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臣們的經營之術遠比文官來的便利,尤其是邊將與鎮將,邊將們掌握著對外榷場、海路巡防事務,便如蛇繼先出身的蛇家便是歸順大肇的橫山戎大族,特賜世鎮橫山東麵三城,此地乃大綦、大肇與橫山戎三邊之地,隻是榷場抽稅已經使蛇氏稱雄地方了,便是蛇繼先自己之所以能與仝霽雲平分秋色,不隻是武力,也在於財力,便是奉承了各地方官員,他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至於內地鎮將,手下乃有廂軍可用,教閱廂軍可用租出去看家護院、護送商隊或者救火救災、代人充役,而不教閱廂軍更是賺錢的好勞力,諸如修城築樓、起屋建房、搭橋鋪路、開塘作堰這些大活計都是行家裏手,便是作木工、泥瓦工、燒磚開窯、開荒種地,便是挖墳掘墓,作紅白事也是不在話下。因此營丘潭便是牢牢掌握廂軍,置辦下來的家產足矣羨煞旁人。
至於雷厲、宗淑、源淨、蘆頌幾個哪個不是地方大族,而維係大族體麵的便是手中權力,袖藏萬金。
隻是他們的長輩這許多錢財也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
比如雷厲、源淨用了大半家財都是組織團練、訓練鄉丁,無論何時拉出去,隻要裝備得當,戰力不遜禁軍。至於宗放置辦許多田產也是用於登雲閣經營開支,而蘆頌的父親也是用來扶助家鄉貧家子進學。也算物盡其用了。
隻是父兄輩如此,後輩們豈能不樂於置身其中。
一眾年輕人便認認真真的聽著紫芝真人的安排,老道說到這等大生意,在配合他這副仙風道骨的唬人模樣,真個好似商聖降臨一般。
“咱們不隻是讓東丹人把這個祖宗認下來,冤枉錢也決不讓他少花了,便是對麵那片亂葬崗子,咱們都給他安排個明明白白,就讓他把這懷朱台重新建起來!”
眾人對於讓東丹人真金白銀拿出來決無異議,隻是提起那好大一片亂葬崗子,倒有些不同意見,
“師叔,那片說是亂墳崗子,但畢竟是左近貧家小戶沒奈何埋葬亡人地方,若是就這麽平了,一來有傷天和,二也是傷了民心,這些百姓又該拾骨去哪裏呢?”
老道牛鼻子哼了一聲,
“你們這些牛犢子倒是蹄子亂踢的緊,那裏本來便是咱們的產業,這些年那邊的化人場與義莊還不是咱們在維持?”
老道忽又笑了起來,
“也算你們沒有失了本心,隻是倒把老道輕視如此,著實可恨!”
“師叔恕罪!”
這話說得極不走心。
“算了,老道不與你們小兒輩計較,你們隻看那亂葬崗子遠遠看去是一片狼藉,可是走進去看過了?”
“那倒不曾去過!”
“哼,你們這些假仁假義的崽子,若是平常人進去看也是糊裏糊塗,但是你們進去便知道那亂墳崗子看似混亂不堪,其實都是按著條理收拾的整整齊齊,不知這些年新添的墳塋都是仔細造冊了,便是原先的老墳也都是想盡辦法核實了,便是多少年無人祭奠的荒墳咱也都記錄下來,不隻是名冊還有繪圖,饒是立時翻新此地,也不至於流落亡者髑骷。”
“原來如此!”
“這下你們心安了?還有什麽矯情地方?”
“哪裏還敢置喙,隻等師叔恕罪,”
這一次便真情實意許多。
“師叔,咱還有一問,便是如此,如何讓官府再給咱們指定地方遷走這些墳塋?”
智全寶又開了口。
“你也是官府中人,咱們若是這般不知進退,讓官人們如何看待咱們?”
老道實在是恨鐵不成鋼,
“隻要是懷朱台開工起來,自然是不可能占用如此多土地做那浩大工程,更何況那地方毗鄰城垣,築就高台更不利於城防,這一點老朽都看得出來,你們心裏沒數嗎?”
