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甲辰,稀鬆平常的一個夏日,平旦寅正,街麵上已經許多人開始了一天的營生,沿著府衙前的內城中軸線上更是已經有了幾分忙碌,至於中心廣場,小商販們等不及夜壺局的雜役收拾一片狼藉,自顧自的自己開始收拾這些黃白之物,以免耽擱出攤。
五更天,一日始,商販們爭先擺攤的時候,譙樓鍾鼓聲起,天下報時鍾鼓都是依著道門規矩,先用鼓,先是鍾聲起,鍾聲極為講究,所謂起三清,落四禦,中間緊七,慢八,平十二,合計二十七聲,然後繼之以鼓聲,先緊再慢徐徐進合計五十四下,然後鍾聲第二遍,繼而鼓響再一遍,最後鍾聲再起,合計八十一響,鍾鼓聲落,以衙門為首,百行百業的一天開始了,鍾鼓譙樓震徹左近,便是外城閉塞地方也有附近道觀的道人們搖鈴敲鑼巡走報時。
本以為平常的一天,才日出之時,便是城門大開的卯初,便有許多奇談怪論散播開來,其中新鮮事便是府衙鬧了女鬼,便是承公號稱酆都帝君的都壓製不住,據說這兩日便要搬出來,避開這邪祟之地。許多婆子閑漢都來說故事,本來大夥兒都是不信的,偏偏有那半吊子的陰陽先生來湊舌頭,說什麽這女鬼並非尋常之物,乃是宇朝時那烽火戲諸侯的而導致宇朝西遷的妖妃化成鬼魅出來鬧事,而且也不是這幾日才冒出來,連著幾人知府都壓製不住,前任知府甚至丟了魂魄如今隻敢躲進東京城,靠著王氣才壓製住這妖孽,否則便是小命不保,也是承公陰德身後,正氣凜然,這才能全身而退!
說的有鼻子有眼,由不得許多癡婦憨翁也就半信半疑了,而到了辰時,廂軍出營朝食,在傳來的消息便讓人深信不疑了。原來,這些廂軍平素裏也隻教閱廂軍或不教閱廂軍的軍頭才有餘錢在街上買飯食,豈料今日許多窮蹇軍漢竟也拿著現錢買了飯食,甚至還有買了葷腥往家裏麵送的,如何不讓人眼熱,仔細打聽才知道,這些軍漢這兩日接了好活計,原來是營丘大判不隻拿了公錢出來,自己還掏了補助,要兩日內便將客館修葺一新,說是不得耽誤承公明晚入住,若是完成的利索還有賞錢,而且這次做工乃是先發錢到每個人手裏,中間打點都是營丘大判另支,所以到手的工錢都是十足的。
不止如此,那些原本閑住客館的官員與官屬,也都給了安置錢,安置方麵又是一項工程,一來一去,這個季夏倒是讓這些窮酸漢子能好好賺了一筆。
於是街頭巷尾便傳開了,傳到最後便成了昨夜承公開壇請集真九霄護法與那妖妃邪祟大戰了八百個會合不能分出勝負,承公真氣耗盡隻能暫時退了出來,隻能功力恢複便要請來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用天雷劈了這妖孽,百姓們傳說的津津有味,倒是讓知情人哭笑不得。
如果說這條消息還讓人嘖嘖稱奇,另一個傳言卻實在讓歸德府百姓猶如吃饅頭咬了半條蛆一般,惡心到了骨髓縫兒裏。
起先還是外城及近郊許多貧家小戶們的老嫗媳婦們哭天抹淚,然後便是傳言到了整個外城,消息也是越來越詳細,越來越驚悚。
“聽說了嗎?挨千刀殺不盡的東虜因為名字裏有個丹字,便要認咱們丹陽城的開城祖宗丹朱當先人!”
“認就認唄,反之又不是搶你我的祖宗!”
“你這人,見識還不如婦人!”
“小點兒聲,若讓我渾家聽你這般說,少不得拿木杖敲你,我也躲不過!”
“你以為這些蠻子是白認祖宗嗎?”
“怎地?他們還願意花錢買不成?”
“你是腦袋插尿壺裏泡糊塗了?”
