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論起來智全寶與風鳴於此次危機之中,難道就是十全十美麽?非也,隻說席間刺客三襲,丹楓館披火,安嘉門遇襲等,他二人作為護衛事務的具體掌管者,也是存在著諸多紕漏,隻是瑕不掩瑜,更為貼切的說法便是,若他們二人這都算是重大罪過,那羽微行豈不更是罪人,便是楊永節、營丘潭、敬洎,還有蒼龍固、安熙乃至橫瑋、承守真便無責任嗎?
若是窮究起來楊永節麾下禁軍將領犯失察之責,匿奸之禁,依律犯罪者當斬,而楊永節最輕發落也是廢了差遣,還家養老的結果,但是智全寶約束住了底下人,直把裏麵的真實情況告訴了營丘栿,而營丘栿也隻匯報給了公良吉符,於是這件事就此打住了,戰死者便是平逆的英雄,而楊永節付出的代價也不少,至少反饋到智全寶這裏便是彰小乙將來的安排,以及元三兒、奎九兒二人的武職,野六兒的追功還有參戰的衙役、白役與幫閑們的賞賜,而這些對於楊永節所受的恩惠而言,隻不過是信手拈來罷了。
而對於公良吉符來說,最大的收獲不是再換一個不對付的高階武將,而是徹底將楊永節也變成了自己人。
有了楊永節這個先例,其餘人哪裏還有什麽罪過?承公不已經當麵說了嗎?營丘大判已經將隱患扼殺於搖籃中,乃是那都虞候耿直率真才為賊人所乘,此人不願從賊已經殉國,還能歸罪一個死人嗎?至於後來,先有野六兒不顧生死陣前示警才避免賊人奪取城門,後有襄承勖率領廂軍收複西門,還有營中廂軍主動跟隨霄春臣平叛,如此看來不過是少數賊人作亂罷了,又與應天府各級官員有什麽關係?
至於敬洎放接伴護衛使團禁軍半數休沐也是應有之意,如何能苛責?何況這些休假的禁軍不也參與平叛了嗎?更何況便是半數禁軍也是協助東丹使團剿滅刺客,更是分兵跟隨宗淑營救兩司長官,如此種種已經堪稱表率。
隻要他們有功無過,橫瑋便是纖芥之失,如此羽微行也不能窮究過甚,所謂一念之失,彼此不必撕破臉麵。
這些眼皮子底下的交易,承公並非看不到,隻是他相信公良吉符知曉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而他也充分信任公良吉符能夠把握分寸,而承公之所以安排此次私宴,更是因為他欣慰於許多人此次的表現,未來可期也。
也正是因為這些青年才俊,才難得的讓這位執拗的骨鯁之臣破天荒的搞起了妥協來,公良吉符如何不清楚承公的心思,這些時日他也積極在為此努力,他已經是敲打過了,今日承公便要把好處落下來了,剛柔相濟下,彼此恩榮已經水乳交融,在天下人眼裏已經凝聚一體了。
“今日起再提打虎英雄的名號,已經是看輕於汝,雨凇,雨淩霄,武略良才也,古之良將餘韻,當世國之幹城,淩霄,豪傑當懷天下,英才正身報國,日後某許多事便要倚重於汝了!”
智全寶叉手肅立,
“此乃卑下的本份,但憑惟公驅馳,刀山火海,淩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承公又對風鳴說道,
“清鵬,寶劍鋒從磨礪出,如今汝這柄寶劍鋒芒足矣讓天下宵小畏懼,雖然益謙虧盈,卻也不可妄自菲薄,所謂‘少年意氣強不羈,虎脅插冀白日飛’,清鵬,會當清風起,大鵬展翅十萬裏,衙前有淩霄,帥司有汝,一方太平便托付你們手上了!”
