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暗道雖然是一團漆黑,但是卻並無陰風湧出,徐徐涼氣散漫反而讓人有清爽感。
“看來這暗道還不短且通風量好啊!”
熊暠拿著火把又是一馬當先進去,身旁一名禁軍執蠻牌緊緊護著他身側,這暗道更似一條墓道,竟是緩緩朝下的,火炬照耀下根本看不到勁頭,暗道比甬道寬了半尺,卻是走了數十步便又收窄了,隻容排成一列通行,為了安全,熊暠也隻能讓刀盾手走在前麵,彼此拉開距離,稀稀拉拉的也是給前後留下轉圜空間。
三郎與三娘二人走在最後,霄春臣與梅兒在中間,間有甲士弩兵。
“雨哥兒,你與霄衙內方才是故弄什麽玄虛?”
“以薷兒的聰慧,該是聞弦而知雅意啊!”
“我知曉你打著經撫司名號拿下的五萬貫必然還是交公的,如此大費周章,隻是繞過都轉司嗎?”
“都轉司這轉運二字可不是虛指,而是一路所有官庫、倉、場、礦之財貨皆在其核查轉運範圍,而這轉運便是將地方財賦輸送至東京,這一點你們大晟朝廷是不是該羨慕?”
三娘點了點頭,大晟中樞可沒有如此權柄能將地方稅賦集中在中央,世家大族也決不會允許,地方親藩也不會舍得,用自己手裏的財貨奉養遠在京城的天子,如今支撐大晟中樞財政的除了三代帝王的積累,南征的繳獲,其餘的便是仰仗於直屬於朝廷的那些郡城,而這些郡城也無法染指城外那連阡累陌的屬於士族們的田產,隻能將賦稅更多的冀望於商賈之利。
大綦因為凰帝代政近年來也是偃兵息鼓,越來越指望商稅彌補自開國以來積弊難返的府兵製度,府兵製度不隻是軍製,更是民政,還是財綱。大綦初年因為無償將土地分給軍戶而世代從軍的府兵製,不隻是支撐大綦四麵征戰,也是持續為大綦帶來穩定稅賦,然而土地畢竟有限,軍隊也有上限,更多的健兒已經無地可分,而版籍上沒有丁口的軍戶土地也都被世勳豪族兼並,隨之而來的也是稅戶減少導致財政的衰退,因此大綦也被迫調整國策,尤重商業。
大晟則也是不得已頂著重農抑商的國策,卻在歧視商賈的同時,仰賴商賈為朝廷輸血。矛盾嗎?其實並不矛盾,重農抑商的國策是士族們製定的,所謂的農便是他們,仰賴商賈的是君主與中樞,他們雖然也是士族,卻因為經營整個國家必須尋求新的財源,這便是大晟。
而大肇如今卻無絲毫猶豫的用事實來闡述重商與不抑兼並如何快速積累財富,雖然這種積累也被維持這種體係的冗餘所消耗,無地的農民成為地主的佃戶,而這種新型的租賃關係,使得大肇名義上隻存在兩種人,即有田產與家資的主戶以及無依無靠的客戶,納稅的是主戶,出賣勞動力的是客戶,就這麽動態平衡中,大肇成為天下商業最為興盛的國度。
也因此大肇從百姓到君王,從學子到官僚都莫名的有些商人的特性。比如宗淑與霄春臣,即便是這個年紀,討論起經撫司的正事,也是一副慵懶的商人般的你來我往,其實霄春臣也在討價還價中表明了態度,這些錢除了對於他們必要的打賞外,都是會通過霄都監親自交到經撫司手中。
三娘不解的問,
“我這些日子也在熟悉大肇的政務,按理說漕司也該按著朝廷核準經撫司的開支撥付應用費用,經撫司何必執著於還要有筆不上賬的公使錢,惟公素來清正嚴肅,任誰來監察,也不會認為惟公有尋思貪蠹之舉!”
“這是當然,莫說惟公,便是經撫司幾位長官也絕非貪墨私利之人,可正是如此,更需要額外的公使錢,因為惟公絕不會蠅營狗苟的混日子,總是要做事情的!”
三郎隻說一件事,
“如今紫舒舍人正在我兩位師兄輔助下進行清軍揀閱,他手裏有權柄,我師兄兩臂膀有武力,你說要把這清軍之事做好還缺什麽?”