“你這廝沒大沒小,是要討打嗎?”
“這些蠻子說城西南那墳圈子是什麽懷朱台的舊地,他們要官府將這地方還給他們,他們要重修這裏來祭拜祖宗?”
“那官府打算給多少燒埋銀子讓咱們遷墳?又遷到哪裏?”
“你想甚麽好事?我那兄長不是就在福昌縣當差嗎?”
“你還有在衙門當差的兄長?我怎麽不知道?”
“就是我渾家她三舅家裏的四表侄兒的連襟!”
“這直娘的算哪門子兄長?”
“不管怎麽說,那邊說了,當初埋在那裏官府也沒攔著,可也沒批了,如今不算這些年白撿的便宜也該知足,哪裏有什麽燒埋錢,至於遷去哪裏便看大夥兒的本事,當年能找到這處便宜,此時也該自己想辦法?”
“這說的是什麽話?這哪裏是人嘴裏該說出來的,這是該順著下麵屙出來的渾屁!便是不遷,都不遷,看他們這些賊廝鳥還敢犯了眾怒!”
“那邊也說了,若是咱們大肇朝廷壓根兒也不願意幹這等折壽勾當,可是東虜哪裏管得了這些,隻怕到時候這些蠻子便把這裏都扒了,許多骨骸一把火揉成灰也都和成泥,燒成磚拿來給他們祖宗作祠堂,到時候這後人們可不就是當牛做馬的賤命了!”
這漢子本來隻是義憤填膺的急躁,聽了這話兩隻眼睛都成血紅了!貧家小戶的指望便是子孫兒女能有些出息,隻要是出入平安,成家立業便是祖宗保佑了,如何能聽得這等詛咒。
“入了這些蠻子八輩子先人,是哪個挑起頭的,咱先把他燒化了抹牆上!”
這漢子是個泥瓦匠,向來做事幹脆利落,當即轉身往家裏麵去,不一會兒便聽見他那渾家驚天動地的嚎叫起來,然後便是這漢子扛著石錘就出來了,後麵自己的半大小子還有兩個學徒也都抄著棍棒出來。此人平日裏急公好義,這片貧戶許多牆麵屋頂都是這漢子無償給整修了的,因此許多人都以為他家裏遭受了什麽冤屈,都跑出來問候。
於是這次又讓那會說話的漢子把這番話說給了街坊聽,這一下子可是炸了鍋了,中夏人哪個不是講究個忠孝仁義的,便是帝王將相也把不孝擺在了十惡不赦之中,那是僅次於謀逆的大罪,如今聽聞東虜要扒了祖宗的墳頭,隻是一刻鍾便匯集了數百個老少男女,都是抄著趁手的家夥便浩浩蕩蕩、罵罵咧咧的往紫霄觀這邊來了,若是從各處城門往內外看,許多這樣的人流裏裏外外的從細線湊成洪流都往一個核心集中。
至於內城又是傳揚著另一個版本,
“賢兄,敢問令祖林可是就在北尨山北麵嗎?”
“賢弟,你今日怎麽問起此事,想我家也是丹陽城世代的宦門,先祖也是前朝的顯貴,如何不是在這北麵,所謂頭枕玉梁,足濯清流,左攬青龍縹雲起,右擁臥虎觀風行,實在是難得的風水寶地了!”
“唉,果然如此,隻怕真是無妄之災了!”
“這是什麽話,你我金蘭之誼怎麽如此說話!”
“賢兄你是誤會我了,怎麽,你是沒有得到一點風聲嗎?”
“究竟何事,我這才從丹楓館出來,若非夫子這邊早課,我也不必趕得如此著急!”
原來這二人都是應天書院的學子。
“隻怕今日夫子們也顧不得我們,真是飛來的禍事啊!”
“你這人怎麽這般吞吞吐吐,有事直言,除了借錢!”
“你是真不知道,東丹人要來認丹朱當祖宗之事嗎?”
這位撓了撓頭,
“這關我什麽事?又不是認我做祖宗!”
“你難道不知丹朱的陵寢就在北尨山北麵山腰上?”
“我知道這個幹嘛,我們家族譜也沒他啊!”
