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漢子嘴唇翕動片刻,終於還是沒有說話,隻是默默致禮便退去了。
若是性情剛烈直率的莽夫或可勸得住,偏偏這等恬淡孤傲之人,如果做下了決定,隻怕是無人可以改變了。
而這漢子也是從容便裝,而等他換裝完畢才發覺所謂江湖梟雄原來才是他的喬裝而已。
一處處火情招惹來無數人倉促從睡夢中驚起投身到救火之中,而當大戶人家的男丁都跑院落來救火時,卻忽略了有零星的身影隱藏入他們的宅院裏,或者是藏身庫房,或者是棲身頂樓,總之以這些人的身手來看,隻要他們不主動現身,便是藏身數日也是無人知曉。
而就在這檔口,眾目睽睽之下,隻有一個道人信步來到應天府衙大門口,此人閑庭信步仿若遊方至此一般,倒是讓附近已經埋伏下來的軍士們無所適從了。
這楊都頭眼見如此,也不知該是否派人上來詢問,隻能眼巴巴地看著營丘栿給個主意。而營丘栿從剛才的不以為意,如今眉頭已經擰成川字了。
“兄長這道人古怪得很!”
營丘檁也看出來不對勁,哪有大半夜在衙門口逛遊的出家人,更何況這道人此時乃是麵對著府衙大門閉著眼開始默默念起經來,這是就地開始早課了?
營丘栿也不說話隻是死死盯著那道人,至於雷厲、彰小乙、寧君萬、危岌等人也都率人靠了過來,卻都在一箭之外停住,都是默默不語。
羽微行則走到營丘栿身邊,他二人雖然職位上下有別,年紀卻相差不了幾歲,說起話來一個禮賢下士,一個不卑不亢,倒是有幾分老友的味道,
“衡甫,這莫非是丟車保卒之舉嗎?”
任誰都看出這道人的不凡來,隻是這份萬軍之中的淡然與灑脫豈是平常之輩。
營丘栿極為不甘心的說道,
“看來兩邊的執棋人都錯看了棋子!”
“彼此錯看了?”
“難道不是嗎?”
“但願如此!”
倒是這句話讓營丘栿一怔,這又仔細打量這位皇親國戚,如今的監軍武臣。
“莫要如此驚詫,這個結局對於陛下才是最好的結局!”
營丘栿如何不詫異,倒不是因為他說什麽,而是為何他對自己這麽說!
“衡甫,明年的長寧節後天子可就三十歲了!”
營丘栿聞言若有所思,也是緩緩地點了點頭,若不是這位提及如此敏感的話題,莫說黎民百姓便是朝堂袞袞諸公似乎都忘記了當今天子早已不是孩童了,三十歲便是而立之年,可這位天子能否親政似乎依舊遙遙無期,當天下人都同情於被凰帝廢除帝位編管地方的虎氏皇子時,卻都忘了大肇天子也是尷尬的熏沐在慈聖太後的榮光與權威中。
羽微行近乎耳語的在營丘栿耳邊說道,
“年初,東京流行了一種新穎的磨喝樂,不同於以往的泥塑孩兒模樣,這個磨喝樂乃是三個孩童在大雄寶殿上搶金如意,這三個孩童分別穿著虎頭帽兒、狼皮盔兒和金鱗襖子。”
營丘栿聞言隻覺得一股寒意。
“偏有人拿來獻給諸皇子當做玩物,還就被帶到了大內來,就這麽幾個小玩意兒偏偏一件呈給了天子,一件奉入延福宮中。天子隻是命人收入庫中,而另一件則是被砸的粉碎,這事情也就這麽過去了!”
過去了麽?
營丘栿搖了搖頭,下意識的說到,
“此物隻是出現在東京城嗎?”
這句話說完輪到羽微行唏噓了,聰明人之間說話其實是格外輕鬆的,
“若是隻在東京城出現,為何東丹妄動兵戈,為何大綦貴女北來呢?”