三娘哪裏知曉這些具體事務,也隻是搖了搖頭。
“缺錢!若是發現有被埋沒的武人要擢拔,這便是一份餉銀,若是清退不合格的士卒,也是一筆遣散費,如今天下哪個邦國敢說自家的軍隊都是按著軍籍滿編滿員的?可是這等吃空餉的,這麽多年你看哪個名將把這等弊端革除了?如今的武將若是知兵反倒招致猜忌,除非此人愛財貪墨,這才是朝廷眼中可用之人!”
“這是什麽道理?”
“道理還不簡單,人無完人,若是武人做了完人,那帝王可就擔心自己的後人了!”
三郎小聲的貼著三娘的發鬢說著,不知道的還以為情侶間說著情話呢。
“好好走路,莫要作怪!”
雖然說的是正事,但是三郎炙熱的氣息也讓三娘的耳朵都羞紅了,急忙把他推向前麵,他二人都是少年,便是甬道狹窄,擠得緊些也是能走得,隻是貼的越近三娘心慌的不行,隻能將三郎往前趕。
“你隻管說話,我聽得到!”
三郎也隻是笑笑,在這個場合二人打趣著實不妥,因此繼續說道,
“這筆意外之財也是惟公的大運勢,幾萬貫足矣讓清軍揀閱之事功成圓滿,至少保得丹南路十年軍備完善。”
“才十年嗎?”
“十萬貫買十年安定無虞,已經是筆好買賣了!”
“崇憲一點就透,他父親乃是駐泊禁軍的長官,隻要是改路禁軍不裁撤換防,霄都監就必須守在此地,隻要拿筆巨資由他送到惟公那裏,霄都監就能在日後把丹南路軍心抓在手裏!如此好事,崇憲豈能不曉得,隻是顧慮營丘家罷了!”
“你是說營丘家兩邊下注?”
三郎搖了搖頭,
“莫要小看營丘栿此人,在他眼裏,如今的惟公與橫幼璋還不值得他來下注,否則下注給自己的叔父豈不更簡單,畢竟他叔父營丘灝乃是使相外放,如今也要迴朝了!”
二人正說著話,霄春臣從前麵傳話過來,原來甬道盡頭又是一間石室,等他們過去一起看看。
等到三郎他們也走下來,大夥兒都到全了,幸虧除了他們幾個都是精兵猛將,熊暠嚴令任何人不得隨意走動,不得擅動任何物件,這十名禁軍就保持戒備狀態不敢鬆懈。
也並非熊暠大驚小怪,而是這間石室存在的地方十分的不合理,而且竟然又沒有路了。
“莫非這裏就是邪教的神殿?”
霄春臣雖然不認得正對甬道的神龕上供奉的是哪方神仙,但是這詭異的神像出現在這裏,更讓此處非常的壓抑與陰森。
熊暠是個職業軍人,壓根兒沒在意神龕,而是依賴於家傳的軍事常識,總結著現在的情形,
“我們朝下麵走了二百八十五步,從這裏看上麵路口的火炬大小可判斷,我們至少走下來了一丈八尺,那洞口下來便有丈餘,漏澤園本來便是窪地,往常城壕若是蓄水,總難免漫到這裏,還是在城壕外圍修了六尺高的土堰才避免護城河水流失,如此咱們這裏與城壕水平來看,下來了三丈五尺有餘!”
熊暠囉裏吧嗦說了這麽多,但是卻沒人認為他說的是廢話,
“這個坡度,走了近三百步,等於平地差不多二百步,豈不是咱們是在城壕的正下麵?”
霄春臣也是武將子,如何不懂運籌之法,隻是這麽一算倒是嚇了自己一跳。
熊暠確定的說,
“正是,三丈五尺,恰恰是護城河滿水最深處,咱們上麵的石板揭開就是河底,不過眼下都是淤泥,真若塌下來,可就沒有逃生的可能了!”
“那你還讓咱們都下來?”
梅兒氣極反笑,這時候不該先退迴去,反複論證了再下來?
“大丈夫隻能麵朝敵酋,豈有背對危難的,再者,現在已經是酉時,咱們哪裏許多時間耽擱,而且我隻怕。。。”
“梅兒娘子,這神龕可是白蓮教之物?”
