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午時之前完成了告廟儀式,這邊詩文還沒傳出來,山門外樂班已經開始奏樂,等著詩文出來,立刻便有教坊司的花魁來唱誦,樂班也應景按著規製用高宮九《嘉順成》伴奏,不比禦製,樂班便少了一兩樣樂工,以免僭越。
外麵已經數千人圍繞幾匝,便是等待這個時刻。
第一首醮詞便是出自承公,
“伏以時在炎烝,物方蕃祉。即祠庭之精閟,竭清道之嚴祗。仰冀監觀,俯垂庇佑,具綏福履,申弭疾殃。覃及群黎,永膺戩穀。”
這第一首乃是祝告之意,乃是承公為應天一地父母,向大德聖賢為萬民祈福之願。
不及唱罷,第二首紫舒輈之作也傳了出來,乃是一首祝文,
“輈以諸生進位於朝,入參侍從,宣敕方麵。守真剛簡,出典地方,惟新靖恭,宣撫丹土。蒞事之始,祗見廟下。居敬行簡,以臨其民。輈雖不敏,請事斯語。尚饗。”
須臾,紫舒軏之作也被這廟祝一路小跑拿了出來,
“慶康諸公今幾人,三為中丞須發新。
禹王宮殿歸留鑰,文昌舊裏屬老臣。瀍水弦歌重曾點,兕溪清歌識嘉賓。
老龍衣錦豈為身,十年朝謁慰簪紳。元臣事業通三世,名帥威名服四鄰。
丹城風物千秋聚,天作玄嶽養故人。麵山負海古諸侯,信美四輔第一津。
勝勢未容北地險,奇花還比宮桂真。比公惟有淩雲檜,歲歲何妨雨露親。
雲閣虛閑官釀熟,應容將佐得遨信。尨首重尋碑墮淚,龍湫可還染青衿。
昔歸暫縮經邦手,複起還當樂道貧。當有都人知古意,欄街齊唱萬年春。”
這花魁還在鶯歌曼舞,鶯舌百囀時,那廟祝又是上氣不接下氣的返轉迴來,手裏麵乃是蒼龍固的傑作,忙不迭的遞了出來,
“老龍昔蟠封丘下,金印出懷光滿把。坐馳雷電破奸伏,力送春陽煦鰥寡。
褲襦優足遍裏巷,禾黍豐穰罄郊野。訟庭終日自虛曠,德宇平生本瀟灑。
龍淵決水漲清沼,鳥背誅林開廣廈。蒼顏擁檻三山出,翠色橫櫩四海瀉。
掌平百裏露州郭,發密千甍銜屋瓦。雲裘數曲秀蘭蕙,鳳蓋相摩擢梧檟。
客來尚喜井投轄,主禮寧論燭飛灺。天權耀出照金戟,歸德風來吹玉斝。
羽釵絕豔舞迴雪,寶劍諸儒談炙輠。一尊放意受天籟,萬累迴頭真土苴。
我思飛步綴登躡,又欲生綃乞圖寫。身縻東觀願雖阻,日注當峹心豈舍。
過臨有幸破氛霧,奮厲方欣入陶冶。齋客顧自天台去,信節方從天上假。
舊邦往靖寄揮麈,新穀來輸付流馬。遙知素譽在民口,已有歡聲騰裏社。
卻尋泉石引幽士,想憶沙塵笑勞者。何當一解香楠榻,強賦土風令中雅。”
好一首長詩,方才詠之中道,那廟祝已經托著素絹等著了,這花魁婉轉語調,引得樂班也換了曲令,婉轉間便又恢複了嗓音蘊力,才方唱罷,就把這新詞拿起,果然又是紫舒輈的手筆,
“冗士無處著,寄身承公園。桃花忽成陰,薺麥秀已繁。
憂時雖早白,駐世有還丹。得酒相逢樂,無心所遇安。
堂堂元老後,亹亹仁人言。憶在端睦歲,情好均弟昆。
浮雲無根蒂,黃潦不堪晅。知經幾成敗,得見真賢頑。
別來今幾何,相對如夢幻。告我當北渡,新詩侑清軒。