原來如此,三國的症結如出一轍,偏偏在最不合時宜的時候被人點破了。這哪裏是什麽磨喝樂,孩童的玩具,分明是撩動逆鱗。虎頭帽兒便是大綦的廢帝、狼皮盔兒則是東丹的狼主,而金鱗襖子除了大肇鼇氏天子還能是誰,三朝都是女主稱製,三朝中還有母親搶奪兒子帝位的始作俑者,老邁的凰帝因為兒子、女兒和侄子們都垂涎嗣位而已經無力對外施展爪牙,但是東丹和大肇的天子卻依舊戰戰兢兢的提防著自己的母親也去效仿凰帝,被兒子如此防範的母親難道還能安然如故嗎?
“大肇不是大綦!”
營丘栿低聲道,
“慈聖也不是凰帝!”
營丘栿的語氣斬釘截鐵。
“你我都如此想,天子如是,慈聖如是,可是其他人呢?”
羽微行話到如此已經暴露了他此行來意,
“如今大肇可說不得誰執棋,誰做棋!”
天子想幹什麽?
若是此時抓住營丘栿的手那是一團冰涼,可是他的顏麵卻是因為燥熱沁出了汗漬。
營丘栿的思路在反複拉扯,於他似乎思索了一紀之久,但其實便是須臾間。
“寰宇縱橫分野,天道上下分明,大肇如今乃是締角挺中腹之勢,天下大局如此,執著眼前豈不可笑?”
營丘栿的話實在超出了羽微行的預期,
“衡甫,賢矣,荊山之瑋幾落凡塵,朝廷之過也!”
“天下璞玉何止吾輩,熒熒之光以待文伯!”
二人倒有閑工夫打機鋒。
一個問營丘栿是否願意作天子的棋子,可營丘栿是何等聰明人,偏偏偷換概念,將天下比作棋局,而大肇不過是憑借昆侖山天險苟安一隅,如此局勢天子若是有意進取於天下,誰人不是天子的棋子?
於是又用前宇朝時,西陸方伯荊文伯時故事來表明拉攏營丘栿的意思。當時,荊山有和叔向荊厲伯獻璞玉,玉尹妒而詆之,和叔因此左刖,荊武伯時,和叔再獻此瑋,玉尹再謗之,再右刖。文伯繼,旁人諫阻,和叔終三獻寶至文伯駕前,文伯親剖而得寶玉,因此謂之和氏璧,文伯以荊山封賞和叔,和叔不受,文伯則將和氏璧與和叔並稱雙寶,奉朝請,天子納之。
如今奉朝請已經沿用成為清貴大臣閑養的優待,便是始肇於此。
而營丘栿也是個清高孤傲之人,不僅不謙虛,還矜持的表明應天府以我為首的才俊們可不是附尾的弄臣,而是值得帝王禮賢下士的貞士。
正在這一拍即合的時候,營丘檁湊過來說道,
“府衙大門開了!”
這道人總算是把經念完了。
同時,府衙大門中開,裏麵翩翩然走出兩人,宗淑在前手執橫骨燈籠,這橫骨乃是海東移植過來了楠竹構成,蜜蠟燃燒其中,蒸騰處清香滋味,倒是為這紛繁的深夜帶來幾分恬靜。
略落了宗淑一步的便是俊朗如清風的公良吉符,姿態柔和,顏色淡然,見了這道人還拿出幾分熱情來,即便你是明知他乃是故作姿態,卻一絲一毫看不出做作之意。
“道長,素未謀麵,深夜造訪,可是有所指教!”
“善信,造擾了,貧道是不請自來,正是夤夜故不敢叩門擾人清夢,不想善緣到了,台門自開!”
這話說的,原來不是他自投羅網,乃是赴約一般。
“道長,此門既非台門也非元門,不過是個是非門罷了!”
這意思你也收斂些,此門打開無論仙俗貴賤都要有個是非明斷。
“仙途塵世都少不得是是非非,便是青門露門,除非俱滅如何不是是非!”