三郎他們下來後,最在意的則是這神龕,隻看這神龕整體以木質為主,神龕平麵呈凹字形,凹麵正對甬道,兩邊凸起的乃是左右對稱的附龕,附龕三層三簷九脊頂山麵向外,附龕間弓形廊橋連接,中設九脊頂亭台樓閣,分明是天上宮闕模樣。
中間後麵正龕有磚雕神台,正中乃是石碣,模模糊糊不知刻的什麽文字,至於磚雕與上下彩塑合計十五尊,左中右分別是四五六之數。
梅兒舉著火把也跟著上來觀瞧,這才看清石碣上的文字,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暗慧日。’這確實是白蓮教的神龕,這裏還是白蓮教中的正統淨世真宗的懺堂。”
莫說三郎,三娘都不禁好奇的問道,
“我雖然不敢妄言通曉道門經典,可是三洞四輔之中,我怎麽竟不知這兩句偈言出自何處?”
梅兒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但是也比他們二人了解多些,
“按著淨世白蓮教的說法,他們乃是宇朝時的大道教正宗,宇朝末年的法難,將他們這一支打下神壇,咱們中夏人敬天法祖是綱常,崇道修真也是正信,可即便是諸位的宗門祖師也不認同這些所謂道門正宗建立人間天國的妄念,而這些人落敗後便又秘密結社,這便是淨世白蓮教的前身,這些人熟諳道門經典,也引申出一番怪論邪說,而這兩句偈言便是出自白蓮教淨世真宗的經典《教行證文》,據說是六十年前創立淨世真宗的鳳翼著書立傳時,便從這兩句明念的。”
三娘不解的問,
“隻看這神龕也是法相莊嚴,也是道門正統傳人,除了這建立道土的虛念外,卻不知邪魔外道從何說起?”
“這些日子看過他們的手段,還不夠嗎?”
三娘搖了搖頭,
“說起來,這些手段還比不上大晟某些無良的世家子弟呢!”
“說起這邪魔外道,我倒是向師叔討教了一些,”
三郎把這話題攬了過來,這是原則問題,把話說到這裏也是讓眾人明白其中之惡,
“說句公道話,人世間哪有極惡不取一善的?便是師祖之聖明,也曾言便是大羅金仙也有起一時妄念之想,隻是咱們總要通過道德、法統、律令、綱常來約束人心向善。可是這淨土真宗許多道理放到一邊,便是這放下屠刀,心念‘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尊號便能化解罪惡而得道我便是不能認同,修真隻持‘信願行’已經是大不足,而這淨世真宗為了籠絡信眾,尤其是收攏不為道門接受、不得正人容忍的惡行、惡念者,竟然連‘願’和‘行’都拋棄了,隻是把這土偶當做正神來拜,”
三郎用手一指這神龕,
“便覺得這樣便能往生所謂極樂,甚至還能得到正果,飛升位列仙班,便是普通教眾也能所謂的轉世投胎,下輩子必是達官顯貴、富貴一生!而實現這一切倒是簡單的很,教眾便要虔心崇拜淨土真宗認可的神仙,包括活神仙,需要虔誠皈依,奉獻包括肉身一切在內的外物,當然家財也是算在內的!”
霄春臣、熊暠聽得搖首吐舌,隻覺得不可思議,
“這些信眾如此全力奉獻隻為圖個沒來由的來世?這不是蒙人嗎?”
“可是就是有許多人堅信,更何況這夥神棍還包裝出現世報與神戰教敵來!”
“現世報?神戰?教敵?”
“不錯,凡是遵照白蓮教法主、聖人、上人等活神仙號令從事的因果便是現世報,而針對這些不信白蓮教且還與他們為敵的便是教敵,針對所有非教徒的鬥爭就是神戰,連起來說就是按著白蓮教首領殺人放火搶來的不是罪孽乃是現世報,殺戮非教徒不是罪惡乃是聖行,完事之後隻要念無極老母的尊號就能洗淨一切罪惡,若是死於教事則是榮登極樂,位列仙班!”
三郎侃侃而談,聽得所有人駭目驚心,
“如何,是不是從生到死都很圓滿,你們可是心動了?”
“乖乖,怪不得這些江湖匪類與貪官汙吏如此為他們所驅馳,這簡直就是為這些妄人量身打造的邪魔外道啊!”
霄春臣搖了搖頭,恨恨說道,
“這哪裏是淨世真宗,分明是亂世邪穢!若是人心為此蠱惑,這世道哪裏還有公正仁義可言!不過是上麵是吃人的魔頭,下麵都是行屍走肉罷了!”