坡陀會稽麓,浩瀚渤海翻。仕宦非不遇,王畿在北垣。
當年行萬裏,崎嶮走千盤。投老身彌健,登山意未闌。
蘚書標洞府,鬆蓋偃天壇。試與比夫子,瓏心耀天官。”
隨著紫舒輈這首送賀,承公為這場盛典勾畫完美的終章,
“青衫憔悴南歸來,發有霜根麵有埃。
群吠我方憎猘子,一鳴誰更識龍媒。
功名落落求難值,日月沄沄去不迴。
勝事與身何等近,酒樽詩卷數須開。”
花魁唱罷,圍觀者便已經有人開始傳唱,更有書坊的抄工們已經筆走龍蛇,便是傳抄出去,還有兩大書院的刻書坊已經領著牙人等著要與都城隍廟的廟祝撲買拓本。
這也是都城隍廟以及文武廟的主要收益,這廟祝乃是領著三廟住持,三廟產業內就有自家的刻版工坊,卻並不用來印書出售,而是將刻版或拓本售賣給書坊或書院,尤其是行文或者名人文章,更是撲買價高者先得,甚至可以買斷時段或者徹底買斷發售資格的,但似今日四賢的新作那必然是獨領風騷,丹陽紙貴了。
且不說這樂的眉眼都開了花的廟祝,隻看一行隊伍又重新往縣衙而來,午時出來都城隍廟,這麽咫尺距離竟然是人山人海,而大肇莫說官員出行,便是帝王也寬容黎民如此擁戴之意,因此前導即便是調動府縣衙役,也隻能拿著水火棍擺著虛架子一步步往前麵挪,待隊伍返迴府衙已經是午正了。
除了沿途的護衛,也隻有蒼龍固、紫舒輈等人簇擁著承公一路往後宅來,到了後宅便由公良吉符、營丘潭引導,獨自進入灶房,麵對收拾一新的灶房承公是視若無睹,隻捧著三炷香插在灶王龕的香爐中,這也是新官上任的重要一環,便是祭拜灶君司命。
祭拜灶君,也不是隻為自己祈福,而是由這位神仙告知上蒼,這府衙宅院有了新主了,前麵多少罪愆都與現在這位以及其餘屬官、家人無關,祭拜應用的蜜糖點心迴頭也是分給府衙內每個人享用,也算沾沾承公的貴氣,如此講究承公也欣然為之,也算大家都討了個好彩頭。
這套儀式張羅完畢已經到了未時,許是所有人到現在都是滴米未進,因此分享這蜜供來,個個都是爭先恐後,既是果腹,也是沾些福氣,幾位官人便與僚屬們就在後宅的池塘邊亭榭中小憩,用些茶水,細點,接下來還有儀式要繼續,如此可見這地方官沒個好體力便是上任也是苦差事。
未正,首先要進行的乃是承公作為應天府府尹的接任儀式,來到正堂,這裏對比昨日又有所不同,公堂之上,衙役分列左右,至於職銜牌也分列衙役身後。
隻看這職銜牌便絕非等閑知府所能比擬,堪稱已經是地方官的極致。
左麵依次是六麵職銜牌,分別是推誠保德功臣、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給事中,開國侯、賜紫金魚袋;右麵也是六麵職銜牌,自上而下,文前武後,依次為丹南路經略安撫使、管內勸農使、知應天府事,丹南路馬步軍都總管、丹南路沿海水軍製置使、提舉本路兵馬巡檢盜賊事 。
其中給事中乃是依據差遣擢進,丹南路馬步軍都總管、丹南路沿海水軍製置使循例添差,如此以來,丹南馬步、水軍,無論禁軍、廂軍皆在承公節製之下。