老道打開一幅長卷,邊開邊說道,
“你們看這是何物?”
眾人上前圍觀,還是有蘆頌這等博物識廣的,
“這莫非便是大綦那邊於道門宮觀廣泛興起的塔麽?”
“正是此物,你可知曉此物來曆?”
蘆頌略略思索,致禮說道,
“學生便淺言一二,隻是見識鄙薄,錯漏之處還請師長賜教,”
於是便依著圖樣說道,
“據聞,此物乃是東方數千裏外有天竺國處傳來,這國家別無所長,唯好辯論,上至國王,下至黎民,幾乎是閑來便聚在一起論道理,所論者多是生何以來,死往哪裏去的執念。因為此地隻旱雨兩季,一年之內並無冬夏之更迭,因此雖然人性懶惰,卻物產豐阜,但世人愚昧,不知此乃天地氣運轉圜之故,歸因於萬物萬靈庇護,以至於有千萬生民,億兆神明之流俗。
乃有一王子曾求學於宇朝,然後歸國,有感於故國百姓之昏敝,更厭惡其崇拜無數妖物而興起的各等淫祠,於是以中夏道教為根本,雜糅辯術、名訣創宗教,規範神明體係,製定模範儀軌,而漸成顯教。之後其仙去時,其教眾於天竺國內已過半數,天竺國主更尊此王子為大覺聖者,築方底圓頂陵墓以供奉其骨殖,其後這類墓製便成為此宗教聖者專享,稱之為方墳。
然後,曆代國王屢次加封修繕,這墳塚便從一層壘成多層,圓頂因為升高而改小而陡,漸成錐型。等待這等建製隨著東方通遼商道傳到大綦,已經漸與咱們中夏建築形製融合,便從覆缽形製演化為多重多簷建築,如今大綦已經用於大德高道蟬蛻安放之用,高大者稱密簷多重塔,據聞其神都有大慈恩塔者巍峨九重高聳達二十餘丈,低矮者則是覆缽單簷居多,一丈至五丈不等,堆累繁多,大小參差、高低不同,粗細不一,形狀各異,觀若茂林,故名之為塔林。”
然後蘆頌說道,
“莫非真人也要在咱們大肇修建此等建築?”
“不錯,便有此意,你們再看看,這些規製有何差異?”
之所以做長卷便是右手邊乃是大綦製式,左手邊則是新製式。
“這新製式雖然隻是七層,但是這平麵八角形倒顯得更加雄拔,而且台基高大仿若樓閣,隻是不知這等規製能高幾許?”
蘆頌略作比較,便明白老道的謀劃。
“果然是名師出高徒,諸般學問一樣都沒落下,這便是八麵樓閣多重塔,比之大綦製式更合咱們這邊的格局,而且明七重,實九層,外麵又多副階、飛簷,裏麵不同於大綦空筒木梯,皆是磚石一體建成,合高可達三十丈,並不放在懷朱台遺址之上,而是坐南朝北,落在北尨山下溪流南邊,用虹橋與北麵神道連接成一體,再北麵作獻殿,前後兩殿,各有配殿,北邊不作門,東西開門,至於北麵,”
老道指了指另一規格的塔型,
“便是用亭閣式磚塔做塔林,便是將亂葬崗子這些墳塋遷入其中,林林總總千餘個,倒也不會讓東丹人的先人寂寞了。至於高塔往南直至丹朱陵寢前這神道都翻新了,起東西鵲台、東西乳台,建神門,沿途遍植鬆柏,然後便是修繕丹朱陵寢,索性這片雖然殘破,規製卻還整齊,起朱牆將兆域圍起來,若是東丹人意猶未盡,便把這處陵寢上下宮也給他好好整治一番!”
果然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這等坑土財主的手藝,實在是用心良苦。
“師叔,您這是打算按著帝陵的規製操辦啊,隻是不知這麽一套下來,咱們打算讓東丹人拿出多少來?便是他們舍得,這工程一時也怕完不了!”