青門意指墳丘,露門乃是宮門,這意思也是明白了,是死是活我人已經在這兒了,若是想論是非便當麵聊,否則直接取我性命便好。
“道長倒是個爽快人,那便請移步,就在這門外說話不是待客之道。”
公良吉符抬手做了個請的姿勢,道士還未移步,四麵傳來了淅淅索索的聲音,原來幾處的神射手、射雕手和勁弩手已經遵照軍官的命令收了弓弩之力,高度緊張之下,便是這些精銳中的精銳也覺得自己張弦的手指有些發麻。
三個人往裏麵走,雷厲、彰小乙也脫離隊伍,跟了過來。
營丘栿與羽微行,隻領著寧君萬、危岌也往府衙而來。
前麵三個也不管不顧跟過來的幾個人,已經一路往大堂而來,此刻院落昏黑,隻有正堂燈火通明。
走到大堂前,便是這一直保持平靜的道人,也抑製不住內心湧起來的畏懼來,正是畏懼感,他如今麵對麵站在承公對麵,雖然二人相距不過十餘步,雖然明知對方不過是個毫無武功底子的文官,雖然二人年齡也差不了幾歲,可當他迎上承公那深奧如淵的眸子時,當他麵對肅然如崖的儀態時,他卻抑製不住內心中的畏懼感。
這不是武力的壓製,也不是權力的威勢,而是發自肺腑的正氣凜然,是透人心脾的正直無邪,平素以來他總以為世間即便有幾個正人君子也該是鬱鬱不得誌的,都是麵對濁世無能為力的,而當他站在承公麵前才知道為何此人以不惑之年便為世人稱道為酆都帝君,為何能榮辱不驚,宦海沉浮也不改其誌。
那是因為此人意誌之堅定,覺察之微妙,決斷之卓絕已經臻入化境,原來不隻是武藝精絕為巔峰才不怒自威,便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修為至聖也是精貫朝日、氣淩霄漢,讓人難以自持。
傳說此公當年勸諫時,竟然直接攬住宣宗的衣袖,以為是杜撰,如今當麵看來,此老峭直絕非虛言。
公良吉符與宗淑先入大堂迴稟,這才請他進去,倒是讓他有些彷徨了。
再看到已經為他設好的座椅,甚至還取來半月幾,上麵一甌一壺,壺裏麵為他溫上了素酒。
“承公,”
饒是江湖上的豪橫人物,頗有心術的旁門左道,麵對承公也不由自主的謙恭起來,
“貧道夤夜造訪,實在是驚了閣下的清夢,罪過罪過,”
“先生坐下說話,”
大堂上四大親衛扼住四角,風鳴與宗淑站在公案左右,公良吉符、蘆頌則推在承公座椅左右,而承公麵前公案一書、一茶、一香,看著香頭也是等了些時候。
“某本以為是俗物擾夢,不曾想卻是奇客臨門,足下此行倒讓老夫沒有白等。”
“所謂有的放矢,若是弓力不足、箭矢太軟、靶垛過硬,其實多做便是多餘,何苦來哉!”
這道人既來之則安之,一杯酒入腹,這話才從容許多。
“此言善矣,所謂上善便是不為不可為之事,次者隻為可為之事,最末乃是為不可為適可而止者,足下知其不可為則不為,倒也是個明白人!”
“可惜,貧道也隻是個明白人,卻不是個聰明人,否則事或有可為,可惜時也命也,氣運不濟也是枉然,既然都是枉然,又何必再做妄事!”
“何為氣運?”
承公仿若塾師在問學,而這道人也是有問有答,好似問道一般,
“為何而來便是運,來到哪裏便是氣,氣之凝聚乃是人的因果,運之流轉乃是事的聚合,因人成事也好,因事成人也罷,隻是如今人不成,事不濟,如此便是氣運順暢在承公這裏,氣運凝滯在貧道這邊。”
“足下未免高看了自己,氣運豈會因你而凝滯,足下不過是炎陽下苦尋甘泉不得罷了,炎陽不因你而高照,甘泉不因你而流失,你自困局中不得脫身罷了!”
這道人躊躇半晌才說話,
“謹受教,是貧道執著了,果然這道心並非曠達便能暢明的!”
“道心麽!”
承公本是眯縫著眼睛似乎是疲憊著,此刻微微睜開雙眸,已經是精華流露了,
“許多人說你們是旁門左道,你們以為是世人的眼睛汙了看不得你們,可是道心從來不是淩駕於凡人之上,便是在這濁世裏,在被你們看輕的茫茫眾生中留存,正道之士從不畏懼沾惹俗塵來滌蕩世人濁心,可足下卻總妄想一把火就能把這濁世燃盡了。”
承公向來不是愛說話之人,今日卻是淋漓盡致的盡抒胸懷,
“某隻見過燃盡繁華隻剩下灰燼,可未曾見過骨灰壇子裏爬出來過什麽聖人!”