三郎聞聽此言頗為吃驚,原來自己竟小看這位衙內。
“崇憲兄,此言甚善,更是一語中的,若是讓這些人得勢哪裏還有正人君子,哪裏有賢良方直,隻怕萬千黎民百姓生於地獄都不自知了!”
“可不是!”
熊暠也接話道,
“老百姓不過是盼個太平日子,這邪教要麽畫餅充饑,要麽讓人做賊,這便是逼著老實人要麽殺人要麽自殺罷了!還轉世投胎,俺呸!這輩子都不讓人過舒服了,還指望下輩子?便是坐莊開賭,也沒這麽哄人的!”
此人倒是天真可愛,說的也是大實話。
梅兒也說起話來,
“更何況這些人嘴裏麵是眾生平等,其實最是講三六九等,你看這神龕的彩塑,我聽前輩們說了,這可不是神像,乃是當地白蓮教的首腦造像,似這等規格的懺堂可以比作咱們的經撫司,這十五人便是經撫司諸官!”
“竟有這麽多?”
“那五個,四男一女,當是巫鬆氏姊弟與巫氏兄弟,聽巫不同交待,除了他們的長兄,他們兄弟三人都算這一路的;還有四個其中一人便是蓼穀縣逃走的押司;六人之中都是道人打扮,或是這複真觀的叛徒!”
三郎不置可否,隻是問道,
“他們這些人誰是最高首腦?”
梅兒搖了搖頭,
“這些咱們還無從知曉,否則我幹嘛要請動三娘子呢,便是與我一起好好審審那活捉的女妖人!她也是察子出身,許多手段我們用了也是白用!”
“這等級是個什麽說法?”
“白蓮教對外對內各有一套說法,自下而上,對外乃是弟子、香主、旗主、壇主、堂主、門主、法主;對內則是眾生、天恩、正恩、引恩、保恩、頂行、十果、十地、蓮台九等,上等對於下等予取予求,有生殺大權!而壇主、堂主、門主、法主裏麵都是骨幹人員,又分金剛台、紫金台、蓮華台等,也算是等級森嚴,架構嚴密了。”
“看來這暗道還不短且通風量好啊!”
熊暠拿著火把又是一馬當先進去,身旁一名禁軍執蠻牌緊緊護著他身側,這暗道更似一條墓道,竟是緩緩朝下的,火炬照耀下根本看不到勁頭,暗道比甬道寬了半尺,卻是走了數十步便又收窄了,隻容排成一列通行,為了安全,熊暠也隻能讓刀盾手走在前麵,彼此拉開距離,稀稀拉拉的也是給前後留下轉圜空間。
三郎與三娘二人走在最後,霄春臣與梅兒在中間,間有甲士弩兵。
“雨哥兒,你與霄衙內方才是故弄什麽玄虛?”
“以薷兒的聰慧,該是聞弦而知雅意啊!”
“我知曉你打著經撫司名號拿下的五萬貫必然還是交公的,如此大費周章,隻是繞過都轉司嗎?”
“都轉司這轉運二字可不是虛指,而是一路所有官庫、倉、場、礦之財貨皆在其核查轉運範圍,而這轉運便是將地方財賦輸送至東京,這一點你們大晟朝廷是不是該羨慕?”