“你以為東丹人是憨傻嗎?咱們便是要作價高些,也讓他們先拿一成的定錢來,至於工程隻要東丹國還在便給他慢慢修著,做這等事便是慢工出細活,出來的東西才能長久。便給他報價八百萬貫,若是實心誠意,便給個折扣,定錢五十萬貫卻是少不得的!”
好黑的奸商啊!
“這裏麵咱們能落個幾成分潤?”
“除去咱們這麽些年墊進去的五千貫,再把這荒墳都改了塔林,隻是費了許多磚瓦和工費,咱們應天府開窯燒磚,十文一塊,若是用寶錢結清隻少無多,算上工費以及遷葬開支,八千貫足矣。剩下的都是賺頭!”
之前說你這老道黑,此時才知道此人若是經商實在是個沒下限的,旁人是一貫賺個百文,他是賺個九百九十文還覺得自己虧了。
“師叔,你這般算計,不怕東丹人算後賬嗎?”
“他若是後麵款項進來,咱們當然言而有信,否則便是他們爽約,咱們扣下定錢如何有錯?便是他們不忿,難不成還能來搶迴去麽?”
師叔,您這閉關修行十餘年,都是跟著哪路神仙念經?做個道士實在是委屈您老了,三郎止不住腹誹,但更是佩服此老不愧是隱仙派前輩,果然不同凡響,也難怪當年能全身而退。
“師叔,您老人家需要我們做什麽?”
雷厲當然明白便是門派自己的生意,也斷沒有坐享其成的道理,再者今日長輩把這件事說得如此透徹,必然是用得上他們。
“用著的便是你們乃是唯一有著官麵身份的門人,六師侄手裏麵掌握著應天府的治安緝捕大權,而七師侄、八師侄都在承公麵前行走,你們兩個做大的又是承公的環衛,此事若想扯動東丹人入局,缺一不可。”
老道又擺出了穩坐中軍帳的架勢,
“首先便是把東丹人待在丹陽城不走,就是央求著認丹朱為先祖,不能認祖歸宗便是賴著不走了!其次,就是揚言東丹人向朝廷索要城西南這片無主的亂葬崗子,打算遷丹朱陵寢於此!最後則是東丹人脅迫朝廷強買強賣,欲用牛馬糧食等物料抵償工程造價,而朝廷也是財政空虛,便打算由應天府先行墊付,再用東丹人的實物抵償,隻是應天府也是囊中羞澀,便打算攤派到民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屆時都仰仗東丹人承諾兌現,再來補償百姓。隻是工期三五年才能罷,東丹人的實物卻要均分到十年為期才能兌現!”
“如此一來,這等虛言妄議散播出去,隻怕應天府都要亂套了!”
智全寶畢竟是管著治安的總捕,聽了老道之言,頭皮都覺得發麻。
“何止是應天府都要亂了,隻怕京城乃至大肇整個北方都要民意沸騰了!”
雷厲眼光可不是局限在腳下一畝三分地上。
“咱們這麽搞,是不是有些過格了?”
風鳴也是覺得為了這麽一件事,牽連如此巨大實在是有些因私廢公了。
三郎卻是兩眼放光,最後忍不住一拍大腿,
“師叔,您這招可真是連環計,計上計,一計何止三鳥啊!”
眾人還在困惑時,隻有老道似乎是遇到了知己一般,又是感懷後生可畏般,慈和地說道,
“三郎,你且說說其中奧妙!”
“師叔,解說之前,師侄要先向您大禮來報,嚐言國士無雙,我嚐自矜天下唯家父、恩師等寥寥數人爾,豈料原來是坐井觀天,小覷了海內英雄,更是以為您閉門自掃隻做了化外之人,哪裏能料想到我隱仙派自開宗立派以來哪裏有名不符實的一門宗師。”
三郎趨步上前,跪倒在地,
“師叔,謹受弟子一拜,”
三郎稽首到地,還要再叩,早就被老道一把扶住,
“咱們這一派那裏有這麽多講究,起來說話,也把事情給這幾個憨後生說清楚了。”
“謹遵行!”
