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站的越高才看得越遠,千百個這樣的親民縣令都若如此,自然是好的。但是再往上呢?一府正尹治下便是五六個編縣,所管理的增加了軍務、轉運、水利、驛路、科舉等等一言可決關係地方安定的職權。府尹這個位子上,已經不是以親力親為做事為要務了,而是上下政令通達,四方庶務順暢為中心了。若是想在此位子上做出名堂,最需要做的就是拿捏人心,不隻是治下百姓的赤心,更是要緊緊握住官員、吏目、學子和縉紳們的心!
如何拿捏?承公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所有人。
從這一刻起,丹南路官員在承公麵前不僅徹底被撕掉了遮羞布,還被他狠狠踩在了腳下。
對於宗淑等人這是極為精彩的一課,恐怕此生都能受益無窮。幾人對了眼色,都掩飾不住內心的震驚和興奮,懷揣複雜的心情看著承公幾人繼續精彩的表演。
率先發難的並無意外,乃是營丘通判,選對了路是前提,但是能否走上這條路,是需要投名狀的。
“欒大判,一無府尊行文,二無朝廷劄命,你安敢糾集爪牙,蒙蔽同僚,陰私結黨,擅政弄權?”
必到窮途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色,這欒通判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他還要爭,畢竟他也是應天府數一數二的人物,朝廷設置判職,本意就是削弱府尹權柄,分薄上官威儀,哪怕是帥司重臣也不能輕易拿捏他,承守真能拿捏他什麽?從流程上隻有在朝廷宣示製書,麵授告身後,承守真才算是丹南路的長官,無論之前自己做了什麽都是一片公心!你又憑什麽發落我?又如何能發落我?最多是日後再找尋我的錯處,但是今日之事你我已經是撕破了臉皮。日後無論你是否真的有辦法處置我,隻要你做了,難免與人挾私報複之感,到那時你承守真這青天鐵麵無私、公正無瑕的麵目可是真的不要了?!
不過是一念之間,此人已經有了盤算,也算是頗有急智。
“營丘大判所言,餘不甚明了。餘又不會未卜先知,也不是鑽營奔競之人,誰來主持丹南局麵,那是現在的事。餘與諸同僚之前的安排乃是一片公心,承藩帥若是因此發落我等,實不知我等何錯之有!”
隻是這番話說了出來,再看幾人神色竟無試算後的惱羞成怒,反而在他們眼中自己仿若已是將死之人,到讓他有些恍惚,他實不知於台麵上有甚麽紕漏。
“若是主官不曾在衙,諸司出缺,公推資深官員主政理事無可厚非!”
紫舒輈說出這番話,對於欒大判等人不啻於沛雨甘霖般,可惜下麵一段話,直若震風陵雨,讓幾人隻覺徹骨之寒。
“諸位公推之事確實是在予宣行禦製之前,隻是誰人告訴你等承公是方才履職?若是上官已經赴任,而下吏逾越代理政務,可犯了國朝律法條規?”
“君乃天子近臣,中書要員,豈可在此信口雌黃,朋黨相和!煌煌天日,爾等竟如此枉法,誣陷賢良?承公,汝妄稱青天,今日是露出真麵目了嗎?”
欒大判這番話聲嘶力竭,真若是承受了天大冤屈一般。
而承公依舊一臉平靜,無論案前此人如何賣力表演,真個是熟視無睹,卻也不急不躁,所謂鐵麵端的是絲毫察覺不出此人的情緒波動。
“營丘通判。”
紫舒輈成竹在胸,壓根兒不在意此人作為。
“某在此。”
“你何時接到通政司行文,又是何時接得中書通報,我等何時到此,承公何時受命,皆說與此人知!”