直把這十二麵職銜牌一一看來,也不免讓許多人炫目,正所謂昨日還是嶺南謫客,今朝已做殿上元臣。更何況,雖然承公總是自稱老臣,其實年紀尚不及知非,將來成就不可盡言。
於是僚屬們更是精神煥發的跟隨著承公繞道來到戒石亭中,樂班奏樂,閫吏與衙役們都以水火棍整齊的擊打地麵,直至承公來到正堂公案前才作罷,而僚屬們卻也隻能留在甬道兩旁,畢竟這裏是應天府尹的場麵,不是經撫司的地界。
中夏素無動輒跪拜之禮,這時節,承公也隻是拱手望北闕拜印,感謝天恩也就罷了。早有營丘大判引著司印、司閫當著承公麵來勘驗符信以及府衙、倉廩、文庫等鑰匙,然後便是四曹參軍上來呈報實務,有司理參軍遞交刑獄決案,司戶參軍遞交戶牘倉簿,司法參軍遞交刑獄公案,司士參軍遞交文教案。
隨著營丘潭領班參見府尹,堂外官吏按著規矩排班進來,這便是地方官的排衙,號稱‘小朝參’,也是地方官最為京官傾羨之處,高居公案後,俯視滿堂朱緋青綠,這等暢懷之感便是當了宰相也再沒機會領會。
而堂下官佐吏目更是戰戰兢兢,人人自危,這位承公不同於以往那些昏聵平庸之輩,隻看承公收拾欒大判手段如此雷厲風行,卻又舉重若輕,如何不讓這些獐官鼠吏們驚懼,常言殺雞駭猴,如今這是殺了老鴞威嚇群雛了。
許多人是親眼見的欒大判已經換了便服,眼看著就要與敕使一起返迴京城。
對於此點風鳴、宗淑還頗有些微詞,總覺得過於輕拿輕放了,卻被萊觀點醒,如今再看這些地方官員的低眉順目才知果然如此。
現如今欒大判悄無聲息拿往京城發落,隻用陵暴同僚、窺覦上官來問責,其餘無論台麵之上還是台麵之下,都不予過問,便是不給這欒大判以及其後台伺機煽動情緒,撩動地方安靖的機會,這條罪名隻論私德,與他人無幹,又是所有人見證的,也清楚的明白承公非要拿此人開刀不可,除非所有為人了保住欒大判一人而跟承公撕破顏麵,否則這欒大判斷無翻身的道理。
如今看來,京城中那位奧援也知道深淺,這件事兒上沒有兩敗俱傷,如今若是他還不放手,必是那邊滿盤皆輸的局麵。哪怕是事情鬧大了,朝廷各打五十大板,也不會現在打在承公身上,而那一位若是離開就此被發落出去,隻怕想迴來就不容易了。因此,對於欒大判,各方都保持了緘默,上麵視若無睹哦,那些地方仕宦也是權當少了個好用的爪牙罷了,唯有大小官員物傷其類罷了。
更何況還有許多官吏還被圈禁著,陸續也放出來了許多,否則今日迎接承公到任的儀式可就難看許多了。時到今日,無論是營丘大判的親信,還是保持中立的官員,亦或是開釋以觀後效的昔日欒大判黨羽,甚至還在囿中圈著的其餘殘黨,如今對於承公的到來思緒各樣,但是都是憤恨於欒大判以及丹陽的世家大族們,尤其是那些被放出來的官吏,現在都是紅著眼睛,呲著獠牙的野獸了,冀望於咬出些大獵物,來取悅承公,畢竟他們已經是喪家之犬,依附於更為強大的主人才是活路。
聽罷萊觀一番分析,幾人先是沉默,然後也不得不佩服承公拿捏人心的手段,這時候營丘栿也湊了過來,
“諸位,莫要將經帥看得如此不堪,這裏麵大多是公良參謀的手筆,嘉言於惟公,表裏如一,陰陽圓滿,如此幕僚,才是你我為官之榜樣!”