三郎扶著老道坐下,便垂立老道身旁,朗聲說道,
“師叔這番謀畫乃是為國家謀福利,為萬民謀太平之舉。方才所提及者乃是誘惑東丹之餌,而我們要做的便是把這漁網撒開了。”
“隻說這三項舉措看似咱們是釋放謠言導致地方動蕩,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裏麵都是圍繞一個目標而展開,這便是東丹人!”
蘆頌與風鳴、柳瑒似有所悟,三郎繼續說道,
“幾個謠言下去,率先應天府民意沸騰,必然一致鼓動東丹使團早日離開此地前往京城,而按著咱們大肇百姓的秉性,紫霄觀附近還能消停了?如此以來咱們經略司就能動手用禁軍來徹底隔絕東丹使團與外麵的交通,如此便能名正言順的規避許多複雜隱患。”
雷厲、彰小乙與三娘也都漸漸通明了,三郎再往下麵說來,
“如今東丹使團滯留此地,一個便是夜嘯之變死傷之事請承公親自處置,一個便是打著祭祖的名義賴著不走。他們以拖待變,咱們朝廷也是如此想法,隻是咱們希望他們進了京城後,中樞相公們還有皇城司親自照料,更何況京城戒備森嚴,朝臣錯綜複雜,丹東人便是想折騰也沒那麽容易。”
“夜宵之變本來便不是發生在丹南地界,咱們也不必搭理他們,祭祖之事便是唯一冠冕堂皇的借口,可是師叔這手段使出來,便是東丹人想認祖宗也要真金白銀的拿出來,還因為打算強占亂墳崗子,更能讓闔城百姓同仇敵愾,皆是智師兄隻需動用白役們安插進去,便是有打算渾水摸魚的,也必然暴露無遺!”
“至於謠傳東丹人這等出資辦法,更是讓丹南路所有人家與之勢不兩立,隻要攤派下來,循例都是商賈與一二三等戶出了大頭,而四五等戶更是脫不開徭役的,更何況客戶們也躲不過代役,如此飛來橫禍,哪個還敢站出來為東丹人張目便是所有人的公敵,隻怕那時候除非應天府支應使團日常應用之物,便是東丹人拿錢都買不來吃喝用度!”
至於內地鎮將,手下乃有廂軍可用,教閱廂軍可用租出去看家護院、護送商隊或者救火救災、代人充役,而不教閱廂軍更是賺錢的好勞力,諸如修城築樓、起屋建房、搭橋鋪路、開塘作堰這些大活計都是行家裏手,便是作木工、泥瓦工、燒磚開窯、開荒種地,便是挖墳掘墓,作紅白事也是不在話下。因此營丘潭便是牢牢掌握廂軍,置辦下來的家產足矣羨煞旁人。
至於雷厲、宗淑、源淨、蘆頌幾個哪個不是地方大族,而維係大族體麵的便是手中權力,袖藏萬金。
隻是他們的長輩這許多錢財也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
比如雷厲、源淨用了大半家財都是組織團練、訓練鄉丁,無論何時拉出去,隻要裝備得當,戰力不遜禁軍。至於宗放置辦許多田產也是用於登雲閣經營開支,而蘆頌的父親也是用來扶助家鄉貧家子進學。也算物盡其用了。
隻是父兄輩如此,後輩們豈能不樂於置身其中。
一眾年輕人便認認真真的聽著紫芝真人的安排,老道說到這等大生意,在配合他這副仙風道骨的唬人模樣,真個好似商聖降臨一般。
“咱們不隻是讓東丹人把這個祖宗認下來,冤枉錢也決不讓他少花了,便是對麵那片亂葬崗子,咱們都給他安排個明明白白,就讓他把這懷朱台重新建起來!”
眾人對於讓東丹人真金白銀拿出來決無異議,隻是提起那好大一片亂葬崗子,倒有些不同意見,
“師叔,那片說是亂墳崗子,但畢竟是左近貧家小戶沒奈何埋葬亡人地方,若是就這麽平了,一來有傷天和,二也是傷了民心,這些百姓又該拾骨去哪裏呢?”