“奉天使命。”
中書舍人宣行禦製,並非隻是宣讀完畢即罷。宣讀禦製後,麵授告身,然後取了承製之官員的表章,並監督官員履新,相關文告周知對應地方官員及黎庶,然後返京呈表複命方才是完成職責。
如今,乃是地方官僚拒命自專的局麵,此事正是宣製天使職管之內。
於是,營丘通判得了令,乃出列與欒大判對麵而立,一席話聽得欒大判身形不禁顫抖起來。
“因前任知府因病出缺,府衙內本該左右通判循例輪流值守,其次推官、諸曹皆應到衙辦事。某本在城外辦案,然而有府衙書辦告聞,因今日無官員在衙辦事,通政司行文到此竟無人可簽押用印,於是某隻能返迴府衙承接政府劄子,內容即是告知新任丹南帥臣赴任之事,歸檔時間乃是巳時。因府衙一應官員皆不知去處,某則在此值守,午時中便有亭驛下吏入告,朝廷中書已經到了亭驛,某這才接得天使。既然承公身在太丘縣,某乃引得天使一路而來,便在這太丘縣學之內,承公領了禦製及告身。說來慚愧,某竟不能尋得一二府衙官員,隻能與霄都監權代應天府如儀聽製,此時間乃是巳時末,有我二人簽押填檔為證!”
營丘通判忽然一把老淚縱橫,悲憤難抑。
“某以為刑獄司與欒大判以及應天府諸同僚、丹南路官佐依次而來,乃是得了消息,來此迎奉上官。豈料爾等竟作此無法無天之事。爾等如此行徑,讓我丹南路文武日後以何麵目麵對朝廷、麵對同儕、麵對地方百姓?應天府這文府盛地、天道正脈的名聲竟為爾等玷汙!”
欒大判渾身顫抖不是驚懼,而是憤恨。他已經是明白了這個局將他們已經徹底打入地獄,其餘人或許還能掙紮,他這帶頭之人是絕無翻身可能。沒想到,承某人是一步步的將丹南路文武官員、上下僚佐皆引入居中,從此後,丹南必然是以承守真馬首是瞻了。
從一開始,他還以為此人隻是個癡心公案的老實人,竟然能為了公事,在朝廷未下製書任命的情況下,隻帶著幾個啟封府的故吏暗訪丹南。再聽聞此人一行遭遇刺殺,雖然僥幸未死,卻也被嚴密保護在太丘縣城動彈不得。於是,欒大判才覺得這是絕好時機,隻要操作得當,他能得公推理事,便會上奏朝廷,以此人非本路官員跨境行事,以至 輕身犯險,險釀大禍,彈劾他一個輕率冒進、驚擾地方的罪名即可將此人逐出丹南!
現在才知道從一開始這就是承守真的謀劃,即便是遭遇刺傷這等意外之事,也為他利用。丹南路之所以不設監司,府尹不安其位,乃是他們這些官員以及屬吏皆與應天府的仕宦望族糾纏緊密,彼此相互勾結,已然是架空了上官。朝廷多次更替大員,調動屬官又能如何?欒大判數年前不過是丹南路選人出身,遷轉多年不還是在本地當了高官?還不是他背靠了大樹好乘涼麽!
所以當大樹們因為承守真即將赴任丹南而惶惶不安時,乃是他主動站出來,要向大樹們展示自己的手段,如果他能將承守真拿下,他得到的不隻是一片陰涼,而是真正成為新的參天大樹!直到此刻,他才知道,他幕後的靠山為何如此恐懼承守真了。
承守真對於丹南政局其實早已洞若觀火,之所以輕身而來就是讓自己這類人敢兵行險招!畢竟東丹使團在丹南興起的這片烏雲,才是朝廷的腹心之患,因此承守真所有的行蹤都圍繞著使團展開。所有人以為他專心於此事上,因此才覺得有機可趁,可作黃雀在後,一擊致命。其實是自投羅網!
一切都在於朝廷宣行禦製的時間差上。按照常例,重要的官員任命從官家與宰相商定,東府呈遞劄子,然後是中書舍人製詞,還須官家禦畫,舍人錄黃、書行,中書副署、門下封駁司書讀,再轉尚書副署,其中任何一人封還則須重頭再來。這些流程一般都在兩旬甚至月餘左右。
因此,即便大家都知道承守真將來丹南主政,但隻要朝廷製書未下,他承守真就無權管涉丹南事務。
也正是基於這種判斷,他們才敢行此險招,意圖造成既定事實,從而繼續保持壟斷丹南的局麵。
現在說什麽都已經晚了!