“你可。。。”
他本想說不學無術,可又真怕把這位惹急了,
“你可知曉若是東丹人認祖歸宗得到朝廷首肯,那必然是要大興土木重修丹朱陵寢的?”
“所以呢?”
“聽聞便是北尨山腳下,城西南那邊亂葬崗子都要被他們強占去,你以為北尨山自下及上直抵丹朱陵寢的沿途墳塋都能逃得過東丹人的魔爪?”
“他認他的祖宗,關其他人什麽事,這些蠻子若是認了丹朱當祖宗,便把丹朱的陵寢扒了讓他們帶走便是了,憑什麽動我們家的祖宗!”
“理是這麽個理,可是他們哪裏是講道理的?”
“那該如何是好,隻怕我們家的老太爺非要活活氣死不可!”
想到這裏,這廝竟然噗嗤樂了,
“也不知老太爺伸腿了埋到哪裏去,倒是祖產也該分上一分了!”
原來是惦記上曾祖的錢袋子了。
“說起錢財來,你們本地的富戶又是雪上加霜!”
“你這廝又是東拉西扯起來!”
“不是我胡說,乃是聽聞這東丹人要重修整個神宮神道,所費何止千萬計,但是這些蠻子倒是有些歪心思,打算朝廷先出資建設,他們再用牛馬土貨抵償!”
“這些事情實在關係不到我們啊!”
“你怎麽不想想朝廷哪裏願意拿出這麽一大筆錢來?所以打算攤派下來,而承公體恤百姓,便商議三等戶以上,哪怕官戶、形勢戶也在攤派之列,而攤派範圍也隻在應天府範圍之內!”
“這承黑子,感情不是他的錢,他倒是大方的緊。說起來能攤派多少?”
“賢兄,你家乃是形勢戶,若是按這次的規矩,反而是大頭,隻怕不會少於一千貫!”
“多少?一千貫?窮瘋了吧,一千貫我能在丹楓館從七夕吃喝玩樂到重九!”
越想越氣,猛地一拍桌子,
“這些蠻子,哪裏是搶祖宗,分明是搶錢來了,我這便迴去,想從爺爺身上扽現錢,爺爺先給你撕成八瓣兒再說!”
先是一個兩個,然後便是十個百個,本來沉謐穩重的內城豪門們也坐不住了,先是東奔西走的是下人,俄而換成了管事,再是子弟們群出,最後不隻是當家做主的員外們東拚西湊起來,便是女眷們也開始走親訪友了。
總而言之,才是隅中,巳時未盡,整個紫虛觀地界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若非禁軍們戒備森嚴,隻怕已經有膽大的衝進去了,饒是如此,這些百姓也不敢與禁軍矯情,但是都把怒氣撒在了東丹使團身上,各類趁手的都往紫虛觀裏麵丟擲,若不是差人們阻攔住,隻怕人們能把附近的房舍都拆了,拿來把紫虛觀填實了。
事到如今,府衙裏麵隻傳來一句話,請複真觀紫芝真人前來一敘,然後午後在端禮門前與百姓們說話。
知道內情的都為師叔捏了一把汗,這次有些玩過火了吧!誰能想到丹陽城的百姓平日裏自由散漫,真個有了切膚之痛,性情竟如此暴烈,絲毫不遜於京兆與北疆民眾。
按理說承公這個安排十分不合理,即便是快馬往複真觀一個來迴,便是午時也趕不迴來,可是正午時分紫芝真人領著幾個門人就這麽大搖大擺的進城了。
風鳴、宗淑二人則是很尷尬的走在兩旁,心道您二位這是連裝都不裝了嗎?若是承公與師叔沒有默契那才是活見鬼!
果然承公已經在端禮門城樓等著了,二人一見麵,承公的表情就很豐富,老道的神色也很複雜,隻怕心裏都在想,你可真是個胡說八道的高手!