承公這番勉力更顯得親近之意,所謂托付太平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是這番話說出來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經撫司從之前著重於軍務,今後開始著眼於庶政了。
看來昨日之後,橫瑋還是先迴到順昌城好好整頓一番再說吧。
承公麵對宗淑時,卻是先仔細看過三郎的傷勢,則說道,
“世衡,且把這杯酒寄存下來,等你這傷勢痊愈再來補上,”
言罷便從宗淑手裏接過酒杯,卻一飲而盡,這番舉動實在讓所有人咋舌,這等親近之意,便是父子間也是難得一見,如此親昵,也隻有言傳身教的授業師了,看來,承公是打算把教導宗淑的事業從宗放手裏搶來了。
宗淑見此肅然恭謹,但是所謂寵辱不驚,並無恣意失儀舉動。
如此做派,更讓承公欣賞。
“璠璵雖好,流於凡塵難免濁泥汙附,芝藥靈秀,毗鄰苦艾不幸芝艾同焚。世衡,君子坐不垂堂並非誡勉獨善其身,為政之道,在於有所為有所不為,若是輕身犯險,便是天縱之才也不過是做了鏡花水月罷了。”
宗淑也不會這時候與承公來辯論,隻是虛心聽教,可承公又說道,
“某說這些話便是因為你這性子實在該收一收,但是某也知道你心裏必然頗不以為然。”
“學生不敢。”
“還有你不敢做的?某微服私行,以身設局引虎入室,如今便有你才出絕境,又闖龍潭,你這點倒是與老夫亦步亦趨,隻是老夫風中殘燭何足掛齒,你等乃是旭日東升之勢,未來可期,不可再做如此莽撞之事!”
“惟公,惟公此言學生不敢苟同。晨星東升不過米粒光華,皓月有缺映照人間冷暖,我等附驥尾,或有以為幸進之輩,然我等不以為意,義無反顧者,唯以為當今太平錦繡下實在暗潮湧動,局勢革新非諸公不可為,適逢其會,我等豈敢惜身苟且,甘為諸公上馬石,為國朝革除弊政趨奉涓埃之力。”
宗淑侃侃而談,他這副老實模樣說起這種話,又匹配上所作所為,不由得讓人信服,
“更何況,儒學之道,我等後進之輩也,為政之道,我等僚屬之徒也,惟公但有所命,學生分內之事,帥司發蹤指使,吾輩唯命是聽。”
“這話可是出自你口,世衡,某若是讓你放下所有事,一心放在學業上,你可做得到令出惟行!”
宗淑聞言倒是不明所以,怎麽說得好好的,一句話不僅把我的差使罷了,看樣子還要把我軟禁起來了?
“不隻是你,衡甫、秉文,”
營丘栿與蘆頌也站起來恭聽教訓。
“便是你二人,也便是如此,你們三人雖然學籍放在太學,但是也不必往東京去,就在這裏備考來年的春闈,作為丹南經撫司的幕僚,若是不能金榜題名,某便是這張黑黝黝的臉龐也難免臊紅!”
難得承公興致如此高,眾人也輕鬆下來,隻是宗淑麵露難色,
“惟公,學生年幼荒唐才疏學淺,若是放誕科場,隻怕是不自量力,更是拖累師長清名。”
“你若是拍著胸脯方言必能高中,老夫不免便要替明逸兄好好教訓於你,你既然有自知之明,便該知道今日之後,將心放在哪裏!明日起你們幾個便在府衙內邊做事邊讀書。”
承公語重心長道,
“這些話說給你們聽,朝廷已經有動議,將來官宦子弟無論是否有親故主考恩科,都隻能走別頭試,如今看來,最遲後年便成循例,若是如此,將來你們入仕則多了些波折。”
營丘栿則接話道,
“如此以來,元赫也該一起讀書備考,”
這元赫便是承公的次子,去歲與營丘栿一起禮部試,隻是因為用典不當而落第,如此來年又與營丘栿做了同科,二人交往也算密切,如今倒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既然是私宴,承公也就不拘泥於上下關係,說起話來也輕鬆許多,
“不隻是元赫,元赩年底也會過來,來年他與子行、子實都要參加製科,”
承公又看向萊觀,
“通叟,你與慕遠、介文也是要參加製科的,庶務之餘不可耽擱修業!”