三娘點了點頭,大晟中樞可沒有如此權柄能將地方稅賦集中在中央,世家大族也決不會允許,地方親藩也不會舍得,用自己手裏的財貨奉養遠在京城的天子,如今支撐大晟中樞財政的除了三代帝王的積累,南征的繳獲,其餘的便是仰仗於直屬於朝廷的那些郡城,而這些郡城也無法染指城外那連阡累陌的屬於士族們的田產,隻能將賦稅更多的冀望於商賈之利。
大綦因為凰帝代政近年來也是偃兵息鼓,越來越指望商稅彌補自開國以來積弊難返的府兵製度,府兵製度不隻是軍製,更是民政,還是財綱。大綦初年因為無償將土地分給軍戶而世代從軍的府兵製,不隻是支撐大綦四麵征戰,也是持續為大綦帶來穩定稅賦,然而土地畢竟有限,軍隊也有上限,更多的健兒已經無地可分,而版籍上沒有丁口的軍戶土地也都被世勳豪族兼並,隨之而來的也是稅戶減少導致財政的衰退,因此大綦也被迫調整國策,尤重商業。
大晟則也是不得已頂著重農抑商的國策,卻在歧視商賈的同時,仰賴商賈為朝廷輸血。矛盾嗎?其實並不矛盾,重農抑商的國策是士族們製定的,所謂的農便是他們,仰賴商賈的是君主與中樞,他們雖然也是士族,卻因為經營整個國家必須尋求新的財源,這便是大晟。
而大肇如今卻無絲毫猶豫的用事實來闡述重商與不抑兼並如何快速積累財富,雖然這種積累也被維持這種體係的冗餘所消耗,無地的農民成為地主的佃戶,而這種新型的租賃關係,使得大肇名義上隻存在兩種人,即有田產與家資的主戶以及無依無靠的客戶,納稅的是主戶,出賣勞動力的是客戶,就這麽動態平衡中,大肇成為天下商業最為興盛的國度。
也因此大肇從百姓到君王,從學子到官僚都莫名的有些商人的特性。比如宗淑與霄春臣,即便是這個年紀,討論起經撫司的正事,也是一副慵懶的商人般的你來我往,其實霄春臣也在討價還價中表明了態度,這些錢除了對於他們必要的打賞外,都是會通過霄都監親自交到經撫司手中。
三娘不解的問,
“我這些日子也在熟悉大肇的政務,按理說漕司也該按著朝廷核準經撫司的開支撥付應用費用,經撫司何必執著於還要有筆不上賬的公使錢,惟公素來清正嚴肅,任誰來監察,也不會認為惟公有尋思貪蠹之舉!”
“這是當然,莫說惟公,便是經撫司幾位長官也絕非貪墨私利之人,可正是如此,更需要額外的公使錢,因為惟公絕不會蠅營狗苟的混日子,總是要做事情的!”
三郎隻說一件事,
“如今紫舒舍人正在我兩位師兄輔助下進行清軍揀閱,他手裏有權柄,我師兄兩臂膀有武力,你說要把這清軍之事做好還缺什麽?”
三娘哪裏知曉這些具體事務,也隻是搖了搖頭。
“缺錢!若是發現有被埋沒的武人要擢拔,這便是一份餉銀,若是清退不合格的士卒,也是一筆遣散費,如今天下哪個邦國敢說自家的軍隊都是按著軍籍滿編滿員的?可是這等吃空餉的,這麽多年你看哪個名將把這等弊端革除了?如今的武將若是知兵反倒招致猜忌,除非此人愛財貪墨,這才是朝廷眼中可用之人!”
“這是什麽道理?”
“道理還不簡單,人無完人,若是武人做了完人,那帝王可就擔心自己的後人了!”
三郎小聲的貼著三娘的發鬢說著,不知道的還以為情侶間說著情話呢。
“好好走路,莫要作怪!”
雖然說的是正事,但是三郎炙熱的氣息也讓三娘的耳朵都羞紅了,急忙把他推向前麵,他二人都是少年,便是甬道狹窄,擠得緊些也是能走得,隻是貼的越近三娘心慌的不行,隻能將三郎往前趕。
“你隻管說話,我聽得到!”
三郎也隻是笑笑,在這個場合二人打趣著實不妥,因此繼續說道,
“這筆意外之財也是惟公的大運勢,幾萬貫足矣讓清軍揀閱之事功成圓滿,至少保得丹南路十年軍備完善。”
“才十年嗎?”
“十萬貫買十年安定無虞,已經是筆好買賣了!”
“崇憲一點就透,他父親乃是駐泊禁軍的長官,隻要是改路禁軍不裁撤換防,霄都監就必須守在此地,隻要拿筆巨資由他送到惟公那裏,霄都監就能在日後把丹南路軍心抓在手裏!如此好事,崇憲豈能不曉得,隻是顧慮營丘家罷了!”
“你是說營丘家兩邊下注?”
三郎搖了搖頭,
“莫要小看營丘栿此人,在他眼裏,如今的惟公與橫幼璋還不值得他來下注,否則下注給自己的叔父豈不更簡單,畢竟他叔父營丘灝乃是使相外放,如今也要迴朝了!”