日昳午後,也並非所有百姓都雲集於此,隻是各鄉裏的三老、裏正與耆耋們還有內城許多門第的代表,也有個一二百人,便在甕城內說話。
承公也沒有否認一切謠言,隻是說無論墳圈子還是北尨山其實都是朝廷交給隱仙派打理,具體執行的便是複真觀,因此墳圈子並非無主之地,北尨山也不能任人擺布,如此紫芝真人便成了大家眼裏的救命仙丹了。而老道也是仙風道骨的存在,幾句話也肯定了東丹傾慕中夏的善念,並且也重申了朝廷對於百姓的愛護之意,偏偏又拿出道家模棱兩可的說辭將這事又擺弄成一門上好的生意。
總之,便是百姓們願意遷墳,隱仙派也不支持,所謂故土難離,何況祖宗埋骨之地,隻是原址安置總也是有辦法的,辦法合不合適也看福報幾何再做打算,這幾句話便讓窮困百姓們能稍微安心了。
而富戶們的擔心在這位老道嘴裏反而成了一樁上好的大買賣,如果是毫無迴報的攤派大家自然是不願意的,但若是參股就另當別論,畢竟東丹人隻是讓咱們墊付,又不是強占。當然,這些蠻子信譽一向不讓人信服,因此老道也請官府來做中介,除非東丹人先真金白銀把定錢放進來,否則斷無啟動重修陵寢工程的道理,而大家的攤派也無非是都在工程上,而這些工程既然在應天府也不能便宜了外人不是?
於是老道建議按著自願原則,誰家拿出來的多,便在工程上多拿些,便以一千貫為限,低於此數的也不要染指工程了,而工程款又不必經過東丹人再到他們手裏,無非是拿著賬冊讓東丹人出資核銷罷了。如此大夥兒不必擔心錢財去向,便是開工也有了啟動資金保障,又何必擔心呢?
這番話倒是真把幾個大戶人家說得動了心,便是許多計較一千貫攤派的中等門第,看著大戶們躍躍欲試,也不敢出言反對了,便是怨氣也隻能腹誹了。
於是輕描淡寫間便把事情解決了,而隻怕倒黴的便是東丹人,這麽個大生意竟無一人通知他們來參加,而所有的東丹人就在百姓扔進來的的垃圾中鬱悶的待了半天,所有人便是再沒腦子也不會此時出去招惹眾怒,而正使綺裏遠山則是憤怒的先是問了每一個東丹人誰出去招惹是非了,然後便是在毫無結果中陷入沉思,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五更天,一日始,商販們爭先擺攤的時候,譙樓鍾鼓聲起,天下報時鍾鼓都是依著道門規矩,先用鼓,先是鍾聲起,鍾聲極為講究,所謂起三清,落四禦,中間緊七,慢八,平十二,合計二十七聲,然後繼之以鼓聲,先緊再慢徐徐進合計五十四下,然後鍾聲第二遍,繼而鼓響再一遍,最後鍾聲再起,合計八十一響,鍾鼓聲落,以衙門為首,百行百業的一天開始了,鍾鼓譙樓震徹左近,便是外城閉塞地方也有附近道觀的道人們搖鈴敲鑼巡走報時。
本以為平常的一天,才日出之時,便是城門大開的卯初,便有許多奇談怪論散播開來,其中新鮮事便是府衙鬧了女鬼,便是承公號稱酆都帝君的都壓製不住,據說這兩日便要搬出來,避開這邪祟之地。許多婆子閑漢都來說故事,本來大夥兒都是不信的,偏偏有那半吊子的陰陽先生來湊舌頭,說什麽這女鬼並非尋常之物,乃是宇朝時那烽火戲諸侯的而導致宇朝西遷的妖妃化成鬼魅出來鬧事,而且也不是這幾日才冒出來,連著幾人知府都壓製不住,前任知府甚至丟了魂魄如今隻敢躲進東京城,靠著王氣才壓製住這妖孽,否則便是小命不保,也是承公陰德身後,正氣凜然,這才能全身而退!