萊觀也是起身稱是。
這元赩乃是承公的長子,單名一個奕字,承奕為時人稱之少年文膽,承公兩位嫡親兄弟以詩文與道學見長,而承奕跟隨叔父進學,才三載便有所成,及長成已經與兩位叔父齊名,所謂汝陰三承享譽一方。
承奕年二十便高中二甲進士,如今正在旌德縣作縣尉,其人才高誌遠,地方雜務哪裏在他眼中,才居官兩載已經著書作策十萬言,其與黎大先生還是文友,如今二黎願意出來襄助承公,也少不得承奕這段淵源在裏麵。
而由希古、萊觀與蒲擴都是進士出身,若是想走捷徑便是通過製科再上層樓,大肇修文偃武並非刻意抑製武人,而是對於文臣的選拔之細膩絕非其他國家可以比擬。
大肇選拔文臣必起於科舉,非科舉出身,能側身兩府執政的寥寥無幾,自宣宗以來更是刻意抑製僥幸,那些門蔭的子弟便是升遷至地方府監也是艱難。便是進士出身,也是一步步的熬取資曆,二甲以降皆以選人流落地方,三甲以降甚至有逡巡數載不能補闕到任的,而做了地方官,選人想要升遷轉官更是為世人稱之登天梯,其中艱難可見一斑。
其中製舉便是朝廷並不常設的捷徑,但所謂捷徑那也是於賢才中優中選優的極致,所謂製舉亦稱製科、大科、賢科,隻看這別名便能看出製舉的不凡之處,所謂製科乃是君王忒下製詔,臨時設科目,比如今上登基十年來開製科三次,皆為賢良方正科,以求天下才傑之士,直諫時政闕失,裨益國家大政。
製科考試初在秘閣舉行,故而稱之為閣試,由中書、門下兩省官、翰林學士主考,閣試通過者,召赴殿試,君王臨軒親試策略,由宰執出題,詞理俱優者中選,設一二等而不取,第三等便是最上,第四等為中,第五等為下。上、中等賜製科出身,下等賜進士出身。官人中者,進一官給予升擢,而因為製科艱難,其實如今報考製科者多為在職官人,以為進官捷徑。
這時候公良吉符一旁說道,
“聽聞朝野對於製科頗多微詞,認為如今每三年便開科過於頻繁,每科取五十人也太多了些,隻怕此次製科後,下次何時開科便不好說了。”
營丘潭也跟著說道,
“此事已經議了多年,如今鄉野學風濃厚,私學盛行,但是朝廷禮部試取士嚴肅,黜落者甚眾,自宣宗年間雖開設特奏名,來恩濟鄉賢,但是長年累月至今,鄉野士人已經有或出海,或陸路投奔異國他邦者,更有許多流落雜務賤業的,故而中樞諫言多開特奏名,更要惠及鄉士們!”
“這也是善舉,而且對於朝廷也大有裨益!”
敬洎如是說,
“這些走了特奏名的鄉士,凡是登了恩榜,最不濟也能做個地方文學與助教,如此也能規範私學,如今許多妄言虛語甚囂塵上,私學良莠不齊,更有許多欺世盜名之輩妄自摘解聖賢文章,便是五經經義都是千百種論調,便是這股歪風邪氣才給了這些邪教可乘之機,更是讓許多讀書人沒了風骨道德!”
“公達翁所言甚是!”
公良吉符讚道,
“因此惟公才與幼公商議,更是致函於士學士、陽製誥、宗大先生,丹正言,”
說到這裏還看向宗淑與丹修,繼續道,
“還與簋、轅、梅聯係,更是與子淳、子行、子實諸賢商議,便是要把這五經經義會商形成正義,以為朝廷取士的綱紀,以此正人心,清道理,明是非,定大義!”
好家夥,這麽以來幾乎是將慶康新黨及其後人傳人都囊括進來了,
“正瀾公、公達翁,惟公也是盼著二位閑暇時也參與其中,集諸賢之長,清儒學源流,善莫大焉!”