二人正說著話,霄春臣從前麵傳話過來,原來甬道盡頭又是一間石室,等他們過去一起看看。
等到三郎他們也走下來,大夥兒都到全了,幸虧除了他們幾個都是精兵猛將,熊暠嚴令任何人不得隨意走動,不得擅動任何物件,這十名禁軍就保持戒備狀態不敢鬆懈。
也並非熊暠大驚小怪,而是這間石室存在的地方十分的不合理,而且竟然又沒有路了。
“莫非這裏就是邪教的神殿?”
霄春臣雖然不認得正對甬道的神龕上供奉的是哪方神仙,但是這詭異的神像出現在這裏,更讓此處非常的壓抑與陰森。
熊暠是個職業軍人,壓根兒沒在意神龕,而是依賴於家傳的軍事常識,總結著現在的情形,
“我們朝下麵走了二百八十五步,從這裏看上麵路口的火炬大小可判斷,我們至少走下來了一丈八尺,那洞口下來便有丈餘,漏澤園本來便是窪地,往常城壕若是蓄水,總難免漫到這裏,還是在城壕外圍修了六尺高的土堰才避免護城河水流失,如此咱們這裏與城壕水平來看,下來了三丈五尺有餘!”
熊暠囉裏吧嗦說了這麽多,但是卻沒人認為他說的是廢話,
“這個坡度,走了近三百步,等於平地差不多二百步,豈不是咱們是在城壕的正下麵?”
霄春臣也是武將子,如何不懂運籌之法,隻是這麽一算倒是嚇了自己一跳。
熊暠確定的說,
“正是,三丈五尺,恰恰是護城河滿水最深處,咱們上麵的石板揭開就是河底,不過眼下都是淤泥,真若塌下來,可就沒有逃生的可能了!”
“那你還讓咱們都下來?”
梅兒氣極反笑,這時候不該先退迴去,反複論證了再下來?
“大丈夫隻能麵朝敵酋,豈有背對危難的,再者,現在已經是酉時,咱們哪裏許多時間耽擱,而且我隻怕。。。”
“梅兒娘子,這神龕可是白蓮教之物?”
三郎他們下來後,最在意的則是這神龕,隻看這神龕整體以木質為主,神龕平麵呈凹字形,凹麵正對甬道,兩邊凸起的乃是左右對稱的附龕,附龕三層三簷九脊頂山麵向外,附龕間弓形廊橋連接,中設九脊頂亭台樓閣,分明是天上宮闕模樣。
中間後麵正龕有磚雕神台,正中乃是石碣,模模糊糊不知刻的什麽文字,至於磚雕與上下彩塑合計十五尊,左中右分別是四五六之數。
梅兒舉著火把也跟著上來觀瞧,這才看清石碣上的文字,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暗慧日。’這確實是白蓮教的神龕,這裏還是白蓮教中的正統淨世真宗的懺堂。”
莫說三郎,三娘都不禁好奇的問道,
“我雖然不敢妄言通曉道門經典,可是三洞四輔之中,我怎麽竟不知這兩句偈言出自何處?”
梅兒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但是也比他們二人了解多些,
“按著淨世白蓮教的說法,他們乃是宇朝時的大道教正宗,宇朝末年的法難,將他們這一支打下神壇,咱們中夏人敬天法祖是綱常,崇道修真也是正信,可即便是諸位的宗門祖師也不認同這些所謂道門正宗建立人間天國的妄念,而這些人落敗後便又秘密結社,這便是淨世白蓮教的前身,這些人熟諳道門經典,也引申出一番怪論邪說,而這兩句偈言便是出自白蓮教淨世真宗的經典《教行證文》,據說是六十年前創立淨世真宗的鳳翼著書立傳時,便從這兩句明念的。”
三娘不解的問,
“隻看這神龕也是法相莊嚴,也是道門正統傳人,除了這建立道土的虛念外,卻不知邪魔外道從何說起?”
“這些日子看過他們的手段,還不夠嗎?”
三娘搖了搖頭,
“說起來,這些手段還比不上大晟某些無良的世家子弟呢!”