說的有鼻子有眼,由不得許多癡婦憨翁也就半信半疑了,而到了辰時,廂軍出營朝食,在傳來的消息便讓人深信不疑了。原來,這些廂軍平素裏也隻教閱廂軍或不教閱廂軍的軍頭才有餘錢在街上買飯食,豈料今日許多窮蹇軍漢竟也拿著現錢買了飯食,甚至還有買了葷腥往家裏麵送的,如何不讓人眼熱,仔細打聽才知道,這些軍漢這兩日接了好活計,原來是營丘大判不隻拿了公錢出來,自己還掏了補助,要兩日內便將客館修葺一新,說是不得耽誤承公明晚入住,若是完成的利索還有賞錢,而且這次做工乃是先發錢到每個人手裏,中間打點都是營丘大判另支,所以到手的工錢都是十足的。
不止如此,那些原本閑住客館的官員與官屬,也都給了安置錢,安置方麵又是一項工程,一來一去,這個季夏倒是讓這些窮酸漢子能好好賺了一筆。
於是街頭巷尾便傳開了,傳到最後便成了昨夜承公開壇請集真九霄護法與那妖妃邪祟大戰了八百個會合不能分出勝負,承公真氣耗盡隻能暫時退了出來,隻能功力恢複便要請來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用天雷劈了這妖孽,百姓們傳說的津津有味,倒是讓知情人哭笑不得。
如果說這條消息還讓人嘖嘖稱奇,另一個傳言卻實在讓歸德府百姓猶如吃饅頭咬了半條蛆一般,惡心到了骨髓縫兒裏。
起先還是外城及近郊許多貧家小戶們的老嫗媳婦們哭天抹淚,然後便是傳言到了整個外城,消息也是越來越詳細,越來越驚悚。
“聽說了嗎?挨千刀殺不盡的東虜因為名字裏有個丹字,便要認咱們丹陽城的開城祖宗丹朱當先人!”
“認就認唄,反之又不是搶你我的祖宗!”
“你這人,見識還不如婦人!”
“小點兒聲,若讓我渾家聽你這般說,少不得拿木杖敲你,我也躲不過!”
“你以為這些蠻子是白認祖宗嗎?”
“怎地?他們還願意花錢買不成?”
“你是腦袋插尿壺裏泡糊塗了?”
“你這廝沒大沒小,是要討打嗎?”
“這些蠻子說城西南那墳圈子是什麽懷朱台的舊地,他們要官府將這地方還給他們,他們要重修這裏來祭拜祖宗?”
“那官府打算給多少燒埋銀子讓咱們遷墳?又遷到哪裏?”
“你想甚麽好事?我那兄長不是就在福昌縣當差嗎?”
“你還有在衙門當差的兄長?我怎麽不知道?”
“就是我渾家她三舅家裏的四表侄兒的連襟!”
“這直娘的算哪門子兄長?”
“不管怎麽說,那邊說了,當初埋在那裏官府也沒攔著,可也沒批了,如今不算這些年白撿的便宜也該知足,哪裏有什麽燒埋錢,至於遷去哪裏便看大夥兒的本事,當年能找到這處便宜,此時也該自己想辦法?”
“這說的是什麽話?這哪裏是人嘴裏該說出來的,這是該順著下麵屙出來的渾屁!便是不遷,都不遷,看他們這些賊廝鳥還敢犯了眾怒!”
“那邊也說了,若是咱們大肇朝廷壓根兒也不願意幹這等折壽勾當,可是東虜哪裏管得了這些,隻怕到時候這些蠻子便把這裏都扒了,許多骨骸一把火揉成灰也都和成泥,燒成磚拿來給他們祖宗作祠堂,到時候這後人們可不就是當牛做馬的賤命了!”
這漢子本來隻是義憤填膺的急躁,聽了這話兩隻眼睛都成血紅了!貧家小戶的指望便是子孫兒女能有些出息,隻要是出入平安,成家立業便是祖宗保佑了,如何能聽得這等詛咒。
“入了這些蠻子八輩子先人,是哪個挑起頭的,咱先把他燒化了抹牆上!”