“正是如此,此等盛世,我等當仁不讓!”
公良吉符繼續說道,
“至於許多辛苦事,秉文、通叟、衡甫還要三位來領著諸位少年才俊襄助其中!”
營丘栿立刻迴話,
“我等少不經事之輩,逢此盛事,實屬三生有幸,但做些粗淺辛勞之事,為諸師長分些勞苦,已是平生幸事,隻是我等淺薄簡陋,同輩之中隻元赩兄堪稱翹楚,還是早日請元赩兄過來,否則我等實不知如何取止!”
營丘栿這時候哪裏還有自矜與張揚,分明是謙卑至極。
惟公卻搖了搖頭,
“此事本不是一蹴而就的,按部就班來做,”
其餘話則又對宗淑等人說道,
“我們這些老朽做些拾遺之事,你們則先把許多事做起來,明年春闈前便是如此,春闈之後爾等若是榜上無名,那便不要出來做公事了,便把你們都收到安定書院去讀書!”
這話裏其實傳出來一個信號,太丘縣學又要改為安定書院了,難不成慶康黨禁徹底馳放了?
看著眾人若有所思,惟公也是惆悵起來,
“士學士如今沉屙日久,總要尋個好地方來調養,人到了年紀如何不念舊呢?”
營丘潭倒是激動地說道,
“若是如此,昔日應天府繁榮景象,便要重現於世!”
敬洎幾人看向承公,雖不說話,但也都在心中思考著,這慶康新政的衣缽究竟最終是落在承公還是橫瑋亦或陽攸手中呢?
散了私宴,許多人散去,但是承公又讓公良吉符將宗淑、智全寶與營丘栿、蘆頌四人引入後宅三堂中,此時承公乃是孤家寡人居住於此,倒也不妨礙幾人往這私密地方來。
而到了這裏便不需要那麽多客套了,蘆頌與營丘栿做起了侍應茶水的事務來,而惟公則絲毫沒有疲憊之態,而是單刀直入來問宗淑,隻是這個問題倒是出人意料,
“今日,楊鈐轄便領人抄檢了紫虛觀,”
這裏提到的紫虛觀當然不會是城裏的那個,而是城外那處紫虛觀,
“世衡,便將這紫虛觀交給複真觀管理如何?”
若是窮究起來楊永節麾下禁軍將領犯失察之責,匿奸之禁,依律犯罪者當斬,而楊永節最輕發落也是廢了差遣,還家養老的結果,但是智全寶約束住了底下人,直把裏麵的真實情況告訴了營丘栿,而營丘栿也隻匯報給了公良吉符,於是這件事就此打住了,戰死者便是平逆的英雄,而楊永節付出的代價也不少,至少反饋到智全寶這裏便是彰小乙將來的安排,以及元三兒、奎九兒二人的武職,野六兒的追功還有參戰的衙役、白役與幫閑們的賞賜,而這些對於楊永節所受的恩惠而言,隻不過是信手拈來罷了。
而對於公良吉符來說,最大的收獲不是再換一個不對付的高階武將,而是徹底將楊永節也變成了自己人。
有了楊永節這個先例,其餘人哪裏還有什麽罪過?承公不已經當麵說了嗎?營丘大判已經將隱患扼殺於搖籃中,乃是那都虞候耿直率真才為賊人所乘,此人不願從賊已經殉國,還能歸罪一個死人嗎?至於後來,先有野六兒不顧生死陣前示警才避免賊人奪取城門,後有襄承勖率領廂軍收複西門,還有營中廂軍主動跟隨霄春臣平叛,如此看來不過是少數賊人作亂罷了,又與應天府各級官員有什麽關係?