老道牛鼻子哼了一聲,
“你們這些牛犢子倒是蹄子亂踢的緊,那裏本來便是咱們的產業,這些年那邊的化人場與義莊還不是咱們在維持?”
老道忽又笑了起來,
“也算你們沒有失了本心,隻是倒把老道輕視如此,著實可恨!”
“師叔恕罪!”
這話說得極不走心。
“算了,老道不與你們小兒輩計較,你們隻看那亂葬崗子遠遠看去是一片狼藉,可是走進去看過了?”
“那倒不曾去過!”
“哼,你們這些假仁假義的崽子,若是平常人進去看也是糊裏糊塗,但是你們進去便知道那亂墳崗子看似混亂不堪,其實都是按著條理收拾的整整齊齊,不知這些年新添的墳塋都是仔細造冊了,便是原先的老墳也都是想盡辦法核實了,便是多少年無人祭奠的荒墳咱也都記錄下來,不隻是名冊還有繪圖,饒是立時翻新此地,也不至於流落亡者髑骷。”
“原來如此!”
“這下你們心安了?還有什麽矯情地方?”
“哪裏還敢置喙,隻等師叔恕罪,”
這一次便真情實意許多。
“師叔,咱還有一問,便是如此,如何讓官府再給咱們指定地方遷走這些墳塋?”
智全寶又開了口。
“你也是官府中人,咱們若是這般不知進退,讓官人們如何看待咱們?”
老道實在是恨鐵不成鋼,
“隻要是懷朱台開工起來,自然是不可能占用如此多土地做那浩大工程,更何況那地方毗鄰城垣,築就高台更不利於城防,這一點老朽都看得出來,你們心裏沒數嗎?”
老道打開一幅長卷,邊開邊說道,
“你們看這是何物?”
眾人上前圍觀,還是有蘆頌這等博物識廣的,
“這莫非便是大綦那邊於道門宮觀廣泛興起的塔麽?”
“正是此物,你可知曉此物來曆?”
蘆頌略略思索,致禮說道,
“學生便淺言一二,隻是見識鄙薄,錯漏之處還請師長賜教,”
於是便依著圖樣說道,
“據聞,此物乃是東方數千裏外有天竺國處傳來,這國家別無所長,唯好辯論,上至國王,下至黎民,幾乎是閑來便聚在一起論道理,所論者多是生何以來,死往哪裏去的執念。因為此地隻旱雨兩季,一年之內並無冬夏之更迭,因此雖然人性懶惰,卻物產豐阜,但世人愚昧,不知此乃天地氣運轉圜之故,歸因於萬物萬靈庇護,以至於有千萬生民,億兆神明之流俗。
乃有一王子曾求學於宇朝,然後歸國,有感於故國百姓之昏敝,更厭惡其崇拜無數妖物而興起的各等淫祠,於是以中夏道教為根本,雜糅辯術、名訣創宗教,規範神明體係,製定模範儀軌,而漸成顯教。之後其仙去時,其教眾於天竺國內已過半數,天竺國主更尊此王子為大覺聖者,築方底圓頂陵墓以供奉其骨殖,其後這類墓製便成為此宗教聖者專享,稱之為方墳。
然後,曆代國王屢次加封修繕,這墳塚便從一層壘成多層,圓頂因為升高而改小而陡,漸成錐型。等待這等建製隨著東方通遼商道傳到大綦,已經漸與咱們中夏建築形製融合,便從覆缽形製演化為多重多簷建築,如今大綦已經用於大德高道蟬蛻安放之用,高大者稱密簷多重塔,據聞其神都有大慈恩塔者巍峨九重高聳達二十餘丈,低矮者則是覆缽單簷居多,一丈至五丈不等,堆累繁多,大小參差、高低不同,粗細不一,形狀各異,觀若茂林,故名之為塔林。”
然後蘆頌說道,
“莫非真人也要在咱們大肇修建此等建築?”