無論是背靠的大樹,還是他所庇蔭的茅草,還有重新振作的機會,而欒大判已經走入死局,並非是有性命之憂,而是從這一刻起,大肇政壇將不會再有他容身之地。
與他向來親近者也會將他視若洪水猛獸,而有夙怨者絕不會浪費落井下石的機會,至於其他人也會將他視作破壞官場規矩,不安本分的毒蟲,巴不得將自己釘在恥辱柱上,以儆效尤。
“營丘通判,天使麵前,還需留諸位幾分體麵,”公良吉符站出來說話,按道理公良吉符隻是啟封城法曹,無論職司還是品級,在這堂上,此時此刻都沒他說話的份兒。然而,他開了口,營丘通判作為一府副署也急忙收聲,舉止間透著恭敬討好之意。無他,隻因公良吉符所作所為都是代承公發聲,也隻有公良吉符所言能代表承公。
“欒大判也是出於公心,隻是行事莽撞了些。幸而今日府衙有營丘通判坐鎮,總算沒有鬧出甚麽荒唐事來!”這一句句都如利刃戳在欒大判一眾人心上,“至於欒大判,畢竟是勤於公務,言語激烈恐怕是近來過於繁忙牽扯了舊疾所至,咱們還是須幫他擔待一二。”
其餘人聽得此話,則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巴不得找個牆縫隱藏起來,深怕公良參軍接下來會點到自己的名字,尤其是明檢法已經是戰戰栗栗,眼看著就要軟癱倒地。
“霄都監,公乃丹陽有名的厚道人,還是請您出麵,幫著欒大判找個好醫士,待他身體康複、頭腦清楚,咱們再來敘話,可好?”
霄都監站在營丘通判身後,迴想兩日以來的經曆,甚覺後怕。霄家父子與營丘家相交莫逆,尤其是官場上向來是同聲共氣,霄都監深知營丘家這樣三代皆是科舉正途為官,僅是營丘潭其父這一脈便出了一相八進士,所謂一門桃李,簪笏滿庭,積攢了三代人的經科同年、門生故吏,其根基深厚其實遠勝那些在丹陽固步自封的白板豪強、空心勳貴。果不其然,營丘通判到現在為止都能選擇站在勝利者一邊,絕非僥幸,而是基於其人脈厚重。
霄都監此刻心情複雜,僥幸欣喜之餘更是深深地後怕以及對於前程的憂慮。畢竟他已經是跟著營丘通判徹底站在了丹南豪強的對立麵了,除非能協助承公徹底紮穩腳跟,打開局麵,否則欒大判的今日就是他們的未來。
因此聽得公良參軍的吩咐,霄都監也是以下官的姿態急忙趨前接應。
這就是他交投名狀的時候了,一絲猶豫都是落入萬丈深淵的下場。
“公良先生所言極是,霄某與欒大判也是久在同僚,當仁不讓。隻是某掌府內軍務,此刻不得離開。可否將此事交予某那愚子辦理,莫看小兒文不成武不就,好在熟悉丹陽地界繁雜事務,某再撥調幾個細心的吏目役員跟著辦事,必能照顧欒大判周全。”
這老兒的巧心思也是極妙,這份投名狀不僅交了出來,甚至還拿出寶貝兒子當了質子,若是還讓欒大判掀出風浪,這板子打下來,可不隻是落在老子的屁股上,兒子也跑不了。這份決絕,倒有些武夫光棍本色,也是承公所需要的。
既然話說到這裏,霄都監一揮手已經有親信吏目公人直入堂內,兩邊挾著欒大判便向外而去。
欒大判還想掙紮唿號,隻是這些公人是拿賊的老手,一人拿著藏在袖內的鐵尺狠狠捅到他的後腰,這份痛楚竟讓欒大判一個字也發不出來。又有兩人的雙手如鐵箍般牢牢扼住了欒大判手腕,腿下使了絆子,就這麽眾目睽睽下,一絆一帶,欒大判身子已經離開地麵,就這麽被摜帶著拿了出去。
身前身後幾個吏目則默契的高喊,‘欒大判昏病發啦,快快去府城尋名醫去,若是耽擱恐怕性命難保!’