這漢子是個泥瓦匠,向來做事幹脆利落,當即轉身往家裏麵去,不一會兒便聽見他那渾家驚天動地的嚎叫起來,然後便是這漢子扛著石錘就出來了,後麵自己的半大小子還有兩個學徒也都抄著棍棒出來。此人平日裏急公好義,這片貧戶許多牆麵屋頂都是這漢子無償給整修了的,因此許多人都以為他家裏遭受了什麽冤屈,都跑出來問候。
於是這次又讓那會說話的漢子把這番話說給了街坊聽,這一下子可是炸了鍋了,中夏人哪個不是講究個忠孝仁義的,便是帝王將相也把不孝擺在了十惡不赦之中,那是僅次於謀逆的大罪,如今聽聞東虜要扒了祖宗的墳頭,隻是一刻鍾便匯集了數百個老少男女,都是抄著趁手的家夥便浩浩蕩蕩、罵罵咧咧的往紫霄觀這邊來了,若是從各處城門往內外看,許多這樣的人流裏裏外外的從細線湊成洪流都往一個核心集中。
至於內城又是傳揚著另一個版本,
“賢兄,敢問令祖林可是就在北尨山北麵嗎?”
“賢弟,你今日怎麽問起此事,想我家也是丹陽城世代的宦門,先祖也是前朝的顯貴,如何不是在這北麵,所謂頭枕玉梁,足濯清流,左攬青龍縹雲起,右擁臥虎觀風行,實在是難得的風水寶地了!”
“唉,果然如此,隻怕真是無妄之災了!”
“這是什麽話,你我金蘭之誼怎麽如此說話!”
“賢兄你是誤會我了,怎麽,你是沒有得到一點風聲嗎?”
“究竟何事,我這才從丹楓館出來,若非夫子這邊早課,我也不必趕得如此著急!”
原來這二人都是應天書院的學子。
“隻怕今日夫子們也顧不得我們,真是飛來的禍事啊!”
“你這人怎麽這般吞吞吐吐,有事直言,除了借錢!”
“你是真不知道,東丹人要來認丹朱當祖宗之事嗎?”
這位撓了撓頭,
“這關我什麽事?又不是認我做祖宗!”
“你難道不知丹朱的陵寢就在北尨山北麵山腰上?”
“我知道這個幹嘛,我們家族譜也沒他啊!”
“你可。。。”
他本想說不學無術,可又真怕把這位惹急了,
“你可知曉若是東丹人認祖歸宗得到朝廷首肯,那必然是要大興土木重修丹朱陵寢的?”
“所以呢?”
“聽聞便是北尨山腳下,城西南那邊亂葬崗子都要被他們強占去,你以為北尨山自下及上直抵丹朱陵寢的沿途墳塋都能逃得過東丹人的魔爪?”
“他認他的祖宗,關其他人什麽事,這些蠻子若是認了丹朱當祖宗,便把丹朱的陵寢扒了讓他們帶走便是了,憑什麽動我們家的祖宗!”
“理是這麽個理,可是他們哪裏是講道理的?”
“那該如何是好,隻怕我們家的老太爺非要活活氣死不可!”
想到這裏,這廝竟然噗嗤樂了,
“也不知老太爺伸腿了埋到哪裏去,倒是祖產也該分上一分了!”
原來是惦記上曾祖的錢袋子了。
“說起錢財來,你們本地的富戶又是雪上加霜!”
“你這廝又是東拉西扯起來!”
“不是我胡說,乃是聽聞這東丹人要重修整個神宮神道,所費何止千萬計,但是這些蠻子倒是有些歪心思,打算朝廷先出資建設,他們再用牛馬土貨抵償!”
“這些事情實在關係不到我們啊!”
“你怎麽不想想朝廷哪裏願意拿出這麽一大筆錢來?所以打算攤派下來,而承公體恤百姓,便商議三等戶以上,哪怕官戶、形勢戶也在攤派之列,而攤派範圍也隻在應天府範圍之內!”
“這承黑子,感情不是他的錢,他倒是大方的緊。說起來能攤派多少?”
“賢兄,你家乃是形勢戶,若是按這次的規矩,反而是大頭,隻怕不會少於一千貫!”
“多少?一千貫?窮瘋了吧,一千貫我能在丹楓館從七夕吃喝玩樂到重九!”
越想越氣,猛地一拍桌子,
“這些蠻子,哪裏是搶祖宗,分明是搶錢來了,我這便迴去,想從爺爺身上扽現錢,爺爺先給你撕成八瓣兒再說!”