至於敬洎放接伴護衛使團禁軍半數休沐也是應有之意,如何能苛責?何況這些休假的禁軍不也參與平叛了嗎?更何況便是半數禁軍也是協助東丹使團剿滅刺客,更是分兵跟隨宗淑營救兩司長官,如此種種已經堪稱表率。
隻要他們有功無過,橫瑋便是纖芥之失,如此羽微行也不能窮究過甚,所謂一念之失,彼此不必撕破臉麵。
這些眼皮子底下的交易,承公並非看不到,隻是他相信公良吉符知曉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而他也充分信任公良吉符能夠把握分寸,而承公之所以安排此次私宴,更是因為他欣慰於許多人此次的表現,未來可期也。
也正是因為這些青年才俊,才難得的讓這位執拗的骨鯁之臣破天荒的搞起了妥協來,公良吉符如何不清楚承公的心思,這些時日他也積極在為此努力,他已經是敲打過了,今日承公便要把好處落下來了,剛柔相濟下,彼此恩榮已經水乳交融,在天下人眼裏已經凝聚一體了。
“今日起再提打虎英雄的名號,已經是看輕於汝,雨凇,雨淩霄,武略良才也,古之良將餘韻,當世國之幹城,淩霄,豪傑當懷天下,英才正身報國,日後某許多事便要倚重於汝了!”
智全寶叉手肅立,
“此乃卑下的本份,但憑惟公驅馳,刀山火海,淩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承公又對風鳴說道,
“清鵬,寶劍鋒從磨礪出,如今汝這柄寶劍鋒芒足矣讓天下宵小畏懼,雖然益謙虧盈,卻也不可妄自菲薄,所謂‘少年意氣強不羈,虎脅插冀白日飛’,清鵬,會當清風起,大鵬展翅十萬裏,衙前有淩霄,帥司有汝,一方太平便托付你們手上了!”
承公這番勉力更顯得親近之意,所謂托付太平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是這番話說出來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經撫司從之前著重於軍務,今後開始著眼於庶政了。
看來昨日之後,橫瑋還是先迴到順昌城好好整頓一番再說吧。
承公麵對宗淑時,卻是先仔細看過三郎的傷勢,則說道,
“世衡,且把這杯酒寄存下來,等你這傷勢痊愈再來補上,”
言罷便從宗淑手裏接過酒杯,卻一飲而盡,這番舉動實在讓所有人咋舌,這等親近之意,便是父子間也是難得一見,如此親昵,也隻有言傳身教的授業師了,看來,承公是打算把教導宗淑的事業從宗放手裏搶來了。
宗淑見此肅然恭謹,但是所謂寵辱不驚,並無恣意失儀舉動。
如此做派,更讓承公欣賞。
“璠璵雖好,流於凡塵難免濁泥汙附,芝藥靈秀,毗鄰苦艾不幸芝艾同焚。世衡,君子坐不垂堂並非誡勉獨善其身,為政之道,在於有所為有所不為,若是輕身犯險,便是天縱之才也不過是做了鏡花水月罷了。”
宗淑也不會這時候與承公來辯論,隻是虛心聽教,可承公又說道,
“某說這些話便是因為你這性子實在該收一收,但是某也知道你心裏必然頗不以為然。”
“學生不敢。”
“還有你不敢做的?某微服私行,以身設局引虎入室,如今便有你才出絕境,又闖龍潭,你這點倒是與老夫亦步亦趨,隻是老夫風中殘燭何足掛齒,你等乃是旭日東升之勢,未來可期,不可再做如此莽撞之事!”
“惟公,惟公此言學生不敢苟同。晨星東升不過米粒光華,皓月有缺映照人間冷暖,我等附驥尾,或有以為幸進之輩,然我等不以為意,義無反顧者,唯以為當今太平錦繡下實在暗潮湧動,局勢革新非諸公不可為,適逢其會,我等豈敢惜身苟且,甘為諸公上馬石,為國朝革除弊政趨奉涓埃之力。”
宗淑侃侃而談,他這副老實模樣說起這種話,又匹配上所作所為,不由得讓人信服,
“更何況,儒學之道,我等後進之輩也,為政之道,我等僚屬之徒也,惟公但有所命,學生分內之事,帥司發蹤指使,吾輩唯命是聽。”
“這話可是出自你口,世衡,某若是讓你放下所有事,一心放在學業上,你可做得到令出惟行!”