明檢法見此情形幾乎是要癱倒了,那推官早已跪坐地上,其餘人等雖有兔死狐悲之氣,卻無肝膽相照豪情,皆是默默看著欒大判被帶了出去。隻有那提刑司管勾還能直勾勾站著,盡力維持著儀態,也僅此而已。
隻有霄春臣慢慢騰騰的挪了出來,向眾上官行禮後,才不情不願的往堂外而去,這胖子雖然平素慵懶可心智並不差到哪裏,尤其是人情世故分外看得明白。隻是看得明白,卻不一定願意違背本心,靠著阿諛奉承、揣摩上意度日。其實也正是因為這份淳樸,加上幾分狡黠,才能與營丘栿等人相交甚深,畢竟不甘淪落俗塵者自有幾分傲氣和風骨在,遇到大事比那蠅營狗苟之輩自然可靠許多。
此時,他當然明白父親為何讓他操辦此事,既是為了安承公等人之心,表達霄家赤誠效力之意,也是為了給他鋪設一條捷徑。自家事自家知,出身好聽點兒是世代簪纓,說直白了就是幾輩子都是一介武夫罷了,加之自己在文學上確實是九竅通了八竅——一竅不通,因此承襲父蔭是唯一出路。若是仰仗父蔭,自己這武散官高不到哪裏,若是想獲得個好實差,耗費的錢緡和人脈絕非小數。可若是自己能在承公麵前露了臉,將來承公帥司幕府有自己這麽一號人物,父親恐怕拚了老命也要為承公鞠躬盡瘁了。霄家父子隻需有幾分苦功在,這便是將來謀身的資本。
父親這些算計,霄春臣了然於胸,因此心裏雖然一百個不願意做如此下作事,還是不得不做,這欒大判得罪的是承公等人,平素裏雖然與營丘通判不睦,卻也沒有找過霄家的麻煩,而此時他卻要做落井下石之人,胖子邊走邊忿忿難抑。一行人走出縣學,欒大判已經被拉上了車,而胖子卻沒著急上馬,原來是在大門外遇到了彰小乙。
如何拿捏?承公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所有人。
從這一刻起,丹南路官員在承公麵前不僅徹底被撕掉了遮羞布,還被他狠狠踩在了腳下。
對於宗淑等人這是極為精彩的一課,恐怕此生都能受益無窮。幾人對了眼色,都掩飾不住內心的震驚和興奮,懷揣複雜的心情看著承公幾人繼續精彩的表演。
率先發難的並無意外,乃是營丘通判,選對了路是前提,但是能否走上這條路,是需要投名狀的。
“欒大判,一無府尊行文,二無朝廷劄命,你安敢糾集爪牙,蒙蔽同僚,陰私結黨,擅政弄權?”
必到窮途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色,這欒通判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他還要爭,畢竟他也是應天府數一數二的人物,朝廷設置判職,本意就是削弱府尹權柄,分薄上官威儀,哪怕是帥司重臣也不能輕易拿捏他,承守真能拿捏他什麽?從流程上隻有在朝廷宣示製書,麵授告身後,承守真才算是丹南路的長官,無論之前自己做了什麽都是一片公心!你又憑什麽發落我?又如何能發落我?最多是日後再找尋我的錯處,但是今日之事你我已經是撕破了臉皮。日後無論你是否真的有辦法處置我,隻要你做了,難免與人挾私報複之感,到那時你承守真這青天鐵麵無私、公正無瑕的麵目可是真的不要了?!
不過是一念之間,此人已經有了盤算,也算是頗有急智。
“營丘大判所言,餘不甚明了。餘又不會未卜先知,也不是鑽營奔競之人,誰來主持丹南局麵,那是現在的事。餘與諸同僚之前的安排乃是一片公心,承藩帥若是因此發落我等,實不知我等何錯之有!”