“原來承公早就看破我們的出身和來曆了!”
“淨世白蓮!許多愚夫愚婦隻看到白蓮的純淨,誰又知道滅世紅蓮才是你們的手段!”
一方是打算推倒一切建立所謂的人間天國,一方是縫縫補補隻希望人世太平持久,一方是根本不相信萬民自有智慧,而是致力於統合道德的現實主義者,而另一方則是深信眾生皆相善,終於能在坎坷中實現大同的理想主義者。
他們的對立是針尖對麥芒,絕非陰陽輪迴的可能,隻有勢同水火的鬥爭。
因此這場看似即將迎來高潮的爭論戛然而止,聰明人不會在毫無意義的時間和地點徒費口舌,一切又歸於現實的問答中。
“承公可否知曉我們此行的目的?”
“足下請明言!”
“貧道可否與公約定個原則,否則有些話要麽說不下去,要麽不好說下去。”
“足下原來也知曉某的行事作風!”
“若非承公在此,便是換二一個,貧道也不敢以身犯險!”
“險從何來?”
“貧道不懼生死,隻是忍不了痛,更是怕疼。”
“難怪足下來尋老朽,且放寬心,十年前某判案便從不動刑,隻拿證據事實說話,十年後某依舊如此,何況足下並非蟊賊,析辨詭辭隻是耗費彼此心力,徒勞無益。”
“快人快語,不愧是承公,那貧道便放肆了,隻與承公約定一問三不知!”
此時雷厲、彰小乙、羽微行、營丘栿四人也都進入大堂,畢竟不清楚這道人底細,隻怕風鳴、宗淑二人應付不了,隻與寧君萬、危岌礙於身份親疏都在堂外候著。
而營丘栿聽得這道人此言,鼻子都快氣歪了,你這一問三不知豈不是就把話聊死了!
若是性情剛烈直率的莽夫或可勸得住,偏偏這等恬淡孤傲之人,如果做下了決定,隻怕是無人可以改變了。
而這漢子也是從容便裝,而等他換裝完畢才發覺所謂江湖梟雄原來才是他的喬裝而已。
一處處火情招惹來無數人倉促從睡夢中驚起投身到救火之中,而當大戶人家的男丁都跑院落來救火時,卻忽略了有零星的身影隱藏入他們的宅院裏,或者是藏身庫房,或者是棲身頂樓,總之以這些人的身手來看,隻要他們不主動現身,便是藏身數日也是無人知曉。
而就在這檔口,眾目睽睽之下,隻有一個道人信步來到應天府衙大門口,此人閑庭信步仿若遊方至此一般,倒是讓附近已經埋伏下來的軍士們無所適從了。
這楊都頭眼見如此,也不知該是否派人上來詢問,隻能眼巴巴地看著營丘栿給個主意。而營丘栿從剛才的不以為意,如今眉頭已經擰成川字了。
“兄長這道人古怪得很!”
營丘檁也看出來不對勁,哪有大半夜在衙門口逛遊的出家人,更何況這道人此時乃是麵對著府衙大門閉著眼開始默默念起經來,這是就地開始早課了?
營丘栿也不說話隻是死死盯著那道人,至於雷厲、彰小乙、寧君萬、危岌等人也都率人靠了過來,卻都在一箭之外停住,都是默默不語。
羽微行則走到營丘栿身邊,他二人雖然職位上下有別,年紀卻相差不了幾歲,說起話來一個禮賢下士,一個不卑不亢,倒是有幾分老友的味道,
“衡甫,這莫非是丟車保卒之舉嗎?”
任誰都看出這道人的不凡來,隻是這份萬軍之中的淡然與灑脫豈是平常之輩。
營丘栿極為不甘心的說道,
“看來兩邊的執棋人都錯看了棋子!”
“彼此錯看了?”
“難道不是嗎?”
“但願如此!”