“不錯,便有此意,你們再看看,這些規製有何差異?”
之所以做長卷便是右手邊乃是大綦製式,左手邊則是新製式。
“這新製式雖然隻是七層,但是這平麵八角形倒顯得更加雄拔,而且台基高大仿若樓閣,隻是不知這等規製能高幾許?”
蘆頌略作比較,便明白老道的謀劃。
“果然是名師出高徒,諸般學問一樣都沒落下,這便是八麵樓閣多重塔,比之大綦製式更合咱們這邊的格局,而且明七重,實九層,外麵又多副階、飛簷,裏麵不同於大綦空筒木梯,皆是磚石一體建成,合高可達三十丈,並不放在懷朱台遺址之上,而是坐南朝北,落在北尨山下溪流南邊,用虹橋與北麵神道連接成一體,再北麵作獻殿,前後兩殿,各有配殿,北邊不作門,東西開門,至於北麵,”
老道指了指另一規格的塔型,
“便是用亭閣式磚塔做塔林,便是將亂葬崗子這些墳塋遷入其中,林林總總千餘個,倒也不會讓東丹人的先人寂寞了。至於高塔往南直至丹朱陵寢前這神道都翻新了,起東西鵲台、東西乳台,建神門,沿途遍植鬆柏,然後便是修繕丹朱陵寢,索性這片雖然殘破,規製卻還整齊,起朱牆將兆域圍起來,若是東丹人意猶未盡,便把這處陵寢上下宮也給他好好整治一番!”
果然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這等坑土財主的手藝,實在是用心良苦。
“師叔,您這是打算按著帝陵的規製操辦啊,隻是不知這麽一套下來,咱們打算讓東丹人拿出多少來?便是他們舍得,這工程一時也怕完不了!”
“你以為東丹人是憨傻嗎?咱們便是要作價高些,也讓他們先拿一成的定錢來,至於工程隻要東丹國還在便給他慢慢修著,做這等事便是慢工出細活,出來的東西才能長久。便給他報價八百萬貫,若是實心誠意,便給個折扣,定錢五十萬貫卻是少不得的!”
好黑的奸商啊!
“這裏麵咱們能落個幾成分潤?”
“除去咱們這麽些年墊進去的五千貫,再把這荒墳都改了塔林,隻是費了許多磚瓦和工費,咱們應天府開窯燒磚,十文一塊,若是用寶錢結清隻少無多,算上工費以及遷葬開支,八千貫足矣。剩下的都是賺頭!”
之前說你這老道黑,此時才知道此人若是經商實在是個沒下限的,旁人是一貫賺個百文,他是賺個九百九十文還覺得自己虧了。
“師叔,你這般算計,不怕東丹人算後賬嗎?”
“他若是後麵款項進來,咱們當然言而有信,否則便是他們爽約,咱們扣下定錢如何有錯?便是他們不忿,難不成還能來搶迴去麽?”
師叔,您這閉關修行十餘年,都是跟著哪路神仙念經?做個道士實在是委屈您老了,三郎止不住腹誹,但更是佩服此老不愧是隱仙派前輩,果然不同凡響,也難怪當年能全身而退。
“師叔,您老人家需要我們做什麽?”
雷厲當然明白便是門派自己的生意,也斷沒有坐享其成的道理,再者今日長輩把這件事說得如此透徹,必然是用得上他們。
“用著的便是你們乃是唯一有著官麵身份的門人,六師侄手裏麵掌握著應天府的治安緝捕大權,而七師侄、八師侄都在承公麵前行走,你們兩個做大的又是承公的環衛,此事若想扯動東丹人入局,缺一不可。”
老道又擺出了穩坐中軍帳的架勢,
“首先便是把東丹人待在丹陽城不走,就是央求著認丹朱為先祖,不能認祖歸宗便是賴著不走了!其次,就是揚言東丹人向朝廷索要城西南這片無主的亂葬崗子,打算遷丹朱陵寢於此!最後則是東丹人脅迫朝廷強買強賣,欲用牛馬糧食等物料抵償工程造價,而朝廷也是財政空虛,便打算由應天府先行墊付,再用東丹人的實物抵償,隻是應天府也是囊中羞澀,便打算攤派到民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屆時都仰仗東丹人承諾兌現,再來補償百姓。隻是工期三五年才能罷,東丹人的實物卻要均分到十年為期才能兌現!”