隻是這番話說了出來,再看幾人神色竟無試算後的惱羞成怒,反而在他們眼中自己仿若已是將死之人,到讓他有些恍惚,他實不知於台麵上有甚麽紕漏。
“若是主官不曾在衙,諸司出缺,公推資深官員主政理事無可厚非!”
紫舒輈說出這番話,對於欒大判等人不啻於沛雨甘霖般,可惜下麵一段話,直若震風陵雨,讓幾人隻覺徹骨之寒。
“諸位公推之事確實是在予宣行禦製之前,隻是誰人告訴你等承公是方才履職?若是上官已經赴任,而下吏逾越代理政務,可犯了國朝律法條規?”
“君乃天子近臣,中書要員,豈可在此信口雌黃,朋黨相和!煌煌天日,爾等竟如此枉法,誣陷賢良?承公,汝妄稱青天,今日是露出真麵目了嗎?”
欒大判這番話聲嘶力竭,真若是承受了天大冤屈一般。
而承公依舊一臉平靜,無論案前此人如何賣力表演,真個是熟視無睹,卻也不急不躁,所謂鐵麵端的是絲毫察覺不出此人的情緒波動。
“營丘通判。”
紫舒輈成竹在胸,壓根兒不在意此人作為。
“某在此。”
“你何時接到通政司行文,又是何時接得中書通報,我等何時到此,承公何時受命,皆說與此人知!”
“奉天使命。”
中書舍人宣行禦製,並非隻是宣讀完畢即罷。宣讀禦製後,麵授告身,然後取了承製之官員的表章,並監督官員履新,相關文告周知對應地方官員及黎庶,然後返京呈表複命方才是完成職責。
如今,乃是地方官僚拒命自專的局麵,此事正是宣製天使職管之內。
於是,營丘通判得了令,乃出列與欒大判對麵而立,一席話聽得欒大判身形不禁顫抖起來。
“因前任知府因病出缺,府衙內本該左右通判循例輪流值守,其次推官、諸曹皆應到衙辦事。某本在城外辦案,然而有府衙書辦告聞,因今日無官員在衙辦事,通政司行文到此竟無人可簽押用印,於是某隻能返迴府衙承接政府劄子,內容即是告知新任丹南帥臣赴任之事,歸檔時間乃是巳時。因府衙一應官員皆不知去處,某則在此值守,午時中便有亭驛下吏入告,朝廷中書已經到了亭驛,某這才接得天使。既然承公身在太丘縣,某乃引得天使一路而來,便在這太丘縣學之內,承公領了禦製及告身。說來慚愧,某竟不能尋得一二府衙官員,隻能與霄都監權代應天府如儀聽製,此時間乃是巳時末,有我二人簽押填檔為證!”
營丘通判忽然一把老淚縱橫,悲憤難抑。
“某以為刑獄司與欒大判以及應天府諸同僚、丹南路官佐依次而來,乃是得了消息,來此迎奉上官。豈料爾等竟作此無法無天之事。爾等如此行徑,讓我丹南路文武日後以何麵目麵對朝廷、麵對同儕、麵對地方百姓?應天府這文府盛地、天道正脈的名聲竟為爾等玷汙!”
欒大判渾身顫抖不是驚懼,而是憤恨。他已經是明白了這個局將他們已經徹底打入地獄,其餘人或許還能掙紮,他這帶頭之人是絕無翻身可能。沒想到,承某人是一步步的將丹南路文武官員、上下僚佐皆引入居中,從此後,丹南必然是以承守真馬首是瞻了。
從一開始,他還以為此人隻是個癡心公案的老實人,竟然能為了公事,在朝廷未下製書任命的情況下,隻帶著幾個啟封府的故吏暗訪丹南。再聽聞此人一行遭遇刺殺,雖然僥幸未死,卻也被嚴密保護在太丘縣城動彈不得。於是,欒大判才覺得這是絕好時機,隻要操作得當,他能得公推理事,便會上奏朝廷,以此人非本路官員跨境行事,以至 輕身犯險,險釀大禍,彈劾他一個輕率冒進、驚擾地方的罪名即可將此人逐出丹南!