風鳴搖了搖頭,退到一邊,並不參與討論,倒是蘆頌、萊觀等人不免唏噓,隻是等大夥兒散開了,蘆頌才和宗淑交心,若是這樣做官實不如先生一般悠然泉林自在,反而是年幼的宗淑寬慰他,畢竟即便是自己的父親難道是真的閑雲野鶴,漱流枕石了?這些年登雲閣耗費了父親多少心力,宗門上下又不是看不到,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紛爭,所謂朝堂無非是把江湖規矩分成明暗罷了,明裏爭不出輸贏,便在暗地裏分出勝負罷了。
承公初次排衙便是儀式所在,接過正印符信,再受了屬官參拜,便是正式成為應天府府尹。不過這邊放衙,二堂還有儀式等著,而營丘大判交待藺希領著曹官代為去偏院土地廟致祭,燒了符表便意味著兩位當地父母也算建立了聯係,日後互相照看。
二堂遠較正堂狹小,但是經撫司開衙也隻能放在這裏,無論如何,上官不得侵淩地方官正堂辦公,這是地方父母官的臉麵,也是朝廷的臉麵。
經撫司雖然是路司,但並非是常設機構,而是朝廷派出的臨時差遣,因此於體製上,對於地方隻是監察並非管理,故而監司雖然為地方官畢恭畢敬的效勞,但是體例上依舊是臨時機構罷了,故而二堂開衙便顯得謙光自抑、平易近人,表達出與地方和衷共濟、同氣連枝之意。
隻是上官透著親和謙恭,下級可不能蹬鼻子上臉,此時堂內經撫司僚屬文武分列,而院內丹南路各地軍監縣及庫倉司的主官或副貳官也規規矩矩的排班候著。
隨著承公升堂,樂班奏樂,響鞭乍起,四大親衛叫起宣入,這些地方官皆按著順序唱名拜見。
又是一番旨意宣達,然後是承公訓話,然後是地方官員們上賀報劄子,放衙之後便是蒼龍固領著文官班底往文廟告廟,楊永節領著武官部眾往武廟告廟,其餘親衛、僚屬則陪同承公往後宅安床,所謂安床乃是許多繁文縟節的概稱,其中包括為書齋、文亭、水榭、臥房、堂屋等題字,若是不予變更則也要有所題記。
還有承公拿筆用朱,府尹三杆筆、經撫司三杆筆都沾滿朱砂墨,由府衙屬官、帥司僚屬分派給吏目,府衙三杆筆,一點刑具、二點囚具、三點斷頭刀;帥司三杆筆,一點令牌、二點法鞭、三點斬首斧。
最後是承公於符表、告表用印,三牲三供也用筆親題,等著所有人都在府衙正門外集合了,這才讓穿著朱衣的衙役們將供品一應之物,全都抬著出來。
這時候複真觀高道設壇禳福儀式已經結束,三隊樂班會合一處一起奏樂,由承公領著群官致祭三清,三牲三供致禮,然後便是紮表攢符,信香滿爐氣氳紫,靈符遮壇雲靄明,何況還有萬千百姓觀禮,著實熱鬧,到了最後便是一把火來燒壇,火勢越是盛大越是預示諸事順利,百無禁忌,隨後便是將牲供由專人分割賜與在場官吏、差役。
外麵已經數千人圍繞幾匝,便是等待這個時刻。
第一首醮詞便是出自承公,
“伏以時在炎烝,物方蕃祉。即祠庭之精閟,竭清道之嚴祗。仰冀監觀,俯垂庇佑,具綏福履,申弭疾殃。覃及群黎,永膺戩穀。”
這第一首乃是祝告之意,乃是承公為應天一地父母,向大德聖賢為萬民祈福之願。
不及唱罷,第二首紫舒輈之作也傳了出來,乃是一首祝文,
“輈以諸生進位於朝,入參侍從,宣敕方麵。守真剛簡,出典地方,惟新靖恭,宣撫丹土。蒞事之始,祗見廟下。居敬行簡,以臨其民。輈雖不敏,請事斯語。尚饗。”
須臾,紫舒軏之作也被這廟祝一路小跑拿了出來,
“慶康諸公今幾人,三為中丞須發新。
禹王宮殿歸留鑰,文昌舊裏屬老臣。瀍水弦歌重曾點,兕溪清歌識嘉賓。
老龍衣錦豈為身,十年朝謁慰簪紳。元臣事業通三世,名帥威名服四鄰。
丹城風物千秋聚,天作玄嶽養故人。麵山負海古諸侯,信美四輔第一津。
勝勢未容北地險,奇花還比宮桂真。比公惟有淩雲檜,歲歲何妨雨露親。
雲閣虛閑官釀熟,應容將佐得遨信。尨首重尋碑墮淚,龍湫可還染青衿。
昔歸暫縮經邦手,複起還當樂道貧。當有都人知古意,欄街齊唱萬年春。”
