
儼然就是後世我軍的標準軍姿、軍禮。
不得不說,船山號裝載的那兩萬多個集裝箱,各類民用物資還真是包羅萬物,居然還有兩個櫃的軍大衣、雷鋒帽和翻毛皮棉鞋。
數量足夠兩千多人使用。
當初發現這兩個櫃的冬季服飾時,李唐感覺很奇怪的問自己,難道非洲也有冬天?
然後一查船上的電腦資料,非洲還真有冬天。
在李唐的親自安排下,船山部落護衛一中隊全員130人,一人雙騎,全副武裝。
他們一個個腳踩翻毛高腰皮鞋,內穿保暖衣和作訓服,外披軍大衣,頭戴雷鋒帽,臉戴防風鏡,腰紮武裝帶,雙肩披掛兩條裝彈75發的子彈帶,唐氏步槍用槍帶背在身後。
因為是輕裝輕騎執行偵察任務,自然也就不會帶野戰炮隨行。
李唐自己也分析、計算、推演過。
就憑這支130人的輕騎兵中隊,哪怕遇到一支1500人的敵方騎兵,戰術布置得當,放風箏也能把敵騎全部放死。
李唐雖然穿戴跟大一樣,不過,他的行李包裏藏了兩把56衝和二十個30發彈匣。另外,他的腰間還別了一把格洛克17自動手槍。
這些武器此前一直在他的帳篷裏藏著,以防不測。
畢竟人心隔肚皮。
跟一群素不相識的異族蠻子打交道,哪怕嘴巴再能忽悠,該留的後手必須有。
船山部隊護衛隊第一次外出執行任務,全部落的老人、婦女和孩子們都自發的組織起來為部落的勇士們送行。
在大家的千叮嚀萬囑咐中,李唐騎在一匹純黑色的阿拉伯馬馬鞍上,右手一揮,大喝一聲:
“出發!”
德布南讚一馬當先,帶著三個十人騎隊,率先衝出船山集還沒有完工的南城門。
李唐和鐵列都隨大部隊居中。
阿史那勒指揮兩個十人騎兵負責押後。
262匹高頭駿馬,鐵蹄揚起漫天殘雪,在這片茫茫大戈壁灘向南一路狂奔。
“吆喝!”
“吆喝!”
“船山部落,前進!”
“前進!吆喝吆喝……”
騎士們興奮的叫喊聲,此起彼伏。
與此同時,前方三十多公裏,兩名身穿大唐明光鎧戰甲,滿頭白發的騎士,用手中陌刀不停地拍馬著座下戰馬的後臀,顯得相當狼狽地愴惶奔逃。
距離這兩名老年大唐軍士身後不足五百米,十多騎頭戴四瓣盔身穿小紮葉甲的吐蕃騎兵,大聲喊叫著緊追不舍。
這夥人馬的一逃一追方向,恰巧跟船山部落護衛隊正在前進的方向,相對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