宗淑聞言倒是不明所以,怎麽說得好好的,一句話不僅把我的差使罷了,看樣子還要把我軟禁起來了?
“不隻是你,衡甫、秉文,”
營丘栿與蘆頌也站起來恭聽教訓。
“便是你二人,也便是如此,你們三人雖然學籍放在太學,但是也不必往東京去,就在這裏備考來年的春闈,作為丹南經撫司的幕僚,若是不能金榜題名,某便是這張黑黝黝的臉龐也難免臊紅!”
難得承公興致如此高,眾人也輕鬆下來,隻是宗淑麵露難色,
“惟公,學生年幼荒唐才疏學淺,若是放誕科場,隻怕是不自量力,更是拖累師長清名。”
“你若是拍著胸脯方言必能高中,老夫不免便要替明逸兄好好教訓於你,你既然有自知之明,便該知道今日之後,將心放在哪裏!明日起你們幾個便在府衙內邊做事邊讀書。”
承公語重心長道,
“這些話說給你們聽,朝廷已經有動議,將來官宦子弟無論是否有親故主考恩科,都隻能走別頭試,如今看來,最遲後年便成循例,若是如此,將來你們入仕則多了些波折。”
營丘栿則接話道,
“如此以來,元赫也該一起讀書備考,”
這元赫便是承公的次子,去歲與營丘栿一起禮部試,隻是因為用典不當而落第,如此來年又與營丘栿做了同科,二人交往也算密切,如今倒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既然是私宴,承公也就不拘泥於上下關係,說起話來也輕鬆許多,
“不隻是元赫,元赩年底也會過來,來年他與子行、子實都要參加製科,”
承公又看向萊觀,
“通叟,你與慕遠、介文也是要參加製科的,庶務之餘不可耽擱修業!”
萊觀也是起身稱是。
這元赩乃是承公的長子,單名一個奕字,承奕為時人稱之少年文膽,承公兩位嫡親兄弟以詩文與道學見長,而承奕跟隨叔父進學,才三載便有所成,及長成已經與兩位叔父齊名,所謂汝陰三承享譽一方。
承奕年二十便高中二甲進士,如今正在旌德縣作縣尉,其人才高誌遠,地方雜務哪裏在他眼中,才居官兩載已經著書作策十萬言,其與黎大先生還是文友,如今二黎願意出來襄助承公,也少不得承奕這段淵源在裏麵。
而由希古、萊觀與蒲擴都是進士出身,若是想走捷徑便是通過製科再上層樓,大肇修文偃武並非刻意抑製武人,而是對於文臣的選拔之細膩絕非其他國家可以比擬。
大肇選拔文臣必起於科舉,非科舉出身,能側身兩府執政的寥寥無幾,自宣宗以來更是刻意抑製僥幸,那些門蔭的子弟便是升遷至地方府監也是艱難。便是進士出身,也是一步步的熬取資曆,二甲以降皆以選人流落地方,三甲以降甚至有逡巡數載不能補闕到任的,而做了地方官,選人想要升遷轉官更是為世人稱之登天梯,其中艱難可見一斑。
其中製舉便是朝廷並不常設的捷徑,但所謂捷徑那也是於賢才中優中選優的極致,所謂製舉亦稱製科、大科、賢科,隻看這別名便能看出製舉的不凡之處,所謂製科乃是君王忒下製詔,臨時設科目,比如今上登基十年來開製科三次,皆為賢良方正科,以求天下才傑之士,直諫時政闕失,裨益國家大政。
製科考試初在秘閣舉行,故而稱之為閣試,由中書、門下兩省官、翰林學士主考,閣試通過者,召赴殿試,君王臨軒親試策略,由宰執出題,詞理俱優者中選,設一二等而不取,第三等便是最上,第四等為中,第五等為下。上、中等賜製科出身,下等賜進士出身。官人中者,進一官給予升擢,而因為製科艱難,其實如今報考製科者多為在職官人,以為進官捷徑。
這時候公良吉符一旁說道,
“聽聞朝野對於製科頗多微詞,認為如今每三年便開科過於頻繁,每科取五十人也太多了些,隻怕此次製科後,下次何時開科便不好說了。”
營丘潭也跟著說道,
“此事已經議了多年,如今鄉野學風濃厚,私學盛行,但是朝廷禮部試取士嚴肅,黜落者甚眾,自宣宗年間雖開設特奏名,來恩濟鄉賢,但是長年累月至今,鄉野士人已經有或出海,或陸路投奔異國他邦者,更有許多流落雜務賤業的,故而中樞諫言多開特奏名,更要惠及鄉士們!”