這花魁還在鶯歌曼舞,鶯舌百囀時,那廟祝又是上氣不接下氣的返轉迴來,手裏麵乃是蒼龍固的傑作,忙不迭的遞了出來,
“老龍昔蟠封丘下,金印出懷光滿把。坐馳雷電破奸伏,力送春陽煦鰥寡。
褲襦優足遍裏巷,禾黍豐穰罄郊野。訟庭終日自虛曠,德宇平生本瀟灑。
龍淵決水漲清沼,鳥背誅林開廣廈。蒼顏擁檻三山出,翠色橫櫩四海瀉。
掌平百裏露州郭,發密千甍銜屋瓦。雲裘數曲秀蘭蕙,鳳蓋相摩擢梧檟。
客來尚喜井投轄,主禮寧論燭飛灺。天權耀出照金戟,歸德風來吹玉斝。
羽釵絕豔舞迴雪,寶劍諸儒談炙輠。一尊放意受天籟,萬累迴頭真土苴。
我思飛步綴登躡,又欲生綃乞圖寫。身縻東觀願雖阻,日注當峹心豈舍。
過臨有幸破氛霧,奮厲方欣入陶冶。齋客顧自天台去,信節方從天上假。
舊邦往靖寄揮麈,新穀來輸付流馬。遙知素譽在民口,已有歡聲騰裏社。
卻尋泉石引幽士,想憶沙塵笑勞者。何當一解香楠榻,強賦土風令中雅。”
好一首長詩,方才詠之中道,那廟祝已經托著素絹等著了,這花魁婉轉語調,引得樂班也換了曲令,婉轉間便又恢複了嗓音蘊力,才方唱罷,就把這新詞拿起,果然又是紫舒輈的手筆,
“冗士無處著,寄身承公園。桃花忽成陰,薺麥秀已繁。
憂時雖早白,駐世有還丹。得酒相逢樂,無心所遇安。
堂堂元老後,亹亹仁人言。憶在端睦歲,情好均弟昆。
浮雲無根蒂,黃潦不堪晅。知經幾成敗,得見真賢頑。
別來今幾何,相對如夢幻。告我當北渡,新詩侑清軒。
坡陀會稽麓,浩瀚渤海翻。仕宦非不遇,王畿在北垣。
當年行萬裏,崎嶮走千盤。投老身彌健,登山意未闌。
蘚書標洞府,鬆蓋偃天壇。試與比夫子,瓏心耀天官。”
隨著紫舒輈這首送賀,承公為這場盛典勾畫完美的終章,
“青衫憔悴南歸來,發有霜根麵有埃。
群吠我方憎猘子,一鳴誰更識龍媒。
功名落落求難值,日月沄沄去不迴。
勝事與身何等近,酒樽詩卷數須開。”
花魁唱罷,圍觀者便已經有人開始傳唱,更有書坊的抄工們已經筆走龍蛇,便是傳抄出去,還有兩大書院的刻書坊已經領著牙人等著要與都城隍廟的廟祝撲買拓本。
這也是都城隍廟以及文武廟的主要收益,這廟祝乃是領著三廟住持,三廟產業內就有自家的刻版工坊,卻並不用來印書出售,而是將刻版或拓本售賣給書坊或書院,尤其是行文或者名人文章,更是撲買價高者先得,甚至可以買斷時段或者徹底買斷發售資格的,但似今日四賢的新作那必然是獨領風騷,丹陽紙貴了。
且不說這樂的眉眼都開了花的廟祝,隻看一行隊伍又重新往縣衙而來,午時出來都城隍廟,這麽咫尺距離竟然是人山人海,而大肇莫說官員出行,便是帝王也寬容黎民如此擁戴之意,因此前導即便是調動府縣衙役,也隻能拿著水火棍擺著虛架子一步步往前麵挪,待隊伍返迴府衙已經是午正了。
除了沿途的護衛,也隻有蒼龍固、紫舒輈等人簇擁著承公一路往後宅來,到了後宅便由公良吉符、營丘潭引導,獨自進入灶房,麵對收拾一新的灶房承公是視若無睹,隻捧著三炷香插在灶王龕的香爐中,這也是新官上任的重要一環,便是祭拜灶君司命。
祭拜灶君,也不是隻為自己祈福,而是由這位神仙告知上蒼,這府衙宅院有了新主了,前麵多少罪愆都與現在這位以及其餘屬官、家人無關,祭拜應用的蜜糖點心迴頭也是分給府衙內每個人享用,也算沾沾承公的貴氣,如此講究承公也欣然為之,也算大家都討了個好彩頭。
這套儀式張羅完畢已經到了未時,許是所有人到現在都是滴米未進,因此分享這蜜供來,個個都是爭先恐後,既是果腹,也是沾些福氣,幾位官人便與僚屬們就在後宅的池塘邊亭榭中小憩,用些茶水,細點,接下來還有儀式要繼續,如此可見這地方官沒個好體力便是上任也是苦差事。
未正,首先要進行的乃是承公作為應天府府尹的接任儀式,來到正堂,這裏對比昨日又有所不同,公堂之上,衙役分列左右,至於職銜牌也分列衙役身後。