“說起這邪魔外道,我倒是向師叔討教了一些,”
三郎把這話題攬了過來,這是原則問題,把話說到這裏也是讓眾人明白其中之惡,
“說句公道話,人世間哪有極惡不取一善的?便是師祖之聖明,也曾言便是大羅金仙也有起一時妄念之想,隻是咱們總要通過道德、法統、律令、綱常來約束人心向善。可是這淨土真宗許多道理放到一邊,便是這放下屠刀,心念‘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尊號便能化解罪惡而得道我便是不能認同,修真隻持‘信願行’已經是大不足,而這淨世真宗為了籠絡信眾,尤其是收攏不為道門接受、不得正人容忍的惡行、惡念者,竟然連‘願’和‘行’都拋棄了,隻是把這土偶當做正神來拜,”
三郎用手一指這神龕,
“便覺得這樣便能往生所謂極樂,甚至還能得到正果,飛升位列仙班,便是普通教眾也能所謂的轉世投胎,下輩子必是達官顯貴、富貴一生!而實現這一切倒是簡單的很,教眾便要虔心崇拜淨土真宗認可的神仙,包括活神仙,需要虔誠皈依,奉獻包括肉身一切在內的外物,當然家財也是算在內的!”
霄春臣、熊暠聽得搖首吐舌,隻覺得不可思議,
“這些信眾如此全力奉獻隻為圖個沒來由的來世?這不是蒙人嗎?”
“可是就是有許多人堅信,更何況這夥神棍還包裝出現世報與神戰教敵來!”
“現世報?神戰?教敵?”
“不錯,凡是遵照白蓮教法主、聖人、上人等活神仙號令從事的因果便是現世報,而針對這些不信白蓮教且還與他們為敵的便是教敵,針對所有非教徒的鬥爭就是神戰,連起來說就是按著白蓮教首領殺人放火搶來的不是罪孽乃是現世報,殺戮非教徒不是罪惡乃是聖行,完事之後隻要念無極老母的尊號就能洗淨一切罪惡,若是死於教事則是榮登極樂,位列仙班!”
三郎侃侃而談,聽得所有人駭目驚心,
“如何,是不是從生到死都很圓滿,你們可是心動了?”
“乖乖,怪不得這些江湖匪類與貪官汙吏如此為他們所驅馳,這簡直就是為這些妄人量身打造的邪魔外道啊!”
霄春臣搖了搖頭,恨恨說道,
“這哪裏是淨世真宗,分明是亂世邪穢!若是人心為此蠱惑,這世道哪裏還有公正仁義可言!不過是上麵是吃人的魔頭,下麵都是行屍走肉罷了!”
三郎聞聽此言頗為吃驚,原來自己竟小看這位衙內。
“崇憲兄,此言甚善,更是一語中的,若是讓這些人得勢哪裏還有正人君子,哪裏有賢良方直,隻怕萬千黎民百姓生於地獄都不自知了!”
“可不是!”
熊暠也接話道,
“老百姓不過是盼個太平日子,這邪教要麽畫餅充饑,要麽讓人做賊,這便是逼著老實人要麽殺人要麽自殺罷了!還轉世投胎,俺呸!這輩子都不讓人過舒服了,還指望下輩子?便是坐莊開賭,也沒這麽哄人的!”
此人倒是天真可愛,說的也是大實話。
梅兒也說起話來,
“更何況這些人嘴裏麵是眾生平等,其實最是講三六九等,你看這神龕的彩塑,我聽前輩們說了,這可不是神像,乃是當地白蓮教的首腦造像,似這等規格的懺堂可以比作咱們的經撫司,這十五人便是經撫司諸官!”
“竟有這麽多?”
“那五個,四男一女,當是巫鬆氏姊弟與巫氏兄弟,聽巫不同交待,除了他們的長兄,他們兄弟三人都算這一路的;還有四個其中一人便是蓼穀縣逃走的押司;六人之中都是道人打扮,或是這複真觀的叛徒!”
三郎不置可否,隻是問道,
“他們這些人誰是最高首腦?”
梅兒搖了搖頭,
“這些咱們還無從知曉,否則我幹嘛要請動三娘子呢,便是與我一起好好審審那活捉的女妖人!她也是察子出身,許多手段我們用了也是白用!”
“這等級是個什麽說法?”
“白蓮教對外對內各有一套說法,自下而上,對外乃是弟子、香主、旗主、壇主、堂主、門主、法主;對內則是眾生、天恩、正恩、引恩、保恩、頂行、十果、十地、蓮台九等,上等對於下等予取予求,有生殺大權!而壇主、堂主、門主、法主裏麵都是骨幹人員,又分金剛台、紫金台、蓮華台等,也算是等級森嚴,架構嚴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