先是一個兩個,然後便是十個百個,本來沉謐穩重的內城豪門們也坐不住了,先是東奔西走的是下人,俄而換成了管事,再是子弟們群出,最後不隻是當家做主的員外們東拚西湊起來,便是女眷們也開始走親訪友了。
總而言之,才是隅中,巳時未盡,整個紫虛觀地界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若非禁軍們戒備森嚴,隻怕已經有膽大的衝進去了,饒是如此,這些百姓也不敢與禁軍矯情,但是都把怒氣撒在了東丹使團身上,各類趁手的都往紫虛觀裏麵丟擲,若不是差人們阻攔住,隻怕人們能把附近的房舍都拆了,拿來把紫虛觀填實了。
事到如今,府衙裏麵隻傳來一句話,請複真觀紫芝真人前來一敘,然後午後在端禮門前與百姓們說話。
知道內情的都為師叔捏了一把汗,這次有些玩過火了吧!誰能想到丹陽城的百姓平日裏自由散漫,真個有了切膚之痛,性情竟如此暴烈,絲毫不遜於京兆與北疆民眾。
按理說承公這個安排十分不合理,即便是快馬往複真觀一個來迴,便是午時也趕不迴來,可是正午時分紫芝真人領著幾個門人就這麽大搖大擺的進城了。
風鳴、宗淑二人則是很尷尬的走在兩旁,心道您二位這是連裝都不裝了嗎?若是承公與師叔沒有默契那才是活見鬼!
果然承公已經在端禮門城樓等著了,二人一見麵,承公的表情就很豐富,老道的神色也很複雜,隻怕心裏都在想,你可真是個胡說八道的高手!
日昳午後,也並非所有百姓都雲集於此,隻是各鄉裏的三老、裏正與耆耋們還有內城許多門第的代表,也有個一二百人,便在甕城內說話。
承公也沒有否認一切謠言,隻是說無論墳圈子還是北尨山其實都是朝廷交給隱仙派打理,具體執行的便是複真觀,因此墳圈子並非無主之地,北尨山也不能任人擺布,如此紫芝真人便成了大家眼裏的救命仙丹了。而老道也是仙風道骨的存在,幾句話也肯定了東丹傾慕中夏的善念,並且也重申了朝廷對於百姓的愛護之意,偏偏又拿出道家模棱兩可的說辭將這事又擺弄成一門上好的生意。
總之,便是百姓們願意遷墳,隱仙派也不支持,所謂故土難離,何況祖宗埋骨之地,隻是原址安置總也是有辦法的,辦法合不合適也看福報幾何再做打算,這幾句話便讓窮困百姓們能稍微安心了。
而富戶們的擔心在這位老道嘴裏反而成了一樁上好的大買賣,如果是毫無迴報的攤派大家自然是不願意的,但若是參股就另當別論,畢竟東丹人隻是讓咱們墊付,又不是強占。當然,這些蠻子信譽一向不讓人信服,因此老道也請官府來做中介,除非東丹人先真金白銀把定錢放進來,否則斷無啟動重修陵寢工程的道理,而大家的攤派也無非是都在工程上,而這些工程既然在應天府也不能便宜了外人不是?
於是老道建議按著自願原則,誰家拿出來的多,便在工程上多拿些,便以一千貫為限,低於此數的也不要染指工程了,而工程款又不必經過東丹人再到他們手裏,無非是拿著賬冊讓東丹人出資核銷罷了。如此大夥兒不必擔心錢財去向,便是開工也有了啟動資金保障,又何必擔心呢?
這番話倒是真把幾個大戶人家說得動了心,便是許多計較一千貫攤派的中等門第,看著大戶們躍躍欲試,也不敢出言反對了,便是怨氣也隻能腹誹了。
於是輕描淡寫間便把事情解決了,而隻怕倒黴的便是東丹人,這麽個大生意竟無一人通知他們來參加,而所有的東丹人就在百姓扔進來的的垃圾中鬱悶的待了半天,所有人便是再沒腦子也不會此時出去招惹眾怒,而正使綺裏遠山則是憤怒的先是問了每一個東丹人誰出去招惹是非了,然後便是在毫無結果中陷入沉思,這究竟是怎麽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