隻看這職銜牌便絕非等閑知府所能比擬,堪稱已經是地方官的極致。
左麵依次是六麵職銜牌,分別是推誠保德功臣、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給事中,開國侯、賜紫金魚袋;右麵也是六麵職銜牌,自上而下,文前武後,依次為丹南路經略安撫使、管內勸農使、知應天府事,丹南路馬步軍都總管、丹南路沿海水軍製置使、提舉本路兵馬巡檢盜賊事 。
其中給事中乃是依據差遣擢進,丹南路馬步軍都總管、丹南路沿海水軍製置使循例添差,如此以來,丹南馬步、水軍,無論禁軍、廂軍皆在承公節製之下。
直把這十二麵職銜牌一一看來,也不免讓許多人炫目,正所謂昨日還是嶺南謫客,今朝已做殿上元臣。更何況,雖然承公總是自稱老臣,其實年紀尚不及知非,將來成就不可盡言。
於是僚屬們更是精神煥發的跟隨著承公繞道來到戒石亭中,樂班奏樂,閫吏與衙役們都以水火棍整齊的擊打地麵,直至承公來到正堂公案前才作罷,而僚屬們卻也隻能留在甬道兩旁,畢竟這裏是應天府尹的場麵,不是經撫司的地界。
中夏素無動輒跪拜之禮,這時節,承公也隻是拱手望北闕拜印,感謝天恩也就罷了。早有營丘大判引著司印、司閫當著承公麵來勘驗符信以及府衙、倉廩、文庫等鑰匙,然後便是四曹參軍上來呈報實務,有司理參軍遞交刑獄決案,司戶參軍遞交戶牘倉簿,司法參軍遞交刑獄公案,司士參軍遞交文教案。
隨著營丘潭領班參見府尹,堂外官吏按著規矩排班進來,這便是地方官的排衙,號稱‘小朝參’,也是地方官最為京官傾羨之處,高居公案後,俯視滿堂朱緋青綠,這等暢懷之感便是當了宰相也再沒機會領會。
而堂下官佐吏目更是戰戰兢兢,人人自危,這位承公不同於以往那些昏聵平庸之輩,隻看承公收拾欒大判手段如此雷厲風行,卻又舉重若輕,如何不讓這些獐官鼠吏們驚懼,常言殺雞駭猴,如今這是殺了老鴞威嚇群雛了。
許多人是親眼見的欒大判已經換了便服,眼看著就要與敕使一起返迴京城。
對於此點風鳴、宗淑還頗有些微詞,總覺得過於輕拿輕放了,卻被萊觀點醒,如今再看這些地方官員的低眉順目才知果然如此。
現如今欒大判悄無聲息拿往京城發落,隻用陵暴同僚、窺覦上官來問責,其餘無論台麵之上還是台麵之下,都不予過問,便是不給這欒大判以及其後台伺機煽動情緒,撩動地方安靖的機會,這條罪名隻論私德,與他人無幹,又是所有人見證的,也清楚的明白承公非要拿此人開刀不可,除非所有為人了保住欒大判一人而跟承公撕破顏麵,否則這欒大判斷無翻身的道理。
如今看來,京城中那位奧援也知道深淺,這件事兒上沒有兩敗俱傷,如今若是他還不放手,必是那邊滿盤皆輸的局麵。哪怕是事情鬧大了,朝廷各打五十大板,也不會現在打在承公身上,而那一位若是離開就此被發落出去,隻怕想迴來就不容易了。因此,對於欒大判,各方都保持了緘默,上麵視若無睹哦,那些地方仕宦也是權當少了個好用的爪牙罷了,唯有大小官員物傷其類罷了。
更何況還有許多官吏還被圈禁著,陸續也放出來了許多,否則今日迎接承公到任的儀式可就難看許多了。時到今日,無論是營丘大判的親信,還是保持中立的官員,亦或是開釋以觀後效的昔日欒大判黨羽,甚至還在囿中圈著的其餘殘黨,如今對於承公的到來思緒各樣,但是都是憤恨於欒大判以及丹陽的世家大族們,尤其是那些被放出來的官吏,現在都是紅著眼睛,呲著獠牙的野獸了,冀望於咬出些大獵物,來取悅承公,畢竟他們已經是喪家之犬,依附於更為強大的主人才是活路。
聽罷萊觀一番分析,幾人先是沉默,然後也不得不佩服承公拿捏人心的手段,這時候營丘栿也湊了過來,
“諸位,莫要將經帥看得如此不堪,這裏麵大多是公良參謀的手筆,嘉言於惟公,表裏如一,陰陽圓滿,如此幕僚,才是你我為官之榜樣!”