現在才知道從一開始這就是承守真的謀劃,即便是遭遇刺傷這等意外之事,也為他利用。丹南路之所以不設監司,府尹不安其位,乃是他們這些官員以及屬吏皆與應天府的仕宦望族糾纏緊密,彼此相互勾結,已然是架空了上官。朝廷多次更替大員,調動屬官又能如何?欒大判數年前不過是丹南路選人出身,遷轉多年不還是在本地當了高官?還不是他背靠了大樹好乘涼麽!
所以當大樹們因為承守真即將赴任丹南而惶惶不安時,乃是他主動站出來,要向大樹們展示自己的手段,如果他能將承守真拿下,他得到的不隻是一片陰涼,而是真正成為新的參天大樹!直到此刻,他才知道,他幕後的靠山為何如此恐懼承守真了。
承守真對於丹南政局其實早已洞若觀火,之所以輕身而來就是讓自己這類人敢兵行險招!畢竟東丹使團在丹南興起的這片烏雲,才是朝廷的腹心之患,因此承守真所有的行蹤都圍繞著使團展開。所有人以為他專心於此事上,因此才覺得有機可趁,可作黃雀在後,一擊致命。其實是自投羅網!
一切都在於朝廷宣行禦製的時間差上。按照常例,重要的官員任命從官家與宰相商定,東府呈遞劄子,然後是中書舍人製詞,還須官家禦畫,舍人錄黃、書行,中書副署、門下封駁司書讀,再轉尚書副署,其中任何一人封還則須重頭再來。這些流程一般都在兩旬甚至月餘左右。
因此,即便大家都知道承守真將來丹南主政,但隻要朝廷製書未下,他承守真就無權管涉丹南事務。
也正是基於這種判斷,他們才敢行此險招,意圖造成既定事實,從而繼續保持壟斷丹南的局麵。
現在說什麽都已經晚了!
無論是背靠的大樹,還是他所庇蔭的茅草,還有重新振作的機會,而欒大判已經走入死局,並非是有性命之憂,而是從這一刻起,大肇政壇將不會再有他容身之地。
與他向來親近者也會將他視若洪水猛獸,而有夙怨者絕不會浪費落井下石的機會,至於其他人也會將他視作破壞官場規矩,不安本分的毒蟲,巴不得將自己釘在恥辱柱上,以儆效尤。
“營丘通判,天使麵前,還需留諸位幾分體麵,”公良吉符站出來說話,按道理公良吉符隻是啟封城法曹,無論職司還是品級,在這堂上,此時此刻都沒他說話的份兒。然而,他開了口,營丘通判作為一府副署也急忙收聲,舉止間透著恭敬討好之意。無他,隻因公良吉符所作所為都是代承公發聲,也隻有公良吉符所言能代表承公。
“欒大判也是出於公心,隻是行事莽撞了些。幸而今日府衙有營丘通判坐鎮,總算沒有鬧出甚麽荒唐事來!”這一句句都如利刃戳在欒大判一眾人心上,“至於欒大判,畢竟是勤於公務,言語激烈恐怕是近來過於繁忙牽扯了舊疾所至,咱們還是須幫他擔待一二。”
其餘人聽得此話,則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巴不得找個牆縫隱藏起來,深怕公良參軍接下來會點到自己的名字,尤其是明檢法已經是戰戰栗栗,眼看著就要軟癱倒地。
“霄都監,公乃丹陽有名的厚道人,還是請您出麵,幫著欒大判找個好醫士,待他身體康複、頭腦清楚,咱們再來敘話,可好?”