倒是這句話讓營丘栿一怔,這又仔細打量這位皇親國戚,如今的監軍武臣。
“莫要如此驚詫,這個結局對於陛下才是最好的結局!”
營丘栿如何不詫異,倒不是因為他說什麽,而是為何他對自己這麽說!
“衡甫,明年的長寧節後天子可就三十歲了!”
營丘栿聞言若有所思,也是緩緩地點了點頭,若不是這位提及如此敏感的話題,莫說黎民百姓便是朝堂袞袞諸公似乎都忘記了當今天子早已不是孩童了,三十歲便是而立之年,可這位天子能否親政似乎依舊遙遙無期,當天下人都同情於被凰帝廢除帝位編管地方的虎氏皇子時,卻都忘了大肇天子也是尷尬的熏沐在慈聖太後的榮光與權威中。
羽微行近乎耳語的在營丘栿耳邊說道,
“年初,東京流行了一種新穎的磨喝樂,不同於以往的泥塑孩兒模樣,這個磨喝樂乃是三個孩童在大雄寶殿上搶金如意,這三個孩童分別穿著虎頭帽兒、狼皮盔兒和金鱗襖子。”
營丘栿聞言隻覺得一股寒意。
“偏有人拿來獻給諸皇子當做玩物,還就被帶到了大內來,就這麽幾個小玩意兒偏偏一件呈給了天子,一件奉入延福宮中。天子隻是命人收入庫中,而另一件則是被砸的粉碎,這事情也就這麽過去了!”
過去了麽?
營丘栿搖了搖頭,下意識的說到,
“此物隻是出現在東京城嗎?”
這句話說完輪到羽微行唏噓了,聰明人之間說話其實是格外輕鬆的,
“若是隻在東京城出現,為何東丹妄動兵戈,為何大綦貴女北來呢?”
原來如此,三國的症結如出一轍,偏偏在最不合時宜的時候被人點破了。這哪裏是什麽磨喝樂,孩童的玩具,分明是撩動逆鱗。虎頭帽兒便是大綦的廢帝、狼皮盔兒則是東丹的狼主,而金鱗襖子除了大肇鼇氏天子還能是誰,三朝都是女主稱製,三朝中還有母親搶奪兒子帝位的始作俑者,老邁的凰帝因為兒子、女兒和侄子們都垂涎嗣位而已經無力對外施展爪牙,但是東丹和大肇的天子卻依舊戰戰兢兢的提防著自己的母親也去效仿凰帝,被兒子如此防範的母親難道還能安然如故嗎?
“大肇不是大綦!”
營丘栿低聲道,
“慈聖也不是凰帝!”
營丘栿的語氣斬釘截鐵。
“你我都如此想,天子如是,慈聖如是,可是其他人呢?”
羽微行話到如此已經暴露了他此行來意,
“如今大肇可說不得誰執棋,誰做棋!”
天子想幹什麽?
若是此時抓住營丘栿的手那是一團冰涼,可是他的顏麵卻是因為燥熱沁出了汗漬。
營丘栿的思路在反複拉扯,於他似乎思索了一紀之久,但其實便是須臾間。
“寰宇縱橫分野,天道上下分明,大肇如今乃是締角挺中腹之勢,天下大局如此,執著眼前豈不可笑?”
營丘栿的話實在超出了羽微行的預期,
“衡甫,賢矣,荊山之瑋幾落凡塵,朝廷之過也!”
“天下璞玉何止吾輩,熒熒之光以待文伯!”
二人倒有閑工夫打機鋒。
一個問營丘栿是否願意作天子的棋子,可營丘栿是何等聰明人,偏偏偷換概念,將天下比作棋局,而大肇不過是憑借昆侖山天險苟安一隅,如此局勢天子若是有意進取於天下,誰人不是天子的棋子?