風鳴搖了搖頭,退到一邊,並不參與討論,倒是蘆頌、萊觀等人不免唏噓,隻是等大夥兒散開了,蘆頌才和宗淑交心,若是這樣做官實不如先生一般悠然泉林自在,反而是年幼的宗淑寬慰他,畢竟即便是自己的父親難道是真的閑雲野鶴,漱流枕石了?這些年登雲閣耗費了父親多少心力,宗門上下又不是看不到,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紛爭,所謂朝堂無非是把江湖規矩分成明暗罷了,明裏爭不出輸贏,便在暗地裏分出勝負罷了。
承公初次排衙便是儀式所在,接過正印符信,再受了屬官參拜,便是正式成為應天府府尹。不過這邊放衙,二堂還有儀式等著,而營丘大判交待藺希領著曹官代為去偏院土地廟致祭,燒了符表便意味著兩位當地父母也算建立了聯係,日後互相照看。
二堂遠較正堂狹小,但是經撫司開衙也隻能放在這裏,無論如何,上官不得侵淩地方官正堂辦公,這是地方父母官的臉麵,也是朝廷的臉麵。
經撫司雖然是路司,但並非是常設機構,而是朝廷派出的臨時差遣,因此於體製上,對於地方隻是監察並非管理,故而監司雖然為地方官畢恭畢敬的效勞,但是體例上依舊是臨時機構罷了,故而二堂開衙便顯得謙光自抑、平易近人,表達出與地方和衷共濟、同氣連枝之意。
隻是上官透著親和謙恭,下級可不能蹬鼻子上臉,此時堂內經撫司僚屬文武分列,而院內丹南路各地軍監縣及庫倉司的主官或副貳官也規規矩矩的排班候著。
隨著承公升堂,樂班奏樂,響鞭乍起,四大親衛叫起宣入,這些地方官皆按著順序唱名拜見。
又是一番旨意宣達,然後是承公訓話,然後是地方官員們上賀報劄子,放衙之後便是蒼龍固領著文官班底往文廟告廟,楊永節領著武官部眾往武廟告廟,其餘親衛、僚屬則陪同承公往後宅安床,所謂安床乃是許多繁文縟節的概稱,其中包括為書齋、文亭、水榭、臥房、堂屋等題字,若是不予變更則也要有所題記。
還有承公拿筆用朱,府尹三杆筆、經撫司三杆筆都沾滿朱砂墨,由府衙屬官、帥司僚屬分派給吏目,府衙三杆筆,一點刑具、二點囚具、三點斷頭刀;帥司三杆筆,一點令牌、二點法鞭、三點斬首斧。
最後是承公於符表、告表用印,三牲三供也用筆親題,等著所有人都在府衙正門外集合了,這才讓穿著朱衣的衙役們將供品一應之物,全都抬著出來。
這時候複真觀高道設壇禳福儀式已經結束,三隊樂班會合一處一起奏樂,由承公領著群官致祭三清,三牲三供致禮,然後便是紮表攢符,信香滿爐氣氳紫,靈符遮壇雲靄明,何況還有萬千百姓觀禮,著實熱鬧,到了最後便是一把火來燒壇,火勢越是盛大越是預示諸事順利,百無禁忌,隨後便是將牲供由專人分割賜與在場官吏、差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