“這也是善舉,而且對於朝廷也大有裨益!”
敬洎如是說,
“這些走了特奏名的鄉士,凡是登了恩榜,最不濟也能做個地方文學與助教,如此也能規範私學,如今許多妄言虛語甚囂塵上,私學良莠不齊,更有許多欺世盜名之輩妄自摘解聖賢文章,便是五經經義都是千百種論調,便是這股歪風邪氣才給了這些邪教可乘之機,更是讓許多讀書人沒了風骨道德!”
“公達翁所言甚是!”
公良吉符讚道,
“因此惟公才與幼公商議,更是致函於士學士、陽製誥、宗大先生,丹正言,”
說到這裏還看向宗淑與丹修,繼續道,
“還與簋、轅、梅聯係,更是與子淳、子行、子實諸賢商議,便是要把這五經經義會商形成正義,以為朝廷取士的綱紀,以此正人心,清道理,明是非,定大義!”
好家夥,這麽以來幾乎是將慶康新黨及其後人傳人都囊括進來了,
“正瀾公、公達翁,惟公也是盼著二位閑暇時也參與其中,集諸賢之長,清儒學源流,善莫大焉!”
“正是如此,此等盛世,我等當仁不讓!”
公良吉符繼續說道,
“至於許多辛苦事,秉文、通叟、衡甫還要三位來領著諸位少年才俊襄助其中!”
營丘栿立刻迴話,
“我等少不經事之輩,逢此盛事,實屬三生有幸,但做些粗淺辛勞之事,為諸師長分些勞苦,已是平生幸事,隻是我等淺薄簡陋,同輩之中隻元赩兄堪稱翹楚,還是早日請元赩兄過來,否則我等實不知如何取止!”
營丘栿這時候哪裏還有自矜與張揚,分明是謙卑至極。
惟公卻搖了搖頭,
“此事本不是一蹴而就的,按部就班來做,”
其餘話則又對宗淑等人說道,
“我們這些老朽做些拾遺之事,你們則先把許多事做起來,明年春闈前便是如此,春闈之後爾等若是榜上無名,那便不要出來做公事了,便把你們都收到安定書院去讀書!”
這話裏其實傳出來一個信號,太丘縣學又要改為安定書院了,難不成慶康黨禁徹底馳放了?
看著眾人若有所思,惟公也是惆悵起來,
“士學士如今沉屙日久,總要尋個好地方來調養,人到了年紀如何不念舊呢?”
營丘潭倒是激動地說道,
“若是如此,昔日應天府繁榮景象,便要重現於世!”
敬洎幾人看向承公,雖不說話,但也都在心中思考著,這慶康新政的衣缽究竟最終是落在承公還是橫瑋亦或陽攸手中呢?
散了私宴,許多人散去,但是承公又讓公良吉符將宗淑、智全寶與營丘栿、蘆頌四人引入後宅三堂中,此時承公乃是孤家寡人居住於此,倒也不妨礙幾人往這私密地方來。
而到了這裏便不需要那麽多客套了,蘆頌與營丘栿做起了侍應茶水的事務來,而惟公則絲毫沒有疲憊之態,而是單刀直入來問宗淑,隻是這個問題倒是出人意料,
“今日,楊鈐轄便領人抄檢了紫虛觀,”
這裏提到的紫虛觀當然不會是城裏的那個,而是城外那處紫虛觀,
“世衡,便將這紫虛觀交給複真觀管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