於是又用前宇朝時,西陸方伯荊文伯時故事來表明拉攏營丘栿的意思。當時,荊山有和叔向荊厲伯獻璞玉,玉尹妒而詆之,和叔因此左刖,荊武伯時,和叔再獻此瑋,玉尹再謗之,再右刖。文伯繼,旁人諫阻,和叔終三獻寶至文伯駕前,文伯親剖而得寶玉,因此謂之和氏璧,文伯以荊山封賞和叔,和叔不受,文伯則將和氏璧與和叔並稱雙寶,奉朝請,天子納之。
如今奉朝請已經沿用成為清貴大臣閑養的優待,便是始肇於此。
而營丘栿也是個清高孤傲之人,不僅不謙虛,還矜持的表明應天府以我為首的才俊們可不是附尾的弄臣,而是值得帝王禮賢下士的貞士。
正在這一拍即合的時候,營丘檁湊過來說道,
“府衙大門開了!”
這道人總算是把經念完了。
同時,府衙大門中開,裏麵翩翩然走出兩人,宗淑在前手執橫骨燈籠,這橫骨乃是海東移植過來了楠竹構成,蜜蠟燃燒其中,蒸騰處清香滋味,倒是為這紛繁的深夜帶來幾分恬靜。
略落了宗淑一步的便是俊朗如清風的公良吉符,姿態柔和,顏色淡然,見了這道人還拿出幾分熱情來,即便你是明知他乃是故作姿態,卻一絲一毫看不出做作之意。
“道長,素未謀麵,深夜造訪,可是有所指教!”
“善信,造擾了,貧道是不請自來,正是夤夜故不敢叩門擾人清夢,不想善緣到了,台門自開!”
這話說的,原來不是他自投羅網,乃是赴約一般。
“道長,此門既非台門也非元門,不過是個是非門罷了!”
這意思你也收斂些,此門打開無論仙俗貴賤都要有個是非明斷。
“仙途塵世都少不得是是非非,便是青門露門,除非俱滅如何不是是非!”
青門意指墳丘,露門乃是宮門,這意思也是明白了,是死是活我人已經在這兒了,若是想論是非便當麵聊,否則直接取我性命便好。
“道長倒是個爽快人,那便請移步,就在這門外說話不是待客之道。”
公良吉符抬手做了個請的姿勢,道士還未移步,四麵傳來了淅淅索索的聲音,原來幾處的神射手、射雕手和勁弩手已經遵照軍官的命令收了弓弩之力,高度緊張之下,便是這些精銳中的精銳也覺得自己張弦的手指有些發麻。
三個人往裏麵走,雷厲、彰小乙也脫離隊伍,跟了過來。
營丘栿與羽微行,隻領著寧君萬、危岌也往府衙而來。
前麵三個也不管不顧跟過來的幾個人,已經一路往大堂而來,此刻院落昏黑,隻有正堂燈火通明。
走到大堂前,便是這一直保持平靜的道人,也抑製不住內心湧起來的畏懼來,正是畏懼感,他如今麵對麵站在承公對麵,雖然二人相距不過十餘步,雖然明知對方不過是個毫無武功底子的文官,雖然二人年齡也差不了幾歲,可當他迎上承公那深奧如淵的眸子時,當他麵對肅然如崖的儀態時,他卻抑製不住內心中的畏懼感。
這不是武力的壓製,也不是權力的威勢,而是發自肺腑的正氣凜然,是透人心脾的正直無邪,平素以來他總以為世間即便有幾個正人君子也該是鬱鬱不得誌的,都是麵對濁世無能為力的,而當他站在承公麵前才知道為何此人以不惑之年便為世人稱道為酆都帝君,為何能榮辱不驚,宦海沉浮也不改其誌。
那是因為此人意誌之堅定,覺察之微妙,決斷之卓絕已經臻入化境,原來不隻是武藝精絕為巔峰才不怒自威,便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修為至聖也是精貫朝日、氣淩霄漢,讓人難以自持。
傳說此公當年勸諫時,竟然直接攬住宣宗的衣袖,以為是杜撰,如今當麵看來,此老峭直絕非虛言。
公良吉符與宗淑先入大堂迴稟,這才請他進去,倒是讓他有些彷徨了。
再看到已經為他設好的座椅,甚至還取來半月幾,上麵一甌一壺,壺裏麵為他溫上了素酒。
“承公,”
饒是江湖上的豪橫人物,頗有心術的旁門左道,麵對承公也不由自主的謙恭起來,
“貧道夤夜造訪,實在是驚了閣下的清夢,罪過罪過,”
“先生坐下說話,”
大堂上四大親衛扼住四角,風鳴與宗淑站在公案左右,公良吉符、蘆頌則推在承公座椅左右,而承公麵前公案一書、一茶、一香,看著香頭也是等了些時候。
“某本以為是俗物擾夢,不曾想卻是奇客臨門,足下此行倒讓老夫沒有白等。”
“所謂有的放矢,若是弓力不足、箭矢太軟、靶垛過硬,其實多做便是多餘,何苦來哉!”