霄都監站在營丘通判身後,迴想兩日以來的經曆,甚覺後怕。霄家父子與營丘家相交莫逆,尤其是官場上向來是同聲共氣,霄都監深知營丘家這樣三代皆是科舉正途為官,僅是營丘潭其父這一脈便出了一相八進士,所謂一門桃李,簪笏滿庭,積攢了三代人的經科同年、門生故吏,其根基深厚其實遠勝那些在丹陽固步自封的白板豪強、空心勳貴。果不其然,營丘通判到現在為止都能選擇站在勝利者一邊,絕非僥幸,而是基於其人脈厚重。
霄都監此刻心情複雜,僥幸欣喜之餘更是深深地後怕以及對於前程的憂慮。畢竟他已經是跟著營丘通判徹底站在了丹南豪強的對立麵了,除非能協助承公徹底紮穩腳跟,打開局麵,否則欒大判的今日就是他們的未來。
因此聽得公良參軍的吩咐,霄都監也是以下官的姿態急忙趨前接應。
這就是他交投名狀的時候了,一絲猶豫都是落入萬丈深淵的下場。
“公良先生所言極是,霄某與欒大判也是久在同僚,當仁不讓。隻是某掌府內軍務,此刻不得離開。可否將此事交予某那愚子辦理,莫看小兒文不成武不就,好在熟悉丹陽地界繁雜事務,某再撥調幾個細心的吏目役員跟著辦事,必能照顧欒大判周全。”
這老兒的巧心思也是極妙,這份投名狀不僅交了出來,甚至還拿出寶貝兒子當了質子,若是還讓欒大判掀出風浪,這板子打下來,可不隻是落在老子的屁股上,兒子也跑不了。這份決絕,倒有些武夫光棍本色,也是承公所需要的。
既然話說到這裏,霄都監一揮手已經有親信吏目公人直入堂內,兩邊挾著欒大判便向外而去。
欒大判還想掙紮唿號,隻是這些公人是拿賊的老手,一人拿著藏在袖內的鐵尺狠狠捅到他的後腰,這份痛楚竟讓欒大判一個字也發不出來。又有兩人的雙手如鐵箍般牢牢扼住了欒大判手腕,腿下使了絆子,就這麽眾目睽睽下,一絆一帶,欒大判身子已經離開地麵,就這麽被摜帶著拿了出去。
身前身後幾個吏目則默契的高喊,‘欒大判昏病發啦,快快去府城尋名醫去,若是耽擱恐怕性命難保!’
明檢法見此情形幾乎是要癱倒了,那推官早已跪坐地上,其餘人等雖有兔死狐悲之氣,卻無肝膽相照豪情,皆是默默看著欒大判被帶了出去。隻有那提刑司管勾還能直勾勾站著,盡力維持著儀態,也僅此而已。
隻有霄春臣慢慢騰騰的挪了出來,向眾上官行禮後,才不情不願的往堂外而去,這胖子雖然平素慵懶可心智並不差到哪裏,尤其是人情世故分外看得明白。隻是看得明白,卻不一定願意違背本心,靠著阿諛奉承、揣摩上意度日。其實也正是因為這份淳樸,加上幾分狡黠,才能與營丘栿等人相交甚深,畢竟不甘淪落俗塵者自有幾分傲氣和風骨在,遇到大事比那蠅營狗苟之輩自然可靠許多。
此時,他當然明白父親為何讓他操辦此事,既是為了安承公等人之心,表達霄家赤誠效力之意,也是為了給他鋪設一條捷徑。自家事自家知,出身好聽點兒是世代簪纓,說直白了就是幾輩子都是一介武夫罷了,加之自己在文學上確實是九竅通了八竅——一竅不通,因此承襲父蔭是唯一出路。若是仰仗父蔭,自己這武散官高不到哪裏,若是想獲得個好實差,耗費的錢緡和人脈絕非小數。可若是自己能在承公麵前露了臉,將來承公帥司幕府有自己這麽一號人物,父親恐怕拚了老命也要為承公鞠躬盡瘁了。霄家父子隻需有幾分苦功在,這便是將來謀身的資本。
父親這些算計,霄春臣了然於胸,因此心裏雖然一百個不願意做如此下作事,還是不得不做,這欒大判得罪的是承公等人,平素裏雖然與營丘通判不睦,卻也沒有找過霄家的麻煩,而此時他卻要做落井下石之人,胖子邊走邊忿忿難抑。一行人走出縣學,欒大判已經被拉上了車,而胖子卻沒著急上馬,原來是在大門外遇到了彰小乙。