“如此一來,這等虛言妄議散播出去,隻怕應天府都要亂套了!”
智全寶畢竟是管著治安的總捕,聽了老道之言,頭皮都覺得發麻。
“何止是應天府都要亂了,隻怕京城乃至大肇整個北方都要民意沸騰了!”
雷厲眼光可不是局限在腳下一畝三分地上。
“咱們這麽搞,是不是有些過格了?”
風鳴也是覺得為了這麽一件事,牽連如此巨大實在是有些因私廢公了。
三郎卻是兩眼放光,最後忍不住一拍大腿,
“師叔,您這招可真是連環計,計上計,一計何止三鳥啊!”
眾人還在困惑時,隻有老道似乎是遇到了知己一般,又是感懷後生可畏般,慈和地說道,
“三郎,你且說說其中奧妙!”
“師叔,解說之前,師侄要先向您大禮來報,嚐言國士無雙,我嚐自矜天下唯家父、恩師等寥寥數人爾,豈料原來是坐井觀天,小覷了海內英雄,更是以為您閉門自掃隻做了化外之人,哪裏能料想到我隱仙派自開宗立派以來哪裏有名不符實的一門宗師。”
三郎趨步上前,跪倒在地,
“師叔,謹受弟子一拜,”
三郎稽首到地,還要再叩,早就被老道一把扶住,
“咱們這一派那裏有這麽多講究,起來說話,也把事情給這幾個憨後生說清楚了。”
“謹遵行!”
三郎扶著老道坐下,便垂立老道身旁,朗聲說道,
“師叔這番謀畫乃是為國家謀福利,為萬民謀太平之舉。方才所提及者乃是誘惑東丹之餌,而我們要做的便是把這漁網撒開了。”
“隻說這三項舉措看似咱們是釋放謠言導致地方動蕩,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裏麵都是圍繞一個目標而展開,這便是東丹人!”
蘆頌與風鳴、柳瑒似有所悟,三郎繼續說道,
“幾個謠言下去,率先應天府民意沸騰,必然一致鼓動東丹使團早日離開此地前往京城,而按著咱們大肇百姓的秉性,紫霄觀附近還能消停了?如此以來咱們經略司就能動手用禁軍來徹底隔絕東丹使團與外麵的交通,如此便能名正言順的規避許多複雜隱患。”
雷厲、彰小乙與三娘也都漸漸通明了,三郎再往下麵說來,
“如今東丹使團滯留此地,一個便是夜嘯之變死傷之事請承公親自處置,一個便是打著祭祖的名義賴著不走。他們以拖待變,咱們朝廷也是如此想法,隻是咱們希望他們進了京城後,中樞相公們還有皇城司親自照料,更何況京城戒備森嚴,朝臣錯綜複雜,丹東人便是想折騰也沒那麽容易。”
“夜宵之變本來便不是發生在丹南地界,咱們也不必搭理他們,祭祖之事便是唯一冠冕堂皇的借口,可是師叔這手段使出來,便是東丹人想認祖宗也要真金白銀的拿出來,還因為打算強占亂墳崗子,更能讓闔城百姓同仇敵愾,皆是智師兄隻需動用白役們安插進去,便是有打算渾水摸魚的,也必然暴露無遺!”
“至於謠傳東丹人這等出資辦法,更是讓丹南路所有人家與之勢不兩立,隻要攤派下來,循例都是商賈與一二三等戶出了大頭,而四五等戶更是脫不開徭役的,更何況客戶們也躲不過代役,如此飛來橫禍,哪個還敢站出來為東丹人張目便是所有人的公敵,隻怕那時候除非應天府支應使團日常應用之物,便是東丹人拿錢都買不來吃喝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