這道人既來之則安之,一杯酒入腹,這話才從容許多。
“此言善矣,所謂上善便是不為不可為之事,次者隻為可為之事,最末乃是為不可為適可而止者,足下知其不可為則不為,倒也是個明白人!”
“可惜,貧道也隻是個明白人,卻不是個聰明人,否則事或有可為,可惜時也命也,氣運不濟也是枉然,既然都是枉然,又何必再做妄事!”
“何為氣運?”
承公仿若塾師在問學,而這道人也是有問有答,好似問道一般,
“為何而來便是運,來到哪裏便是氣,氣之凝聚乃是人的因果,運之流轉乃是事的聚合,因人成事也好,因事成人也罷,隻是如今人不成,事不濟,如此便是氣運順暢在承公這裏,氣運凝滯在貧道這邊。”
“足下未免高看了自己,氣運豈會因你而凝滯,足下不過是炎陽下苦尋甘泉不得罷了,炎陽不因你而高照,甘泉不因你而流失,你自困局中不得脫身罷了!”
這道人躊躇半晌才說話,
“謹受教,是貧道執著了,果然這道心並非曠達便能暢明的!”
“道心麽!”
承公本是眯縫著眼睛似乎是疲憊著,此刻微微睜開雙眸,已經是精華流露了,
“許多人說你們是旁門左道,你們以為是世人的眼睛汙了看不得你們,可是道心從來不是淩駕於凡人之上,便是在這濁世裏,在被你們看輕的茫茫眾生中留存,正道之士從不畏懼沾惹俗塵來滌蕩世人濁心,可足下卻總妄想一把火就能把這濁世燃盡了。”
承公向來不是愛說話之人,今日卻是淋漓盡致的盡抒胸懷,
“某隻見過燃盡繁華隻剩下灰燼,可未曾見過骨灰壇子裏爬出來過什麽聖人!”
“原來承公早就看破我們的出身和來曆了!”
“淨世白蓮!許多愚夫愚婦隻看到白蓮的純淨,誰又知道滅世紅蓮才是你們的手段!”
一方是打算推倒一切建立所謂的人間天國,一方是縫縫補補隻希望人世太平持久,一方是根本不相信萬民自有智慧,而是致力於統合道德的現實主義者,而另一方則是深信眾生皆相善,終於能在坎坷中實現大同的理想主義者。
他們的對立是針尖對麥芒,絕非陰陽輪迴的可能,隻有勢同水火的鬥爭。
因此這場看似即將迎來高潮的爭論戛然而止,聰明人不會在毫無意義的時間和地點徒費口舌,一切又歸於現實的問答中。
“承公可否知曉我們此行的目的?”
“足下請明言!”
“貧道可否與公約定個原則,否則有些話要麽說不下去,要麽不好說下去。”
“足下原來也知曉某的行事作風!”
“若非承公在此,便是換二一個,貧道也不敢以身犯險!”
“險從何來?”
“貧道不懼生死,隻是忍不了痛,更是怕疼。”
“難怪足下來尋老朽,且放寬心,十年前某判案便從不動刑,隻拿證據事實說話,十年後某依舊如此,何況足下並非蟊賊,析辨詭辭隻是耗費彼此心力,徒勞無益。”
“快人快語,不愧是承公,那貧道便放肆了,隻與承公約定一問三不知!”
此時雷厲、彰小乙、羽微行、營丘栿四人也都進入大堂,畢竟不清楚這道人底細,隻怕風鳴、宗淑二人應付不了,隻與寧君萬、危岌礙於身份親疏都在堂外候著。
而營丘栿聽得這道人此言,鼻子都快氣歪了,你這一問三不知豈不是就把話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